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工作总结

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工作总结

  [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第一篇:定点帮扶工作 我校的定点帮扶基层单位是英吉沙县城关乡喀拉库孜七村,

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智库|专题]。从2006年3月14日开始,我校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实施了帮扶工作。 一、以建立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部署帮扶工作。 2006年3月14日,我校副校长王国有同志、总务科科长张瑞新同志、办公室欧小霜同志受学校党委委托参加了英吉沙县委召开的由地直十六家单位领导参加的定点帮扶整村推进动员大会。会后,王校长一行三人专程来到城关乡,与乡党委潘书记、莎乡长以及其他乡干部、村干部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了七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愿望、实际困难。 城关乡位于英吉沙县城内,距喀什有60多公里,有13个自然村、5所小学、101名教师,总人口12000多人,全乡有党委书记、乡长14名领导干部,实行双配制即“4211”工程,七站八所在编干部247人。 喀拉库孜七村是城关乡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共有25名党员,其中有6名女党员,分5个村民自治小组,全村186户896人,贫困户达93户,其中最困难的有39户,五保户3户。 喀拉库孜七村位于城乡结合处,自从中央对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农民负担减轻了一些,但增加收入仍是一个问题。四月份,我校党委书记赵新明同志、校长谢林冬同志先后到七村调研,破解难题,研究农民增收办法。最后,根据七村的地理优势和区域优势,与乡党委七村党支部一起确定了头两年帮助七村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第三年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的帮扶思路。 二、分阶段实施有效援助。 1、2006年4月,援助人民币15000元,帮助30多户农民购买塑料薄膜,搭拱棚需要的材料。为帮助七村党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赠送电脑、打印机各一台。“六·一”节专程看望了七村的小学生,为他们送去节日礼物、作业本等。冬季特为贫困户、五保户送去价值上仟元的大米、清油。 2、2007年,援助15000元帮助七村搭建拱栅和购买建育苗大棚所需的棉被及其保暖材料。11月为城关乡小学送去价值5000元的课桌椅(32套)。2007年元月,为帮助七村解决党员学习无桌椅的实际困难,援助叁仟元,帮助他们购置桌凳。古尔邦节前送去价值3000元的面粉清油,慰问贫困户。 3、在2006年至2007年援建的拱棚、育苗棚已发挥作用的基础上,2008年我们资助25000元,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三年来,共援助约75000元钱物帮助七村农民增收。 三、帮扶工作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依据帮扶工作的主要思路,2006年至2007年,我校拿出约叁万元帮助喀拉库孜七村发展设施农业。两年间,村里共修建了67座大棚和4座育苗棚,67户人家受益,每年人均增收约238元。2006年实现了人均收入2097元。2007年人均收入达到2988元。 2008年我校继续援助2.5万元扶贫资金,该村利用第一批1.5万元扶贫资金,统一购买了4000只鸡苗,发展养殖业,使33农民100多口人受益,截止10月份,人均增收80元左右。预计2008年喀拉库孜七村人均收入将达到3600元左右。为了保证冬季把鸡苗送到农户手中,春节前能够上市,我校又资助1万元,帮助村里购买鸡苗。 四、开展“大宣传、大揭批、大动员”活动,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打下基础。 根据地区教工委的要求,我校王国有副校长带领有关同志于2008年10月6日来到喀拉库孜七村进行调研,召开了该村部分老党员座谈会,了解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思想状况,了解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措施的落实情况。 目前,喀拉库孜七村群众思想状况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政治事件,没有人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和分裂破坏活动。党支部能率领党员抓稳定、促发展,工作有成效。干部群众致力于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生活状况有明显好转。村里的贫困户有低保、有补贴,基本能满足温饱。 该村连续两年被评为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受到县乡两级表彰;村党支部2006年、2007年都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该村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抓住社会主义和农村建设的机遇,依靠县、乡各级党委扶贫帮困政策,真正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 在党员座谈会上王校长强调:面对当前反分裂斗争的复杂形势,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党员认清当前我区发生的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危害,揭露“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险恶用心,认清其反动性、欺骗性、危害性,用实际行动珍惜目前的大好局面。自觉维护稳定,努力发展生产,并为党支部送去1000元供大宣传、大揭批之用。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发展。 喀拉库孜七村党支部有凝聚力,党员觉悟高,党群关系融洽。他们决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校全体教职工会继续关注关心喀拉库孜七村的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农民兄弟做实事,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我们的努力。 第二篇: 2009年,通过省级机关单位电子科大、川航集团和市、县级机关部门以及非官方组织积极努力,扎实帮扶,我县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对推动全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省级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情况 一年来,通过我办加强衔接、联系,电子科大和川航集团积极到我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全年共派出考察人数22人次,其中厅级4人次、处级5人次、处级以下13人次,共落实帮扶项目3个,投入帮扶资金(含以物折资)48.5万元。 电子科大今年重点抓了对青川职高的帮扶。一是帮助师资培训。2009年8月—9月,为青川职高免费培训省级电子商务专业师资1人,2009年8月—10月,为青川职高免费培训国家级电子专业师资1人,共免培训费2万元。二是捐赠教学设施设备,帮助改善教学条件。2009年8月12日,电子科大国有资产与实验管理处处长兰中文、人事处副处长罗东一行赴青川向青川职高捐赠了80台套旧电脑等价值4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并在青川职高举行了捐赠仪式。2009年10月15日,电子科大再次向青川职高捐赠了旧长安普通客车一辆,价值5万元。这些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了青川职高教学硬件设施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上计算机课程、汽修专业课程实践难、上机难的突出矛盾。 川航集团今年突出抓了大院回族乡小学的帮扶。2009年5月8日,川航集团纪委书记李明带领集团团委、宣传等部门负责人及青年员工代表一行19人到大院回族乡小学看望慰问该校师生,向该校师生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T恤和0.3万元的纪念品。当天还参观考察了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 二、市、县级机关部门定点帮扶情况 2009年,市、县级机关部门主要抓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帮乡镇、扶贫新村帮扶、“宝电”库区移民村帮扶、少数民族村帮扶等工作,各联系领导和帮扶部门责任人深入到帮扶乡镇、村调查研究,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抓好项目落实,为帮扶乡镇、村提供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帮扶乡镇、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据统计,今年市、县两级123个单位(市级70个、县级53个)共下派蹲点干部545名(市级310名、县级235名)定点帮扶我县地震受灾乡镇、扶贫村、移民村、民族村70个(市、县两级各帮扶乡镇36个、市级帮村70个、县级帮村53个),共无偿帮扶投入609.54万元(市级520.1万元、县级316.64万元),其中,资金609.54万元(市级365.4万元、县级244.14万元)、物资折款227.2万元(市级154.7万元、县级72.5万元),共开展技术培训12646人次(市级7648人次、县级4998人次)。 