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请不要高估你的人脉关系_人生感悟

2020-12-28 23:46:52

人生感悟

  在家里听到这样一个段子:几个身价十亿+的老板去打牌。某超市连锁企业的老板同他们一起见过几次面,也提出去一起玩。煤老板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首富张嘴说话了:“我们哥几个一起玩,是因为我们都有产业,你一个开小卖店的跟着我们凑什么热闹?”然后在凛冽的秋风中,超市企业老板悻悻地回家了……

  我又想起来另一个故事。某哥经常炫耀他跟某女神关系多熟悉多熟悉,讲述他们一起社会实践的点点滴滴,还把对方设置为特别好友,描述很是亲密。我们都觉得“哇塞,好牛的感觉。”只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此女神和他网络上有过互动。我们平时出来吃饭,K歌都希望此哥能够安排这位女神出席一下,让我们一起认识认识。但是也从来没有邀请过。后来我终于在网上见到了女神给这哥们的一次回复:请你以后不要再骚扰我……

  还有一次某哥,平时如花蝴蝶一样,翩跹于各大饭局,号称学校朋友无数。一综艺节目剧组求助他帮忙组织户外活动,需要一批外场观众。这哥心想平时朋友那么多,找几十个朋友做观众算什么,一口应承下来。然后当天上午群发飞信给很多人,大意是“是我的朋友你就来之类的”。到了录播时间,摄像机等等全上,结果来的人,寥寥无几。至于他包票会来参加节目而且“跟他很铁”的校园牛人,则一个都没有来…...

  “人脉”云云,不外如是。真正跟你铁的就那么几个老兄弟。而让很多人引以为荣的在课堂,开会,饭局,酒桌,夜宵,散伙饭,KTV,桑拿房等等社交场所开拓的各种“人脉”,都是不靠谱的。在没有感情基础的前提下,人脉不人脉,全拼综合实力。对于弱者来说,一些所谓人脉,看似全线飘红,实则虚假繁荣。

  社会是一个圆锥,每个人都在圆锥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平,不同领域的人的距离就是你所处平面圆的半径。只要你的水平更高,你接触别的领域的人的距离就会更短。三流的投行员工认识三流的演员不太容易,但是投行老总和大明星就可以出双入对。博士刚毕业的学术菜鸟认识一个基层政府科员的难度微大,但是院士没事就会跟省长交流交流,喝一杯茶。

  所以,决定你有效人脉的不是你接触范围的广袤否,而是你自身的实力水平。你认识多少人没有意义,能号召多少人才有意义。不是说我每天又认识了谁,跟某某名人一起吃了一顿饭,哪个女神把微信号给我了,我就和他们建立了友谊关系或者形成了新的人脉资源。问题的关键是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与他们站在同一个高度,即便是不同的领域,也可以肩膀对着肩膀来对话——他是投行MD,我是政府副市长,他是大学副院长,我是电影大导演等等。

  圈子内外不重要,实力高低才重要。即便我们和大神处于同一个具备某种特质的圈子——IT圈,娱乐圈,投资圈,学术圈等等——经常一起开会,出席活动,我们还是没有机会跟他们形成真正的友谊,建立稳定的联系,遑论“人脉资源”。原因就是大神只看得到同一高度的大神,我们还处于大神的俯瞰视线之外。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学生,上午围观了成龙新片发布会现场,下午旁听了马斯金的制度经济学,晚上买票参加了李泽楷的慈善晚宴,又能怎么样呢?即便是你四处发朋友圈、发微博向着世界描述你和成龙,马斯金,李泽楷等等多么多么熟悉,但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向成龙要签名成龙保安依旧会拦住你,马斯金也不会给你写推荐信,李泽楷也不会跟你合伙做生意。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太弱,以至于都没有资格用共同特质向牛人抛出友谊的橄榄枝。就算是我们在腾讯工作天天见到马化腾,马化腾跟我们见面聊的都不如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卫贝克汉姆多;哪怕韩寒的每个微博我都留言点赞,韩寒想找人吐槽一下也不会想到我的。

