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昭陵
[唐] 杜甫
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此必鄜州省家之后,复至长安时作。
草昧英雄起①,讴歌历数归②。风尘三尺剑③,社稷一戎衣④。翼亮贞文德⑤,丕承戢武威⑥。圣图天广大⑦,宗祀日光辉⑧。
(先叙太宗生前。【綖注】首联,言应运而兴,天人系属,乃一篇之柱。风尘一联,应草昧句。翼亮一联,应讴歌句。圣图广大,言创业之弘,尺剑戎衣之成功也。宗祀光辉,言垂统之远,文德武威之余荫也。何景明曰:用经史人诗,绝不见斧凿痕,使他人道之,未免拙滞。)
①《易》:“天造草昧。”注:“草而不齐,昧而不明。”此言隋末之乱。应劭《人物志》:“草之秀者为英,兽之特者为雄。”《太宗纪》:上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②梁武帝诏:“讴歌攸奉,万有乐推。”《书》:“天之历数在汝躬。”刘琨表:“天命未改,历数有归。”③古诗中用风尘有二义,如《前汉·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即杜诗“风尘三尺剑”也。如陆机诗“京洛多风尘”,即杜诗“风尘为客日”也。一是战斗之风尘,一是行旅之风尘,《汉·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④《左传》:“社稷有主。”《风俗通》:“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祀,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书》:“一戎衣,天下大定。”庾信诗:“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⑤《抱朴子》:“儒雅而乏治略者,非翼亮之才。”石崇《大雅吟》:“启土万里,志在翼亮。”《书》:“诞敷文德。”⑥又,“丕承哉,武王烈。”隋炀帝诗:“前驱振武威。”⑦苏頲《应制》诗:“圣图恢宇县。”蔡邕《陈太丘庙碑》:“光明配乎日月,广大资乎天地。”⑧《孝经》:“宗祀文五于明堂,以配上帝。”《前汉·儿宽传》:“癸亥宗祀,日宣重光,光辉充塞,天文粲然。”
陵寝盘空曲①,熊罴守翠微②。再窥松柏路③,还有五云飞④。
(此记重谒昭陵。【张远注】末句,即“五陵佳气无时无。”之意。此章上八句,下四句。)
①古诗:“陵寝暮烟青。”《汉书注》:陵,山陵,寝,寝庙也。《后汉·祭祀志》:汉诸陵皆有园寝,起居衣服,象生之具。《唐会要》:昭陵因九嵕层峰,凿山南面,深七十五丈为玄宫,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仞,绕回二百三十步,始达玄宫门,顶上亦起游殿。《陶弘景传》:句容之句曲山,中周回一百五十里,空曲寥旷。宋之问诗:“檐端接空曲。”②《书》:“则亦有熊罴之士。”《尔雅》:“山未及上曰翠微。”③【唐注】因重经,故云再窥。古诗:“松柏夹广路。”④京房《易飞候》:“宣太后陵前后数有光,又有五采云在松下,如车盖。”钟惺曰:陵庙之作,典古悲凉。说功业无竹帛气,说神灵无松杉气。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此必鄜州省家之后,复至长安时作。
草昧英雄起①,讴歌历数归②。风尘三尺剑③,社稷一戎衣④。翼亮贞文德⑤,丕承戢武威⑥。圣图天广大⑦,宗祀日光辉⑧。
(先叙太宗生前。【綖注】首联,言应运而兴,天人系属,乃一篇之柱。风尘一联,应草昧句。翼亮一联,应讴歌句。圣图广大,言创业之弘,尺剑戎衣之成功也。宗祀光辉,言垂统之远,文德武威之余荫也。何景明曰:用经史人诗,绝不见斧凿痕,使他人道之,未免拙滞。)
①《易》:“天造草昧。”注:“草而不齐,昧而不明。”此言隋末之乱。应劭《人物志》:“草之秀者为英,兽之特者为雄。”《太宗纪》:上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②梁武帝诏:“讴歌攸奉,万有乐推。”《书》:“天之历数在汝躬。”刘琨表:“天命未改,历数有归。”③古诗中用风尘有二义,如《前汉·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即杜诗“风尘三尺剑”也。如陆机诗“京洛多风尘”,即杜诗“风尘为客日”也。一是战斗之风尘,一是行旅之风尘,《汉·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④《左传》:“社稷有主。”《风俗通》:“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祀,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书》:“一戎衣,天下大定。”庾信诗:“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⑤《抱朴子》:“儒雅而乏治略者,非翼亮之才。”石崇《大雅吟》:“启土万里,志在翼亮。”《书》:“诞敷文德。”⑥又,“丕承哉,武王烈。”隋炀帝诗:“前驱振武威。”⑦苏頲《应制》诗:“圣图恢宇县。”蔡邕《陈太丘庙碑》:“光明配乎日月,广大资乎天地。”⑧《孝经》:“宗祀文五于明堂,以配上帝。”《前汉·儿宽传》:“癸亥宗祀,日宣重光,光辉充塞,天文粲然。”
陵寝盘空曲①,熊罴守翠微②。再窥松柏路③,还有五云飞④。
(此记重谒昭陵。【张远注】末句,即“五陵佳气无时无。”之意。此章上八句,下四句。)
①古诗:“陵寝暮烟青。”《汉书注》:陵,山陵,寝,寝庙也。《后汉·祭祀志》:汉诸陵皆有园寝,起居衣服,象生之具。《唐会要》:昭陵因九嵕层峰,凿山南面,深七十五丈为玄宫,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仞,绕回二百三十步,始达玄宫门,顶上亦起游殿。《陶弘景传》:句容之句曲山,中周回一百五十里,空曲寥旷。宋之问诗:“檐端接空曲。”②《书》:“则亦有熊罴之士。”《尔雅》:“山未及上曰翠微。”③【唐注】因重经,故云再窥。古诗:“松柏夹广路。”④京房《易飞候》:“宣太后陵前后数有光,又有五采云在松下,如车盖。”钟惺曰:陵庙之作,典古悲凉。说功业无竹帛气,说神灵无松杉气。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