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迷茫?谁不曾迷茫?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迷茫中惊慌失措,然后一直迷茫。
刚到广州的时候,和一个本地人同住。
他喜欢煲汤,一锅汤要煲数个小时,甚至一天。
我嫌麻烦,喜欢用高压锅,十几分钟后,就可以大快朵颐。
时间久了,用高压锅煮的大鱼大肉就腻了。于是,我经常陷入“今天该吃什么”的纠结中。
他依然兴致勃勃地煲汤,小火慢炖,有滋有味。
生活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很迷茫,往往是因为缺了那点小火慢炖的耐心。
我们总有个梦想:要房子,要汽车,还要周游世界;
我们总有些狂妄:年纪轻轻,却希望能够征服整个世界,还有自己的野心;
我们其实很矛盾:明明心情浮躁,却希望将生活看透,奔向远方的田野;
我们貌似很努力:一次次给自己打鸡血,却总又浅尝辄止,还没出发就已经放弃;
我们又很沉不住气:不停催促自己快快成长,却连看一本书的耐心都没有。
我们很着急,所以我们很迷茫。
原本对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有很好的设想。
但是真正工作之后发现,原来自己喜欢的工作,绝大部分内容是让人讨厌的细节。
原来以为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成功,却发现变得遥不可及,遥遥无期。
原本幻想的浪漫、甜蜜的爱情,终究归于了油盐酱醋的平淡。
原来以为工作了就有钱了,却发现入不敷出的时间更多。
什么时候能成功?什么时候能有钱?什么时候能找到既实用又浪漫的爱人?
……
我们很迷茫,这让我们陷入了无限的恐慌。
就连我们试图摆脱迷茫的方法,也是如此地焦急。
我们希望有人指点迷津,得到灵丹妙药,能让我们一劳永逸地离开迷茫,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得到的意见越多,就越不知所措,陷入了更大的迷茫。
刘同曾经写过一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是所有人面临的问题。
迷茫,是年轻的符号,也是年轻的专利。因此不必恐慌,甚至可以引以为傲。
不迷茫的青春,不正常。
但如果我们的青春已经远去,我们依然茫然不知所措,那就应该反思。
周朝的开国元老姜子牙,家境十分贫寒,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
他曾经为商纣王效力,但是鉴于纣王昏暴,选择了离开。后来又游说各国,最终也不被接纳。
为了生存,姜子牙曾经做过屠夫,当过卖酒的小厮。
就连那又丑又无德的妻子马氏,也在半途抛弃了他。
直到有一天,姜子牙在渭河边钓鱼的时候,遇到了外出打猎的西伯侯姬昌,两人相谈甚欢。此时姜子牙已经72岁。
在漫长的72个春秋中,姜子牙迷茫吗?
他肯定迷茫过。但是他无论在什么时候,哪怕是在食不果腹的耆耆之年,依然坚持勤奋研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
最终成为权倾天上、人间两界的风云人物,留名丹青。
姜子牙的一生告诉我们,迷茫谁都有过,但是若不想在迷茫中度过整个人生,至少应该做到三点: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不着急
要摆脱迷茫,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太着急。过于着急,是造成我们迷茫的根源。
太着急,容易慌乱。慌乱就会离成功更远,随即陷入无休止的迷茫与恐慌。
曾经有人说过,生命的长度无法确定,所以就要尽量拓展宽度。
所以我们总是在拼命奔跑,试图让生命的幅度更宽。
但是,我们忽略生命另外一个要素:质量。
如果生命是一幅画,需要这幅画尽量精彩的话。首先,它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主题。如果我们总是浅尝辄止,画面就会很零乱,我们也就会始终停止在原地徘徊。
其次,它需要清晰的画面。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像素。如果我们总是匆匆走过,就只能留下一片模糊的印迹。
其实,我们真的不用太着急。
守得住,慢慢来,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到了不同的阶段,该有的都会有。
房子、车子,那只不过是慢慢努力的自然结果而已,却不该是我们贪婪的本源。
反而如果我们过于着急,就会慌不择路。如此,若干年后,留给我们的依然只有迷茫。
不害怕
迷茫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害怕,是因为它让我们觉得未来的不可知。
而这种对不可知的恐惧,又会加剧迷茫。
因为我们总会问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选择?
刘欢曾经高歌:“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我们应该有这种豪迈之气,不惧未来,不怕失败。
万一选择错了,如果我们没有月光宝盒,也没有阿拉神灯,就只有从头再来。
仅此而已。
不要脸
摆脱迷茫,多少要点不要脸的精神。
所谓不要脸,不是不顾尊严,而是要学会坚持。
无论什么工作,大部分内容就是琐碎的细节;无论是什么样的成功,都需要一天一天积累。
知识要一点一点学,技能要一点一点练,钱要一分一分挣。
在枯燥、困难、煎熬面前,不轻言放弃。这可不就需要有点不要脸么?
与其幻想能够一天成才、成功,幻想有人能够告诉你一夜成功成名的方法,不如告诉自己要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如果非得要我给一个“迷茫怎么办?”的答案,那就只有两个字:忍着。熬过去,就会清空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