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你从哪一刻起决定不再“善良”?_人生感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人生感悟

公众号

你会拒绝一个人嘛?我们确实应该提倡美德,这是鼓励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人没有达到某种美德,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有缺陷。那些鼓励性、建议性的伦理信条,被不正确地逆推后,产生压迫性的道德环境。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

    朋友做了代购,二话不说就来一句:“帮我发个广告吧”,一开始你很乐意,助人为乐嘛。时间长了,她隔三差五地让你帮忙转发,你不愿意,却又不好意思拒绝。

    有人给你发微信:“麻烦到我最新的一条朋友圈帮我点赞”,你俩的聊天记录就一句“你已添加了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你选择忽视,她又让你帮忙点赞,你生气了,翻脸又不好意思。

    这时候,总有人说:“不会拒绝的人就是讨好型人格,这是病,得治!”

    我擦,讨好型人格招你惹你了?那些让你写个稿子、买个东西、借点钱,美其名曰 “不就是举手之劳吗?”的人,你怎么不好好反省自己呢?

    反正你在免税店打工,帮我带化妆品吧

    前几年,老D还是一枚留学生,总有些莫名其妙的人找她帮忙买化妆品、护肤品。有些奇葩还直接列了一张list,限量版包包、圣诞版口红......你知道这些全球限量、定制版的东西有多难抢吗?

    她说:“虽然我在机场免税店做中文导购,但不是每样东西都有啊,各位大姐!下班后还要跑各个商场。有些人买完还嫌弃比国内便宜不了多少,关键是回家过海关很容易超重!”

    老D问我,那些从来不怕麻烦别人,找人帮忙还各种挑剔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

    我赠他四字箴言:“以退为进”。

    这种亲社会行为与得寸进尺同样有效。他们往往自居为弱者,出于贪婪的暂时性展示出弱者的姿态。例如:

    “你那么有钱,借你一点怎么了”:

    我穷,你富,富人应该帮助穷人,反正你钱多得花不完,我没钱。(马云被逼捐的事情还见得少么?)

    “你不是学英语的吗?帮我翻译一篇论文又不会怎样”:

    你很厉害,我很菜,厉害的人应该帮助菜鸟,反正又不用花钱,淘宝上要好几百呢。

    越容易办到的事,他们越不会感激你:

    “这么一丁点小事都办不好,那是你的能力出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事情是因为理所当然地“容易”,所以才去做,甚至想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有人以为留学生在国外可以随便接触到比国内低价的大牌,他们从不在乎你转辗N个商场几乎跑断腿;有人觉得你转发朋友圈又不会怎样,他们从不关心你是否愿意,因为微信里不止TA一个,还有你的老板、客户

    麻烦找人帮忙之前,让我感受到你的尊重,而不是用“这件事很容易,帮一下又不会怎样”的理由来证明我付出少,进而得出我有义务帮你的结论。

    多少「中国式好人」,被一句“举手之劳”道德绑架林小胖今年刚毕业,在某世界500强当文案。

    上班没几天,旁边的小哥、对面的大姐不是让他帮忙打印一份文件,就是让他帮着修电脑,甚至让他帮着去楼下搬东西。

    他想,干就干吧,多干点没什么坏处。

    好处是,他得到几句夸赞:这小伙子很能干,又踏实,不错。

    当然不错了,你这么听话,不使唤你真于心不忍啊!

    林小胖是乖孩子,读书埋头奋斗,工作也很听领导话。有次他去旅行,买的硬座,遇上一家人说必须挨在一起坐,他喜欢坐窗边,不想换。

    结果两位中年阿姨明嘲暗讽:“举手之劳而已嘛,现在的90后一点都不懂事。”他自责,感觉很内疚,拒绝别人的帮忙似乎显得自己很不友善。

    多少「中国式好人」,就被一句“举手之劳”道德绑架。

    社会心理学家伯特伦.雷文提出一个概念:「无助的影响力」(power of the helpless)。

    人们会对处于困境的人进行帮助,这种出于社会责任规范的考虑,是由无助而形成的合法权威。帮助他人无论在怎样的伦理文化中,都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是值得被称赞的行为。

    然而,求助者总在“逼善”。

    最简单的,你可以说给老人让座是高尚的,但不可以反推说不让座就不善良,不道德,你怎么知道那个不想让座的人加班了一宿,好不容易想坐下想歇歇呢?

    我们确实应该提倡美德,这是鼓励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人没有达到某种美德,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有缺陷。那些鼓励性、建议性的伦理信条,被不正确地逆推后,产生压迫性的道德环境。

    尤其是当你把我的好心当做理所应当的时候,对我的付出毫不感激却变本加厉压榨的时候,把我的忍耐当做没脾气无休止伤害我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的时候,在本不该我要做的事我好心去做了,还要被你指责的时候……此时的善良若纵容一群煞笔,那我宁愿一辈子歹毒。

    不会拒绝都是讨好型人格的错?

