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池在张仪
[唐] 杜甫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鹤注】此广德二年秋作。《元和郡县志》:摩诃池在州城西。《通鉴注》:《成都记》云:摩何池在张仪子城内,隋蜀王秀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有一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胡僧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或曰萧摩诃所开,非也。池今在成都县东南十二里。
湍驶风醒酒①,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②。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③。莫须惊白鹭,为伴宿青溪。
(首联泛舟,次联晚秋,五六池上所见,七八池上所感。湍,急流也。驶,迅疾貌。秋自落,承风。晚相迷,承雾。船行近鸟,故见或起或低。鹭伴青溪,不欲久居幕府矣。《杜臆》:“湍驶风醒酒”、“高城秋自落”,出语皆奇。)
①谢灵运诗:“浩浩夕流驶。”吴注:《风赋》:“清清冷冷,愈病析醒。”②谢脁诗:“芊眠起杂树。”③巢倾,谓树巢下垂。《随笔》云:杜诗用自字、相字、共字、独字、谁字,皆以实字为对。如“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山花相映发,水鸟自孤飞”,“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胜地初相引,徐行得自娱”,“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自吟诗送老,相功酒开颜”,“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笑蓉本自双”,“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此以自字对相字也。“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哀歌时自惜,醉舞为谁醒”,“离别人谁在,经过老自休”,“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此以自字对谁字也。“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正月莺相见,非时鸟共闻”,“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此月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此以共字、独字对相字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鹤注】此广德二年秋作。《元和郡县志》:摩诃池在州城西。《通鉴注》:《成都记》云:摩何池在张仪子城内,隋蜀王秀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有一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胡僧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或曰萧摩诃所开,非也。池今在成都县东南十二里。
湍驶风醒酒①,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②。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③。莫须惊白鹭,为伴宿青溪。
(首联泛舟,次联晚秋,五六池上所见,七八池上所感。湍,急流也。驶,迅疾貌。秋自落,承风。晚相迷,承雾。船行近鸟,故见或起或低。鹭伴青溪,不欲久居幕府矣。《杜臆》:“湍驶风醒酒”、“高城秋自落”,出语皆奇。)
①谢灵运诗:“浩浩夕流驶。”吴注:《风赋》:“清清冷冷,愈病析醒。”②谢脁诗:“芊眠起杂树。”③巢倾,谓树巢下垂。《随笔》云:杜诗用自字、相字、共字、独字、谁字,皆以实字为对。如“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山花相映发,水鸟自孤飞”,“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胜地初相引,徐行得自娱”,“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自吟诗送老,相功酒开颜”,“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笑蓉本自双”,“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此以自字对相字也。“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哀歌时自惜,醉舞为谁醒”,“离别人谁在,经过老自休”,“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此以自字对谁字也。“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正月莺相见,非时鸟共闻”,“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此月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此以共字、独字对相字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