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唐] 杜甫
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幽花欹满树,小水细通池。
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蔡氏编在广德二年复归成都时。今附在南邻之后,以类相从也。绝句云:“梅熟许同朱老吃。”疑即此山人。
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①。幽花欹满树,细水曲通池。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看君多道气②,从此数追随。
(首联叙事,过南邻也。次联写景,见水亭也。下四言情,山人留饮也。朱瀚曰:前诗云儿童喜于看客,隐不绝俗也。鸟雀食于阶除,贫能推恩也。“看君多道气”,此可互证。)
①身行竹里,故人不知。②徐陵《天台山馆碑》:“萧然仙才,卓矣道气。”罗大经曰:自昔闲居野处者,必有同道同志之士相与往还。渊明《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又云:“邻曲时来往,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则南村之邻,岂庸庸之士哉?李太白《寻鲁域北范居士》诗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又云:“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叹,远为千岁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想范野人者,盖亦可人之流也。少陵在锦里,亦与朱山人往还,两见于诗章,既称为“锦里先生”,又称为“多道气”而“数追随”,山人固亦非常流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蔡氏编在广德二年复归成都时。今附在南邻之后,以类相从也。绝句云:“梅熟许同朱老吃。”疑即此山人。
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①。幽花欹满树,细水曲通池。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看君多道气②,从此数追随。
(首联叙事,过南邻也。次联写景,见水亭也。下四言情,山人留饮也。朱瀚曰:前诗云儿童喜于看客,隐不绝俗也。鸟雀食于阶除,贫能推恩也。“看君多道气”,此可互证。)
①身行竹里,故人不知。②徐陵《天台山馆碑》:“萧然仙才,卓矣道气。”罗大经曰:自昔闲居野处者,必有同道同志之士相与往还。渊明《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又云:“邻曲时来往,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则南村之邻,岂庸庸之士哉?李太白《寻鲁域北范居士》诗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又云:“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叹,远为千岁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想范野人者,盖亦可人之流也。少陵在锦里,亦与朱山人往还,两见于诗章,既称为“锦里先生”,又称为“多道气”而“数追随”,山人固亦非常流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