三、非官方社会扶贫情况 今年,香港乐施会积极参与我县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投资86.8598万元帮扶黄坪乡群丰村、瓦砾乡庙子村建设村通公路8公里,其中群丰村5公里、庙子村3公里,项目已于7月关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好评,为两个村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今年我县遭受了“7.16”特大洪灾,香港乐施会得知青川灾情惨重,积极为青川受灾群众献爱心,8月为石坝乡受灾困难群众捐赠大米100吨、清油12吨,价值56.8万元。 2009年,我县定点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帮扶部门重视程度不高;二是部门帮扶部门帮扶投入力度不大;三是被帮扶单位主动联系衔接工作较少。 第三篇:郫县2013年上半年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县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揽,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帮助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经过全县人民和彭州市贫困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13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3月26日,我县在彭州市葛仙山镇召开2013年定点帮扶工作会议,县扶贫办及16个定点帮扶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2013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成扶贫办4号)文件精神,并对2013年的定点帮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上,县农工办领导就此项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抽调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全面完成;二是要进一步发扬积极、友爱的工作作风,深刻体会彭州市灾区人民在5.12大地震中丧失家园,亲人离散的切肤之痛,投入真挚的感情开展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拓宽工作思路,以产业扶贫,项目支持为重点,着力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四是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起工作互动和跟踪、督查机制,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二、落实责任 市上定点帮扶工作任务下达以后,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郫委办52号),将定点帮扶各项目标分解下达到全县16个定点帮扶成员单位,并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各定点帮扶单位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扶贫新路,保障资金投入,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力争在2013年年末,使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基础实施、农村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严格督查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扶贫办多次组织各帮扶单位及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到邛崃市8个被帮扶村,就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等情况与帮扶镇、村进行磋商和交流;检查帮扶项目的落实和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对帮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并予以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工作的开展。 四、进展顺利 截止2013年6月24日,我县在彭州市确定并正在实施定点帮扶项目16个,到位帮扶资金39万元;慰问贫苦党员、贫困户195户,发放慰问金4.5万元;圆满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办的工作目标。 第四篇:省审计厅社会保障事业局 2002年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做好中、省直部门和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中、省单位支援抗春旱保春种工作》的要求,省审计厅、社保局定点帮扶明水县。厅局党组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紧密配合明水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2002年的帮扶任务,为做好今后的定点帮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帮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定点帮扶工作,在明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帮扶工作组的积极工作,并与明水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抗春旱保春种、落实生产及建设项目等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是: (一)党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审计厅和省社保局党组对扶贫工作十分重视,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全省抗春旱保春种动员会结束的当天,审计厅党组立即召开了会议,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兴同志任组长,3名副厅级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包扶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帮扶工作队员。厅机关召开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对机关涉及帮扶工作的处室和首批下去帮扶的同志提出了具体要求。陈兴厅长在会上强调:江总书记和徐有芳书记对扶贫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定点扶贫工作是全党的大事,也是我们全厅的一件大事。全厅干部职工对这项工作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给予理解、支持,要形成合力,共同把省政府的要求和包扶任务落到实处。被抽调帮扶的同志要以求实、务实的态度,踏实、朴实的作风,以转变作风、塑好形象的实际行动为明水县的扶贫脱困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省审计厅党组多次听取帮扶工作组的工作汇报,加强对帮扶工作的指导。省社保局党组书记梁席民同志,也及时部署帮扶工作,确定帮扶人员,并提出了帮扶工作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思想到位、工作到位的四点要求。在帮扶工作过程中,两厅局的主要领导,针对不同阶段被帮扶单位的不同需求,多次与帮扶领导小组一道,共同研究确定不同阶段的帮扶重点,及时指导帮扶工作组的工作,并将各个具体的帮扶任务落实到厅局内有关处室,与有关部门搞好衔接,两厅局的带队领导按照主要领导的要求,带领工作组深入帮扶现场,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帮助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问题,同时经过衔接协调,信息、技术和项目上对被帮扶县给予了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两厅局领导和工作组成员在帮扶地和往返于省城之间落实帮扶项目时间达170天之多,同志们既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又得到了锻炼。 (二)全员发动,注重实效。在抗春旱期间,根据明水县春旱实际,省审计厅和省社保局党组,全员发动,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在两天的时间内,全体职工自愿捐款8.5万元,为贫困户解决运水水桶170个,帮助协调解决抗旱资金100万元,解决50吨救灾化肥,解决了10万株松树苗、解决了1000袋抗旱剂等。在清明过后,针对旱情缓解的实际,在配合搞好抗春旱保春种工作的同时,注重扶贫开发的研究,主动与县有关部门沟通,对已达成意向性协议的发展项目进行了逐项调研分析,并积极与省直部门单位协调,先后落实了速丰生产林项目5000亩,资金300万元;退耕还林项目2万亩;繁荣乡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资金60万元;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民政厅救灾资金40万元;兴仁镇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10万元等7个项目。明水县间公路修复建设所需的500万元资金正在协调之中。 (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两个厅局的帮扶工作组,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帮忙不添乱,主动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一是深入乡村实地搞调研,掌握春种生产的实际情况。今年4-5月近2个月的时间内,帮扶工作组走访了全县12个乡镇,几十个村屯和部分贫困户,实地勘察旱情及春耕生产准备情况,确定帮扶,提出了帮扶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二是组织召开了座谈会,与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具体对接。