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唐] 杜甫
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坡陀因厚地,却略罗峻屏。
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岂徒恤备享,尚谓求无形。
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岩扃。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滢濙。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川原纷眇冥。居然赤县立,台榭争岧亭。
官属果称是,声华真可听。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郑氏才振古,啖侯笔不停。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太史候凫影,王乔随鹤翎。朝仪限霄汉,容思回林坰。
坎轲辞下杜,飘飖陵浊泾。诸生旧短褐,旅泛一浮萍。
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主人念老马,廨署容秋萤。
流寓理岂惬,穷愁醉未醒。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鹤注】诗云“廨宇客秋萤”,又云“荒岁见女瘦”,当是天宝十三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时,往见诸官而作。又篇内不言禄山之事,知非十四载所作矣。师氏曰:天子之陵曰山陵,取高大之意。《旧唐书》:开元四年十月,葬睿宗于桥陵。奉先县,本同州蒲城县,以管桥陵,改属京兆府,仍改为奉先。开元十七年,制官员同赤县。《新书》:桥陵,在奉先县西北三十里丰山。
先帝昔晏驾①,兹山朝百灵②。崇冈拥象设③,沃野开天庭④。即事壮重险⑤,论功超五丁⑥。坡陀因厚地⑦,却略罗峻屏⑧。
(前四段,历叙桥陵始末。首记山陵之阔大也。百灵,言诸神拱护。象设,石马之类。天庭,坛宇之高。即事,起陵之事。五丁,开凿之功。陂陀,言山势迢递。却略,状山背后拥。)
①《萧望之传》:“先帝圣德。”《汉书》:“宫车晏驾。”注:“王者初崩,臣子之心犹谓宫车晚出。”②宋之问诗:“兹山栖灵异。”《东都赋》:“礼神祗,怀百灵。”③《嵇康赋》:“记峻岳之崇冈。”《招魂》:“象设居室,静安闲些。”注:“象,法也,言为君造设屋宇,法象旧庐。”④《国策》:苏秦说惠王曰:“秦地沃野千里。”扬雄《甘泉赋》:“开天庭兮回群神。”⑤陶潜诗:“即事多所欣。”《易》:“习坎,重险也。”《天台赋》:“履重险而逾阪。”⑥《史记·甘茂传》:乐羊返而论功。《华阳国志》: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一王死,辄为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⑦坡陀,注见上章。《东京赋》:“岂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⑧古乐府:“却略再拜跪。”
云阙虚冉冉①,松风肃泠泠②。石门霜露白③,玉殿毒苔青④。宫女晚知曙⑤,祠官朝见星⑥。空梁簇画戟⑦,阴井敲铜瓶⑧。
(此记寝殿,而及守陵之事。云阙凌虚,言高大也。松风肃然,言阴寒也。石门冷,故霜露常凝。玉殿空,故莓苔常绿。祠官早入,故梁间簇戟。宫女奉盥,故铜瓶汲井。)
①《汉·祭祀志》:“云气成宫阙。”陶潜诗:“冉冉星气流。”②颜延之诗:“松风遵路急。”《离骚》:“下泠泠而来风。”③《山海经》: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此石门指墓门言。《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④曹植诗:“欢坐玉殿。”孙绰赋:“践莓苔之滑石。”⑤后汉郎■疏:“简出宫女。”⑥《前汉·郊礼志》: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江斅《让婚表》:“夕不见晚魄,朝不见曙星。”谢灵运诗:“晓闻夕飚急,晚见朝日暾。”此诗“晚知曙”、“朝见星”所自出。⑦薛道衡诗:“空梁落燕泥。”⑧庾丹诗:“铜瓶素丝绠。”
