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句大全

《夔州歌十绝句》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诗句大全

夔州歌十绝句 [唐] 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分类标签: 山水诗 【注释】: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瞿塘峡。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二,传统绝句注重风调,追求一唱三叹之音,尾联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杨仲弘语),构成转合,即使用对结,也多采取流水对;此诗用“的对”作结,类半首律诗,诗意的转折在两联之间,结束的音调戛然而止。三,传统绝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纯写景的不多,而此诗两联皆分写山水。纯乎写景,却又并非无情。它通过奇突雄浑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取得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写景之中,读者能感到诗人对祖国奇异山川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周啸天)
-----------------------------------------------
  【鹤注】此当是大历元年夏作。

  中巴之东巴东山①,江水开辟流其间②。白帝高为三峡镇③,瞿唐险过百牢关④。

  (首章,志夔州形胜,与下两章相连。白帝、瞿唐,分承山水,见其为蜀中险要。)

  ①《水经》:刘璋分三巴,有中巴,有西巴,有东巴。《唐志》: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水经注》:章武二年,改白帝为永安,巴东郡治也。②《尚书考灵耀》:天地开辟,曜满舒光。杨炯诗:“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③《周礼·职方氏》:五岳皆云山镇。三峡镇本此。④《唐书》:汉中郡西县西南有百牢关。《衰字记》:隋开皇中所置,以入蜀路险,号曰百牢。【钱笺】百牢关,孔明所建,故基在今兴元西县,两壁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江水流其间,乃入金牛益昌路也。

  其二

  白帝夔州各异城①,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王并吞在物情②。
(次章,承前白帝三峡。上二辩古迹,下二论往事。【朱注】古白帝城在夔州城东,故曰“各异城”。瞿唐峡,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乱,故曰“混殊名”。英雄割据,谓公孙述、刘焉辈。霸王并吞,如汉高以已蜀收中国。窈据者逆天,得民者致王,见在德不在险也。)

  ①陆游《入蜀记》: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②《吴越春秋》:阖闾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江淹诗:“物情弃疵贱。”

  其三

  群雄竞起问前朝①,王者无外见今朝②。比讶渔阳结怨恨③,元听舜日旧箫韶④。

  (三章,承前英雄霸王。割据则竟起,并吞则无外,此见古今异势。渔阳北叛,而舜乐南来,言蜀中无恙也。群雄,指前代据蜀者,不指安史陷京。舜日,指明皇入蜀时,不指代宗复国。)

  ①《世说》:乔玄曰:“群雄虎争。”②《公羊传》:“王者无外。”③比,近也。讶,骇也。朱浮《责彭宠书》:“奈何以区区渔阳,结怨天子?”④沈约诗:“舜日尧年欢无极。”《书》:“箫韶九成。”

  其四

  赤甲白盐俱刺天①,阎阎绩绕接山巅②。枫林橘树丹青合③,复道重楼锦绣悬④。

  (四章,记赤甲白盐也。刺天,言山势之高。接巅,言居人之密。丹青,谓枫橘异色。锦绣,谓楼阁相映。卢云:见夔州既庶且富也。吴论:此下七章,散咏夔州景物。)

  ①《南都赋》:“森而刺天。”《水经注》:“孤峰刺天。”②江淹诗:“缭绕华山阴。”《藉田赋》:“若茂松之倚山颠。”③《西京杂记》:终南山有树,叶一青一赤,望之斑驳,长安谓之丹青树。④《叔孙通传》:孝惠乃作复道。何逊诗:“重楼雾中出。”相如《答盛擥书》:“列锦绣以为质。”

  其五

  滚东瀼西一万家①,江北江甫春冬花②。背飞鹤子遗琼蕊③,相趁凫雏入蒋牙④。

  (五章,记瀼东瀼西也。一万家。人烟盛。春冬花,地气暖。遗蕊入蒋,形容花章之多。瀼水直流,故地界东西。江水横流,故地分南北。瀼与江,有小大之别。吴论:鹤子、凫雏,季夏之景。)