帮扶工作组在听取全县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又与县十几个部门座谈,提出了协调解决一些具体项目的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项目审批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做好贫困户春种物资下摆工作。为了解决贫困户缺少春种物资问题,用职工捐款制造了大水桶170个,为5个贫困乡镇的478个贫困户解决了春种生产的运水工具问题。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帮助无偿提供化肥50吨、抗旱剂1000袋,为507个贫困户解决了所需化肥问题,1000袋抗旱剂,全部下拨10个乡镇的部分村屯作为试点。 (四)广泛宣传,取得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两个厅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取得了有关部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在自身承担帮扶任务的同时,在资金、物资、信息等方面给予明水县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省财政厅充分考虑了明水县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资金的安排上给予大力支持,增加了100万元的抗旱扶贫资金。省供销社、省林业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对贫困县也十分关心,无偿提供了化肥、树苗、抗旱剂等,充分体现了省直单位与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用实际行动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 二、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明水县脱贫致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户还处于贫困状态,实现全面脱贫致富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作为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立足与于发展,坚定信心和决心,以调整结构为中心,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为明水县脱贫致富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不懈地抓好帮扶工作。 (一)从讲政治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扶贫开发工作,把帮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和全国的共同任务。两厅局党组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扶贫政策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一致认为,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逐步实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作为省政府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做好长期扶贫的思想准备,坚定信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基层服好务、办好事。 (二)立足本职、尽己所能,充分发挥省直部门的职能优势。帮扶工作总的要求是"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协调不包办"。为基层办实事,自然越多越好,但由于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两厅局从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各尽所能,各尽其力。作为审计部门,要发挥监督部门的优势,加强对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努力提高使用效益。把扶贫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减少一切可能消耗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同时,发挥综合管理部门联系面广的优势,为贫困地区搞好组织协调,在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提供积极的帮助,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发挥省直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优势,积极开展扶贫政策的宣传教育,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心协力,树立战胜贫穷的决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扬长避短,找到能够发挥当地优势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以利把优势和潜力迅速地转化为经济效益。两厅局党组提出,要注意研究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思路。帮扶工作要积极配合当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机组合起来,以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四)以帮扶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扶贫开发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也是树立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两厅局党组确定,把扶贫开发工作与机关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的建设,是形势和任务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帮扶工作,深入查找机关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我们更新观念,改进作风,强化职能,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发展服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脚踏实地,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深入。要把明水县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基地,要与明水县委、县政府及所属基层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保证信息畅通,工作联系不断,在扶贫开发工作的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干部,并作为制度定期轮换,使机关干部了解省情、了解基层、了解群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克服困难、开创事业的重要法宝。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必须继续坚持贯彻这一方针。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有没有改天换地、战胜贫穷的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有没有不等不靠、积极进取的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决定着脱贫致富的进程和成效。时下有句十分流行的话:"态度决定一切",也就是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恒下一条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外部的支持帮助只有与内部的艰苦努力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要变"输血"为"造血",在扶志气、扶文化、扶技术特别是在组织生产上下功夫,闯出一条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要坚持眼睛向内、自立自强,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三、明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粮食生产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促使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速产业化升级,发挥本地产品的优势,努力与国际接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明水县委根据新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五县"建设的发展战略,即,建设工业强县、牧业大县、非国有经济主体县、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县、生态农业县。这是明水县发展经济的总体战略构想,也是远近结合同步推进的发展目标。作为帮扶单位,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奔小康"的目标,配合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明水县经济的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主导产业的发育。