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贾阁老出汝州
[唐] 杜甫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据此诗,贾出汝州在乾元元年之春。考《肃宗本纪》:九节度师溃,刺史贾至奔于襄邓,在次年三月,与此诗前后相合。本传以为出蒲州,史氏误书耳。《旧唐书》;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唐志》:汝州临汝郡,属河南道,本伊州,贞观八年更名。汝州,今属河南南阳府。
西掖梧桐树①,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②,去住损春心③。宫殿青门隔④,云山紫逻深⑤。人生五马贵⑥,莫受二毛侵⑦
(上四贾出汝州,下言别后交情。掖梧空留,贾已出院矣,艰难,言中途跋涉。去住,谓彼此踪迹,青门隔,去者不见长安。紫逻深,住者不见汝州也。【张远注】人生得为刺史,亦不贱矣,莫以一麾出守,感愤而生二毛,此作慰词。)
①《初学记》:“中书省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杜臆》:“起语从召公甘棠脱来,起得俊拔。”《诗》:“于彼梧桐。”②《楚辞》:“怀恨兮艰难。”《淮南王篇》:“还故乡,入故里。”黄曰:贾至,河南洛阳人,汝州与河南为邻,故曰故里。③《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④《后汉·顺帝纪》:“修饰宫殿。”《前汉书注》:“霸城门,民间所谓青门也。”⑤蔡琰《胡笳》:“云山万重兮归路遐。”《九域志》:“汝州梁县有紫逻山。”⑥《潘子真诗话》:《礼》:天子六马,左右骖。三公九卿驷马。右騑。汉制:九卿则中二千石亦右骖。太守驷马而已,其有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骖。故以五马为太守美称。《汉官仪》:太守四马,行部加一马,故称五马。宋人《五色线集》:北齐柳元伯,五子同时领郡,时五马参差于庭,故时人呼太守为五马。⑦二毛,注见五卷。钱谦益曰:贾至本传不载出守之故,杜有《别贾严二阁老》及《寄岳州两阁老》诗,知其为房琯党也与。武尚未贬,而先出至者,以普安郡制置天下之诏,至实当制,故先去之也。岳州之谪,亦本子此。公诗有艰难、去住之句,情见乎辞矣。
黄生曰:起语醇深雅健,兴体之妙,无出其右,三唐之绝唱也。又曰:起处用《卷阿》诗意,而无其迹。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据此诗,贾出汝州在乾元元年之春。考《肃宗本纪》:九节度师溃,刺史贾至奔于襄邓,在次年三月,与此诗前后相合。本传以为出蒲州,史氏误书耳。《旧唐书》;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唐志》:汝州临汝郡,属河南道,本伊州,贞观八年更名。汝州,今属河南南阳府。
西掖梧桐树①,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②,去住损春心③。宫殿青门隔④,云山紫逻深⑤。人生五马贵⑥,莫受二毛侵⑦
(上四贾出汝州,下言别后交情。掖梧空留,贾已出院矣,艰难,言中途跋涉。去住,谓彼此踪迹,青门隔,去者不见长安。紫逻深,住者不见汝州也。【张远注】人生得为刺史,亦不贱矣,莫以一麾出守,感愤而生二毛,此作慰词。)
①《初学记》:“中书省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杜臆》:“起语从召公甘棠脱来,起得俊拔。”《诗》:“于彼梧桐。”②《楚辞》:“怀恨兮艰难。”《淮南王篇》:“还故乡,入故里。”黄曰:贾至,河南洛阳人,汝州与河南为邻,故曰故里。③《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④《后汉·顺帝纪》:“修饰宫殿。”《前汉书注》:“霸城门,民间所谓青门也。”⑤蔡琰《胡笳》:“云山万重兮归路遐。”《九域志》:“汝州梁县有紫逻山。”⑥《潘子真诗话》:《礼》:天子六马,左右骖。三公九卿驷马。右騑。汉制:九卿则中二千石亦右骖。太守驷马而已,其有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骖。故以五马为太守美称。《汉官仪》:太守四马,行部加一马,故称五马。宋人《五色线集》:北齐柳元伯,五子同时领郡,时五马参差于庭,故时人呼太守为五马。⑦二毛,注见五卷。钱谦益曰:贾至本传不载出守之故,杜有《别贾严二阁老》及《寄岳州两阁老》诗,知其为房琯党也与。武尚未贬,而先出至者,以普安郡制置天下之诏,至实当制,故先去之也。岳州之谪,亦本子此。公诗有艰难、去住之句,情见乎辞矣。
黄生曰:起语醇深雅健,兴体之妙,无出其右,三唐之绝唱也。又曰:起处用《卷阿》诗意,而无其迹。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