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人都觉得来日方长,不算是人还是物都可以先放一放,但是现实也告诉我们并没有人会一直在原地等你,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请回答1988》是我近几年最爱的韩剧。
木讷的正焕分明喜欢德善喜欢得要死,却总是故作高冷。
一遍遍在门口拆解鞋带,直到德善出来再假装不耐烦地走开。
当着德善面吐槽她难看,过后却躲在窗户后面傻笑偷看。
生日面无表情收下德善送的衬衫,回到房间开心地原地旋转。
青春期双向暗恋的两个人,一个主动,一个别扭。
本来是热门CP,就差一个表白。
但正焕却总在犹豫,想着时机未到下次再说。
然而,你总在等下一次,下一次却没有人会永远等你。
故事的最后,德善成了别人的新娘。
像正焕一样,我们总在等下次。
“改天再说吧。”
“下次一定陪你。”
“有时间一起喝酒。”
在微信记录里搜一搜,你能发现很多类似的约定。
而这些约定只有极少数才会兑现。
明知道自己说出“下次”“改天”这种字眼是在签空头支票,却不以为然。
总想着来日方长,不着急,但现实往往会突然变成来不及。
我们总是习惯在重要和紧急之间,优先处理紧急。
越是对自己重要的人,越容易脱口而出“下次”、“改天”这样的话。
我们挥霍着他们的理解,潜意识里觉得无论怎样,自己都会被体谅。
Dayi和男朋友五年的感情,就是被这样挥霍一空的。
从在一起开始,Dayi就很想和男朋友一起去蹦极。
在别人眼里挺冒险的一件事,却是她从小就怀揣的浪漫梦想。
但念大学的几年,两个人的城市都没有蹦极项目,一直没有落实。
今年三月份两个人本来打算去杭州乐园,都已经到杭州了,却发现蹦极项目还没开始营业。
虽然失落,但也没有办法。
男朋友安慰她说,没关系,下次再来。
等到了四月份,男朋友被工作绊住,不得不在公司加班。
五月份遇上梅雨季节,出行计划全部泡汤。
好不容易到六月份,万事俱备,男朋友却说天气太热,下次再去。
次次约定,次次期待,次次落空。
“下次”这两个字说出口没什么,但在感情里听多了,就成了隐藏的炸弹。
七月初,男朋友以处理工作为由,再次爽约时,Dayi提了分手。
“为什么总是对我爽约?天气热,工作忙都能成为排在我前面的理由,我对你就那么不重要吗?”
人们总说,年轻时的喜欢是愿意为你花钱,长大后的喜欢是愿意为你花时间。
我们并不是忙得抽不开身,只是理所当然以为对方会理解。
但那些话在我们看来只是拖延,在对方眼里却是拒绝,是伤害,是不在乎。
毕业季的酒桌上听到最多的话就是:
以后一定要再聚。
无论当初那句话说的多么真挚,信誓旦旦,最后都被打了脸。
念大学时,我们寝室六个姑娘,四个都常驻在了长三角。
两个上海,一个苏州,一个南京。
最远的车程也不过两个小时。
刚毕业那会,我们四个经常在宿舍群里约饭,说要一起纸醉金迷。
远在北京的室友各种羡慕嫉妒恨。
但后来,我们四个一次都没聚过。
毕业之后,我生活的重心渐渐转向了工作,节假日也需要随时在线。
朋友来苏州见我,需要提前半个月和我打招呼,问我有没有档期。
我学会了分配时间,权衡利弊,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紧急的事情上面。
说的绝望一点,领导一个电话就能让我把男朋友扔在风中凌乱。
生活和工作的临界线不断模糊,跟朋友见面成了休闲项目。
而休闲必须让位给紧急。
于是,毕业一年,我只去过两次上海,一次南京。
和最好最好的那个室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等你考完托福再见。
现在想想,等她考完试真的会再见吗?
我也不知道。
我需要提前半个月确认档期。
当时说的那句再见,现在想想更像是一句寒暄或者敷衍。
分明长大后我们比以前更需要朋友,但实际上,我们却分给朋友更少的感情和时间。
我们经常纳闷自己是怎样失去朋友的,就是这样失去的。
未来,是个太过虚无缥缈的词。
我们做出的种种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来日方长”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骗局。
由这场骗局延伸出来的“下次”和“改天”,都是谎言。
说一句被用烂的话: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想买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下架。
想去的地方也许后天就变样。
想见的爱人也许转身就离开。
没有什么来日方长,有些人就是会一声招呼都不打,渐渐离场。
所以不要再说改天,就今天。
不要再说下次,就这次。
不要再说以后,就现在。
你以为失去离你很遥远,错过后还有机会。
不,你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