  所以,对于我们广大普通人来说,盲目“拓展人脉”,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加入各种“微信群聊”的意义真心不大,其效果远远没有集中精力让自己成长起来更有效。比起四处给牛人跪舔,处心积虑经营一些吹弹可破甚至虚无缥缈的“人脉”,倒不如自己成为牛人中的一份子或者起码与牛人所处的水平更接近来得更实惠。

  前几天看到一个节目,是马云对话周星驰。一个是喜剧之王,一个是电商大鳄,照样谈笑风生。两个如此看似无关的人聚到一起聊得来不是因为他们交情多少年或者共同语言有多少,而是因为他们都是站在各自领域顶峰的男人。天下高手相聚在华山之巅一起指点江山,吃吃喝喝,打打闹闹的前提是你能够在兵器谱上有一号。想参加武林大会,你想喝侠客岛的那碗“腊八粥”,你就得先混个掌门当当。

  记得一位朋友狂粉黄晓明,某次机会见到本尊连签名都没有要。我好奇问“哥你咋回事?”此哥说:“就是电话都要了,有意义吗?现在的我没事骚扰他,以后他到哪拍戏也不会告诉我,只会把我拉黑。倒不如以后去了投行,发达了跟他合作投资。”

  那么友谊是不是一定要以实力为基础?不一定,毕竟友谊是由不同的原因成就的。各方面差距大的友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密集的存在着。但是,以“经营人脉资源”为目标的功利性社交,一定是以实力为基础的。你想跟大家称为相互照应的“一家人”,那得先走进“一个门”,前提是咱得有能力跨过“门槛”。

  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走向更强”才能赢得友谊和维系友谊?也不一定。毕竟友谊这种美好情感的产生和维系方法多多。但是很确定的是,没有比“走向更强”能够更有效地维系功利性的“人脉”了。想跟百万富翁维系“人脉”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成为百万富翁。

  那么是不是所有有目的性的“人脉”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友谊关系呢?也不一定。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交必然是以利益持有者之间的议价能力为基础的。你什么价位,你就找什么价位。至于是否有人具备“杠杆能力”,凤毛麟角。如果日后随着接触增多,共鸣增加,升华为无关功利的生死之交也说不准。

  由此来看,做一个招蜂引蝶的交际花多么的无意义,他们苦心孤诣的“人脉泡沫”多么一文不名。每天痴迷于穿梭地铁来听各种讲座,推杯换盏结交各种“名人”,熬夜通宵参与各种微信群聊等等用青春在刷存在感的交际花们,实际上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与其汲汲于那些伤身体又没效率的应酬,还不如看两本书,锻炼身体,陪陪父母老婆哄哄孩子。

  “交际花”们错把“认识”等同于“认可”,错将手机里通讯录等同于“及时雨”。喝出胰腺炎换下来的“朋友”,未必比得上几篇SCI的效力;有微信群里生龙活虎的精神头,不如用来琢磨琢磨让自己资产升值。殊不知,草率的结交唯有脆弱的关系,所谓的“人脉”不过是呵呵一声。今天还一起喝得五迷三道,一起称兄道弟,第二天公交上打个照面心里在想:“这孙子谁啊?哪见过。”当某交际花为多参加了一次舞会又扫了几个牛人的二维码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牛人正走在“更牛的路上”即“甩开交际花的路上”。

  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只要不断进步,每个人自然就会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真朋友结识,也会拓展和聚集一些可以发挥实际作用的“人脉”。大家现在充实自我都还来不及,何必急于拓展所谓“人脉”。毕竟,五十元的人民币设计得再好看,也不如一百元招人喜欢。

    

上一篇:最好的修养是不欺弱不欺穷_人生感     

下一篇:为什么我们要学会临阵磨枪?_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