童真这种东西的定义是指小孩子的天真与烂漫,但是很多时候这个社会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美好,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希望大家会有所感悟。
现在有些词很时髦,比如“初心”,中国汉语真美妙,可以近乎无限的解读;前天观鹅老哥说过“生活不能缺失童真”,当时就有所感,今天稍微有点时间,就随笔写几句吧。
有人说童真就是未经世事打磨的本来性情。但凡是沾染儿童的词句多是褒义,“鹤发童颜”一类,何况再加上“真善美”的“真”,网络大火的那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应该也是这个意思,人可以经历沧桑,但心境要如赤子,我们大众做不到的才要追捧,从大染缸里出来却洁白如新的,肯定不是普通材质吧。
婴儿没有掩饰,不如意就哭——因为他没有别的武器和技能;但这时他们的欲望也很简单:只有吃喝拉撒。时代在进步,婴儿在成长,世界越来越丰富,诱惑和欲望不断袭来。幼童在成人的教导影响下不断选择着,包括作为基础武器的哭,比如摔倒了先看看身边有没有人——当然是摔的不疼的时候;因为现在的哭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表情,更多的是一种手段,凭此去获得他想得到的东西。
老话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几乎是不掩饰自己赤裸裸的欲望的。
但我们的世界太大,各人生存环境迥异不同,这世界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对一部分人很普通的事物和享用对另一部分也许就是童话故事,想都不敢想。
尤其是孩子们是最敏感的,不用多说,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个眼神、微歪的嘴角、稍有迟疑的延迟、语气、音调等等都很清楚明白……
熊孩子没有天生的,所谓的“熊孩子”都是那些“熊家长”们惯出来的。
幸福感是和欲望期待值成反比的。
所以,当我遇到“懂事”的孩子,都会不自觉地感到“唏嘘”——那是多少失望甚至绝望换来的平静淡定啊。
上世纪,我小时候,学校好像还很纯洁,说学生们一毕业“踏入社会”很受不了巨大的反差;而现在,幼儿园就已经是大社会了——想想现在的热点新闻吧。
童真,美好的词汇,其美好,需要良好的教养:教育、素养;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良好的三观。
王羲之坦腹东床,是真性情;钱钟书躲镜头钻被窝,也是真性情。真就是真,其实和“童”无关。
做我喜欢的事,做我认为对的事,就是我的真,和“童”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