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
[唐] 杜甫
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鹤注】明皇以广德二年三月葬泰陵,诗云“园陵白露中”,又曰“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则去葬年远矣。梁权道编在大历元年,得之。《杜臆》:八章,皆追忆长安往事,语兼讽刺,以警当时君臣,图善后之策也。每首先成诗,而撮首二字为篇名,乃三百篇遗法。赵曰:此下八篇,盖一时所作。
洞房环佩冷①,玉殿起秋风②。秦地应新月③,龙池满旧宫④。系舟今夜远⑤,清漏往时同⑥。万里黄山北⑦,园陵白露中⑧。
(首章,后秋夜感兴,有故国旧君之思。上四,长安秋夜之景,所感在妃子。下四,夔州秋夜之景,所感在明皇。秦地二句,旧注云:月虽新而宫则旧,有物是人非之感。满,指池水,不指月色,盖章内秋风、秋月、秋水、秋露,皆各举时景言耳。【赵汸注】今夜,应新;往时,应旧。往时清漏,公为拾遗时宿省所闻者,时上皇初还京也,故下接以园陵句。〕
①《长门赋》:“徂清夜于洞房。”《史记》:“南子环佩,玉声璆然。”《记》:“行则有环佩之声。”②曹植诗:“欢坐玉殿。”汉武辞:“秋风起兮白云飞。”杨妃过温泉行云:“王殿空掩扉,秋风动琪树。昔日繁华事,尽逐流水去。”③《国策》:张仪曰:“秦地半天下。”鲍泉诗:“新扇如新月。”④《唐会要》:明皇在藩邸,居兴庆里,有龙池涌出,日以浸广,至开元中,为兴庆宫。唐太宗诗:“丹陵幸旧宫。”⑤薛道衡诗:“今夜寒车出。”⑥鲍照诗:“啸歌清漏毕。”⑦晋灼曰:黄山,宫名,在槐里。【钱笺】汉武茂陵,在黄山宫北,盖借茂陵以喻玄宗泰陵。⑧《前汉·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诗》:“白露为霜”天宝之乱,祸由妃子,故八章以此为首。黄生更定次序,以历历开元居先,未合作者之意,又将洞房玉殿指陵上寝殿,而以环佩为守陵宫人,亦非是。鼎湖银海,蓬莱羽林,自在第七章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鹤注】明皇以广德二年三月葬泰陵,诗云“园陵白露中”,又曰“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则去葬年远矣。梁权道编在大历元年,得之。《杜臆》:八章,皆追忆长安往事,语兼讽刺,以警当时君臣,图善后之策也。每首先成诗,而撮首二字为篇名,乃三百篇遗法。赵曰:此下八篇,盖一时所作。
洞房环佩冷①,玉殿起秋风②。秦地应新月③,龙池满旧宫④。系舟今夜远⑤,清漏往时同⑥。万里黄山北⑦,园陵白露中⑧。
(首章,后秋夜感兴,有故国旧君之思。上四,长安秋夜之景,所感在妃子。下四,夔州秋夜之景,所感在明皇。秦地二句,旧注云:月虽新而宫则旧,有物是人非之感。满,指池水,不指月色,盖章内秋风、秋月、秋水、秋露,皆各举时景言耳。【赵汸注】今夜,应新;往时,应旧。往时清漏,公为拾遗时宿省所闻者,时上皇初还京也,故下接以园陵句。〕
①《长门赋》:“徂清夜于洞房。”《史记》:“南子环佩,玉声璆然。”《记》:“行则有环佩之声。”②曹植诗:“欢坐玉殿。”汉武辞:“秋风起兮白云飞。”杨妃过温泉行云:“王殿空掩扉,秋风动琪树。昔日繁华事,尽逐流水去。”③《国策》:张仪曰:“秦地半天下。”鲍泉诗:“新扇如新月。”④《唐会要》:明皇在藩邸,居兴庆里,有龙池涌出,日以浸广,至开元中,为兴庆宫。唐太宗诗:“丹陵幸旧宫。”⑤薛道衡诗:“今夜寒车出。”⑥鲍照诗:“啸歌清漏毕。”⑦晋灼曰:黄山,宫名,在槐里。【钱笺】汉武茂陵,在黄山宫北,盖借茂陵以喻玄宗泰陵。⑧《前汉·叔孙通传》:先帝园陵寝庙。《诗》:“白露为霜”天宝之乱,祸由妃子,故八章以此为首。黄生更定次序,以历历开元居先,未合作者之意,又将洞房玉殿指陵上寝殿,而以环佩为守陵宫人,亦非是。鼎湖银海,蓬莱羽林,自在第七章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