  ①《水经注》:白帝山城,东望瀼溪,即以为隍。《入蜀记》:夔人谓山涧之流通江者曰瀼,居人分其左右,渭之瀼东瀼西。②王勃诗:“江南江北互相望。”③拟李陵《别诗》:“双凫相背飞。”《海赋》:“鹤子淋渗。”王粲《白鹤赋》“食灵岳之琼蕊”,陆机《拟古》“上山采琼蕊”,皆言花之白也。《楚辞》“屑琼蕊以为粮”,乃言玉英耳。④字书:趁,逐也。《海赋》:“凫雏离。”《蜀都赋》:“攒蒋丛蒲。”注:“蒋,菰名也。”

  杜诗“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咏村居景物,而语涉物体。白玉蟾诗云“山后山前鸠唤妇,会南会北竹生孙”,则调逸而意更新矣。

  其六

  东屯稻畦一百顷①,北有涧水通青苗②。晴浴狎鸥分处处③,雨随神女下朝朝④。

  (六章,记东屯之胜。屯可种稻,溉以流泉,民受其利矣。多鸥常雨,言涧水之不竭也。)

  ①《困学纪闻》: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东屯之田可百顷,稻米为蜀第一。②又东屯有青苗陂。《一统志》:青苗陂,在瞿唐东,蓄水溉田,民得其利。③孙绰诗:“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④《高唐赋》:楚先王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其七

  蜀麻吴盐自古通①,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②。

  (七章,记水次之便。商贾贩货而竟趋,舟人忘险而争利,市舶辐辏,

  真西南一大都会也。《江邻几杂志》作“白马滩前高浪中”,是蒙上句连说。若作“白昼摊钱”,则长歌者舟子,摊钱者贾客也)

  ①常璩《蜀志》:“桑漆麻纻之饶。”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②《梁冀传》:“能意钱之戏。”注:“何承天《纂文》曰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黄注】即今之猜枚射覆之类。若摊钱,则以钱摊拨于地,今谓之跌博,与意钱不同。曾季狸《艇斋诗话》:“摊钱,即摊赌也。”

  其八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①。巫峡曾经宝屏见②,楚宫犹对碧峰疑③。

  (八章,记楚王宫也。咸阳所见者画图,夔州所对者真境。但楚宫难觅,终成疑似,即真境亦同幻相矣。公诗“舟人指点到今疑”即同此意。)

  ①张卖,张图以卖于市也。②《西京杂记》:武帝为宝屏风,设于桂宫。③江淹诗:“刻画崷崒兮,山云而碧峰。唐人七绝,多从首句拈韵,如李太白、王龙标诸作尽然。杜诗有对起而不用韵者,如“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是也。有散起而不用韵者,“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是也。唐诗如卢照邻“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亦是对起无韵。刘长卿“天书远召沧浪客,几度临岐病未能”,又是散起无韵。杨用修谓刘诗起句尤奇。

  其九

  武侯祠堂不可忘①,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②,云日如火炎天凉③。

  (九章,记武侯祠也。武侯忠义,千古难忘,见非英雄割据,及楚宫高唐可比。松柏阴森,堪散愁而纳凉,亦对树怀人之意。)

  ①薛道衡《老氏碑》:“考其故迹,营建祠堂。”②干戈满地,崔旰未平也。③谢灵运诗:“云日相照媚。”孔融诗:“赫赫炎天路。”

  其十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唐天下无①。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十章,记高唐观也。古称仙界,西有阆风玄圃,东有海上蓬壶,而高唐神观,地在中间,此天下绝境也。今夔州高压,而峡江外拥,庶高唐遗迹,遥望可见矣。)

  ①《吴船录》:阳台高唐观,在来鹤峰上。又《汉书注》:高唐,在云梦华容县。两说不同,诗谓高唐在夔州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上一篇:《即事》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下一篇:《即事》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