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唐] 杜甫
绝域长夏晚,兹楼清宴同。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
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
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鹤注】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之春,守梓州者乃李使君也。是年之夏,守梓州者乃章侍御也。此当是广德元年夏作。
绝域长夏晚①,兹楼清宴同②。朝廷烧栈北③,鼓角漏天东④。
(此登楼而有感世乱。朝廷在烧栈之北,叹长安未平。鼓角在漏天之东,恐梓州多事。)
①汉武诏:“茂才异等,可为将相使绝域者。”②江总诗:“清宴留神赏。”③《汉书》:张良说高祖烧绝栈道。④《寰宇记》:邛都县漏天,秋夏长雨,僰道有大漏天、小漏天。赵曰:漏天在雅州。鹤曰:广德元年,吐蕃陷陇右诸州,诏焚大散关。是时史朝义已诛,东都无事,鼓角不至于满天,当依旧注作漏天。雅州属西川,而梓州为东川故也。【朱注】《通鉴》上元二年二月,奴刺、党项寇宝鸡,烧大震关。广德元年秋七月,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故有烧栈二句。
屡食将军第①,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②,那免白头翁。
(此陪宴而自伤年老。曰屡、曰仍,见宴非一次。将军第,切留后。御史骢,切侍御。)
①《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梁冀传》:“大将军西第成。”②《南越志》:长沙郡浏阳县有王乔山,山有合丹灶。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链金鼎而方坚。”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度水。檐雨细随风。
(此记欢宴情景。寇盗付狂歇之外,乱且莫愁。形骸寄痛饮之中,老可暂忘。二句双挽上文。低云、细雨,此楼前所见之景。)
出号江城黑①,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此记宴毕情事。《杜臆》:一面出令,一面吟诗,有孟德横槊赋诗之风。穷途免哭,身托醉乡也。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朱注】《通鉴》;玄宗诛韦后,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请号而行。注:凡用兵下营及攻袭,就主帅取号以备缓急相应。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
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鹤注】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之春,守梓州者乃李使君也。是年之夏,守梓州者乃章侍御也。此当是广德元年夏作。
绝域长夏晚①,兹楼清宴同②。朝廷烧栈北③,鼓角漏天东④。
(此登楼而有感世乱。朝廷在烧栈之北,叹长安未平。鼓角在漏天之东,恐梓州多事。)
①汉武诏:“茂才异等,可为将相使绝域者。”②江总诗:“清宴留神赏。”③《汉书》:张良说高祖烧绝栈道。④《寰宇记》:邛都县漏天,秋夏长雨,僰道有大漏天、小漏天。赵曰:漏天在雅州。鹤曰:广德元年,吐蕃陷陇右诸州,诏焚大散关。是时史朝义已诛,东都无事,鼓角不至于满天,当依旧注作漏天。雅州属西川,而梓州为东川故也。【朱注】《通鉴》上元二年二月,奴刺、党项寇宝鸡,烧大震关。广德元年秋七月,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故有烧栈二句。
屡食将军第①,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②,那免白头翁。
(此陪宴而自伤年老。曰屡、曰仍,见宴非一次。将军第,切留后。御史骢,切侍御。)
①《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梁冀传》:“大将军西第成。”②《南越志》:长沙郡浏阳县有王乔山,山有合丹灶。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链金鼎而方坚。”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度水。檐雨细随风。
(此记欢宴情景。寇盗付狂歇之外,乱且莫愁。形骸寄痛饮之中,老可暂忘。二句双挽上文。低云、细雨,此楼前所见之景。)
出号江城黑①,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此记宴毕情事。《杜臆》:一面出令,一面吟诗,有孟德横槊赋诗之风。穷途免哭,身托醉乡也。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朱注】《通鉴》;玄宗诛韦后,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请号而行。注:凡用兵下营及攻袭,就主帅取号以备缓急相应。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