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 精选文章

2022-01-13 22:57:55

人生感悟

导语: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这里名言大全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做人最忌讳的,是太有身份感》

1

有这么一则古代笑话:

有个才子家道中落,从之前的三餐大鱼大肉沦落到吃不饱睡不暖的地步,但他拼命掩饰自己的贫穷,还时常装阔气。

于是被一个小偷盯上了,小偷到他家里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个穷困潦倒的才子,不禁破口大骂。

才子听到后,赶紧出来跟小偷理论:“我可是本地大名鼎鼎的才子,能来到我家是你的荣幸。”

“不稀罕。”小偷不屑地说完后转身准备离开。

才子连忙掏出仅剩的家传之宝,塞给小偷说:“我这么有名,怎么可能没钱,这个给你。你到外面可千万不要说我家很穷啊!”

很多人看完后,都笑这位才子竟爱慕虚荣到这程度,实在是活得太不通透了。

笑完一想,才发现生活中因为太有身份感而死要面子、硬摆架子的人其实不少。

2

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可否认的是,活得体面、有尊严、有底气是每个人的正常需求,也是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但若是当爱面子成了习惯,甚至常常“打肿脸充胖子”,最终受苦的也是自己。

太爱面子,说到底,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背着太重的包袱前进,注定无法走得轻松自在。

《周子通书·过》中讲了一个故事:

名医扁鹊有次去见蔡桓公,发觉了蔡桓公的病情,就提醒他:“您现在的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会加重。”

可蔡桓公不想承认自己是有病的人,坚决不理睬扁鹊,对扁鹊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充耳不闻,直到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而病死。

讳疾忌医的典故由此而来。为了维护面子,而不愿接受自己的缺陷或错误,最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时候活得太累,往往就是放不下面子。

任由膨胀的虚荣心蒙蔽自己的双眼,拒绝认清现实,自欺欺人。

很认同李嘉诚的一段至理名言:

“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

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强装出来的面子,并不会给生活锦上添花,反而会徒增烦恼,甚至招来祸患,费力而又无所得,何必呢?

过于顾及脸面,不仅让自己受罪,让身边的人也跟着难过。

还会让人忽视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部分,错过机遇,错失幸福,错过真心。

相信我们都对以下的情况并不陌生:

父母初到城里,普通话讲不好,穿着土气,自己脸上觉得挂不住,于是发无名火。

孩子在公共场合闹腾,自己觉得丢脸,于是又打又骂,结果孩子更加大吵大闹。

……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在《背影》中,他觉得父亲是一个见闻不广、穿着和行为举止俗气落后的老头,和他走在一起甚至有点损自己的面子。

然而当他看到了父亲迈着蹒跚的步子越过月台,只是为了给自己买几个桔子,顿时泪水夺眶而出。

他不仅是被父爱的深沉伟大所感动,也是为刚刚因为爱面子而产生的羞耻感惭愧不已。

我想,朱自清应该是庆幸的。庆幸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可笑,继而好好珍惜那一份珍贵的父爱。

毕竟,因爱面子而没能好好珍惜和对待一份真挚的感情,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遗憾的呢?

3

有德行的人,从不摆架子

传说,苏东坡外出游玩,去到一座寺庙中歇脚。庙里的接待人员见他衣着简朴,便冷淡地说:“坐”,并随手拿起一杯茶,说:“茶”。

待苏东坡坐下来后,接待人员与他的交谈后发现,眼前之人才学过人,肯定来历不凡。

于是将苏东坡引至厢房之中,毕恭毕敬地说:“请坐”,并向底下的人吩咐道:“上茶”。

当发现苏东坡就是鼎鼎大名的诗人后,这位接待人员连忙作揖,并邀请苏东坡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中,“请上座”,接着又吩咐道:“上好茶”。

苏东坡临走时,这位接待人员请他题字留念,苏东坡挥笔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这位接待人员一开始刻意摆出架子,对苏东坡爱理不理,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显摆自己,结果反而凸显的是自己浅薄无礼的修养。

摆架子的人,太看重自身的身份,甚至为了显示自己比周围的人高贵,不顾他人感受,只会令人生厌。

而真正高贵的人,从不将自己局限在“身份”里,便不会被束缚。

他们不仅追求更高的天地,还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尊重他人,也善待自己。

有身份而不摆架子的人,自带光芒。不摆架子,让他们更平易近人,更有人格魅力。

北大校园里流传着一件趣事:

上世纪70年代,一位外地的新生背着大包小包,前来学校报道,因为不熟悉地形,慌慌张张。

就在这时,新生看到了一位身穿旧式中山装、提着布袋的老者,便拜托他帮忙照看一下行李。

新生忙完手续已过正午,当他急急忙忙跑回去时,没想到老者头顶烈日,还站在原地。

新生连连道谢后,扛着行李就回了宿舍。

隔天开学典礼上,新生惊讶地发现,原来帮他看行李老人竟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季羡林也曾说过:“我最讨厌人摆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的低级趣味的表现。”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对于外界赋予他的名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通通坚辞不受,依旧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在季羡林眼里,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这些身份都是虚名。所以他成名之后作品依旧不断,从不怕稍有不慎会毁了自己的名声。