中使日相继①,惟王心不宁②,岂徒恤备享③,尚谓求无形④。孝理敦国政⑤,神凝推道经⑥。瑞芝产庙柱⑦,好鸟鸣岩扃⑧。
(此记圣孝,而及感应之符。遣使守陵,而君心未安,尽不徒备享为仪,直欲视于无形矣。敦国政,开元致治也,推道经,御注《老子》也。瑞芝好鸟,言陵上祯祥。)
①【朱注】《旧书》:天宝十载正月,太庙置内官,供洒扫诸陵庙。《晋·武帝纪》:“中使相继,奉问起居。”②《诗》:“王心载宁。”③《记》:“备物之享。”《唐六典》:凡朔望、元正、冬至、寒食,皆修享于诸陵,若桥陵则日献羞焉。④《曲礼》:“视於无形,听于无声。”⑤沈炯《陈情表》:“刑于四海,弘此孝理。”《孟子》:“行乎国政。”⑥《庄子》:“其神凝。”《旧书》:天宝十四载,颁《御注老子道德经》并《义疏》于天下。⑦《杜诗博议》:《旧唐书》:天宝七载三月,大同殿柱产玉芝,八载六月,又产玉芝。此云产庙柱,盖桥陵亦有之也。⑧曹植诗:“好鸟鸣高枝。”宋之问诗:“待月咏岩肩。”
高岳前嵂崒①,洪河左滢潆②。金城蓄峻趾③,沙苑交回汀④。永与奥区固⑤,川原纷眇冥⑥。居然赤县立⑦,台榭争苕亭⑧。
(此记山川形胜,而并叙改县之由。拱岳带河,抱城环苑,见此陵为王气所钟。永与二句,申言地脉之悠长。居然二句,称其规模之弘远。嵂崒,耸峙貌。滢潆,回旋貌。眇冥,谓川流插伏。岧亭,谓台形高秀。下四,乃隔句对法。)
①高岳,指华山。《诗》:“崧高维岳。”《子虚赋》:“隆崇嵂崒崔。”②《西都赋》:“带以洪河泾渭之川。”《水经注》:“河水又南经蒲城东。”闞駰曰:蒲城在西北。《江赋》:“漩澴濴..。”③【钱笺】《寰宇记》:秦孝公元年筑长城,简公二年堑洛,故云自郑滨洛,今沙苑长城是也。《三秦记》云:在蒲城东五十里,秦筑长城,即是堑洛也。贾谊云:“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指长城也。旧注引京兆始平之金城,非是。《魏都赋》:“藐藐标危,亭亭峻趾。”注:“趾,基也。”④沙苑,注见前。陈子昂诗:“祓宴坐回汀。”⑤《西都赋》,“防御之阻,则天地之奥区焉。”⑥昙暖诗:“川原多旧迹。”⑦张翰诗;“能否居然别。”⑧《韩诗外传》:“台榭不如丘山。”江淹诗,“岧亭南楼期。”
官属果称是①,声华真可听②。王刘美竹润③,裴李春兰馨④。郑氏才振古⑤,啖侯笔不停⑥。遣词必中律⑦,利物常发硎⑧。绮绣相展转⑨,琳琅愈青荧⑩。侧闻鲁恭化(11),秉德崔瑗铭(12)。太史候凫影(13),王乔随鹤翎(14)。
(此赞美县内诸公。王刘六人,皆称职而有声者。遣词四句,称其文章。侧闻四句,叙其政事。)①汉宜帝诏:二千石各察官属。此指县内诸官。称是,称职也。《梁孝王传》:“他财物称是。”②刘峻书:“声华无寂。”③《吴志》:虞翻以所注《易》示孔融,答书曰:“延陵之知乐,吾子之治《易》,乃知江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④《楚辞》:“春兰兮秋菊。”阮籍诗:“二子赠嘉诗,馥如幽兰馨。”⑤吴陆景书:“高风振古。”⑥【朱注】啖侯,疑即啖助。《唐书》:啖助,安叔佐,赵州人,淹该经术,善为《春秋》之三家短长,号集传。《鹦鹉赋序》:“笔不停缀。”⑦《文赋序》:“夫其放言遣词,良多变矣。”王褒《四子讲德论》:“转运中律。”⑧《庄子》:“刀刃若新发于硎。”⑨《淮南子》:“养之以刍豢,衣之以绮绣。”《诗》:“辗转反侧。”⑩《抱朴子》:“琳琅坠于笔端。”《西都赋》:“琳珉青荧。”颜师古注:“色青而有光荧也。”(11)司马迁书:“侧闻长者之风。”《后汉书》:鲁恭为中牟令,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12)《楚辞》:“秉德无私。”汉文帝诏:“秉德以陪朕。”《后汉书》:崔瑗举茂才,为汲令,作座右铭。(13)凫影,见《九日杨奉先》诗。(14)《列仙传》:王子养,周灵王太子晋也,七月七日,乘白鹤于缑氏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朝仪限霄汉①,客思回林坰②。轗轲辞下杜③,飘飖凌浊泾④。诸生旧短褐⑤,旅泛一浮⑥。荒岁儿女瘦⑦,暮途涕泗零⑧。主人念老马⑨,廨署容秋萤⑩。流寓理岂惬(11),穷愁醉不醒(12)。何当摆俗累(13),浩荡乘沧溟(14)。
