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世界也许不由我们定义,但逆来顺受不会让它变好_人生感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人生感悟

公众号

逆来顺受是很多人的一种常态,不想改变、怕改变、害怕尝试,与其害怕,不如一搏,最坏不过还是逆来顺受。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世界也许不由我们定义,但逆来顺受不会让它变好,大家进来看看!

和往期稍有不同,我们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女性主义

本周推荐这部日剧有特殊的意义。

老实说,我猜很多人都看过了,但不妨碍我们再 up 一次。毕竟这部女性主义的电视剧是由历来被国内直男视作男女不平等重灾区的日本拍出来的,而且拍得相当好。

作为一部15年的日剧,里面的金句今天依然可以拿出来直接做当下社会事件的注脚。

这部剧让我认识了目前我最喜欢的日本女演员松冈茉优,她在里面饰演一位患有中二期社恐病的主厨。

这部剧也让当时的我开始审视自己身处的环境,并且真正系统地反思。

当然在2018年回望这部剧,它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结局生硬,男性人物刻板化,部分桥段说教意味太浓,煽情太过而缺少留白,等等,但它依然足够值得看。

当你是一个旁观者,当你拥有了上帝视角,你才会知道日常生活下隐藏着多少难以言说的恶意。

编剧坂元裕二作为男性,这部剧所描述的剧情却精准地覆盖了大部分东方国家女性会遭遇到的各种现实。

主人公田中玉子在职场中遭遇的基于性别的能力歧视;

基佬海地因为异装癖一直不被社会认可;

雨木千佳目睹了父亲出轨、精神虐待、冷暴力对亲生母亲造成的折磨;

三千院镜子因为是家庭主妇而被丈夫贬得一文不值;

川奈蓝里看似很有异性缘八面玲珑,但其实只是在默默忍受甚至洗脑自己接受性骚扰;

新田结实无法按照男权逻辑生活却又渴望爱情……

每一集,你都能看到自己。我不敢说这部剧里所有的事情我都经历过,但80%就是我和我亲近的朋友加在一起的人生

现在,结合我们正在见证的事情,你会看到更多:比如女性内部的标签分化和互相贬低,比如法律体系里女性法官的缺失如何影响性侵事件的判定,比如讲究大男子气概的家庭分工如何抹杀一个女性的自尊心……

比如性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权力,一种控制,一种掠夺。

而关于怎么处理这一切,本剧在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实际上我们身处的时代也并没有给出答案。

能确认的是,仅仅是沉默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回避真实的世界只不过是延缓了下一次遭受不公时带来的痛觉。

这个世界也许不由我们定义,但若是逆来顺受,也一定不会变得更好。

如果说问题餐厅着力于解析女性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时刻刻》大概就是那一类向内探求女性与其内心世界的电影。

当然,我更愿意说它不单单是一个女性主义的电影,因为它假设的是一个普遍的情景:一早醒来,你躺在床上,无比冷静却绝望地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种规律的,人人称羡的,把你锁在笼子里的庸常,正在以他人不理解的方式折磨你。

这部电影将三位女性的一天串在一起,拼凑成了这个故事。这三位女性分别是弗吉妮娅·伍尔芙,劳拉·布朗和克拉丽萨·沃甘。

伍尔芙在写她的最后一本小说,她随时有可能因为创作而选择死亡。

劳拉从内心深处厌倦了作为家庭主妇而存在的自己,但她感到罪恶。

克拉丽萨靠照顾自己的好友维持自己生活的意义,比起前两位女性,她完全是一位现代的独立女性,但她依然没拥有自洽的自我认同。

《时时刻刻》里讲述的那种“困境”,是一种比起外部压力,更加源于精神世界的痛苦。

它来源于平凡的生活本身;来源于毫无选择,不管是因为社会角色限制还是天赋不足以支撑想法;来源于一种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得到的人生经历——一种巨大的虚无感,就好像一个无底的深渊,你在边上会觉得冷,仿佛站起来就能抖落,但其实不能。