正是不看重身份感,始终保持着一颗不断进步的心,才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

格局大的人,从不刻意去摆架子为自己造势。他们自身已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无需虚张声势。

4

聪明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

撕不开面子,放不下架子,活得太有身份感,说到底都是过于看重别人的眼光。

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做事就会有所顾忌,思前想后,陷入两难,便无法全身心投入。

与其在意那些飞短流长的冷言冷语,将自己缚于团团乱麻之中,不如忠实于自己,活得舒服自在。

人生路漫漫,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身份转换。

只有内心空洞的人,才会急切地想要通过各种标签,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

但人活一世,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专注于自身,就是最大的修行。

别人的眼光、别人的嘴,都是别人的。走好自己的路,才称得上人生赢家。

毕竟,身份只是一时的,而能真正让人与众不同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温暖和美好。

篇二:《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

1

沉默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会了解你,因此你也没必要对全世界解释。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2

平静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时候,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告诉你:要坚强,而且要快乐。坚强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快乐?在这种情形下,恐怕是太为难你了。毕竟谁能在跌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还要做到高兴?但你至少可以做到平静。平静地看待这件事,平静地处理该处理的事情就行。

3

弯腰

和别人发生意见上的分歧,甚至造成言语上的冲突,回家去擦地板吧。拎一块抹布,弯下腰,双膝着地,把你面前地板的每个角落来回擦拭干净。有时候你必须学习弯腰,因为这个动作可以让你谦卑。劳动身体的同时,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绪。

4

不要想“如果当初”

你说,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路口的长路,永远在不停地做选择。选择读什么科系、做什么工作,结婚或不结婚、要不要有孩子,不同的选择造就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你又说,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这种话还是别再说了吧。每一个路口的选择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5

努力

漫步林间,你看见一株紫腾缠绕树干,感动于这静美的一幕。你想,不知未来会有怎样一番风雨?也许藤将断、树会倒,也许天会荒,地将老,你又想。那么,请时光定格在此刻吧,定格即是永恒。永恒里若有这静美的一刻,未来可能遭遇的种种劫难,便已得到了安慰与报偿。努力,不管成功与否,至少曾经美丽。

6

保持单纯

因为思虑过多,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复杂化了。明明是活在现在,你却总是念念不忘着过去,又忧心忡忡着未来。单纯地活在当下吧,而当下其实无所谓是非真假。就单纯地把你的人生当成梦境去执行吧,做好现在的梦。

7

偶尔“俗气”

吃多了健康食品,偶尔你也想啃一啃鸭舌头和盐酥鸡还有麻辣小龙虾。偶尔你其实并不想让自己时时刻刻活得那么有意义。人生真的不需要把自己绑得那么紧。

8

回归平静

曾经有一段时间,你心情低落,甚至懒得拉开窗帘,看窗外的阳光。你当然也忘了去看窗台上那一盆每天都需要喝水的茉莉花。不知过了多久,总算有一天,你恢复了美丽心情,同时也想起了你的茉莉花,天啊,可怜的花,还活着吗?

你战战兢兢地拉开窗帘,却见她风姿绰约,幽香扑面来。原来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你虽然忘了喂她喝水,老天却一直没忘了以雨露眷顾她呢。许多事物悄悄地在你的视线之外进行,而且悄悄地安排好了它们自己。

天生万物,天养万物,一切其实无须担心。你只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不留任何遗憾。

篇三:《友情到最后,拼的都是人品》

1

朋友大薇去北京出差,约了十几年没见的朋友吃饭,大薇在城东,朋友在城西,两个人耽搁在路上的时间,比见面聊天的时间还长。

匆匆吃饭,匆匆告别,大薇苦笑着说,曾经好得睡一个被窝,说要好一辈子的闺蜜,生生被时间隔在了两岸,再也回不去。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吧,一路走来,人生的每个阶段,总会有那么几个死党或闺蜜,和你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哭,一起笑,在你孤单时给你温暖,在你受伤时给你安慰,在你受欺负时,为你出头……

走着走着,在某个人生的转角说了再见,然后就再也没见到;即使再见,也因为时过境迁,找不到来时的路,无法再走近。

就像席慕蓉说的:回顾所来径,只剩苍苍横着的翠微。只有少数人,会陪你一生。

坦然面对友情的得到与失去,不必追,不必挽留,这才是人生常态。

人生漫长,总有一些人来来去去,总有一些人要离去; 也总有一些人,无论风风雨雨,会陪你一辈子。

2

电影《七月与安生》里的七月与安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少女。

七月文静乖巧,有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是大家眼里的好孩子;安生叛逆桀骜,父亲去世母女相爱相杀,是个缺爱的女孩。