作为农业县要想发展,必须有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明水县西部有70万亩天然草原,草质优良,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条件,中东部是粮食主产区,具有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县委、县政府在发展培育主导产业上目标比较明确,提出了把畜牧业建设成"半壁江山"的目标,并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关键产业来抓,实施了主副换位战略,重点建设牛、羊、猪、鹅等四大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绿色特色种植业,打破农副产品大路货占主体的传统格局,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走廊、绿色马铃薯、绿色大豆、葵花、绿色风味咸菜原料等六大绿色生产基地,重点搞好反季节和名优特蔬菜、万亩北药、桑蚕和元葱等四大产业开发,向绿色、特色方向发展。同时,加强了生态农业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扩大了草原和植树造林面积,为培育主导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在扩大规模、特色养殖、实现专业化生产和科技增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配合县委、县政府确定和规划好主导产业,以使结构调整调出优势,调出特色,调出竞争力,努力做到粮、经、饲三元结构配比与资源配置有机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推进畜牧业生产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变,尽快把畜牧业建设成为主导产业。 (二)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抓调整结构必须把产业化抓好,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产业调整的源泉和基础,做大做强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县委、县政府为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选择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回报率高的新项目、大项目,招商引资。在前不久召开的哈尔滨经贸洽谈会上,明水县取得了丰硕成果,共签订8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3.3亿元,达产后可创产值8.3亿元,利税1.4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经济效益非常突出,不仅可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明水县经济的发展速度。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工作,我们要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提供服务,特别是与之相配套的相关基础设施和原材料基础建设上提供帮助。我们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在项目立项、资金、信息等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为明水县龙头企业建设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三)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品牌,

工作总结

《定点帮扶工作总结》(https://www.geyan123.cn)。品牌农业与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是相辅相成的,都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标志。我们要有超前的思想认识,首先,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一个品牌可以带动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也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我们要有这个意识,也要树立这个意识。我们产品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占领市场,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不仅是工业产品,也包括农业产品。二是制定长期规划。培育品牌,树立品牌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妥推进。明水县已开始实施品牌战略,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品,发展思路是正确的,也正在研究创建3户绿色产品加工企业,而且有优质的原料基地。如,绿色产业有绿色蔬菜、马铃薯、风味咸菜、葵花籽、大豆、油豆角生产基地,特色产业有蔬菜、北药、桑蚕、元葱生产基地。并准备申报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和国家驰名商标。建设绿色特色食品生产基地要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实施农业标准化、科教兴农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相结合。三是增加投入。积极增加对绿色特色食品开发的投入,加快绿色特色食品的发展。一方面是增加科技投入,传播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培育和改良品种,为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增加技术含量。鼓励绿色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研究、开发和创新绿色食品技术,加快绿色食品特有的生产资料开发和生产。一方面是增加资金投入,在财政资金上给予支持,还要用更优惠的条件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尽快把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树立起来。鼓励国有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参与投资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同时,加强规范管理,实行"环境-种养-收获-贮运-加工"的全程质量监督,确保基地产品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我们在工作中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利用我们接触省直部门多的优势,协调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搞好绿色食品认证、监测和营销服务,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四)配合县委、县政府开拓市场。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只有建立和发育好市场主体,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五县"战略才有实现的基础和条件。我们现在都在讲入世,就是WTO,都在讲与国际市场接轨,就是我们生产的产品与其他国家相同的产品,在质量价格上的比较和竞争,看看谁的产品更有竞争力,谁就能生存和发展。我们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始终都要围绕市场来进行,通过市场来确定我们要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起点要高,指导我们的产业布局,使我们产品尽快与市场对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搞好产销衔接。逐步建设一批有区域特色的产地批发市场和农业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搞好各项服务。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抓好主产区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建立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采集系统、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信息系统,尽快健立辖区内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并向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种养运销大户延伸。通过市场引导,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与农民利益紧密结合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调整结构、发展生产,提高区域内优势产业和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我们要在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工作,积极向有关单位协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加快"五县"发展战略的发展步伐。 第五篇:2002-2006年XX县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我县2002-2006年的帮扶工作以增加重点村人均纯收入为中心,以帮扶重点村脱贫致富和增强村级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发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典型引路的样板作用,组织全县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与重点村结成帮扶对子,支持和帮助重点村快速发展,尽快脱贫致富。