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唐] 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秋在梓州未迎家时作。是时史朝义与吐蕃未平,而蜀又有徐知道之乱,故云:“群盗尚纵横。”又云:“家远传书日。”《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②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③。
(首句,悲秋之景。次句,悲秋(,) 之意。三承群盗,思家而悲。四承凉风,作客而悲,下截,皆承客情说。【黄生注】三四,与“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同意。此则其初寄者。后半亦属书中语,时蜀有徐知道之乱,思下峡而不果,后乃携家赴梓州耳。)
①《秦纪》:“群盗鼠窃狗偷。”汉武帝书:“盗贼纵横。”②高鸟句,引兴下句。陶潜诗:“望云惭高鸟。”③谢灵运诗:“两京愧佳丽。”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秋在梓州未迎家时作。是时史朝义与吐蕃未平,而蜀又有徐知道之乱,故云:“群盗尚纵横。”又云:“家远传书日。”《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②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③。
(首句,悲秋之景。次句,悲秋(,) 之意。三承群盗,思家而悲。四承凉风,作客而悲,下截,皆承客情说。【黄生注】三四,与“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同意。此则其初寄者。后半亦属书中语,时蜀有徐知道之乱,思下峡而不果,后乃携家赴梓州耳。)
①《秦纪》:“群盗鼠窃狗偷。”汉武帝书:“盗贼纵横。”②高鸟句,引兴下句。陶潜诗:“望云惭高鸟。”③谢灵运诗:“两京愧佳丽。”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