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因为人生是自己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希望大家会有感悟。
人物《奥数天才坠落之后》的这篇专访中提到:“付云皓前33年的人生里取得的最高成就:他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2和2003连续两年的满分金牌得主。在中国国家队三十余年的参赛史上,取得这一成绩的选手只有三个。奥数教育权威朱华伟评价付云皓:「他是中国数学界标志性的人物。」 IMO参赛者成年后大多会继续从事数学研究,2000年以后的14位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中,至少8位都有IMO的获奖记录。但付云皓——这个曾占领IMO高点的、备受期待的奥数天才——在接下来的十五年中,却意外地在学术界消失了。
付云皓说,他醉心于《星际争霸》的种族搏杀,从未尝试同学们考前挑灯夜战的复习方式。第一个学期结束时,他发现自己「军事理论」课的成绩是个耀眼的红色数字,他考了不及格,并且是全年级的唯一一个。
有人问我,该如何看待《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以及付云皓的回应?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在这个世界上有三个“我”,你眼中的我,我眼中的我,和那个真实的我。
谁都想知道“真实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真实却又是最最难以描摹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说出自己所看所想的,但我们的所看所想却都带着自身三观加工后的痕迹。
因此,从一开始给出素材时,这些素材就已经出现了扭曲。
在付云皓的大学班主任杨建生和他的奥数恩师朱华伟眼中,同样一件“付云皓因两次挂科大学物理而只能肄业”的事,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和价值判断。
在杨建生眼中,付云皓恃才放旷,听不进劝导,最终落得肄业的下场固然可惜,但实在不冤。
可在朱华伟眼中,这样对待付云皓是一种不公平、不惜才的错误方式,他以自己的切实行动帮助付云皓走出了低谷,为付云皓争取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你说这两个人眼中的付云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这两种对待付云皓的方式,哪一种才是对的?
没有标准答案。
生活最残酷、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之一就是:没有标准答案。
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这种简单的二分法早就已经无法满足对复杂人性的界定。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当我们深入沉浸下去研究时,更会发现判断是非曲直有多么困难。
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他的著作《公正》中就援引了这样一个真实事例:美军一名特别行动小组的组长带领六个组员在阿富汗执行秘密任务时,被两名牧羊人看见了。
他们无法将牧羊人拘为俘虏带着,此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杀掉无法确知是否间谍身份的牧羊人,以保证特别小组成员的人身安全及任务的完成,要么放掉可能是无辜平民的牧羊人,尊重他们的人权及国际公约,但代价是,如果他们是间谍,特别小组可能会全军覆没,任务也会失败。最终,该名组长决定放走牧羊人。
但是,这两名牧羊人是间谍,特别小组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全军覆没,只余组长一人幸免,任务也失败了。组长这样的做法,嘲笑者有之,批判者有之,但尊重者亦有之。
究竟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在当时,我们不可能知道。
而且,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下一次再发生同类事件,我们照样要经历内心的激烈斗争。
所以,如何与这个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如果的世界相处?
唯有咬牙承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努力坚持走好每一步。
而这正是我欣赏付云皓那篇回应的最重要的一点。
是的,他曾经年少轻狂过,做过几件现在看来令人扼腕叹息的事,甚至他现在内心肯定偶尔也还有迷惘、自我怀疑等灰暗的情绪。但是,这些其实是正常人都会有的过往与体验。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当他在现下的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为着他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人生在坚持着、求索着,他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在为着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哪怕外界对他有着种种误解或不解,哪怕他对自己也有着误区和盲点,当怕我们永远也无法对“真实的他”下一个定义,又怎么样?
生活是过出来,而不是证明出来的。俯仰无愧于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