现将五年来我县定点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 县领导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县委、县政府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组成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对口帮扶办公室在扶贫办,落实了责任制,制定了规划,为帮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县级领导亲自到帮扶重点村开展对接工作,县直72个单位也及时与重点村对接,深入村户走访调查,了解情况,结合帮扶对象和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找出致贫原因,研究新举措,制定帮扶方案和具体措施,整合资金,发挥部门和单位优势,突出帮扶重点,倾力抓扶贫,保证了扶贫帮困政策、资金、物资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县委组织部制定了《选派乡镇后备干部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任职工作方案》。我县共实施三批45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每个重点村都由组织部选派1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参加工作2年以上,熟悉农村工作,能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后备干部到实施重点村任后备干部,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多方争取帮扶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到位,监督扶贫项目运作和资金使用,负责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如期完成整村推进工作。 通过选派45个乡镇后备干部到重点村任职,充实和加强了重点村“两委”班子建设,确保了各帮扶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各项资金落实到重点村,推动了整村推进重点村的总体工作上水平。 2、制定了《十项利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全县各帮扶单位的重点工作任务。各帮扶单位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到了“五个落靠”,即:行动方案落靠,责任部门落靠,具体措施落靠,领导责任落靠,目标时限落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好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抓好加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营销网络,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开展”心连心,献爱心,送温暖,在三下乡”等活动,帮扶贫困群众改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面貌,圆满完成了每一年的利民行动任务,加快了重点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3、实施“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制定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实施方案》,下发了县领导和县直单位包扶重点村对接表,进一步巩固扩大扶贫解困成果,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实施“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以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困境,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选择项目,传授技术,经济资助,重新就业等办法,帮助贫困群众在三年内实现脱贫。通过各级部门共同努力,使帮扶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 三、具体帮扶工作情况 五年来,全县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63.64万元, 1、种植业项目24万元,具体是发展药材、地栽木耳24万元; 2、水利设施项目1132.2万元,具体是:人畜饮水井2.5万元,井房1.2万元,自来水入户114.5万元,抗旱井15万元,农田水利855万元,其他项目144万元。   3、基础设施项目681.84万元,具体是:水泥路410万元,砂石路180.8万元,农田路14.5万元,广播电视25万元,桥涵47.54万元,其他项目4万元. 4、农业设施项目73万元,具体是畜牧服务站24万元,温室大棚69万元。   5、社会事业320.8万元。具体是:建活动室1万元,休闲广场建设6.8万元,植树2万元,学校和赫哲族住房284万元,其他27万元. 6、扶贫物质折款131.8万元,其中生活物资22.3万元,生产物资109.5万元.    通过各级帮扶部门五年来的大力扶持下和无私援助,解决了我县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调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促进了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切实帮助解决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改善了我县的城镇面貌,改变了我县一直以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重点解决了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讯饮水用电等都有所改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    四、存在不足    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帮扶对象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扶贫帮困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在思想的认识上还不够到位。部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任务”的观念,总感到帮扶是一项政治任务,不完成不行,工作中往往出现方法简单,手段单一的现象;一些干部存在或急于求成或消极应付的观念,工作被动。    2、帮扶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在扶持资金的投入上,有的部门单位办实事的效果不明显;在贫困户帮扶上,少数部门单位满足于给些钱,解决一时困难,真正帮扶脱贫的措施还不够到位。    3、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生产加工建设。帮扶工作局限于基础设施项目扶持,而且投入较分散,对重点村可持续性项目的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种养业、加工业以及推进产业化经营项目帮扶没有得到重视,农业实用技术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和运用,农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待加强。    4、重物质方面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帮扶单位工作缺乏深入,扶持帮扶资金基本投入在物质建设上,而忽视了贫困群众精神文化建设。如有的重点村道路修通了,村民却不能自觉维护保养;有的重点村村容整洁了,村民因没有固定文化******所,农闲时只能是打麻将或闲侃,精神文化生活单一。    五、下步打算    今后的帮扶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克服不足之处,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切实把帮扶工作做好。    1、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协调,互相促进,形成合力。    2、加大定点帮扶工作力度,加强领导,规范运作,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扎实开展好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和单位结对帮扶工作。根据重点村实际情况,发展富民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3、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在保证物质建设的基础上加强重点村精神文化场所的建设,同时利用农闲时间抓好包驻村新农村建设管理人才的培训、农民素质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创建文明和谐乡村增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第六篇:2007年新农村建设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2006年11月17日全市新农村建设定点帮扶动员大会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将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部署,成立以校长解国栋、书记王秀香为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组,副校长王卫国、吕建伟,校务委员闫新华,办公室主任樊振华为领导组成员,抽调两名优秀青年干部为工作队员,驻点帮扶,协调指导。