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
[唐] 杜甫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
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此亦同时所作。时程元振已贬斥,公初春犹未知,故借百舌以寄慨。王十朋曰:百舌者,反舌也,能反覆其舌,随百鸟之音,春啭夏止。《礼记》:小暑至,反舌无声。《朝野佥载》:百舌,食蚯蚓,正月蚓出而来,十月蚓藏而往。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①。
(此诗借鸟托讽,在末二露意。起句便有怪骇意,重重报春,厌其聒耳。中四,见利口百出,不在多人,且匿形难见,而耸听易投。过时发口,虑及谗人,结语大有关系。)
①《汲冢周书》:“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鹃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鹃始不鸣,令好壅逼。反舌有声,佞人在侧。”黄山谷云:予读《周书·月令》,乃解老杜”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张仪传》:陈轸曰:“轮可发口言乎?”《公羊传》:晋赵鞅除君侧之恶。《楚辞》:“谗人高张。”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此亦同时所作。时程元振已贬斥,公初春犹未知,故借百舌以寄慨。王十朋曰:百舌者,反舌也,能反覆其舌,随百鸟之音,春啭夏止。《礼记》:小暑至,反舌无声。《朝野佥载》:百舌,食蚯蚓,正月蚓出而来,十月蚓藏而往。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①。
(此诗借鸟托讽,在末二露意。起句便有怪骇意,重重报春,厌其聒耳。中四,见利口百出,不在多人,且匿形难见,而耸听易投。过时发口,虑及谗人,结语大有关系。)
①《汲冢周书》:“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鹃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鹃始不鸣,令好壅逼。反舌有声,佞人在侧。”黄山谷云:予读《周书·月令》,乃解老杜”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张仪传》:陈轸曰:“轮可发口言乎?”《公羊传》:晋赵鞅除君侧之恶。《楚辞》:“谗人高张。”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