(未叙客况凄凉也。公未受官,故有朝仪二句。来自长安,故有下杜二句。诸生四句,飘零穷老之感。主人四句,秋日旅居之事。末乃不得志而思遁迹矣。此章前四段各八句,后二段各十四句。)
①《汉书》:叔孙通起朝仪。谢灵运诗:“结念属霄汉。”②宋武帝诗:“客思空已繁。”谢灵运诗:“相送越林坰。”③《长安志》:下杜城,在长安县南一十五里,其城周三里。《汉·宣帝纪》:“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应劭曰:“下杜城,故杜陵之下,聚落也。”④曹植诗:“罗衣何飘飖。”鹤曰:泾水本浊,而后人袭舛,多以为泾清。《诗》云“泾以渭浊”,犹谓泾以渭而见其浊也。泾水在长安之北,公自杜陵往奉先,故渡此水。⑤任昉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⑥傅玄歌:“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⑦荒岁,谓天宝十三载,秋霖,关中大饥。陶潜诗:“固为儿女忧。”⑧汉主父偃曰:“日暮途远。”《诗》:“涕泗滂沱。”《说文》:“自鼻曰涕,自目曰泗。”⑨主人,指奉先令。《韩诗外传》: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叹曰:“少尽其力,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赎之。⑩左思《吴都赋》:“廨署棋布。”江淹《画扇赋》:“秋萤兮初飞。”(11)谢灵运《拟王粲诗序》:“家本秦川贵公子,遭乱流寓,自伤情多也。”谢灵运诗:“意惬理无违。”(12)《史记》:“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13)凌敬诗:“心灰俗累忘。”(14)《楚辞》:“志浩荡而伤怀。”谢朓《笺》:“沧溟未运,波臣自荡。”注:“沧溟,海也。”胡夏客曰:此诗前半篇但咏桥陵,略不及诸官,后但味诸官,略不及桥陵,结则陵与官皆不及,但自作感慨。此少陵自成章法也。
王洙《谈录》云:唐郑颢自言梦为诗十许韵,有云“石门霜露白,玉殿燕苔青”,意甚恶之。后遇宣宗山陵,因复缉成。此杜公《桥陵》诗也,颢以为园陵之祥,不亦可鄙乎。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坡陀因厚地,却略罗峻屏。
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岂徒恤备享,尚谓求无形。
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岩扃。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滢濙。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川原纷眇冥。居然赤县立,台榭争岧亭。
官属果称是,声华真可听。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郑氏才振古,啖侯笔不停。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太史候凫影,王乔随鹤翎。朝仪限霄汉,容思回林坰。
坎轲辞下杜,飘飖陵浊泾。诸生旧短褐,旅泛一浮萍。
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主人念老马,廨署容秋萤。
流寓理岂惬,穷愁醉未醒。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鹤注】诗云“廨宇客秋萤”,又云“荒岁见女瘦”,当是天宝十三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时,往见诸官而作。又篇内不言禄山之事,知非十四载所作矣。师氏曰:天子之陵曰山陵,取高大之意。《旧唐书》:开元四年十月,葬睿宗于桥陵。奉先县,本同州蒲城县,以管桥陵,改属京兆府,仍改为奉先。开元十七年,制官员同赤县。《新书》:桥陵,在奉先县西北三十里丰山。
先帝昔晏驾①,兹山朝百灵②。崇冈拥象设③,沃野开天庭④。即事壮重险⑤,论功超五丁⑥。坡陀因厚地⑦,却略罗峻屏⑧。
(前四段,历叙桥陵始末。首记山陵之阔大也。百灵,言诸神拱护。象设,石马之类。天庭,坛宇之高。即事,起陵之事。五丁,开凿之功。陂陀,言山势迢递。却略,状山背后拥。)
