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唐] 杜甫
行云递崇高,飞雨霭而至。潺潺石间溜,汩汩松上驶。
亢阳乘秋热,百谷皆已弃。皇天德泽降,焦卷有生意。
前雨伤卒暴,今雨喜容易。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佳声达中宵,所望时一致。清霜九月天,仿佛见滞穗。
郊扉及我私,我圃日苍翠。恨无抱瓮力,庶减临江费。 黄鹤编在云安作。今按:云安有《喜雨》诗,言巢燕林花,当是夏时得雨。此云亢阳秋热,知非云安矣。且诗又云我圃苍翠,云安匆匆,焉得有圃,其为夔州作无疑。《杜臆》因诗有郊扉、我圃,疑为瀼西所作。今按:《客堂》诗言深山林麓,《鸡栅》诗言山腰阡陌,何尝非郊圃。还依朱本入在大历元年。
行云递崇高①,飞雨霭而至②。潺潺石间溜③,汩汩松上驶④。亢阳乘秋热⑤,百谷皆已弃⑥。皇天德泽降⑦,熔卷有生意⑧。
(此章言积雨之象,即下文所云“今雨喜容易”也。上四雨景,下四雨泽。溜在山上,故隔松传响。潺潺,声大而远。汩汩,声细而近。)
①宋玉《高唐赋》:“朝为行云。”②谢脁诗:“朔风吹飞雨。”③魏文帝诗:“谷水潺潺,落叶翩翩。”谢惠连诗:“响出山溜碧。”④《海赋》:“浤浤汩汩。”水声也。灵运诗:“活活夕流驶。”⑤《洪范五行传》:“君将亢阳之节、故旱灾应也。”⑥《易》:“百谷草木丽乎土。”⑦古诗:“皇天布德泽,万物生光辉。”⑧应璩书:“顷者炎旱日更甚,砂砾销烁,草木燋卷。”王褒诗:”摧残生意余。”
前雨伤卒暴①,今雨喜容易。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②。佳声达中宵,所望时一致③。清霜九月天④。仿佛见滞穗⑤。
(次言久雨须雷,庶秋晴有获。上四望雷,下四得雷。)
①《前汉·师丹传》:卒暴无渐。②《左传》:“一鼓作气。”《三国序赞》:“懦夫增气。”③《易》:“一致而百虑。”④湛方生《吊鹤文》:“负清霜而夜鸣。”⑤《长门赋》:“时仿佛以物类兮。”《诗》:“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郊扉及我私①,我圃日苍翠②。恨无抱瓮力③,庶减临江费。
(末乃感颂雨德,圃蔬沾润,则汲水省费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诗》:“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②谢脁诗:“苍翠望寒山。”③《庄子》:子贡至汉阴,见一丈人方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亢阳乘秋热,百谷皆已弃。皇天德泽降,焦卷有生意。
前雨伤卒暴,今雨喜容易。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佳声达中宵,所望时一致。清霜九月天,仿佛见滞穗。
郊扉及我私,我圃日苍翠。恨无抱瓮力,庶减临江费。 黄鹤编在云安作。今按:云安有《喜雨》诗,言巢燕林花,当是夏时得雨。此云亢阳秋热,知非云安矣。且诗又云我圃苍翠,云安匆匆,焉得有圃,其为夔州作无疑。《杜臆》因诗有郊扉、我圃,疑为瀼西所作。今按:《客堂》诗言深山林麓,《鸡栅》诗言山腰阡陌,何尝非郊圃。还依朱本入在大历元年。
行云递崇高①,飞雨霭而至②。潺潺石间溜③,汩汩松上驶④。亢阳乘秋热⑤,百谷皆已弃⑥。皇天德泽降⑦,熔卷有生意⑧。
(此章言积雨之象,即下文所云“今雨喜容易”也。上四雨景,下四雨泽。溜在山上,故隔松传响。潺潺,声大而远。汩汩,声细而近。)
①宋玉《高唐赋》:“朝为行云。”②谢脁诗:“朔风吹飞雨。”③魏文帝诗:“谷水潺潺,落叶翩翩。”谢惠连诗:“响出山溜碧。”④《海赋》:“浤浤汩汩。”水声也。灵运诗:“活活夕流驶。”⑤《洪范五行传》:“君将亢阳之节、故旱灾应也。”⑥《易》:“百谷草木丽乎土。”⑦古诗:“皇天布德泽,万物生光辉。”⑧应璩书:“顷者炎旱日更甚,砂砾销烁,草木燋卷。”王褒诗:”摧残生意余。”
前雨伤卒暴①,今雨喜容易。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②。佳声达中宵,所望时一致③。清霜九月天④。仿佛见滞穗⑤。
(次言久雨须雷,庶秋晴有获。上四望雷,下四得雷。)
①《前汉·师丹传》:卒暴无渐。②《左传》:“一鼓作气。”《三国序赞》:“懦夫增气。”③《易》:“一致而百虑。”④湛方生《吊鹤文》:“负清霜而夜鸣。”⑤《长门赋》:“时仿佛以物类兮。”《诗》:“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郊扉及我私①,我圃日苍翠②。恨无抱瓮力③,庶减临江费。
(末乃感颂雨德,圃蔬沾润,则汲水省费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诗》:“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②谢脁诗:“苍翠望寒山。”③《庄子》:子贡至汉阴,见一丈人方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