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尤其是新人,总是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会让我们在领导的面前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也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刚步入职场的新人,由于没有经验、不善于沟通、不熟悉单位制度等原因,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下面就来谈谈我工作两年来主要都犯过哪些错误。希望能对初入职场的人有启发。排序不分先后。
一、在未完全弄清对方要求的情况下盲目地干
一次,在接到领导布置的任务后,我以为自己听清了对方的要求,于是埋头苦干起来。好不容易干完后交给领导,领导大吃一惊:你做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是让你做成那样!于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随之而来。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成果化为泡影,领导不满意,自己心里也委屈。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可能是沟通和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些人描述了半天,对方还是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可能是讲话者自己没想清楚,或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而另外一些人却能把问题用三言两语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同样地,由于背景知识的不同,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和理解程度不一样,最终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位演讲者,讲完之后赢得满场喝彩,可是在听众提问环节,一位听众问到:请问您在刚才演讲中提到的XXX缩写是什么意思?
原来,演讲者以为台下全是同行,全程使用的是某个专业术语的简称,未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你看,由于个体背景不同,你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人家根本没见过,这就难免造成沟通的隔阂。
那么,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呢?
我的方法是:对于重复性的工作,先做出一个样本来,对于非重复性工作,先做出一个框架来,然后随时沟通寻求反馈。
比如需要批量打印某份会议材料,我会事先打印出一份来,等到修改、确认无误后,再批量打印,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领导在布置任务时,可能也不是深思熟虑的,在做完框架,双方沟通细节后,也许有了新想法,需要补充修改。不到最后一刻,事情随时都有推倒重来的可能性。
二、事情完成后不给对方反馈
有一次,我给参会专家订票,当我收集完专家提供的航班信息,然后把订票信息交给票务公司,订票公司说订好了,我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谁知道,过了两个星期,会期临近,专家发信息问我:我的票订好了没有?我回复,您给信息当天就订好了,您没有收到信息吗?后来一问才得知,原来是订票的客服忘了给对方发信息了。我只好给对方解释。如果我当初就告诉他,哪怕是重复通知,就能省掉很多麻烦。
同样地,领导有时布置的小任务,我马上做完,觉得根本不值一提。等到对方问起时,才知道我早已做完,只是没及时汇报而已。
及时给领导汇报,不是为了邀功,而是让对方知道,你说的事情我很上心,我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好让对方接下来有所安排。
当碰到周期较长的任务时,要隔一段时间汇报一次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同事群发通知时,往往要最后加一句:收到请回复。可能有的人觉得这是废话,或者干脆不回复。这时,对方就不清楚你是看到不回复呢,还是太忙没看到,甚至是手机停机根本没收到信息?内心的焦灼可想而知,负责一点人的会过来打电话询问。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可见,及时反馈很重要!
三、在同事面前抱怨其他同事
不同部门的人,做事情的规范流程和方式不一样。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方可能觉得根本不值得一提。部门间合作,在刚开始与对方接触时,以为对方都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难免会碰到问题。甚至发生不愉快:这么简单的问题,他怎么就不配合我呢?而对方可能会想:我为什么要按照他的要求来,他又不是我领导!第一印象不好,难免会向其他同事抱怨:XXX就是不行,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坏处:
1.轻易给对方下结论,容易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草率的人。
2.合作是双方的,你会让人觉得是一个难以沟通合作的人。
3.在公开场合抱怨同事,会影响到其他同事对他的印象。甚至会有跟他关系要好的同事告密,导致两人的关系恶化,今后更难以配合。
凡事要留有余地,要承认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不要轻易给对方贴标签,下结论。这样也为自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做事情不会记录
以前每次组内开例会,我都负责做会议纪要。我先记录在笔记本上,事后再根据回忆,整理成电子版发给大家。由于不会速记,难免遗漏或混淆了很多细节。有时候,领导查看完后就开始责问:当时我们不是这么说的!还有件事情你根本没记录下来!
