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站在生命之外

2020-12-28 23:46:52

人生感悟

公众号 站在生命之外

  当我们想着每天怎样提升自己的时候,也特别时常需要回顾一下生命本身的意义。有空,请站在生命之外,用冷漠的视角,看看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自己的激情是否符合生命的本身还是在追求一场又一场的虚幻?

  《永远的一天》是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1998年的片子。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感受很特别。开始很闷、很迷茫,继而很困,中间睡过去约5分钟,喝了两杯浓茶,终于坚持到了结尾。那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钟了,躺在床上却睡不着,那些影象固执地滞留在脑海中,云雾一样缭绕。一直放不下那团乱麻:安哲罗普洛斯,他要说的究竟是什么?

  这样的片子一定不会很卖座的,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噱头,没有俊男靓女也没有明星大腕,电影主角是个年迈的老人,在整部片子中他只穿了一件黑风衣穿梭于现实和回忆之间,而实际上整部片子也只是演了他生命中的一天。   这是那种探索性的影片,不卖座但是可以获奖,它获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榈大奖。它使你意识到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可以让你没有悲伤,没有,没有紧张,没有恐惧,没有痛快,有的只是迷惑、思索和回味。当你不由自主地随着影片在朦胧和诗意中思索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早就在生活中若隐若现,早就应该认真想一想了,现在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导引和契机。

  故事情节无波无澜。希腊老诗人亚历山大得了不治之症,明天就要住院动手术了,不知道能否活着从医院里出来,今天似乎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整理物品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早已过世多年的妻子的一封旧信,在那字里行间,他好象第一次感受到一直被他忽略了的妻子的爱。

  他不知道如何度过这最后的一天,开着车在街上随意游荡,邂逅一个从阿尔巴尼亚偷渡来的小男孩,亚历山大从人贩子手里赎回了小男孩,想把他送回他的家乡,可是到了边界才知道,原来那里已经成了地狱。

  老人和男孩一起继续游荡,给他讲自己和那个影响自己一生的诗人苏莱姆斯。警察在搜捕偷渡者,男孩只好告别老人登上一艘轮船开始新的流浪。

  老人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母亲已经痴呆了,她对面前的儿子无动于衷,却踯躅到窗前去寻找儿子。   夜幕降临了,游荡了一天的老人回到海边故居,撩开窗纱,远处是恒古不变的大海,幻觉中,在天堂般灿烂的大海边,老人与妻子深情相拥,他对妻子说:过了明天,我们就可以相聚了,那时候,我可以用文字带你重游望眼欲穿的旧地。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有这样赤裸裸地面对生命中最后一天的时候,那时候我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那样的时候在任何人眼里,一定就是世界末日了, 自己 死了,世界实际上也就不复存在了。

  导演选择了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生命与死亡的临界点上做了一个横切面,以一个生命迟暮的老人和一个生命刚开始的男孩的一段相遇,透视生与死的重大命题,具有浓厚的味道。   这一天,老人好似站在自己的生命之外来看自己,回顾自己一生的、情感,回顾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希腊悲剧般的,回顾生命中这个动荡的世界。

  亚历山大一生痴迷于翻译已故爱国诗人苏莱姆斯的诗集,可是临死前才发现,他付出毕生心血雕琢的美丽诗句,只是一些遥远空洞苍白可笑的文字。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为之热切关注的祖国、民族、历史,被政治家玩于股掌之中,与自己的差之千里,所有生命中的原来只是徒然。他发现,在自己即将告别生命之时,心里唯一留存的东西,竟然只是对忽略妻子真情的愧疚。   原来在生命的终点,才会发现有许多原以为明白其实一生也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可能都会纠缠在这些问题中: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而导演的思考借那个来自天堂的诗人妻子告诉我们,明天既是一天,又是永恒。

  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大量寓意深远的意象来表现思索、寻找的主题。如片中回忆的镜头,年幼的亚历山大和潜入海底去看在地震中消失了的古城,平静浩瀚的海面上飘来祖父的声音:那个愉快的城市沉没几个世纪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浮出水面,那一刹那,当你凝视它时,地球就会停止转动,时间也就停止了。什么是时间?时间就是那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当你意识到它时它才存在。

  整部片子笼罩在云雾般的迷茫中,迷茫又使人不舍离去。现实中,男孩弱小的肉体在流浪,没有祖国,没有家园;虚幻中,老人的精神在流浪,消失了的记忆,虚伪的,徒然荒唐的,这些真的是无法逃避的东西吗?

  还有那个虚幻公交车,逆时间隧道而上,充满时空的立体感,表现出导演手法的独到,公交车上的老诗人和男孩,好象在遥远的空中,俯瞰人间百态。是漫无的漂泊,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荒谬的生活中,也许当我们置身生命之外才能发现,我们曾经就是这些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却远离自己生命的人。

  片子的影象也很有特点,诗意化和充满强烈对比,现实的场景萎暗阴郁,而回忆中的场景却是天高海蓝,回忆中的人物一律穿浅色衣服,朗然明亮,只有老诗人一身黑衣。整部片子完全是老诗人在现实和回忆中穿梭,导演并没有采用镜头切换,人物好象直接穿过时间隧道回到从前,真实与虚幻之间没有丝毫痕迹,现实与之间似乎没有了距离,这样的处理更加营造出这时的老诗人是站在自己的生命之外,从意义上说,死亡其实也是一种思考、一种顿悟。   很多一生想不通的问题,会在临死前突然禅透,也许当人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往往心静如水,没有了所有虚伪矫饰的,如同慧眼突然开启,过往岁月中真正属于心灵的东西浮出水面,让人如梦出醒。

  也许正是诗人这种临死前的彷徨打动了我,生活中有太多的彷徨,对、对、对世界,在生命中我们有太多解不开的命题,令人悲哀的是,即使到了生命的终点,我们仍然彷徨。正如老诗人在他母亲床前潸然吟咏的那个诗句: 告诉我,母亲,为什么我不懂爱?   一天即永远,也许我们一直就是这样生活中的 局外人 ,我们的痛苦在于我们热爱生活,可是我们却不能理解生活和把握生活,当然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远比这些要丰富的多、深邃的多,所以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部充满魅力的影片。

  掩卷之余,始终回旋在我心里的是影片中诗人苏莱姆斯的那几句诗: 清风微拂,抚慰苍穹下的众生,犹如向内心深处低语,生命是甜美的,而且,生命是甜美的。

  此时,当我重新回味这部影片,犹如已然站在生命之外,尽管依旧如此迷茫,但是只要发现生命是甜美的,也就足够了。

    

上一篇:人生的八个经典问题     

下一篇:三月十九日·修身之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