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已经超过的一般人的想象,但是在我们的生活里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不便和苦恼,接下爱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1
看到一条新闻,当真吓了一跳:
成绩优秀的儿子升初中后,成绩下滑到中下游,全职妈妈代女士在老师的建议下进校听课,发现儿子的问题是上课分心。
为了纠正儿子,代女士决定跟儿子一起上课,3年陪上课3000多节,儿子的成绩也显著提高……
新闻下面,网友们众说纷纭。
有的人说:亲妈没错了;
有的人说:这完全是病态啊,孩子读完初中、高中,大学呢?以后陪读大学,陪结婚,陪一辈子吗?
还有的人说:如果我是这人的儿子,我肯定得疯了;
……
没错,很少会有人看到这种新闻感慨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反而觉得这种过分的溺爱和控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要知道,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人格,包括学习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遇到问题,当妈的就撸起袖子冲上前去,拳打脚踢代为上阵,这是不是有点吓人?
没错,很吓人。
如果说不是孩子有极特殊情况必须要父母陪同的话,那么……这个妈妈也算是极品妈妈了。
2
我有位朋友曾经很苦恼地吐槽说,他快30岁了,却仍然时时逃脱不开母亲的手掌心。
工作,生活,恋爱,结婚,所有这些都要以母亲的意见为准绳,否则的话……而让他臣服的话之有一句——“我不能对不起我妈,她这二十多年都是在为我活。”
他进入高中之后,他妈就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从此以后人生里只有他作为重心,人生就是围绕他展开——除了不能替他上学,一切都帮他搞定,以至于他成年之后都没怎么洗过衣服,更不要提家务活那些。
读大学的那几年,想要换一个城市,离家远点,但在母亲的要求下,只能在本省;
找工作的时候,又被软磨硬泡回到了父母身边,还是住在家里,连结婚对象都要按照母亲的喜好来选。
闹也闹过,吵也吵过,但是最后还是绕不过“母亲为你牺牲了她所有的青春”的魔咒,百般无奈,也要逆来顺受。
这样的母爱,看似有点畸形,但却是很多很多人正在承受的;也有很多很多妈妈,正在摩拳擦掌,打算成为这样的母亲。
她们觉得自己很伟大。
无微不至,无所不包,全身心地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无愧于“母亲”这个称号——工作嘛,大概也不可能多么成功了;男人嘛,总是不太可靠,唯有孩子,才是我的,我的亲骨肉。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她却尚未准备好放手,天长日久,感情就成了一种羁绊和绳索。
张爱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为了拴住儿子,宁愿让他吸鸦片,宁愿让他游手好闲,也要绑住“唯一对自己不设防”而儿子;
英国小说《孤独梦想家》中的托马斯的母亲,为了把儿子留在身边,私藏了他女朋友写来的信,强求他报考附近的大学,终于葬送了自己儿子的爱情和前途。
可怖。
3
说起来,当妈妈的,处于一种母爱的天性,总是难免会不小心“踩过界”。
所以才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小婴儿的时候,孩子的确要24小时依恋自己;
可是慢慢他会长大,他会有自己的想法,也要慢慢构建自己的世界;
再接下来,他会长大,会吃苦,会遭遇挫折,在其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萌发出新的勇气和力量,不断地超越自我,攀登高峰。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慢慢寻找到自己的梦想,找到热爱的方向,逐渐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这就是他的人生。
没错,这才是一个孩子正常的成长历程。
只是,许多母亲,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所有事儿都恨不得取而代之,久而久之,把孩子受考验的机会全都剥夺了,却不自知,喜滋滋地想着:哎呀,我的孩子好幸福。
送豆豆比赛,人头攒动的大厅里,到处都是焦急的父母和兴奋的孩子。
我问工作人员:“我们需要一直等在这里吗?
那位老师看了我一眼,“待会儿会把座次排列贴在外面,孩子也可以自己看,如果想让孩子独立锻炼一下,你们等11点来接他就可以了。”
于是,我和克莱德先生就开车回家补觉了。到点儿去找他,正在跟小朋友一边玩一边等我们。两天的比赛一直如此。
若是我留在那里,大概会一边焦虑“怎么还没下完,输了还是赢了”,一边等他出来之后催促他喝水,还会跑去帮他看座次吧?
而我们放手的结果就是:他自己很有数地调整心态,自己也知道喝水,“每次比赛前我去门外看一下座次表就行了啊”。
啊,其实我那些隐约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啊!我偷偷地叹了一口气。
4
以前人们总是说,父母和孩子就像是放风筝,线在父母的手里。
即便是这样说的话,那么,这根线也不该是控制欲,而应该是爱。
爱是柔软的,是隐形的,你教会他爱人,爱自己,懂了爱,他自然就会懂得感恩父母,自然就不会忘记爱你。
但若是像钢丝一样坚硬的控制欲,早晚会割伤自己和孩子,得不偿失啊。
李安说,我从来不教孩子孝顺,我教他们学会爱。
孩子早晚要蹒跚学步,要行走奔跑,要为他自己的人生去跋涉……你啊你,从现在开始,练习放手吧。
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