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唐] 杜甫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
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
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
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黄鹤载在乾元元年,盖诗言玄都道士,乃长安人也。又云:时危惨淡,知安史尚未平也。若至德元年,身陷贼中,何心题咏。若在二年,则冬日至京,亦恐不暇及此。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①。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
(首叙李师见访。握发呼儿,急于迎客。手提新画,索公题句也。)
①《长安志》:崇业坊玄都观,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徙通道观于此,改名玄都,与善庆寺相比。《唐会要》:京城朱雀街,有玄都观。《说苑》:周公一沐三握发。
障子松林静杳冥①,凭轩忽若无丹青②。阴崖却承霜雪干③,偃盖反走虬龙形④。
(次记画松神妙。无丹青,言不异真松。崖在松下,故云却承。松势逆盘,故云反走。却,俯也。)
①《楚辞》:“深林杳以冥冥。”②《续晋阳秋》:戴逵善图画,穷巧丹青。③马融《长笛赋》:“生于终南之阴崖。”④《抱朴子》:“天陵偃盖之松。”又曰:“松树三千岁者,其皮中有聚脂,状如龙形。”
老夫生平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①。已知仙客意相亲②,更觉良工心独苦③。
(此与李师赏画也。霜雪、虬龙,此即奇古。精灵指画,仙客指李,良工指画者。)
①江淹诗:“精灵归妙理。”②萧若静诗;“已数逢仙客。”③傅亮《感物赋》:“嘉美手于良工。”
松下丈人巾屡同,偶坐似是商山翁①。怅望聊歌紫芝曲②,时危渗澹来悲风③。
(此对画而有感也。因松下老人,忽动商山之兴,盖世乱而思高隐也。惨淡悲风,画景亦若增愁矣。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偶坐,并坐也。颜延之诗:“独静阙偶坐。”《晋书·袁乔传》:此又似是之非。②四皓歌:“晔晔紫芝,可以疗饥。”③应璩书:“悲风起于闺闼。”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
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
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黄鹤载在乾元元年,盖诗言玄都道士,乃长安人也。又云:时危惨淡,知安史尚未平也。若至德元年,身陷贼中,何心题咏。若在二年,则冬日至京,亦恐不暇及此。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①。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
(首叙李师见访。握发呼儿,急于迎客。手提新画,索公题句也。)
①《长安志》:崇业坊玄都观,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徙通道观于此,改名玄都,与善庆寺相比。《唐会要》:京城朱雀街,有玄都观。《说苑》:周公一沐三握发。
障子松林静杳冥①,凭轩忽若无丹青②。阴崖却承霜雪干③,偃盖反走虬龙形④。
(次记画松神妙。无丹青,言不异真松。崖在松下,故云却承。松势逆盘,故云反走。却,俯也。)
①《楚辞》:“深林杳以冥冥。”②《续晋阳秋》:戴逵善图画,穷巧丹青。③马融《长笛赋》:“生于终南之阴崖。”④《抱朴子》:“天陵偃盖之松。”又曰:“松树三千岁者,其皮中有聚脂,状如龙形。”
老夫生平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①。已知仙客意相亲②,更觉良工心独苦③。
(此与李师赏画也。霜雪、虬龙,此即奇古。精灵指画,仙客指李,良工指画者。)
①江淹诗:“精灵归妙理。”②萧若静诗;“已数逢仙客。”③傅亮《感物赋》:“嘉美手于良工。”
松下丈人巾屡同,偶坐似是商山翁①。怅望聊歌紫芝曲②,时危渗澹来悲风③。
(此对画而有感也。因松下老人,忽动商山之兴,盖世乱而思高隐也。惨淡悲风,画景亦若增愁矣。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偶坐,并坐也。颜延之诗:“独静阙偶坐。”《晋书·袁乔传》:此又似是之非。②四皓歌:“晔晔紫芝,可以疗饥。”③应璩书:“悲风起于闺闼。”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