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最高楼
[唐] 杜甫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鹤注】此亦大历元年作,题曰最高楼,则非前所赋白帝城楼与白帝楼也。
城尖径厌施筛愁,独立缥缈之飞楼①。峡坼云霾龙虎卧②,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③。杖藜叹世者谁子④?泣血迸空回白头⑤。
(首写楼高,次联近景,三联远景,皆独立所想见者。未乃感慨当世。尖,城角也。径,步道也。旌旆亦愁,言其高而且险也。韩廷延云:云霾坼峡,山水盘拏,有似龙虎之卧。日抱清江,滩石波荡,恍如鼋鼍之游。与“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同一句法,皆登高临深,极形容疑似之状耳。【朱注】峡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江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与“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同义。)
①《海赋》“神仙缥缈。”②咦信诗:“暗石疑藏虎,磐根似卧龙。”③曹植诗:“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是正言东西也。此诗”扶桑西枝”,是就东言西;“弱水东影”,是就西言东。《山海经》:大荒之中,喝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禹贡》:“弱水既西。”《淮南子》:“弱水自穷石。”注:“穷石,在张掖北,其水弱不能出羽。”④阮籍诗:“所怜者谁子。”⑤丁仪《寡妇赋》:“涕流迸以琳琅。”字书:迸,散走也。王嗣奭曰: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送空写高楼,落想尤奇。
黄生曰:城尖径仄,与花近高楼,寓慨一也。花近高楼,以伤心而直陈其事。城尖径仄,以泣血而微凡其辞。直陈其事,不失和平温厚之音。微见其辞,翻成激楚悲壮之响。若以本集较之,花近高楼,正声第一。城尖径仄,变声第一。又曰:拗律本歌行变体,故次句得用之字。“郑县亭子涧之滨”亦然。
东自扶桑,西及弱水,所包世界甚阔,故下有叹世句。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鹤注】此亦大历元年作,题曰最高楼,则非前所赋白帝城楼与白帝楼也。
城尖径厌施筛愁,独立缥缈之飞楼①。峡坼云霾龙虎卧②,江清日抱鼋鼍游。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③。杖藜叹世者谁子④?泣血迸空回白头⑤。
(首写楼高,次联近景,三联远景,皆独立所想见者。未乃感慨当世。尖,城角也。径,步道也。旌旆亦愁,言其高而且险也。韩廷延云:云霾坼峡,山水盘拏,有似龙虎之卧。日抱清江,滩石波荡,恍如鼋鼍之游。与“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同一句法,皆登高临深,极形容疑似之状耳。【朱注】峡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江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与“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同义。)
①《海赋》“神仙缥缈。”②咦信诗:“暗石疑藏虎,磐根似卧龙。”③曹植诗:“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是正言东西也。此诗”扶桑西枝”,是就东言西;“弱水东影”,是就西言东。《山海经》:大荒之中,喝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禹贡》:“弱水既西。”《淮南子》:“弱水自穷石。”注:“穷石,在张掖北,其水弱不能出羽。”④阮籍诗:“所怜者谁子。”⑤丁仪《寡妇赋》:“涕流迸以琳琅。”字书:迸,散走也。王嗣奭曰: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送空写高楼,落想尤奇。
黄生曰:城尖径仄,与花近高楼,寓慨一也。花近高楼,以伤心而直陈其事。城尖径仄,以泣血而微凡其辞。直陈其事,不失和平温厚之音。微见其辞,翻成激楚悲壮之响。若以本集较之,花近高楼,正声第一。城尖径仄,变声第一。又曰:拗律本歌行变体,故次句得用之字。“郑县亭子涧之滨”亦然。
东自扶桑,西及弱水,所包世界甚阔,故下有叹世句。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