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5年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贯通城乡二元养老体系,协同推进各项社会保险;稳定协调劳动双方关系,健全完善预防预警机制;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统筹就业深入推进,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城乡劳动力实施动态有效管理,以失业人员户口所在地为登记点进行失业登记,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展一年一度的调查统计;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近70%的村(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了就业援助员,部分村、社区开通了就业信息网,市、镇、村三级联动就业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趋于成熟: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50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04万个,入场应聘人数5.27万人,达成就业意向1.3万人;民间职介机构推介活跃,提供就业岗位82984个,有39293人(次)求职登记,介绍成功率达68%;劳务合作日趋频繁,先后与湖北、安徽、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组织70余家企业外出招聘,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现状。
再就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2004.32万元,涉及2516家用人单位7289人;发放失业救济金1062万元,涉及23981人(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307.94万元,医疗补助金98.74万元;累计提供小额贷款24笔,贷款总额121万元。
就业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净增就业岗位30084个,实现再就业6585名;开发公益性岗位2638个,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和“不挑不拣,一周上岗”服务限时承诺,有104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072名。
(二)就业培训蓬勃开展,培训领域不断拓展
城乡统筹就业培训成效显著:围绕“十万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企业用工需要,推出符合转移就业的社区服务、特种作业等四大类近40个项目的培训菜单,有20159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土农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其中12004名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狠抓培训质量,建立了一整套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基地进行定期督查,确保培训效果;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教育培训继续开展,有10万余名左右外来务工人员走进了课堂。
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扎实推进: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鉴定领域,全市共开设培训鉴定工种38个,其中新增8个,有8194人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合格率在70%以上;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组织2966名职校毕业生和858名无证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加强部门合作,在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中推行职业资格鉴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举办高级工以上培训班10期计340人,其中技师117人。
技校教育教学稳步提高:教学品牌效应逐步形成,宁波市级现代化专业(机电专业)建设工程顺利启动;教学效果持续攀升,师生参加各级比赛屡获大奖,毕业生四级工和cad合格率达100%,成人高校录取率近90%;德育教育初现成效,50余名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发展新团员97名,各类文娱活动精彩纷呈;社会化培训蓬勃开展,培训领域不断拓宽,共培训各类社会人员3523余人,培训鉴定合格率92%以上。
(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顺利完成:探索社保扩面新途径,严把退保中断关,加强基金征缴监管力度,调整理顺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人员的缴费方式,扩面工作取得预期目标。全市当年净增参保职工1.6万余名,累计参保人数18.5万名,实际缴费人数15万余名,基金征缴率达100%,基金累计结余8亿余元,抗风险能力达到50.97个月,比去年末增加6.5月,基金征缴积累和支付能力再创历史新高。
土保实现村级、人员全覆盖:加强宣传力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