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过苛则无友。就是说水太清澈就无法藏鱼,做人如果过于苛刻,就容易失去人缘。余人相处时,难免会有些差异,会有些小矛盾,对别人的缺点不要太在意,千万不要做一个小肚鸡肠,神经过敏的人,否则没有人喜欢和你做朋友。
宋朝的吕蒙正不喜欢和人斤斤计较,它刚任宰相时,又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小子也配当宰相么?"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愤愤不平,准备去查问是谁敢如此胆大包天,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到那个人。吕蒙正对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所以千万不要查问此人的姓名,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啊!"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气量大。
谁人背后没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吕蒙正身为宰相,如果因为这个事情就跟别人较劲,既没有气度又浪费时间。
做人做事都不要过于苛刻。
宋太宗时候有人上奏说,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管理中有人私运官货到其他地方卖,影响到周围的一些人,众人颇有微词,听了这些话,太宗说:"要讲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这就象以东西堵老鼠洞一样无济于事。对此不可以过于认真,只需将有协作的过分,影响极坏的首恶分子惩办了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挟私行为,只要他没有妨碍正常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总之,这样做也是为了确保官运物质的畅行无阻啊!"
站在一旁的宰相吕蒙正也表示赞同,他说:
"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惯小人的所作所为,如过分追究,恐有乱生。不若宽容之,使之知禁,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从前,汉朝的曹参对司法与市场的管理非常慎重,它认为在处理善恶的执法量刑上应该有弹性,要宽严适度,谨慎从事,必然能使恶人无所遁形。这正如圣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不过分吹毛求疵,凡事皆留有回旋的余地,对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妨姑且放过,这其实是大部分中国人的为人处事信条。人无完人,显微镜看过去就更是千疮百孔了,所以待人要宽,不要苛求。
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在心理上不要苛求别人,在行为上,也要注意收敛锋芒,和善一些,别去刺痛别人。
宁学乌龟不学刺猬
自然界弱肉强食,动物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迥然相异的自卫模式。一种是众所周知的乌龟,当它遭遇外力干扰时.便把头脚缩进壳里。它不会反击,可是别人拿它也没办法、一直到外力消除,它认为安全了,才把头脚伸出来。这就是乌龟的自卫方式;还有-种动物是刺猬,一有别人靠近,它就竖起全身的刺,让外力知难而退,在自卫行为上,乌龟采取的办法和刺猬完全不同。乌龟不会伤人,但刺猬会伤人。
人不同于动物,人事比弱肉强食要复杂得多。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不是谁吃谁那么简单,多一点忍让和迟钝,也许就风平浪静了。缩头的乌龟说明的道理并不是要你躲起来,而是学会委婉和忍让。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学会忍耐,学会等待时机,学会主动把握机遇。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明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适当的忍让,不要总把自己的刺扎向别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释迦说:"恨不消恨,端赖爱止。"针尖对麦芒,只能是仇恨深化;两个人都做刺猬,那是没办法拥抱和亲近的。只有靠协调、宽容和博爱才能互相亲近,消除不愉快!
不与人争,是一种境界,而伸出手去,送人一份礼物,则是另一种境界了。哪一种更美好些,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吧。世界也在微笑呢。
与人为善
有一位老人,来城里看望儿子。儿子给他买了很多东西,其中的一双鞋子令他爱不释手。坐在回乡的火车上,他就不停的把玩这双心爱的新鞋子,自豪的告诉邻座的人,这是他儿子孝顺他的礼物。
火车在一个转弯处,突然的变向,把老人的一只鞋子甩出了窗外。还在高谈阔论的旅客一时间一片肃静,大家都看得出老人有多喜欢这双鞋子,可是……
出乎大家意料的,老人在经过片刻的寂静之后,随即将另一只鞋也拿起来,用力扔出窗外。
旁边的乘客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老人说:"这只鞋子对我来说已经没有用了,但如果一个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是啊,人生总是有很多无奈,你也许会经常失去一只鞋子,或者失去好心情。可是这个时候你还是有能力让别人过得开心一点,给别人带来幸运。与人为善,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和关爱别人,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有能力令别人快乐,才有能力使自己快乐。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这样做,世界一定会像春天般温暖!
你对别人的好,别人会记在心里的。你给予一束光,别人心中的明镜会把这束光再反射给你。你照亮了别人,别人也在随后照亮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