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唐] 杜甫
赤县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
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
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鹤云】梁氏编在上元二年成都作,盖以“成”为“成都”,“华”为“华阳。”《唐志》:成都、华阳两县为附郭,乃次赤。按:诗云长安苦寒,又言南山之豆,东门之瓜,皆长安京兆事。其云“故旧礼数绝”,又云“弃掷与时异”,当是天宝十年,召试后,送隶有司参选时作。成华当作咸华,盖咸阳、华原二县也。
赤县官曹拥才杰①,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②。
(首段,有慨身世。惟少年得志,故老成落魄。自称杜陵野老,诗作于长安,明矣。赤县官曹,本谓长安贵人,不指两县诸子。盖投简诸子者,另有其人也。朱注误认两县为赤县,故有畿县之疑。《正异》不知长安即赤县,故欲改为长夜。总错在侍题“成”、“华”二字耳。)
①《元和郡县志》:大唐具有赤、畿、望、紧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具,京之旁邑为畿县。曹植赋:“在官曹之典列。”沈约诗:“吏部信才杰。”②《前汉·地理志》:杜陵属长安,古杜伯国,宣帝葬此,因曰杜陵。《长安志》:杜陵,今在奉先城东南二十五里。《后汉·李固传》:霍光忧愧发愤,悔之骨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①,青门瓜地新冻裂②。乡里儿童项领成③,朝廷故旧礼数绝④。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⑤。饥卧动即向一旬⑥,敝衣何啻联百结⑦。君不见空墙日色晚⑧,此老无声泪垂血⑨。
(此自述饥寒之状。《杜臆》:乡里后辈,挟势骄人,固不足责;乃故旧在朝,而礼数亦绝,尚何望乎?疏懒在性,公之致贫在此,公之立品亦在此。又曰:闒冗尊显,贤哲弃遗,则时事可知。无声泣血,伤已而并优世矣。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②青门瓜,注别见。傅玄诗:“冬寒地为裂。”③乡里小儿,出陶潜传。《诗》:“四牡项领。”注“项,大也。四牡者,人所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后汉·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注:“自恣也。”④任昉《哭范仆射》诗:“生平礼数绝。”⑤稀康书:“匪降自天,实由疏顽。”⑥饥卧,暗用袁安卧雪事。⑦王隐《晋书》:董威辇,拾残缯结为衣,号曰百结。⑧张协诗:“青苔依空墙。”⑨蔡琰《胡笳》:“哭无声兮气将咽。”又曰:“十拍悲深兮泪成血。”卢世..曰:投简中,入乡里儿童数语,意觉不平。然是一片真气激出,不能隐忍,不宜隐忍者也。岂许暖暧昧昧假敦厚辈所敢望其边际,故曰“诗可以怨。”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
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
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鹤云】梁氏编在上元二年成都作,盖以“成”为“成都”,“华”为“华阳。”《唐志》:成都、华阳两县为附郭,乃次赤。按:诗云长安苦寒,又言南山之豆,东门之瓜,皆长安京兆事。其云“故旧礼数绝”,又云“弃掷与时异”,当是天宝十年,召试后,送隶有司参选时作。成华当作咸华,盖咸阳、华原二县也。
赤县官曹拥才杰①,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②。
(首段,有慨身世。惟少年得志,故老成落魄。自称杜陵野老,诗作于长安,明矣。赤县官曹,本谓长安贵人,不指两县诸子。盖投简诸子者,另有其人也。朱注误认两县为赤县,故有畿县之疑。《正异》不知长安即赤县,故欲改为长夜。总错在侍题“成”、“华”二字耳。)
①《元和郡县志》:大唐具有赤、畿、望、紧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具,京之旁邑为畿县。曹植赋:“在官曹之典列。”沈约诗:“吏部信才杰。”②《前汉·地理志》:杜陵属长安,古杜伯国,宣帝葬此,因曰杜陵。《长安志》:杜陵,今在奉先城东南二十五里。《后汉·李固传》:霍光忧愧发愤,悔之骨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①,青门瓜地新冻裂②。乡里儿童项领成③,朝廷故旧礼数绝④。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⑤。饥卧动即向一旬⑥,敝衣何啻联百结⑦。君不见空墙日色晚⑧,此老无声泪垂血⑨。
(此自述饥寒之状。《杜臆》:乡里后辈,挟势骄人,固不足责;乃故旧在朝,而礼数亦绝,尚何望乎?疏懒在性,公之致贫在此,公之立品亦在此。又曰:闒冗尊显,贤哲弃遗,则时事可知。无声泣血,伤已而并优世矣。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②青门瓜,注别见。傅玄诗:“冬寒地为裂。”③乡里小儿,出陶潜传。《诗》:“四牡项领。”注“项,大也。四牡者,人所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后汉·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注:“自恣也。”④任昉《哭范仆射》诗:“生平礼数绝。”⑤稀康书:“匪降自天,实由疏顽。”⑥饥卧,暗用袁安卧雪事。⑦王隐《晋书》:董威辇,拾残缯结为衣,号曰百结。⑧张协诗:“青苔依空墙。”⑨蔡琰《胡笳》:“哭无声兮气将咽。”又曰:“十拍悲深兮泪成血。”卢世..曰:投简中,入乡里儿童数语,意觉不平。然是一片真气激出,不能隐忍,不宜隐忍者也。岂许暖暧昧昧假敦厚辈所敢望其边际,故曰“诗可以怨。”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