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三首
[唐]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此当是乾元元年罢谏官后作。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①,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②。仰看云中雁③,禽鸟亦有行。
(首章,思兄弟也。因彼此各天,归途中梗,而叹不如雁行之同群。三章,各在上四句分截。)
①《庄子》,屠羊说畏难而避寇。②《史记》:秦,虎狼之国也。③谢灵运诗:“嗷嗷云中雁。”
其二
蓬生非无根①,漂荡随高风②。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客子念故宅③,三年门巷空④。怅望但烽火⑤,戎车满关东⑥。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⑦。
(次章,念故居也。飘蓬远去,如游子行踪,盖不胜羇旅寂寥之悲矣。)
①《说苑》:“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②曹植诗:“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何意回飙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顾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又诗:“高风吹我躯”③《水经注》:祠即故宅也。④梁戴暠诗:“门巷无车辙。”⑤谢朓诗:“怅望心已极。”⑥《诗》:“戎车既饬。”刘向《新序》:陈胜奋臂于关东。⑦《韩非子》:羇旅侨上,重帑在外。
其三
昔在洛阳时①,亲友相追攀②。送客东郊道③,邀游宿南山④。烟尘阻长河⑤,树羽成皋间⑥。回首载酒地⑦,岂无一日还。丈夫贵壮健⑧,惨戚非朱颜⑨。
(三章,怀旧交也。往日邀游之地,今成戎马之场,虽或还乡有日,但恨不如少年时耳。)①张协诗:“昔在西京时。”②王粲诗:“朋友相追攀。”③曹植诗:“斗鸡东郊道。”④《诗》:“以邀以游。”曹植诗:“长驱上南山。”黄希谓东郊指洛阳之东,则南山当指伊阙山,盖在东都之南也。⑤孙楚书:烟尘俱起,震天骇地。长河,即黄河也。应玚诗:“浩浩长河水。”⑥《诗》:“崇牙树羽。”羽,旗也。陆机《洛阳记》:“洛阳四关,东有成皋关,在汜水县东南二里。”时王师讨安庆绪于河北。⑦《陶潜传》:“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⑧《史记·匈奴传》:“贵壮建,贱老弱。”⑨陆机《冢墓赋》:“鲜涂惨戚。”王康琚诗:“凝霜凋朱颜。”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此当是乾元元年罢谏官后作。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①,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②。仰看云中雁③,禽鸟亦有行。
(首章,思兄弟也。因彼此各天,归途中梗,而叹不如雁行之同群。三章,各在上四句分截。)
①《庄子》,屠羊说畏难而避寇。②《史记》:秦,虎狼之国也。③谢灵运诗:“嗷嗷云中雁。”
其二
蓬生非无根①,漂荡随高风②。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客子念故宅③,三年门巷空④。怅望但烽火⑤,戎车满关东⑥。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⑦。
(次章,念故居也。飘蓬远去,如游子行踪,盖不胜羇旅寂寥之悲矣。)
①《说苑》:“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②曹植诗:“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何意回飙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顾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又诗:“高风吹我躯”③《水经注》:祠即故宅也。④梁戴暠诗:“门巷无车辙。”⑤谢朓诗:“怅望心已极。”⑥《诗》:“戎车既饬。”刘向《新序》:陈胜奋臂于关东。⑦《韩非子》:羇旅侨上,重帑在外。
其三
昔在洛阳时①,亲友相追攀②。送客东郊道③,邀游宿南山④。烟尘阻长河⑤,树羽成皋间⑥。回首载酒地⑦,岂无一日还。丈夫贵壮健⑧,惨戚非朱颜⑨。
(三章,怀旧交也。往日邀游之地,今成戎马之场,虽或还乡有日,但恨不如少年时耳。)①张协诗:“昔在西京时。”②王粲诗:“朋友相追攀。”③曹植诗:“斗鸡东郊道。”④《诗》:“以邀以游。”曹植诗:“长驱上南山。”黄希谓东郊指洛阳之东,则南山当指伊阙山,盖在东都之南也。⑤孙楚书:烟尘俱起,震天骇地。长河,即黄河也。应玚诗:“浩浩长河水。”⑥《诗》:“崇牙树羽。”羽,旗也。陆机《洛阳记》:“洛阳四关,东有成皋关,在汜水县东南二里。”时王师讨安庆绪于河北。⑦《陶潜传》:“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⑧《史记·匈奴传》:“贵壮建,贱老弱。”⑨陆机《冢墓赋》:“鲜涂惨戚。”王康琚诗:“凝霜凋朱颜。”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