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让所有人都疏远你,只需三步_为人处世

2020-12-28 23:46:52

人生感悟

  出于职业原因,我对察言观色、辨人识人比较敏感。因此在工作与沟通的过程中,我得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规律:

  几乎所有人,都会把身边魅力出众者当作“老师”。他们羡慕、亲近,进而无意识地模仿学习,以期能从中参透人性的秘密,盼着自己也能成为下一个施瓦辛格或玛丽莲梦露。

  而同样也是这群人,在面对不合自己胃口的讨厌家伙时,又会斩钉截铁地将其列入“敌人”的范畴,举起小手直冲对方:思想有多远,你丫就给我滚多远。

  讽刺的是:

  他们自己,在某些性格特点方面,有时也与口口声声讨厌之人十分相近——心浮气躁、恶意揣测、无中生有、自私自利。而这些人却并不自知。

  比如去年咪蒙刷爆朋友圈的文章《致贱人》,所有人都忙着对号入座,不遗余力地在朋友圈大骂身边的贱人;而与此同时,所有人又都自我感觉良好,笃定地深信自己绝非贱人,别人才是。

  这就像一个4岁小盆友朝3岁小盆友翻白眼:“你走开,我不和未成年的熊孩子说话。”骂别人的同时,顺带捎上了自己。

  很多人至今都意识不到:你所鄙夷之人,也许与你也有相似之处。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你讨厌的那些人,是如何被反感,直至疏远的。我举三个例子,也许你会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1

  把臭毛病带回家

  你也许并不自知,某些工作中引以为豪的闪光点,在工作之外可能会演变成令人讨厌的臭毛病。

  比如孩子犯了错,如果他有一个军人出身的爹,多半要被罚站军姿;如果他有一个教师出身的娘亲,罚抄课文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想想都要起一身鸡皮疙瘩,苦了可怜的娃。

  又比如某些理工科出身的宝宝,做科研时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出了实验室,他们入戏太深,照旧保持科学家般的求索精神,便有了让人尴尬到脸酸的对话——

  “我刚去水果摊买了两斤西红柿,味道不错,你要不要尝尝?”

  “西红柿不是水果,是蔬菜,所以你刚才说“水果摊”是不严谨的。如果他卖西红柿的话,那就不叫水果摊了,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蔬果摊。”

  “那个……你真厉害,我还有事,先走了啊。”

  恭喜你,你成功捍卫了真理。只不过代价是少了一个和你愉快聊天的朋友。

  工作,要求理性占据上风,排兵布阵、思维清晰;而生活,则希望你用感性来与人相处,称兄道弟、乐在其中,看破而不说破。

  参透并熟练运用这一点的,即便称不上智者,也算是个聪明人。

  2

  宽以待己,严以待人

  这类人广泛分布于各大集体宿舍中。凌晨两点嚼着爆米花,对电脑屏幕里的男女主角放声大笑,桌椅板凳不遗余力地抖动着,跟火箭发射一般,倒数5个数就能窜上天。

  但如果正巧赶上他们在休息,那室内便必须保持绝对安静,不能有一点响动,否则就要炸毛----

  “没看我在休息吗?能不能别出声?到底有没有素质?!”我仿佛看到他们义正言辞的谴责,打着滚从嘴里冒出来,调了个头,又统统扇回自己脸上。

  自私,是这些人赖以生存的行为准则。至于期间得罪过什么无关痛痒之人,想必是不在意的。

  但就是这些无关痛痒之人,在未来却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成为他们绕不过去的绊脚石。

  我之所以不断强调与人为善,抛开所谓的道德之外,实则有另一层含义:

  善待他人,实在是投入产出比最划算的交易。它意味着人脉的积累,无形资产的增值,以及机遇的成倍提高。

  六度空间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任意两人之间都只隔了6层关系。换言之,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有很大机率会认识决定你未来十年走向的贵人。

  而朋友链的第一层,一定是从你身边的室友、同学、同事开始的。这也是朋友存在的功利性价值之一。

  对周围人保持基本的礼节与照顾,用不着刻意巴结,但至少别损害他人利益。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是最基本的准则,同样也是投资自己最简单的方式。

  因为你永远也无法得知,自己曾恶语相向的人,在未来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

  3

  用群体属性作为挡箭牌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女性是十分尊重的。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编个小段子讽刺大男子主义,之后面带微笑,看着他们气急败坏,词穷到嘴里只能吐出脏字的尴尬模样。

  在呼吁平权这条路上,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贡献的。我有一百种不带脏字的花式骂人方法,让那些直男癌晚期患者们气得肝颤又无可奈何。

  谁让我文笔好呢。

  不过最近,我却发现了一些十分魔性的苗头:有人开始把“女权”当作了威胁别人的筹码。

  具体症状如下:

  某女在早餐店排队加塞儿,被两名路人指责不守规则。她胡搅蛮缠,不知怎地,硬是把对话内容上升到了别人不尊重女性的高度,让路人愤慨加无奈。

  再举例:某女生工业设计专业毕业,以求视觉设计师的职位,屡战屡败。随后在微博大肆辱骂某公司歧视女性,掀起小规模浪潮,后被证实其面试表现极其糟糕,与性别无关。

  “女权”、“男女平等”这类字眼,本应该为群体发声,却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变了味,成为谋求一己私欲的武器。

  与此类似的,还有“他还是个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讲情面?”、“他已经是个老人了,你怎么这么不尊敬长辈?”“瞧不起我们中国人是不是?!”

  这些人十分擅长以群体属性为庇护,将逻辑搅浑,造成“你不是在和我作对,而是在和我代表的群体作对”的错觉,最终无非是希望自己在斗争中获得私利。

  何其奸诈。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用高尚的瓶子,来装卑鄙的酒。因此,请务必留个心眼,跳出类似的逻辑陷阱,找准机会,一击必杀。

  三个例子,三个不同的切入点,三种令人疏远的人性。

  李世民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大可不必将反感的家伙彻底阻挡在对立面,他们也有其存在的价值——警醒自己切莫步其后尘。

  人大体分两种:一种比自己优秀,一种比自己堕落。

  优秀的人,像汹涌海上指引正途的灯塔,赋予我们继续远航的信念;

  堕落的人,则是钉在悬崖边的十字架,它们摇摇欲坠,用大号鲜红加粗的斜体字提醒过往的行人:

  看见了没,您可千万甭走我的老路哇。

    

上一篇:越算计,越不幸_人生感悟     

下一篇:人,活得再漂亮也会有凄凉_人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