于是,今后开组会,我现场至少要准备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用于放投影,一台用于做会议纪要。遇到没听清楚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打断确认。这样,记录速度快了,会议开完当天,稍加整理,就能完成一份会议纪要。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升。
还有,当做完一件复杂的事情,要及时地复盘总结,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具体细节讲清楚,以便将来作为借鉴参考,以免遗忘。
最近领导问我查询一些数据,我费了很大劲才从其他部门同事那里打听得到。事后整理以前的工作文件时才发现,这些数据我当年早已经整理好。不禁嗟叹一声:原来你在这里!
有些今后会重复用到的东西,如会议通知,会议材料清单、工作证明,可以做一个模板,下次用的时候直接套用,也能省去不少时间。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将来即使人员变动,工作交接,接手的同事也能很快掌握做事的规范。
五、事情做完不检查就交付出去
先说发邮件的事。
一次,我给领导发完邮件后,就关闭电脑,直接回家了。到了家里,领导发来消息:你给我发的文档是空文档!我打开一看,果然如此,原来是自己把做到一半的东西直接剪切进另外一个文档里完成拼接后,发送时却一不小心发的是刚才的名称相似的空文档。
经历过这件事后,我后来每次发邮件,添加附件,都会再三检查是否发的是最终版,以免引起尴尬。
另外,发邮件时,我会先把正文拟好,通读几遍,直到没有错别字和病句时,再添加收件人。这样能够避免手快点击发送后,再发现错误无法撤回。需要重新再发一遍。特别是给很多收件人具名发送同一封邮件时,得先把刚才的邮箱删除,把姓名先改过来,再重新添加下一个人的邮箱。
听说过一个笑话:有人在发送邮件时,把“老师你好”打成了“拉屎你好”,发送完之后才发现,已经追悔莫及了。这样无疑会给对方留下粗心的坏印象。
有时候,当我把做完的材料直接发给其他部门同事,事后就会收到他们的反馈:不是这儿不小心漏了东西,就是那里没按照要求去做。往往改了原来的错误,提交过去后,又会发现新的错误,让人苦恼不已。
这些错误其实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当对方发现一个错误,打回来时,我改完这个,顺带还可以再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其他没发现的类似错误?
还有一个月办法就是让组内其他同事检查。因为有些错误可能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而未接触过的人充满新鲜感,对细节也会更加敏感。
六、不明白事情的优先级,导致拖延
有时候,一项任务是分配给几个人合作完成的。它们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当我的手头上事情比较多时,我往往埋头于其他工作中,当截止日期到达时,其余人完成任务时,我却还没完成分配的相应任务。这时候领导难免批评:你一个人拖累了整个组的工作进度。要知道,这种滋味是很难受的。
一个人的过错,拖累了整个团队,会导致集体损失。这也是很多运动员在集体项目中由于压力过大,发挥失常的原因。
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有人把事情按照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划分成四个等级:重要又紧急,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明明知道事情太多做不完,与其都做,不如选择最重要的几件事来做。把它们做到满意的水平,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在及格线的水平。在这种事情上,三个臭皮匠,永远顶不了一个诸葛亮。
七、低水平重复,不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职业前景在于他能解决多大的问题,承担多大的责任和承受多大的压力。随着一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他应该逐渐能完成更加困难的任务,工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领导是不会让他接手棘手的事情,除非领导想搞砸。
刚开始,我就是担心搞砸,不肯去承担对我来说有挑战性的工作的。过早地进入了心里的舒适区。完成领导交代的轻松任务后,还沾沾自喜:你看,领导交代的任务我都完成了!
其实,这已经埋下了隐患!
领导提醒我,你应该承担更具有难度的任务,这样才能不被新人替代。
是啊,员工的价值是跟替代成本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人长期从前简单的任务,那么何必不找一个薪酬成本更低的新人来做呢?因此很容易成为公司裁员的对象。
因此,职场上有句流行的话:你不是拥有10年工作经验,而是一项工作经验用了10年!
相反,如果你做的事情没人能取代,那么,公司就要考虑,万一你跳槽了,要花多少成本才能招到跟你同样能干的人。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让领导在遇到某个任务时,第一反应就想到你!
主动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表明你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即使做得不好,上司也能理解,不会过于苛责。
因此,随时做好迎接工作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