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五首
[唐] 杜甫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砂砾。长林何萧萧,秋草萋更碧。
北里富熏天,高楼夜吹笛。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
长陵锐头儿,出猎待明发。騂弓金爪镝,白马蹴微雪。
未知所驰逐,但见暮光灭。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
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朝逢富家葬,前后皆辉光。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
送者各有死,不须羡其强。君看束练去,亦得归山冈。 此诗,梁权道编在乾元二年秦州诗内,今姑仍之。
朔风飘胡雁①,惨澹带砂砾。长林何萧萧②,秋草萎更碧③。北里富薰天,高楼夜吹笛④。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⑤。
(此章叹富家宴乐之盛。上四深秋之景,下四炎凉之况。南邻客,公自谓。)
①鲍照诗:“北风驱雁带雨霜。”又:“胡雁已矫翼。”又:“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首二句本此。②江道诗:“长林悲素秋。”《楚辞》:“风飒飒兮木萧萧。”③古诗:“秋草萎已绿。”左思诗:“南邻击钟磐,北里吹笙竽。”陆机诗:“高楼一何峻。”④向秀《思旧赋》:“邻人有吹笛者。⑤《诗》:“九月授衣。”《隋书》:袁充少时,冬初尚衣葛,客戏之曰:“絺兮绤兮,凄其以风。”充曰:“惟絺惟绤,服之无斁。”公诗“花时甘缊袍”,此云“九月犹絺绤”,见贫人衣服失寒暑之宜。
其二
长陵锐头儿①,出猎待明发②。骍弓金爪镝③,白马蹴微雪。未知所驰逐④,但见暮光灭⑤。归来悬两狼⑥,门户有旌节⑦。
(此章叹少年射猎之事。上四早猎之景,下四夜归之兴。前曰“长陵锐头儿”,后曰“门户有旌节”,盖指勋戚豪势之家,乃追忆长安事也。)
①汉高祖葬长陵,在长安四十里。《春秋后语》:平原君曰:“渑池之会,臣观武安君小头而锐,瞳子黑白分明,瞻视不常,难与争锋,惟廉颇足以当之。”②《苏武传》:“单于出猎。”《诗》:“明发不寐。”明发,晓光初发也。③又:“骍骍角弓。”注:“骍骍,调利也。”金爪镐,言箭镞之镐如金爪然。④《史记》:博戏驰逐。⑤梁简文帝诗:“丝条转暮光。”⑥《诗》:“并驱从两狼兮。”⑦《周礼·秋官》:小行人,道路用族节。《唐书·百官志》:节度使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专赏,节以专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幡,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垂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尺麻,余与旌同。
其三
漆有用而割①,膏以明自煎②。兰摧白露下③,桂折秋风前。府中罗日尹④,沙道尚依然⑤。赫赫萧京兆⑥,今为时所怜⑦。
(此章慨趋炎附势之徒。借物托兴,言盛衰倏忽,凡事皆然,如萧京兆可鉴矣。【卢注】府中指丞相府,萧灵党于林甫,为其所网罗,故曰罗旧尹。)
①《庄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②《汉书》:龚胜卒,有一老父相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消,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③《世说》:“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④古诗《陌上桑》:“冉冉府中趋。”⑤《唐国史补》:凡宰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城东街,号曰沙路。⑥《诗》:“赫赫师尹。”⑦《汉书》:成帝时童谣:“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钱谦益曰:旧注皆以萧京兆为萧至忠。按至忠未尝官京兆,若以萧望之喻至忠,则望之为左冯刘,非京兆也。天宝八载,京兆尹萧灵坐赃,左迁汝阴太守。史称京兆尹萧灵、御史中丞宋灵,皆林甫所亲善。国忠皆诬奏遣逐,林甫不能救,则所谓萧京兆者,盖灵也。《通鉴》:萧灵为河南尹,尝坐事西台,遣吉温往按之。温后为万年县丞,未几,灵拜京兆尹。高力士权移将相,炅亲附之,温尤与之善,遂相结为胶漆。其事详《旧书·吉温传》中。唐京兆尹多宰相私人,相与附丽,若灵与鲜于仲通,皆是。