    马拉拉是我同事的发小,专业画画,以设计谋生。

    有次合租房里的一位小姐姐问她:“我的淘宝店想换个logo,你画画那么厉害,帮我设计一个吧?”马拉拉爽快答应:“好啊,要什么效果的?” 俩人琢磨一番后,她就利用下班时间设计。

    出了初稿,小姐姐说不太满意,颜色太low。那时,她刚好跟进一个大项目,经常在公司加班到10点,回家还要改logo到12点。二稿出来后,小姐姐又说,太单调了,最好有点华丽的感觉。虽然觉得烦但不太敢拒绝:她会怎么想我?要是生气了,我俩同住一个屋檐下,太尴尬。

    来回改了4次,小姐姐才满意。她松了口气,正纳闷怎么提钱的事儿:“谈钱好像太伤感情,可我一直都收费,她改了那么多次,免费好亏啊!”

    同事无奈:“你啊,就是太老好人了,内心戏太多,总害怕别人生气,背后又在埋怨。你自己的想法呢?”

    马拉拉思前想后,还是鼓起勇气发了微信:“你要的效果比较复杂,收你300吧,友情价”。半小时后,小姐姐回复:“你不觉得这样违背了你追求艺术的初心吗?”

    她忍无可忍:“你不觉得自己现在的样子很不要脸吗?” 或许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和一直以来的压抑,太累。

    马拉拉说,被我同事骂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从不敢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用讨好来满足对方的需求,牺牲了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的委屈。

    有次看《奇葩大会》,蒋方舟说起“讨好型人格”,几乎100%的命中率,她担心自己心理出了毛病,找了心理咨询师。

    自那以后,她才知道,之所以成为老好人是因为“缺爱”。

    她妈控制欲极强,小时候只要她没完成作业、调皮捣蛋,只要没按照妈妈的安排做人做事,她妈就会拿起鸡毛掸子打她。小孩嘛,都害怕被打,更怕妈妈生气,于是变得胆怯畏缩,觉得只有讨好妈妈,自己才有好日子过。

    她不知道,当孩童时就开始取悦父母,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对自己真实感情的认知。她的成长不被允许真实地表达自己,不然就要担心会被忽视和否定。

    成年后,讨好父母就变成了讨好所有外部世界的人。老好人不会拒绝,就是试图从别人的肯定中换取爱。但,要知道,即使讨好了,她还是得不到爱,反而引来更多想占便宜的人。

    现在,还是有人隔三差五地找他帮忙,她还是答应下来后问对方的具体需求,然后补一句“按照你说的效果复杂度定价收费”。

    对方迟疑,他就打铁趁热:“你不知道我之前总遇到不要脸的人居然说免费,画画也要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好吗?不想出钱又不想出力,天底下哪有免费午餐,你说对吧?对了,你的需求我们再仔细聊聊,我来做个预算”。

    当然,最后还是会有人推脱:“哎呀,你这么忙我下次再找你”。其实这样开口的人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你钱,也没想过尊重你的劳动。

    “你知不知道我从小学画画花了多少钱?花了这么多钱不是白给你做画师的,OK?”

    马拉拉笑了:“如果说谈钱显得我市侩,请吃饭也是OK的,可偏偏就有人拿你当免费劳动力,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

    讨好型人格又怎么了?不要把所有问题揽上身,更不要讨好了别人,委屈了自己。那些自认为‘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帮我个忙怎么了?’的人,麻烦正视一下你们的问题。”

    致不善拒绝的你,这里有套「三步拒人大法」,拿走不谢我花了好长时间,抱住马拉拉的大腿,请她吃了顿小龙虾+喜茶,才总结出这么一套“三步拒人大法”。当你想要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时,可以这么做:

    看完(或听完)......,我感觉......,所以(或决定)

    当别人要求你帮忙时,你要客观陈述这件事情,说出并解释你的真实感受,但不指责也不评判。让对方觉得你是情有可原地拒绝,也让自己有理有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最终的决定。

    例如:你刚忙完部分工作,同事想找你帮忙修改PPT,你可以这么拒绝:“我刚看完你的PPT,感觉要修改的东西很多。但我还要忙X总交代的事情,他还挺急的,所以这个忙帮不了你。”

    如果对方死缠烂打,你怎么办?

    此时有两种应对方法:拖延时间和不断拒绝。

    拖延时间是为了你不必立马答复,具有充足的思考空间 ——“我现在不确定,晚点给你答复”;? 不断拒绝是因为你心中已有决定,不想再浪费双方时间 ——“抱歉,我真的帮不上忙”。

    如果你觉得直接拒绝不好意思,怎么办?

    你可以试着把拒绝的话语放在“原因之后期望之前”。

    例如:因为XX原因,我实在帮不上忙,希望下次有机会我们可以......(注意:解释原因时不要说太多,简明扼要即可)

    不要因为害怕拒绝,而生活在别人的舆论里。

    我觉得我应该在所有关于“高情商”的文章里加一条:讨好型人格不是原罪,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太老实太听话,容易被人当狼心狗肺。

    我喜欢帮人,但我最讨厌,明明我还挺需要用心的事情,就被你贬低为“举手之劳”的标签。

    举手之劳明明是“我帮完你,你感谢我的时候,我和你说的客套话”,而不是你用来道德绑架的说辞。

    忙我可以帮,但不代表我应该,说白了,就是我不想帮你。

 

    

上一篇: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_人生感悟     

下一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_人生感悟_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