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雨望
[唐] 杜甫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
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此下五章,皆属大历元年。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稜生①。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②。滂沱朱槛湿③,万虑倚檐楹④。
(首二,西阁雨凉。中四,皆阁中望景。三四言水,五六言山,未则对雨而寄慨也。汲径添长,而出于沙面。湍水减杀,而石稜微露。此时秋水方落,细雨甚微,故不至涨沙而激湍也。湍减石稜生,即《冬深》诗“寒水各依痕”也。陆放翁诗“水退出新滩”,亦本于此。菊逢雨打,其疏放也凄然。雨罩松青,见远情之遥驻。二句俱写雨景。远情指松,盖苍翠可爱处,宛然具有情致。驻,停驻也。)
①《晋史》:刘惔称桓温眼如紫石稜②丁督护诗:“深心属悲弦,深情逐流吹。”谢脁诗:”洞房凝远情”。③《诗》:“月离于毕,俾滂沱矣。”④刘孝先诗:“万虑坐相攒。”梁元帝诗:“佳气满栏楹”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唐书》:大昌县属夔州。
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①。匣琴虚夜夜,手板自朝朝②。金吼霜钟彻③,..花催蜡炬销④。早凫江槛底,双影谩飘飖⑤。
(上四讶明府失期,下则望其到阁也。言我曾问子,巳许来宿,今岂索我之故要而弗至耶?匣琴夜夜,欲待严至而弹。手板朝朝,明府别有迎谒矣。两句见三度意。钟起蜡残,候客将晓。凫舄飘飘,冀其早至。《杜臆》:严为明府,故末用王乔事。)
①《南齐·高逸传》:褚伯玉居瀑布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而退。僧达答丘珍孙书曰:“褚先生从白云游矣,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韵会》:故与固,古字通用。②《晋·舆服志》:八座执笏,其余卿士但执手板。《海录》:今名刺也。【顾注】王子猷为桓温参军,以手板拄颊。《晋书》:王坦之倒执手板流汗。宋野史:欧阳公与僚属宴游,钱思公以寇莱公事讽之,永叔取手板起立。然则守令对上官必以手板,严必羁身县令,故有此语。蔡琰《胡笳》:“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梁元帝诗:“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③《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宋之问诗:“禁静钟初彻”。④梁元帝诗:“蜡烛凝花影。”简文帝《烛》诗:”绿炬怀翠,朱蜡含丹。”⑤沈佺期诗:“双影未尝来。”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此下五章,皆属大历元年。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稜生①。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②。滂沱朱槛湿③,万虑倚檐楹④。
(首二,西阁雨凉。中四,皆阁中望景。三四言水,五六言山,未则对雨而寄慨也。汲径添长,而出于沙面。湍水减杀,而石稜微露。此时秋水方落,细雨甚微,故不至涨沙而激湍也。湍减石稜生,即《冬深》诗“寒水各依痕”也。陆放翁诗“水退出新滩”,亦本于此。菊逢雨打,其疏放也凄然。雨罩松青,见远情之遥驻。二句俱写雨景。远情指松,盖苍翠可爱处,宛然具有情致。驻,停驻也。)
①《晋史》:刘惔称桓温眼如紫石稜②丁督护诗:“深心属悲弦,深情逐流吹。”谢脁诗:”洞房凝远情”。③《诗》:“月离于毕,俾滂沱矣。”④刘孝先诗:“万虑坐相攒。”梁元帝诗:“佳气满栏楹”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唐书》:大昌县属夔州。
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①。匣琴虚夜夜,手板自朝朝②。金吼霜钟彻③,..花催蜡炬销④。早凫江槛底,双影谩飘飖⑤。
(上四讶明府失期,下则望其到阁也。言我曾问子,巳许来宿,今岂索我之故要而弗至耶?匣琴夜夜,欲待严至而弹。手板朝朝,明府别有迎谒矣。两句见三度意。钟起蜡残,候客将晓。凫舄飘飘,冀其早至。《杜臆》:严为明府,故末用王乔事。)
①《南齐·高逸传》:褚伯玉居瀑布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而退。僧达答丘珍孙书曰:“褚先生从白云游矣,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韵会》:故与固,古字通用。②《晋·舆服志》:八座执笏,其余卿士但执手板。《海录》:今名刺也。【顾注】王子猷为桓温参军,以手板拄颊。《晋书》:王坦之倒执手板流汗。宋野史:欧阳公与僚属宴游,钱思公以寇莱公事讽之,永叔取手板起立。然则守令对上官必以手板,严必羁身县令,故有此语。蔡琰《胡笳》:“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梁元帝诗:“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③《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宋之问诗:“禁静钟初彻”。④梁元帝诗:“蜡烛凝花影。”简文帝《烛》诗:”绿炬怀翠,朱蜡含丹。”⑤沈佺期诗:“双影未尝来。”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