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柜阁
[唐] 杜甫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
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方舆胜览》:石栏桥,在绵谷县北一里,自城北至大安军界管桥,栏阁共一万五千三百一十六间,其著名者为石柜阁、龙门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蜀道多早花①,江间饶奇石②。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③。清晖回群鸥④,暝色带远客⑤。
(此段叙景。上四蜀道时景,下四阁道幕景。日初长,故晚犹赤。地气暖,故早放花。水光上映,则高壁影荡,日落鸥还,则暝色侵客矣。《杜臆》:“清晖回群鸥”已奇,“暝色带远客”更隽。)
①何逊诗:“村梅落早花。”②《水经注》:盛弘之谓:空泠峡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楚辞》:“谿谷崭岩兮水曾波。”③郭璞《江赋》:“迅蜼临虚以骋巧。”《水经注》:“高壁缅然,与霄汉连接。”④谢灵运诗:“山水含清晖。”⑤又:“林壑敛暝色。”孙绰诗:“远客兴长谣。”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①。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②。优游谢康乐③,放浪陶彭泽④。吾衰未自由⑤,谢尔性所适⑥。
(此段述怀。羁栖绝迹,有负幽意,实以身弱,不能搜奇,非但迫于饥寒也。吾衰句,承孱懦。谢尔句,承陶谢。此章,亦上下八句。)
①陈子昂诗:“感叹情何一。”王康琚诗:“绝迹穷山里。”②陶潜诗,“冻馁固缠已。”③《诗》:“优哉游哉。”杜修可曰:谢玄封康乐公,孙灵运袭其封,与何长瑜等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诗家称康乐乃灵运,非玄也。④《兰亭记》:“放浪形骸之外。”陶潜为彭泽令,注见前。⑤《古诗为焦仲卿妻》:“汝岂得自由。”【黄生注】陶谢二公,适性于山水,此皆能自由者。⑥谢,犹言让也。古诗有五字皆平者,曹植诗“悲鸣夫何为”,杜诗“清晖回群鸥”是也。有五字皆仄者,应玚诗“远适万里道”,杜诗“窟压万丈内”是也。有七言皆平者,崔鲁诗“梨花梅花参差开。”有七言皆仄者,杜诗“有客有客字子美。”但在古诗,可不拘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方舆胜览》:石栏桥,在绵谷县北一里,自城北至大安军界管桥,栏阁共一万五千三百一十六间,其著名者为石柜阁、龙门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蜀道多早花①,江间饶奇石②。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③。清晖回群鸥④,暝色带远客⑤。
(此段叙景。上四蜀道时景,下四阁道幕景。日初长,故晚犹赤。地气暖,故早放花。水光上映,则高壁影荡,日落鸥还,则暝色侵客矣。《杜臆》:“清晖回群鸥”已奇,“暝色带远客”更隽。)
①何逊诗:“村梅落早花。”②《水经注》:盛弘之谓:空泠峡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楚辞》:“谿谷崭岩兮水曾波。”③郭璞《江赋》:“迅蜼临虚以骋巧。”《水经注》:“高壁缅然,与霄汉连接。”④谢灵运诗:“山水含清晖。”⑤又:“林壑敛暝色。”孙绰诗:“远客兴长谣。”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①。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②。优游谢康乐③,放浪陶彭泽④。吾衰未自由⑤,谢尔性所适⑥。
(此段述怀。羁栖绝迹,有负幽意,实以身弱,不能搜奇,非但迫于饥寒也。吾衰句,承孱懦。谢尔句,承陶谢。此章,亦上下八句。)
①陈子昂诗:“感叹情何一。”王康琚诗:“绝迹穷山里。”②陶潜诗,“冻馁固缠已。”③《诗》:“优哉游哉。”杜修可曰:谢玄封康乐公,孙灵运袭其封,与何长瑜等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诗家称康乐乃灵运,非玄也。④《兰亭记》:“放浪形骸之外。”陶潜为彭泽令,注见前。⑤《古诗为焦仲卿妻》:“汝岂得自由。”【黄生注】陶谢二公,适性于山水,此皆能自由者。⑥谢,犹言让也。古诗有五字皆平者,曹植诗“悲鸣夫何为”,杜诗“清晖回群鸥”是也。有五字皆仄者,应玚诗“远适万里道”,杜诗“窟压万丈内”是也。有七言皆平者,崔鲁诗“梨花梅花参差开。”有七言皆仄者,杜诗“有客有客字子美。”但在古诗,可不拘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