一年来,校长、书记先后多次下到帮扶点调研帮扶工作,工作队队长(第一期)王卫国副校长和两名队员多次下到帮扶点指导和帮扶,驻点时间达150余天,先后投资近十万元,大家带着远教战线对“三农”的感情,为河津市城区办米家关村送去了知识,送去了温暖。 一、帮扶思路 帮人先帮心,扶贫先扶志。在广泛了解村情民意、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学校帮扶领导组反复讨论、多次酝酿,逐步形成了明确的帮扶思路:“提高村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二、工作情况 针对试点村位于河津市城区,具有相当区位优势,各项经济指标相对较好,商贸产业具有相当发展潜力,但集体收入分配不科学,管理体制相对滞后,村民持续增收受到限制的实际,工作队与试点村班子倾心座谈,并设计发放问卷调查110份,内容涉及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民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集体收入的分配等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逐步确定了帮扶的重点。 1、信息帮扶。2007年2月2日,经过几个月来学校技术人员和工作队的努力,学校为试点村建立的新农村商业网站正式开通,极大的方便了该村商贸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了村民运用信息手段致富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素质。当天,学校还为该村捐赠了5台电脑。 2、健康帮扶。2006年12月16日,学校特邀山西医科大学运城学院临床部副主任、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贾引兰教授,会同凤英中医冠心病医院4名大夫,就冬季中老年保健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和义诊。通过贾教授精彩的讲座、健康咨询和查血压、心电图等多项义诊活动,广大村民对日常的生活保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普遍感到电大帮扶工作队是真心帮扶,和群众的心贴得很近。 3、四化四改帮扶。针对该村的实际,学校积极联系市、县林业局、绿化委、电业局、环卫处、城建局等相关部门,了解政策、沟通信息,争取资金和项目,计划三年内抓好绿化、亮化和净化工作。当前,建材市场、农贸市场和巷道的亮化、净化都已到位。由于该村属城中村,且巷道较窄,绿化事宜已由县城建部门统一纳入到了城建规划当中。 4、体制改革帮扶。针对该村产业结构已由农业为主转为二、三产业为主,村民生活水平、生产方式趋于城市化,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当前情况,如何尽快解决该村经济发展中凸现出来的村民不关心集体经济,甚至破坏集体经济,分光吃净思想严重,集体经济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等深层次矛盾,成为摆在米家关村支委一班人面前的一个大难题,一直以来也被运城电大的校领导和工作队牵挂着、关注着。为了帮助该村探索符合本村村情的改革模式,少走弯路,工作队从2006年12月份就开始着手谋划考察学习事宜,经过几个月的广泛打听和了解,经过校领导在一起的多次研究和讨论,最终帮助确定了长治市霍家沟村这样一个可借鉴和学习的好典型。五一长假期间,根据学校安排,工作队牺牲节假日,携同米家关村支委部分成员,满怀激情,带着诚意,带着问题,专赴霍家沟村就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取经。通过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9人尤其是米家关村支委一班人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启发,他们说,此次考察学习,运城电大点选得好,大伙学得认真,真正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回去后将尽快召开村支委会议和党员扩大会议,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研究商榷米家关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尽快拿出适合本村特色的操作模式,有效理顺本村经济发展中各种关系,化解各类因经济发展产生的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文化、科技帮扶。党的十七大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按照市直机关开展赠书活动的有关要求,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解国栋亲自部署和安排,并由工作队队长王卫国副校长带队,于2007年11月17日为米家关村送去了包括农村组织建设、农业科技、种植、农民创业、农村文化、卫生等涉及“三农”诸多方面的书籍,并精选了十七大报告宣讲资料一并送到了米家关村党支部书记师根发的手中。师书记高兴的说,电大为我们送来的书籍和“十七大”宣讲资料,满足了我们的精神需求,而且对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大有好处,对促进我们米家关的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帮助该村建一个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化、信息化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开辟米家关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文化阵地,一直以来是学校领导和工作队考虑的一件大事。如果有了这样的场所,群众就可以在里面进行各项有益的学习和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的休闲和放松,党员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当前条件所限,经过工作队与村支委多次讨论,现已达成初步意向,即在新建的商住中心专门规划一块,作为将来米家关村的科技文化活动阵地,届时,电大将从硬、软件上进行投入,尽快帮助米家关村建成这个文化活动室,同时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讲座和各项文化活动,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6、支部建设帮扶。为进一步充分发挥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领导和工作队多次与村支委讨论研究支部建设。2007年6月19日,解国栋校长与其它校领导调研该村商住中心建设情况时,还专门就党员结构老化、后备干部培养、民主决策、树立党员形象等问题,与村支委一班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多次召开支村委班子会,统一思想,协调意见,振奋精神,加强班子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7、智力帮扶。发挥电大优势,培养新型农民,是我们帮扶思路的重要部分。在学校制订的帮扶方案中,我们明确提出了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年内为试点村培养5-10名大学生的智力帮扶规划。在多次的会议和调研中,校领导都不忘过问此事。据村里反映的情况,当前也在抓紧此事,正处于报名前的摸底期 8、其他项目帮扶。一是商住中心建设。学校领导与工作队多次深入现场,关注、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出主意、想办法,当前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二是省电大领导关心、支持试点村新农村建设。当得知运城电大是米家关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后,省校领导相当重视,多次过问、了解帮扶进展情况,其中,省校农学院王爱莲院长还把米家关村也作为了本院的帮扶村,邀请专家、教授为米家关村的体制改革出谋划策。三是学校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究。近期,学校《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一课题,被作为省级重点课题予以立项批复,当前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将会找出一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三、下一步帮扶计划 1、继续帮扶稳步推进试点村的集体经济体制改革。争取早日拿出适合该村特色的操作模式。 2、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培养新型农民。利用电大优质的教学资源,免费为该村培养几名“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知识、懂技术的实用型人才。结合村情,有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专家讲座。 3、加快推进科技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 4、加快村办小学校园改造步伐。深入现场,了解情况,进行指导,将村办小学的校园整体规划和硬化、绿化列入工作日程,争取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尽快落实到位。 5、帮扶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当前来看,还是要以三产为主,多元化发展。 6、帮扶做好老村委大楼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一年来的用心帮扶,我们对米家关,对新农村建设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定点帮扶,需要我们对“三农”的一片热情;帮民致富,需要我们对农民的诚挚感情;壮大经济,更需要我们支持农村,反哺农业的无限真情。定点帮扶工作总结(2) 第七篇:教育厅一××年度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于年月印发《宁夏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联系到县,定点到乡,帮扶到村,受益到户”的原则,厅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帮扶特困户和学校建设工作作为扶贫突破口,确立了扶贫先扶智,扶智促扶贫,积极谋划,稳步推进,狠抓落实的工作思想,使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阶段定点帮扶任务。 