【朱注】梦弼引于竟《大唐传》,天宝三年,因萧京兆灵奏,于要路筑甬道,载沙实之,属于朝堂。此诗萧京兆,承上沙道言之,其为灵发无疑。
其四
猛虎凭其威①,往往遭急缚②,雷吼徒咆哮③,枝撑已在脚④。忽看皮寝处⑤,无复晴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⑥。
(此章戒当时凭威肆虐者。上六,借虎作比,所谓强梁者不得其死也。未点正意。【钱笺】此诗盖指吉温之流。温尝云:“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也。”故借以为喻。)①《史记》:不避猛虎之害。②《后汉·吕布传》:曹操缚吕布,布曰,“缚太急。”操曰:“缚虎不得不急。”③瘦信诗:“六国始咆哮。”咆哮,虎声,其吼如雷。④枝撑,木柱,缚虎于此也。《鲁灵光殿赋》:“枝撑权芽而斜据。”⑤《左传》:“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⑥《杜臆》:劝元恶,劝之使反于善也。《书》:“元恶大憝。”《唐书·吉温传》:李林甫久当国,温与罗希奭锻狱,相勉以眶,号罗钳吉网。公卿见者莫敢偶语。后贬端溪尉,俄遣使杀温。
其五
朝逢富家葬,前后皆辉光①。共指亲戚大②,缌麻百夫行③。送者各有死,不须羡其强。君看束缚去④,亦得归山冈⑤。
(【吴注】末章言富贵贫贱,同归于尽,以终前四章之义。公见富家之葬,送者极盛,因叹送者亦各有死,又何足羡乎。彼桐棺苇索,亦得束缚而归土,何必欣戚于其间哉。王十朋指马鬼驿傍贵妃埋身者,恐未然。)
①辉光,指送葬仪卫之盛。②陶潜诗:“亲戚或余悲。”③《记》:“四世而缌麻,服之穷也。”《诗》:“百夫之特。”④梁吴均《齐谐记》:桓玄诛死,芒绳束缚其尸,沉诸江中。【旧注】孙峻杀诸葛恪,以苇席裹身,复束其腰,投石子冈。⑤阮籍诗:“丘墓蔽山冈。”唐汝询曰:《遣兴》诗,章法简净,属词平直,不露才情,有建安风骨。《杂诗》六首之遗韵也。譬之宫室,《三吏》、《三别》、前后《出塞》,堂殿之壮者也,《遣兴》各五首,曲室之精者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北里富熏天,高楼夜吹笛。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
长陵锐头儿,出猎待明发。騂弓金爪镝,白马蹴微雪。
未知所驰逐,但见暮光灭。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
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朝逢富家葬,前后皆辉光。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
送者各有死,不须羡其强。君看束练去,亦得归山冈。 此诗,梁权道编在乾元二年秦州诗内,今姑仍之。
朔风飘胡雁①,惨澹带砂砾。长林何萧萧②,秋草萎更碧③。北里富薰天,高楼夜吹笛④。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⑤。
(此章叹富家宴乐之盛。上四深秋之景,下四炎凉之况。南邻客,公自谓。)
①鲍照诗:“北风驱雁带雨霜。”又:“胡雁已矫翼。”又:“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首二句本此。②江道诗:“长林悲素秋。”《楚辞》:“风飒飒兮木萧萧。”③古诗:“秋草萎已绿。”左思诗:“南邻击钟磐,北里吹笙竽。”陆机诗:“高楼一何峻。”④向秀《思旧赋》:“邻人有吹笛者。⑤《诗》:“九月授衣。”《隋书》:袁充少时,冬初尚衣葛,客戏之曰:“絺兮绤兮,凄其以风。”充曰:“惟絺惟绤,服之无斁。”公诗“花时甘缊袍”,此云“九月犹絺绤”,见贫人衣服失寒暑之宜。
其二
长陵锐头儿①,出猎待明发②。骍弓金爪镝③,白马蹴微雪。未知所驰逐④,但见暮光灭⑤。归来悬两狼⑥,门户有旌节⑦。
(此章叹少年射猎之事。上四早猎之景,下四夜归之兴。前曰“长陵锐头儿”,后曰“门户有旌节”,盖指勋戚豪势之家,乃追忆长安事也。)
