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一书由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所著,是一本儿童文学短篇小说,从孩子的视角看这个社会上的丑陋,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研究生读《小王子》有感2000字。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爱克苏佩里最著名的作品。在全书前言,作者就写着“我愿意把这本书献给这个大人曾经是过的那个小孩”,从此可知,这本书是“一个始终葆有童真的大人们对孩子们,也对与他性情相同的大人们所说的知心话”,作者希望借此书,与仍保持童真的孩子、大人进行对话,引起共鸣。
为了论述需要,我将这篇读后感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参考了《小王子》原文,同时借鉴了一些参考文献观点,更融合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浅薄见解。自己一般有写书评和影评的习惯,最初的想法也只是督促自己去阅读去思考,而如果能够勾起读者的一些阅读兴趣,引发一些思考,甚至能引起一些共鸣,那么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01
全书梗概及名人评价
该书以一个飞行员为第一人称,记叙了他六年前因为飞机失事迫降滞留沙漠,而相遇外星球小王子,并通过和小王子交谈,由此揭开小王子奇妙经历的故事。
小王子来自遥远的外星球,他拥有深深爱恋着的柔弱但高傲的玫瑰花,因为和玫瑰花发生矛盾,负气离开星球,展开了星球探索。期间,他在其他星球,遇到了迷恋权力,追求绝对权威的国王,只听得进赞美之词、渴望他人崇拜的爱虚荣者;遇到了浑浑噩噩的酒鬼,以及精于算计却麻木不仁的商人;遇见了忙碌而被动执行指令的点灯者,也拜访了爱好知识,却占用知识而不注重实践的地理学家;在地理学家指引下,他来到了地球,他结交了智慧的化身狐狸,并从它那感悟到了爱与责任;最后,感悟了生死,借助金蛇,“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与相爱的玫瑰花“相守”。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对这本书高度而中肯地评价到: “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 “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 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此外,著名作家周国平在《小王子》的推荐序言《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中写道“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如此精美又如此质朴,如此深刻又如此平易近人,从内容到形式都几近于完美,却不落丝毫斧凿痕迹,宛若一块浑然天成的美玉。”
02
关于爱情
该文用含蓄的笔墨描绘了小王子和玫瑰花的爱情,从懵懂无知,到明白爱就是责任,就是理解,就是奉献。
起初,小王子“那时什么也不懂”,他总是“根据她的话来判断她”,而不是根据她的行为”来判断。花儿有些敏感多疑,有些爱慕虚荣,讨厌穿堂风,希望小王子的细心呵护和照料,撒谎称自己来自温暖的世界,而即使错了,也要“使小王子后悔自己的过失”,而“小王子对一些无关紧要的话看得太认真”,所以结果使自己苦恼,使自己失去爱人,爱的那朵花。
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特别是和狐狸相处了之后,明白了爱是“tamed”,是责任,是建立联系。“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所以爱的那朵玫瑰才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候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小王子懂了爱的真谛,成长了。
我们很多人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初恋总是美好的,却又是最不懂得珍惜的。
女生爱美,或许也会有些虚荣,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男朋友的细心关怀,嘘寒问暖;
男生心有些粗,对话语很在意,却未必懂女生话里的深层含义,和其中传递的情绪变化和需求。
热恋的时候,却也是两人性格和习惯、价值观袒露的时候,或许也是最容易拌嘴赌气的时候。若两个都比较犟,都希望对方承认错了,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一段时间过去后,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或许冷静下来,就能想起,能够在记忆深处回忆起当初的美好,对方对自己的关怀,也更能够明白爱情,明白即使拌嘴,即使争吵,她也是那个曾经和你拌过嘴的那个独一无二的人。
爱情是如此,亲情和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过争吵,有过摩擦,但若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平心静气,矛盾能够解决,
误会能够消除,又是一片艳阳天。
或许某个时候回忆起来,
那些曾经争吵过的日子,还别有一番乐趣呢!
03
关于童真与自我
该书除了含蓄地讲述爱情之外,因为是写给孩子或者那些曾经是大人的孩子的书,所以也以一种孩童可以接受的口吻或者从孩童的角度看待世界。
大人们热爱谈论数字,“如果你对他们谈起一座砖瓦的颜色、窗户上的花、屋顶上的鸽子,他们就无动于衷,如果你说这座房子值十万法郎,他们就会叫起来:‘多么漂亮的房子啊’。”而小孩子却爱刨根问底却不爱回答别人的问题,小王子一旦提出了问题,从来不会放过,追问玫瑰花为什么有刺,羊会不会吃灌木;还央求“我”为他画羊,画猴面包树。
此外,对追求权势的国王、爱慕虚荣者、醉生梦死的酒鬼、纸上谈兵的地理学家等大人们,感到迷惑不解,自言自语道:“这些大人真怪。”、“确实很怪”、“奇怪极了”。最后,在智者狐狸的引导下,他明白了:“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小时候的我们,常常有问不完的问题: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月亮有圆有缺?为什么船可以在水上游……
小时候单纯的我们
能盯着看墙边的蚂蚁搬运食物呆看一个上午;
小时候的我们总爱豪言壮语的说:
我将来要成为科学家、天文学家、宇航员……
长大了,我们慢慢会以为那些只是梦想,在梦里还可以想想,但却不能成为现实的想法。
长大了,我们更多地会去比较,去权衡利弊,面临很多选择,做出自己的判断。却也有很多时候,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像文中的国王、爱慕虚荣者、精于计较的商人一样,过分追求一些看似虚无的东西,如权势、名誉、金钱,或者像酒鬼、点灯者一样,麻木不仁。
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心灵,而非自己的肉眼去看清事物的本质,多拷问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愚以为,人这一辈子,追求的无非是真善美。
追求物质,无非也是让自己生活更美好;
追求知识,无非是追求真理;
追求浪漫和自由,无非也是对美好、天性的追求。
我也曾迷失过自我,也经历了幡然醒悟。曾经迷恋于名校情结,固执地高谈自己反感经济学,而又内心脆弱,因而也受了很多不必要的苦。
考研这段时间,有些辛苦,但现在想来却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因为在那段时期,有过很多人生的思考,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反思,对自己性格和自我的重新认识,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思索。现在的自己,谈不上多么优秀,但每天过得还算充实,比较开心,有自己追求的目标,挺好。
确实,真正重要的东西,需要用心灵才能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