一、基本情况:   教育厅定点帮扶海原县兴仁镇高庄行政村,全村有七个自然村,户,口人,有完小所,教学点个,全村入学率,周岁完成率,辍学率,毕业率,非文盲率。    —年,教育厅为高庄行政村和兴仁镇学校投资捐物折合人民币万元,救助特困户户,完成了高庄小学、花崖湾教学点的建设,补充了兴仁中学、兴仁小学的电教设备、图书、课桌凳等,为实现“两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举措和重要责任,是落实“两个务必”和对广大干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形式。教育厅党组加强扶贫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定点帮扶工作会议精神,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主管厅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人事处具体组织定点扶贫工作、并确定专人负责扶贫工作,统筹规划,上下协调,为全面落实扶贫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我们每年对派出蹲点扶贫干部提出了“四清”、“五确保”和“六送”的帮扶工作目标任务。“四清”即帮扶点情况清、存在困难原因清、目标任务清、帮扶需求清;“六送”即送政策、送观念、送信息、送技能、送文化、送温暖;“五确保”即确保帮扶措施到位,确保进村到户调查研究到位,确保困难家庭子女救助金到位,确保定点村学校建设项目到位,确保特困户生活补助到位。从而使定点扶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制定方案,强化措施。 年以来,教育厅主要领导每年都亲自带领有关处室负责人深入帮扶点实地调研,扶贫慰问贫困农户和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确定论证扶贫项目,制定每年定点扶贫方案,同时明确五项措施:一是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教育厅的一件大事来抓,每年都听取一次扶贫工作汇报,研究扶贫工作。二是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人每年至少两次到扶贫点,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掌握政策,了解信息,发挥教育优势,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学校、教师、学生、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扶贫工作有的放矢;四是适时组织机关干部向特困户和贫困学生献爱心,送温暖;五是加大扶贫宣传力度,让机关单位干部职工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形成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3、落实项目,注重实效。 教育厅自年以来,始终贯穿着“帮扶学校,受益学生,惠济农民”的思路进行扶贫助困。每年有定点扶贫工作安排,全面指导帮扶工作组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年度,给兴仁镇高庄小学捐赠图书余册;学生书包个;教学用品、学习文具件(套);办公桌张;衣服件;救助特困户户,面粉斤。折合人民币万元。进行农民种植业科技培训次,配发培训教材本,参加人次。 年度,投资万元,给高庄小学建平方米的混凝土结构办公室、多功能室、图书室、仪器室,完成了该校的校墙、大门硬化、绿化校园工程;捐赠电脑台,电脑桌张,办公桌套,文件柜个,乒乓球台付,针式打印机台,体育健身器套;还捐资万元救助户特困家庭,并向高庄小学教师赠送电话机部。折合人民币万元。进行农民养殖业科技培训次,配发培训材料份,参加人次。 年度,给高庄小学、兴仁镇幼儿园捐赠炉具套(元);给户贫困家庭发放了面粉、大米斤、香油斤、慰问金万元;慰问教师人(元);捐赠办公用品、学习用品余件(套)(元)。共计万元。进行农民种草养畜科技培训次,发培训材料份,参加人次。 年度,投资万元,新建高庄村花崖湾教学点;给高庄小学捐赠电脑台(万元)、语音设备套(万元);给兴仁小学捐赠液晶投影仪和实物投影仪各一台(万元)、图书册(万元),彩电台(元)、课桌凳余套(元)、学习用品千余件(元)、作业本本、办公桌张、档案柜个(元);给兴仁中学捐赠图书册(万元)、捐赠高低床套(万元)、台投影仪(元)、台显微镜(元),募捐毛毯条、毛巾被条、床垫个、缝纫机台、洗衣机台、学生柜个,折合人民币元。慰问高庄行政村特困户户,大米、面粉余斤(元)、慰问金余元。共计万元。进行党员干部培训次,发培训材料份,参加人次。 四年教育厅共向扶贫点招资万元。 三、定点帮扶为高庄村的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 四年来,在教育厅定点帮扶下,兴仁镇高庄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高庄小学及镇中学、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通过对特困户进行经济扶持、生活救助、科技培训、劳务输出等,缩短了贫困差距,改变落后观念,增长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念。多数特困户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2、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四年来,通过项目投入,新建了高庄小学和教学点,兴仁中学、兴仁小学配备了电教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课桌凳。有利的促进“两基”工作,目前高庄小学已成为海原县农村最好的学校之一。 3、干群精神面貌明显改观。通过四年的帮扶,尤其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觉悟,自找门路,自求发展的脱贫意识明显增强。人心思上,人心思干,人心思变的劲头十足,势头非常好,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十分坚定。 4、定点帮扶密切了党群关系。群众从教育厅实实在在的帮扶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树立了党和政府的新形象。 在过去四年中,我们在定点扶贫中,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高庄村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差,扶贫工作任务仍很艰巨。 今后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扶贫力度,引导贫困村和学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展思路,扎实工作,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教育发展,不断开创扶贫助教的新局面。 第八篇:广西文联2005年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2005年是我区扶贫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特别是以“东巴凤”基础建设大会战为标志,广西扶贫攻坚战取得了丰硕成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我区扶贫工作开始进入规划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劳动人口素质和技能的开发式扶贫新阶段。这一年,我单位定点对口扶贫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下,通过认真调研,积极安排,派出专门扶贫工作队员落实任务,并多方组织扶贫资金,帮助对口帮扶村广西东兰县长乐镇更乐村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素质,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领导重视,转变作风,结合“保先”教育开展帮扶工作 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文联在党员干部中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区文联党组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保先”教育,号召党员干部到扶贫点开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 05年春节前,由区文联副主席傅磬带队,组织文联各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共十六人一起到文联定点帮扶的东兰县长乐镇更乐村进行扶贫调研和慰问贫困户活动。通过考察村情,了解民意,文联各部门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都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5月,区文联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带领一批作家艺术家专程到东兰县学习采风体验生活,他们先后瞻仰了东兰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遗址列宁岩、东兰县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保先”教育活动。在更乐村,他们走家访户,亲身了解体会到农户们的的生活现状,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为改变革命老区的面貌奉献自己的力量。 11月,广西文联副主席傅磬带领文联负责驻村扶贫的两位同志,再次到更乐村开展“三同”下乡蹲点工作。在更乐村,傅磬走访了更乐村三个屯片、两间学校和一个石山瑶族移民定居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乡村干部及党员骨干一起商讨开展多种经营利用山地坡地种植板栗、种桑养蚕,整村推进奔小康的扶贫项目规划,以及区文联准备筹措资金5万多元,帮助那劳屯小学改善基础设施和扶助贫困学生的计划。