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金吾花下饮
[唐] 杜甫
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
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
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鹤注】诗云“醉归应犯夜,可怕执金吾”,当在长安作。李金吾,李嗣业也,时嗣业为左金吾大将军。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诏嗣业赴行在。以时论之,知金吾力嗣业。此天宝十四春作。
胜地初相引①,徐行得自娱②。见轻吹鸟毳③,随意数花须④。细草偏称坐⑤,香醪懒再沽⑥。醉归应犯夜⑦,可怕执金吾⑧。
(上四,花下之游。五六,花下之饮。末乃醉后谑词。始则陪李同行,故曰相引。既则从容独览,故曰自娱。口吹轻扬之鸟毳,意数吐萼之花须,细写闲中玩物之趣,所谓自娱也。称坐,谓与坐相宜。懒沽,谓醉不须沽。)
①江总诗:“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世说》:王卫军云:“酒正引人著胜地。”②《列子》:“徐行而云。”《庄子》:“鼓琴足以自娱。”③毳,鸟细毛也。《韩诗外传》:“背上之毛,腹下之毳。”张九龄诗:“檐风落鸟毳,窗叶挂虫丝。”④须,花心须也。潘岳《安石榴赋》:“细的点乎细须。”⑤鲍照诗:“北园有细草。”【赵注】偏称,言偏宜。公诗常用“偏”字,如偏劝、偏醒、偏秣。⑥香醪,注别见。《诗》:“无酒酤我。”⑦《前汉书》:陈孟公日醉归。《世说》: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⑧韦述《西京记》:京城街衢,有金吾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正月十五夜,敕许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前汉·百官志》:汉武帝更中卫尉名为执金吾。颜师古注:“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备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后汉·志》应劭注:执金吾以御非常,吾,犹御也。徐陵诗云“非但执金吾”,孔奥诗云“无胜执金吾”,皆用在结句,此诗句法似之,若作“李金吾”,反直致矣。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王临川诗云:“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此与杜诗“见经吹鸟毳,随意数花须”,今意何异?予诗云:“云移鸟灭没,风霁蝶飞翻。”此与东坡“飞鸿群往,白鸟孤没”,作语何异?兹可与智者道,不可与愚者说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
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鹤注】诗云“醉归应犯夜,可怕执金吾”,当在长安作。李金吾,李嗣业也,时嗣业为左金吾大将军。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诏嗣业赴行在。以时论之,知金吾力嗣业。此天宝十四春作。
胜地初相引①,徐行得自娱②。见轻吹鸟毳③,随意数花须④。细草偏称坐⑤,香醪懒再沽⑥。醉归应犯夜⑦,可怕执金吾⑧。
(上四,花下之游。五六,花下之饮。末乃醉后谑词。始则陪李同行,故曰相引。既则从容独览,故曰自娱。口吹轻扬之鸟毳,意数吐萼之花须,细写闲中玩物之趣,所谓自娱也。称坐,谓与坐相宜。懒沽,谓醉不须沽。)
①江总诗:“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世说》:王卫军云:“酒正引人著胜地。”②《列子》:“徐行而云。”《庄子》:“鼓琴足以自娱。”③毳,鸟细毛也。《韩诗外传》:“背上之毛,腹下之毳。”张九龄诗:“檐风落鸟毳,窗叶挂虫丝。”④须,花心须也。潘岳《安石榴赋》:“细的点乎细须。”⑤鲍照诗:“北园有细草。”【赵注】偏称,言偏宜。公诗常用“偏”字,如偏劝、偏醒、偏秣。⑥香醪,注别见。《诗》:“无酒酤我。”⑦《前汉书》:陈孟公日醉归。《世说》: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⑧韦述《西京记》:京城街衢,有金吾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正月十五夜,敕许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前汉·百官志》:汉武帝更中卫尉名为执金吾。颜师古注:“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备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后汉·志》应劭注:执金吾以御非常,吾,犹御也。徐陵诗云“非但执金吾”,孔奥诗云“无胜执金吾”,皆用在结句,此诗句法似之,若作“李金吾”,反直致矣。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王临川诗云:“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此与杜诗“见经吹鸟毳,随意数花须”,今意何异?予诗云:“云移鸟灭没,风霁蝶飞翻。”此与东坡“飞鸿群往,白鸟孤没”,作语何异?兹可与智者道,不可与愚者说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