你会发现深渊是跟着自己走的,每当你为琐碎,重复,毫无意义地事情投入时间,每当你感到自己的生活只是预定好的庸俗不堪,它就会卷土重来。

而正是这种贯穿始终的自我侵蚀,将三个时代背景不同的主人公穿在一起。她们的选择本身,就是一部简要的现代女性觉醒史。

妮可在这部电影里奉献了自己最好的表演之一,几乎贴近了一个文学语言中的伍尔芙。

当她说出“只有我,我,才最清楚我想要什么,这是我的选择,作为一个人的选择”的时候,你仿佛就能听到女性主义在历史天空下发出的第一声咏叹。

这本书可以当成是厌女症监测机,如果你读完感觉不快,那说明你自己也存在着厌女症。

什么是厌女症,翻译过来就是女性蔑视。男人蔑视女性,而女人自我厌恶。

女性比较情绪化,缺乏逻辑思考;这个男生是娘娘腔;男性对女性的态度取决于她的外表;我不是一般的女生;没有结婚的女人终究是失败的……

这些社会上理所当然的刻板印象,其实都是厌女症作祟,它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作者试图用厌女症去解读恐同、家暴、恋童癖、剩男、援交等。她用了很多例子,辅佐一些理论术语,试图用浅显的文字来剖析。

从日本文学作品开始,男作家们就随心所欲地解释女人,将男人对女人的性幻想安在那些情节里,女性轻易地屈从于权力和财富。

男性集团之间存在着同性恋憎恶,可以理解为男人对男女界线的模糊暧昧而带来的不安所抱有的恐惧。男人必须持续证明,自己不是像女人一样的男人。

除了男性对女性的蔑视,书中还描写了女性的自我憎恶,这一情结最早来源于母亲。

“少女迎来初潮告诉母亲,却被一种仿佛看到脏东西的语气回答,并且告诫,不要被爸爸哥哥弟弟们看见,这让少女怀有一种羞耻感。”

太熟悉不过了,这是不少人的成长经历吧。成人之后遭遇的第一件事就是被教育,身为女人,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

坦白说,读这本书时,像是在自我剖析。有一个章节谈到女性的自我厌恶,仿佛看到了一直在试图逃脱女性身份的我。借着“想跟男生一样”或者“我长得丑,我不是女生”这样的逻辑,将自己排除在女人之外,这样的举动本身就是歧视女性,看完脸上火辣辣。

为什么女性遭受歧视,社会地位低下,但长久以来,女性之间会默许这种情况的存在?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出了疑问:厌女症能够超越吗?

绝望的是,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每个人都应当保持一种自觉,警惕厌女症。有日本网友读完后说,希望男生也能读读这本书,看完后只要保有自觉,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对象。

玛丽莲·弗伦奇的《女性的觉醒》出版于1977年,是一部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小说。

这部小说更像一本百科全书,几乎涵盖了女性主义可能涉及的议题,比如家庭对女性的剥削、家暴、性别歧视、性侵犯等等。

虽然是小说,但前三分之二的篇幅几乎没有什么起伏,叙事节奏慢,满是琐碎庸常的细节,甚至看不出艺术加工的痕迹,读起来很压抑。

正如作者所言:“有时候,我在写这些的时候也会感到厌烦,就像你读它时一样。当然你们有的选择,可我没有。我之所以厌烦,是因为这一切都是真的,它确确实实发生过,它令人厌烦、痛苦、充满了绝望。”

作者:玛里琳·弗伦奇

作者用一个细节说明女性应如何思考。

主角米拉在经历了结婚、生子、离婚、回到学校读书一系列事情后,遇到了和她心灵契合的恋人本,本提出想和米拉结婚且拥有自己的孩子,态度热烈真诚,但已拥有两个孩子、正读研究生的她不想再生育。

她为此陷入纠结,问朋友:“如果我们在一起,但不要孩子,你觉得他将来会原谅我吗。”

朋友反问:“如果你们在一起,生一个孩子,你将来会原谅他吗。”

你可能离主妇这个词还很远,甚至未来也不会成为主妇,但阅读《女性的觉醒》的意义在于,作为女性,你要对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拥有的生活有概念。

作者用五十万字的事实告诉你,女性的幸福与否从来不是由配偶、父母或者子女决定的,只能由她自己决定。

除了主角米拉,作者还描写了十几个女性形象,无论外貌如何、经济实力如何、性格如何、婚恋状况如何,她们都有太多压抑孤独的时刻。

从这个层面讲,恋爱没有办法彻底让你摆脱孤独,婚姻更不是人生避风港。

借用性科普作家“女王 C-cup”的一段话:你要想着你是你人生路上唯一一个人,唯一一盏灯,你放弃了这条路就没有人走,这盏灯就灭了。你要走你自己的路。进行你自己的创造跟建设,你的光彩,因为你是你,而不是你是某人的妻子。

    

上一篇:忍让是种包容,而不是亏欠_人生感     

下一篇:什么样的狗就有什么样的主人_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