实实在在地帮助村干部和村民解决问题。 区文联领导和干部多次下乡扶贫,和当地村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不仅体现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实际上也是作家艺术家们必须坚持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方向。区文联负责驻村扶贫的两位同志说,下乡不仅仅是扶贫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自己思想上受教育,灵魂上受洗礼的一次好机会。 二、统筹兼顾,整体规划,结合全区部署开展帮扶工作 广西东兰县长乐镇更乐村是我区典型的老、少、山、穷、库贫困地区。由于地处桂西石山区和红水河岩滩水电站淹没区,目前全村2600多人口仅有耕地不足800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亩,当地壮、汉、瑶族群众特别是石山区和水库淹没区的移民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2005年,根据全区扶贫工作的新形势和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关于综合扶贫规划、“整村推进”开发脱贫的要求。区文联扶贫工作队密切联系东兰县综合开发办和长乐镇党委、镇政府,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上半年,重点发动群众利用当地地处库区河汊众多、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围汊养鱼”“网箱养鱼”,增加收入。通过市县水产部门提供鱼苗和养鱼技术的支持,让一部分农民“脱鞋下水”,从事渔副业生产。“河汊养鱼”水面大,成本相对比较低,一些养鱼专业户和联合体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收益,从而脱贫致富。下半年,根据更乐村山坡地较多的特点,以及浙江投资商在东兰新开设一家较大规模的缫丝厂,蚕丝原料供不应求的情况,发动村民连片种桑养蚕,专门请缫丝厂和农技部门技术人员授课,采取“蚕种控育”的先进技术,帮助桑农们解决养蚕技术难题。 通过帮扶规划,让村民们尝到了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的甜头。更乐村的干部群众们信心更足了。新任村委主任龙大亮说:照这样下去,再过三五年,全村就会大变样了。 三、发挥优势,思路明确,结合文联特点开展帮扶工作 广西文联自2003年开始对更乐村实行定点帮扶脱贫计划以来,先后派出三批扶贫工作队员,进村开展帮扶工作,在宣传政策、筹措资金,帮助村民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区文联经过研究,特别派出作家协会秘书长范浩鸣和书法家协会刘炳玉两位工作队员,担任驻村扶贫联络任务。这两位同志思想作风过硬,素质高,责任心强。他们在区文联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下,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兢兢业业,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文联是个群众团体,不像别的单位部门有诸多创收,特别是新的财务制度实行之后,在扶贫经费上更是捉襟见肘。尽管如此,单位扶贫资金还是从去年的1.5万,提高到今年的3万。另外,通过群众资助贫困学生捐款、利用社会资金等今年共筹得扶贫经费4万多元,相继投入更乐村篮球场和纳劳小学操场、围墙的建设。同时长期资助该村15位贫困小学生和一位高中生的读书费用。还利用中国文联“朝霞工程”基金,资助更乐村坡豪小学三名有艺术专长的贫困学生。区文联扶贫工作队还和著名的志愿者组织“心系山区助学网”(www.i3q.cn)合作,为该志愿者组织“广西东兰县长乐镇助学点”作了一些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 除了经费投入外,文联主要还是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文化扶贫,提高农民素质上做文章。比如,2005年春节前,广西文联“三贴近”艺术团专程赴更乐村慰问演出,把一台艺术水准很高的晚会奉献给乡亲们,受到了当地村民非常热烈的欢迎和称赞。广西作家协会精心策划,派著名报告文学家麦展穗到当地采访,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东巴凤》。广西书法家协会组织艺术家们到各村屯,义务为村民们写春联。广西书法家协会还和著名军中书法家孔见将军合作,举办书法展览义卖,义卖所得将全部捐给更乐村的山区教育事业。等等。 我们认为,科学知识改变命运。要改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落后的生活现状,必须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技术知识含量。因此,开发式的扶贫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致力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依靠他们自己勤劳的双手更有效地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因此“智力扶贫”尤为重要,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继续强化教育扶贫工作。 区文联一年来的定点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今后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要抓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时机,群策群力,帮助更乐村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脱离贫困奔小康。   第2篇 骨干教师帮扶计划  〖预览〗骨干教师帮扶计划 第一篇: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 为优化我校教师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数学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教师之间帮扶的方法,确定一对一的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 一、帮扶对象:金福实老师 对象分析:金老师是参加工作五年的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且是一位责任心强,积极上进,虚心好学的充满激情的老师。但是,由于金老师工作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帮助她迅速成长。 二、帮扶形式:“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 三、帮扶期限:一年。 四、工作目标 1.努力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 2快速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3.在同伴互……【全文阅读:骨干教师帮扶计划】  第3篇 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预览〗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第一篇:2013年度结对帮扶 根据省委关于“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工作要求,按照县委“两结对三互动”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为进一步做好杨林桥镇眉毛山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切实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扎实推进贫困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单位及帮扶村的实际,制定2013年度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3年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扣农民增收、改善环境两大目标,突出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三个重点,完善领导责任、工作方式、资金管理、社会帮扶四大机制,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党员队……【全文阅读: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第4篇 联村联户帮扶计划  〖预览〗联村联户帮扶计划 第一篇:联村联户帮扶 帮扶对象:XXX帮联人:XXX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根据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的统一安排,我帮联的是什社乡新兴村柏树组刘永锋。为了切实为新兴村村民刘永锋解决实际困难、谋求福利、加快脱贫步伐,让刘永锋一家尽快富起来。我本人于2013年3月20日到刘永锋家进行入户调查,现根据刘永锋家中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帮扶计划。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什社乡新兴村村民xx,共有4口人,住房面积150平方米,耕地面积2亩,果园面积3亩,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2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经济收入,2013年家庭总收入8000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 户……【全文阅读:联村联户帮扶计划】   〔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上一篇:关爱农民工活动总结 _格言网     

下一篇:程序员工作总结 _格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