①汉高祖葬长陵,在长安四十里。《春秋后语》:平原君曰:“渑池之会,臣观武安君小头而锐,瞳子黑白分明,瞻视不常,难与争锋,惟廉颇足以当之。”②《苏武传》:“单于出猎。”《诗》:“明发不寐。”明发,晓光初发也。③又:“骍骍角弓。”注:“骍骍,调利也。”金爪镐,言箭镞之镐如金爪然。④《史记》:博戏驰逐。⑤梁简文帝诗:“丝条转暮光。”⑥《诗》:“并驱从两狼兮。”⑦《周礼·秋官》:小行人,道路用族节。《唐书·百官志》:节度使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专赏,节以专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幡,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垂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尺麻,余与旌同。
其三
漆有用而割①,膏以明自煎②。兰摧白露下③,桂折秋风前。府中罗日尹④,沙道尚依然⑤。赫赫萧京兆⑥,今为时所怜⑦。
(此章慨趋炎附势之徒。借物托兴,言盛衰倏忽,凡事皆然,如萧京兆可鉴矣。【卢注】府中指丞相府,萧灵党于林甫,为其所网罗,故曰罗旧尹。)
①《庄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②《汉书》:龚胜卒,有一老父相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消,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③《世说》:“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④古诗《陌上桑》:“冉冉府中趋。”⑤《唐国史补》:凡宰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城东街,号曰沙路。⑥《诗》:“赫赫师尹。”⑦《汉书》:成帝时童谣:“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钱谦益曰:旧注皆以萧京兆为萧至忠。按至忠未尝官京兆,若以萧望之喻至忠,则望之为左冯刘,非京兆也。天宝八载,京兆尹萧灵坐赃,左迁汝阴太守。史称京兆尹萧灵、御史中丞宋灵,皆林甫所亲善。国忠皆诬奏遣逐,林甫不能救,则所谓萧京兆者,盖灵也。《通鉴》:萧灵为河南尹,尝坐事西台,遣吉温往按之。温后为万年县丞,未几,灵拜京兆尹。高力士权移将相,炅亲附之,温尤与之善,遂相结为胶漆。其事详《旧书·吉温传》中。唐京兆尹多宰相私人,相与附丽,若灵与鲜于仲通,皆是。
【朱注】梦弼引于竟《大唐传》,天宝三年,因萧京兆灵奏,于要路筑甬道,载沙实之,属于朝堂。此诗萧京兆,承上沙道言之,其为灵发无疑。
其四
猛虎凭其威①,往往遭急缚②,雷吼徒咆哮③,枝撑已在脚④。忽看皮寝处⑤,无复晴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⑥。
(此章戒当时凭威肆虐者。上六,借虎作比,所谓强梁者不得其死也。未点正意。【钱笺】此诗盖指吉温之流。温尝云:“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也。”故借以为喻。)①《史记》:不避猛虎之害。②《后汉·吕布传》:曹操缚吕布,布曰,“缚太急。”操曰:“缚虎不得不急。”③瘦信诗:“六国始咆哮。”咆哮,虎声,其吼如雷。④枝撑,木柱,缚虎于此也。《鲁灵光殿赋》:“枝撑权芽而斜据。”⑤《左传》:“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⑥《杜臆》:劝元恶,劝之使反于善也。《书》:“元恶大憝。”《唐书·吉温传》:李林甫久当国,温与罗希奭锻狱,相勉以眶,号罗钳吉网。公卿见者莫敢偶语。后贬端溪尉,俄遣使杀温。
其五
朝逢富家葬,前后皆辉光①。共指亲戚大②,缌麻百夫行③。送者各有死,不须羡其强。君看束缚去④,亦得归山冈⑤。
(【吴注】末章言富贵贫贱,同归于尽,以终前四章之义。公见富家之葬,送者极盛,因叹送者亦各有死,又何足羡乎。彼桐棺苇索,亦得束缚而归土,何必欣戚于其间哉。王十朋指马鬼驿傍贵妃埋身者,恐未然。)
①辉光,指送葬仪卫之盛。②陶潜诗:“亲戚或余悲。”③《记》:“四世而缌麻,服之穷也。”《诗》:“百夫之特。”④梁吴均《齐谐记》:桓玄诛死,芒绳束缚其尸,沉诸江中。【旧注】孙峻杀诸葛恪,以苇席裹身,复束其腰,投石子冈。⑤阮籍诗:“丘墓蔽山冈。”唐汝询曰:《遣兴》诗,章法简净,属词平直,不露才情,有建安风骨。《杂诗》六首之遗韵也。譬之宫室,《三吏》、《三别》、前后《出塞》,堂殿之壮者也,《遣兴》各五首,曲室之精者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