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你的友情,需要带点互不打扰的薄情_人生感悟

2020-12-28 23:46:52

人生感悟

公众号

  我喜欢这样的友情:

  有事联系,没事各忙各的,

  越简单,越熨帖。

  曾在后台看过一个朋友留言说:“我觉得维持一段友情很困难……”

  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通病:害怕时间会冲淡友情,害怕身份会隔阂友谊

  原本一份简单纯真的友情,却在你患得患失的紧张下变了味道。或许更多时候,你所看重的友情,需要带点互不打扰的薄情。

  不越界的友情,方能长久

  玄宗天宝三载,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会于东都洛阳,时年李白44岁,杜甫小李白11岁,正好33岁,两人都是人到中年,襟袍未开,却又目空一切、志存千里的年龄,这一次会见,可谓是成了彼此的忘年之交。

  直至代宗宝应元年,李白辞世,一时消息轰动了整个大唐诗坛,唯杜甫却对此漠视不问。他们之间究竟藏着怎样的隔阂?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为这段迷离的奇人友情而陷入了无限的臆想之中。

  有学者研究所得结论说:李杜隔阂,在于晚年杜甫不满李白不辨忠伪、依从永王之举。其实,政治上本无大是大非,若因为政见不合而就此让原本关系密切的两人决裂,那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假若事实如此,那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李杜二人相见恨晚,仰慕彼此之间的才华与情怀,单从这一点,他们的友谊就显得太淳朴、太珍贵。可是一方越界,将太多与情谊无关的因素带入彼此之间,难免产生隔阂,更遑论长久。

  从不想起,也不忘记

  其实,人越是近中年,是越恐慌交友的。

  这个年龄,没有了年轻时的那股恐慌,不像刚步入社会那会儿一样,举杯碰盏之间便可豪言壮语,生死与共。人到中年,俱事渐稳,交友,也不再如此狂躁,因为人会不自主地考虑到彼此的利益是否存在冲突、三观是否相合。

  他们对于自己的老友,即使平时少有联系,但只要有事,一通电话便可解决。

  “从来都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陈佩斯这样评价自己和朱时茂的友谊。

  不想起,不忘记,这样的互不打扰,对许多人来说,恰恰是维持友情的王道。

  距离产生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韩愈的一句诗,描绘了初春细雨一片绿意盎然之景,远看一片绿,近看却是稀疏的草叶,丝毫没有绿意。

  友情亦如此,置身太近,难免看到太多瑕疵而有抱憾。席慕蓉曾说:“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才好,越淡才会越持久,越淡才会越使人留恋。”之所以一段友情能维持长久,便在于将彼此的控制在一个舒适的距离之中,如刺猬抱团一般,能够互相温暖,却又不至于刺伤对方。

  相反,走得太近太频繁,总不是什么好事。耶稣得道后,回乡布道,许多人都从四方八方赶来,成为他忠实的信徒。人们都把他当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当最后被人们认出耶稣不过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之后,众门徒一哄而散。

  唏嘘之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失去了距离的屏障,就等于失去了敬畏。人与人之间,拥有适当的距离,也会因为那些不曾探索的未知之处,让你们彼此之间多了这么一份美好与珍惜。

  互不打扰的薄情,并非冷漠的薄情,而是将彼此的友谊置于一副白纸之中,像描绘山水画那样,因为视界与山水的距离,让彼此觉得山也朦胧,水亦空濛,如此的朦胧之美,才是友情之中最妥帖的美。

    

上一篇:所有的软弱,都是昂贵的_为人处世     

下一篇:从细节看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_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