偏偏两个人好得要命,彼此踩着对方的影子,恨不能一辈子在一起,一起洗澡,一起翘课……

15岁那年,她们都喜欢了一个男孩子家明。

家明的出现,让七月和安生之间的情感发生了不可言喻的变化,而家明的摇摆不定,也让两个女孩面对友情与爱情,备受煎熬。

最终,安生在确认自己也爱上家明以后,选择把家明让给七月,自己离开小镇,去流浪。

她说,在七月与家明之间,她选择七月。

七月明白安生的离开,是成全,但还是任由安生的列车徐徐驶离,爱情在某个时刻,会战胜友情。

但是,分开的两个人,仍然彼此牵挂。

七月羡慕安生的自由,安生羡慕七月的岁月静好。

再次见面,却又像刺猬一样彼此伤害,然后各自哭泣疗伤。

电影结尾,七月难产去世,临终前,将孩子托付给安生。

不管我们之间有多少误会和伤害,我还是选择最信任你,把孩子托付给你。

这也许就是最动人的友情。

3

想起《乱世佳人》里梅兰妮和斯嘉丽。

一个相貌平平,但是优雅得体、善解人意的贵族小姐,女人中的女人;一个妩媚动人,任性倔强热情似火的庄园主女儿,女人中的男人。

一开始,斯嘉丽便把梅兰妮当作情敌,认为是梅兰妮夺走了自己暗恋的阿希礼。 所以,她心怀嫉恨,处处刁难,把梅兰妮当作眼中钉。

然而,当战争的爆发,家园被毁,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不得不相依为命。

郝思嘉勇敢强韧,为了养活一家人,复兴家业,忍受各种屈辱,冒着各种危险,梅兰妮则在一边贴心陪伴,护着她,开导她,看着她一天天褪去浮华与虚荣,她们的友情也开始萌芽。

哪怕自己的丈夫和郝思嘉的绯闻传得满城风雨,哪怕郝思嘉的名声在上流社会差到了极点,她都挺身而出,帮她解围。

所以,当梅兰妮难产需要照顾,连她的姑妈都抛下她逃跑的危急时刻,斯嘉丽不离不弃,克服内心的恐惧,照顾她顺利产下儿子小博。

如果说这个时候,斯嘉丽还在付出是为了阿希礼的托付,但是,当她带着一家人逃回被毁的家园,枪杀闯入家园的“北方佬”,胆小如兔的梅兰妮却勇敢地帮着她处理尸体的那一刻,她们的友谊完成了升华。

就像梅兰妮说的那样,她一直羡慕斯嘉丽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勇敢的性格。

但其实,斯嘉丽也羡慕梅兰妮那种成熟,识大体,包容的胸怀吧。

两个本来是情敌的人,在战争的灾难中,相互取暖,结成了深厚的友情。

梅兰妮临死前,把儿子托付了斯嘉丽照顾,并嘱咐她珍惜巴特勒的爱。

梅兰妮比斯嘉丽自己还了解她,她了解她的缺点和不完美,更了解她的能力与骨子里善良,所以,她把儿子托付给她。

最好的友情,就是这样吧,你有种种缺点,我还是喜欢你,信任你,地老天荒。

4

不只女人,男人之间也有这样动人的友情。

魏晋时候,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与山涛,是好朋友,他们同另外五个人一起,啸饮山林,自在快活。

但是后来山涛禁不住曹魏朝廷的再三邀请,去做官了,而且很快做到了组织部长的位置。

当时曹魏朝廷广揽天下名士,山涛便向朝廷举荐了自己及的好友嵇康。

不料,嵇康勃然大怒,他怎么肯给抢了汉室天下的曹家卖命呢!越想越气,于是写下了那个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大概就是说,本来还以为你了解我,原来不是这样,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了。

山涛也没说啥,还在皇帝面前极力维护,两人的友谊也仿佛到此结束。

后来,嵇康最终还是因口无遮拦被判死刑。

死前他告诉儿子,你去投奔山涛叔叔吧,他肯定会好好照顾你的。果然山涛视其子如己出,亲自授业解惑,呕心沥血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引入仕途。

对此,史学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嵇康写信是在玩无间道,有的认为山涛对嵇康的死有一定责任并心存愧意。

而我,看到的是友情最好的诠释:两个人志趣相异,选择不同的道路,而这一切却丝毫没有伤害到他们之间的信任。

山涛没有因对方的绝交信而记仇,嵇康也相信山涛不会因自己的翻脸而抛弃友情。

这样的友情,是性情、格局到了一定境界,保有的一份纯粹信任。

友情到最后,最令人信赖的是人品。

5

如今,早已过了车马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各种社交平台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但点赞的却越来越少。

难怪在元旦的时候,有人慨叹的不是“时间都去哪儿了”,而是“朋友都去哪儿了”。

其实,人生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朋友,三五知己,足以抵得上千军万马。

真正的友情就是这样,不一定经常见面,见了面也不一定和若春风,吵过闹过,最放不下的还是你,你一旦有需要,我一定第一个站在你身后。

甚至,孩子也可以放心托付给彼此。

    

上一篇:关于为人处事的人生感悟的文章     

下一篇:感悟人生为人处世智慧的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