①《萧望之传》:“先帝圣德。”《汉书》:“宫车晏驾。”注:“王者初崩,臣子之心犹谓宫车晚出。”②宋之问诗:“兹山栖灵异。”《东都赋》:“礼神祗,怀百灵。”③《嵇康赋》:“记峻岳之崇冈。”《招魂》:“象设居室,静安闲些。”注:“象,法也,言为君造设屋宇,法象旧庐。”④《国策》:苏秦说惠王曰:“秦地沃野千里。”扬雄《甘泉赋》:“开天庭兮回群神。”⑤陶潜诗:“即事多所欣。”《易》:“习坎,重险也。”《天台赋》:“履重险而逾阪。”⑥《史记·甘茂传》:乐羊返而论功。《华阳国志》: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一王死,辄为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⑦坡陀,注见上章。《东京赋》:“岂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⑧古乐府:“却略再拜跪。”
云阙虚冉冉①,松风肃泠泠②。石门霜露白③,玉殿毒苔青④。宫女晚知曙⑤,祠官朝见星⑥。空梁簇画戟⑦,阴井敲铜瓶⑧。
(此记寝殿,而及守陵之事。云阙凌虚,言高大也。松风肃然,言阴寒也。石门冷,故霜露常凝。玉殿空,故莓苔常绿。祠官早入,故梁间簇戟。宫女奉盥,故铜瓶汲井。)
①《汉·祭祀志》:“云气成宫阙。”陶潜诗:“冉冉星气流。”②颜延之诗:“松风遵路急。”《离骚》:“下泠泠而来风。”③《山海经》: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此石门指墓门言。《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④曹植诗:“欢坐玉殿。”孙绰赋:“践莓苔之滑石。”⑤后汉郎■疏:“简出宫女。”⑥《前汉·郊礼志》: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江斅《让婚表》:“夕不见晚魄,朝不见曙星。”谢灵运诗:“晓闻夕飚急,晚见朝日暾。”此诗“晚知曙”、“朝见星”所自出。⑦薛道衡诗:“空梁落燕泥。”⑧庾丹诗:“铜瓶素丝绠。”
中使日相继①,惟王心不宁②,岂徒恤备享③,尚谓求无形④。孝理敦国政⑤,神凝推道经⑥。瑞芝产庙柱⑦,好鸟鸣岩扃⑧。
(此记圣孝,而及感应之符。遣使守陵,而君心未安,尽不徒备享为仪,直欲视于无形矣。敦国政,开元致治也,推道经,御注《老子》也。瑞芝好鸟,言陵上祯祥。)
①【朱注】《旧书》:天宝十载正月,太庙置内官,供洒扫诸陵庙。《晋·武帝纪》:“中使相继,奉问起居。”②《诗》:“王心载宁。”③《记》:“备物之享。”《唐六典》:凡朔望、元正、冬至、寒食,皆修享于诸陵,若桥陵则日献羞焉。④《曲礼》:“视於无形,听于无声。”⑤沈炯《陈情表》:“刑于四海,弘此孝理。”《孟子》:“行乎国政。”⑥《庄子》:“其神凝。”《旧书》:天宝十四载,颁《御注老子道德经》并《义疏》于天下。⑦《杜诗博议》:《旧唐书》:天宝七载三月,大同殿柱产玉芝,八载六月,又产玉芝。此云产庙柱,盖桥陵亦有之也。⑧曹植诗:“好鸟鸣高枝。”宋之问诗:“待月咏岩肩。”
高岳前嵂崒①,洪河左滢潆②。金城蓄峻趾③,沙苑交回汀④。永与奥区固⑤,川原纷眇冥⑥。居然赤县立⑦,台榭争苕亭⑧。
(此记山川形胜,而并叙改县之由。拱岳带河,抱城环苑,见此陵为王气所钟。永与二句,申言地脉之悠长。居然二句,称其规模之弘远。嵂崒,耸峙貌。滢潆,回旋貌。眇冥,谓川流插伏。岧亭,谓台形高秀。下四,乃隔句对法。)
①高岳,指华山。《诗》:“崧高维岳。”《子虚赋》:“隆崇嵂崒崔。”②《西都赋》:“带以洪河泾渭之川。”《水经注》:“河水又南经蒲城东。”闞駰曰:蒲城在西北。《江赋》:“漩澴濴..。”③【钱笺】《寰宇记》:秦孝公元年筑长城,简公二年堑洛,故云自郑滨洛,今沙苑长城是也。《三秦记》云:在蒲城东五十里,秦筑长城,即是堑洛也。贾谊云:“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指长城也。旧注引京兆始平之金城,非是。《魏都赋》:“藐藐标危,亭亭峻趾。”注:“趾,基也。”④沙苑,注见前。陈子昂诗:“祓宴坐回汀。”⑤《西都赋》,“防御之阻,则天地之奥区焉。”⑥昙暖诗:“川原多旧迹。”⑦张翰诗;“能否居然别。”⑧《韩诗外传》:“台榭不如丘山。”江淹诗,“岧亭南楼期。”
官属果称是①,声华真可听②。王刘美竹润③,裴李春兰馨④。郑氏才振古⑤,啖侯笔不停⑥。遣词必中律⑦,利物常发硎⑧。绮绣相展转⑨,琳琅愈青荧⑩。侧闻鲁恭化(11),秉德崔瑗铭(12)。太史候凫影(13),王乔随鹤翎(14)。
(此赞美县内诸公。王刘六人,皆称职而有声者。遣词四句,称其文章。侧闻四句,叙其政事。)①汉宜帝诏:二千石各察官属。此指县内诸官。称是,称职也。《梁孝王传》:“他财物称是。”②刘峻书:“声华无寂。”③《吴志》:虞翻以所注《易》示孔融,答书曰:“延陵之知乐,吾子之治《易》,乃知江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④《楚辞》:“春兰兮秋菊。”阮籍诗:“二子赠嘉诗,馥如幽兰馨。”⑤吴陆景书:“高风振古。”⑥【朱注】啖侯,疑即啖助。《唐书》:啖助,安叔佐,赵州人,淹该经术,善为《春秋》之三家短长,号集传。《鹦鹉赋序》:“笔不停缀。”⑦《文赋序》:“夫其放言遣词,良多变矣。”王褒《四子讲德论》:“转运中律。”⑧《庄子》:“刀刃若新发于硎。”⑨《淮南子》:“养之以刍豢,衣之以绮绣。”《诗》:“辗转反侧。”⑩《抱朴子》:“琳琅坠于笔端。”《西都赋》:“琳珉青荧。”颜师古注:“色青而有光荧也。”(11)司马迁书:“侧闻长者之风。”《后汉书》:鲁恭为中牟令,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12)《楚辞》:“秉德无私。”汉文帝诏:“秉德以陪朕。”《后汉书》:崔瑗举茂才,为汲令,作座右铭。(13)凫影,见《九日杨奉先》诗。(14)《列仙传》:王子养,周灵王太子晋也,七月七日,乘白鹤于缑氏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朝仪限霄汉①,客思回林坰②。轗轲辞下杜③,飘飖凌浊泾④。诸生旧短褐⑤,旅泛一浮⑥。荒岁儿女瘦⑦,暮途涕泗零⑧。主人念老马⑨,廨署容秋萤⑩。流寓理岂惬(11),穷愁醉不醒(12)。何当摆俗累(13),浩荡乘沧溟(14)。
(未叙客况凄凉也。公未受官,故有朝仪二句。来自长安,故有下杜二句。诸生四句,飘零穷老之感。主人四句,秋日旅居之事。末乃不得志而思遁迹矣。此章前四段各八句,后二段各十四句。)
①《汉书》:叔孙通起朝仪。谢灵运诗:“结念属霄汉。”②宋武帝诗:“客思空已繁。”谢灵运诗:“相送越林坰。”③《长安志》:下杜城,在长安县南一十五里,其城周三里。《汉·宣帝纪》:“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应劭曰:“下杜城,故杜陵之下,聚落也。”④曹植诗:“罗衣何飘飖。”鹤曰:泾水本浊,而后人袭舛,多以为泾清。《诗》云“泾以渭浊”,犹谓泾以渭而见其浊也。泾水在长安之北,公自杜陵往奉先,故渡此水。⑤任昉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⑥傅玄歌:“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⑦荒岁,谓天宝十三载,秋霖,关中大饥。陶潜诗:“固为儿女忧。”⑧汉主父偃曰:“日暮途远。”《诗》:“涕泗滂沱。”《说文》:“自鼻曰涕,自目曰泗。”⑨主人,指奉先令。《韩诗外传》: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叹曰:“少尽其力,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赎之。⑩左思《吴都赋》:“廨署棋布。”江淹《画扇赋》:“秋萤兮初飞。”(11)谢灵运《拟王粲诗序》:“家本秦川贵公子,遭乱流寓,自伤情多也。”谢灵运诗:“意惬理无违。”(12)《史记》:“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13)凌敬诗:“心灰俗累忘。”(14)《楚辞》:“志浩荡而伤怀。”谢朓《笺》:“沧溟未运,波臣自荡。”注:“沧溟,海也。”胡夏客曰:此诗前半篇但咏桥陵,略不及诸官,后但味诸官,略不及桥陵,结则陵与官皆不及,但自作感慨。此少陵自成章法也。
王洙《谈录》云:唐郑颢自言梦为诗十许韵,有云“石门霜露白,玉殿燕苔青”,意甚恶之。后遇宣宗山陵,因复缉成。此杜公《桥陵》诗也,颢以为园陵之祥,不亦可鄙乎。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