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实践论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篇具有伟大里程碑意义的哲学理论著作,是毛泽东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观念和理论,是指导现当代中国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探索阶段伟大成就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科学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论心得体会
[智库|专题]。毛泽东同志的实践思想,是具有伟大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突破,对于指导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历史重任,更应该不辱使命,潜心钻研理论,苦练实践本领,完善健全人格,在党的指引和带领下,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唯物实践论的发展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的最关键核心思想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最生动的理论体现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区别于其他一切落后思潮的卫道者的生动标志。 对实践的理性思考与全面关照,肇始于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理论探索。其中,马克思所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谓是这一哲学范畴的权威读本,也是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生动教程。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独到见解,鞭辟入里,分解科学,极富战斗力,充满了哲学意味之上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一语中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直接引出了关于客体与主体,直观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等哲学范畴的极富意义的讨论,将唯物主义在现实中的巨大困境,赤裸裸地暴露在了人民面前。 接下来,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这就将唯物主义的危局与对实践的认识程度联系了起来。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便是唯心主义的问题,尽管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认识,经院哲学诚然有其贡献之处。 通过这样的建构,马克思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对真理的认识之路,即“主观认识”——“人类实践”——“客观检验”——“再认知”的一条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朝向真理的通达之路。也为后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发展范式。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便可以称得上是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论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实践观的理论典范。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是极富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特色的先进的理论的精华。第二篇: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直到今天,我仍经常读了《矛盾论》、《实践论》这些哲学著作。一九三七年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论》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了《实践论》一文。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对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和媚外思想,端正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做人(个体的和社会的人)的思想工作)的态度,有极强的针对性。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同样,工作中要了解与掌握人的思想和正确的理论、观点,都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教条主义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他们熟读、背诵和摘引经典书籍的个别词句,自以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理论家,把经典书籍当作教条,生吞活剥,脱离群众,空谈理论,吓唬人,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如一些打着改革招牌的假经济学家和所谓精英人物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现在已到了攻坚的最后阶段,一个十字路口,向前走,就是建立迎合美、英要求的完善市场经济,不与美、英等国际接轨,就是向后退,就是回到经济的死路。此类理论谎谬得很(帝国主义用精英之口亡中国的理论),正是这些年来误国之根源。中国当前确实也处在十字路口。近年来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国营企业私有化运动的后果,已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广泛层面上,逐渐浮现。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提出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错误口号,已造成千上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这违背党和政府最初的承诺,违背了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精神,使得一些人在没有群众的监督下造成国有资产有目标的流失;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教育产业化,造成更多的家庭孩子没钱读书,甚至于发生极端情况;在私有化运动过程中,医院背离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原则的改革,造成了全国有近一半的病人有病不去医院,去医院的人一半应住院不住院。激化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已经到了危害人民和平生活的边缘,严重背离了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要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国企私有化运动难道还不应当立即终止吗?中国的社会形势、安全形势和国际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当前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才能解释,也才能找到恰当的对策。这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私有制经济为辅)。因此,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崇洋媚外思想,在当前显得由其重要和紧迫。只有解决了指导思想问题,才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轻视理论、甚至否定理论的经验主义同样是错误的。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经验主义者,指出“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例如中国的全民教育和卫生体系被破坏的问题:实施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政策,使我国的全民免费(低费)普及教育及全民卫生体系几乎完全崩溃,这就是经验主义者瞎搞的结果。改革方向使国立学校和医院市场化,使私立学校和医院贵族化,使穷人看不起病,穷人孩子上不起学。但是穷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被漠视,竟要靠私人筹款和社会捐资(什么“希望工程”),而原有的国有学校和医院,竟变成了可以大赚其钱的市场。中国人民群众的这种权利却正在被市场化进程所剥夺,通过高学费的壁垒,穷人的孩子世世代代将被抛弃!而人民得到医疗卫生救治的基本保障(公费、半公费医疗),也被从根本上破坏了,这样的改革难道不是谎谬的吗?毛泽东坚持这样的观点:“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者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低水平、浅层次,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各项工作中的实践问题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心得体会
《实践论心得体会》(https://www.geyan123.cn)。一方面,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的理论、原则、方针、方法以及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检验,不能凭主观想象,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结论;另一方面,不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真理又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所以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真理。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不能用理论去切割事实,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修改、补充、完善计划、,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四,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毛泽东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而主观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主观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因此,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工作者对其作用对象思想本质及其活动变化的了解,就不能停留在具体感性材料的把握上;对工作对象的认识,就不能满足于经验层次,而耍经过“思考”、“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求得理性认识,规律性。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正是在长期、细致的实践中,达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状态。实践已经证明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并不是强敌外患,而是指导改革的整体思路出了问题。中国人不能老是被美国人和西方人提供的经济改革模式所诱导。不能跟着美国人、英国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中国人设置和引导的路子走,那是一系列的圈套,走一步,陷一步!苏联社会的崩溃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条死路!中国走和谐发展之路,是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得出的社会发展的理论认识。第三篇:《实践论》读书心得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用生动的语言将实践论的思想阐发的深刻透彻。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和行的关系》中用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论述了认识的过程,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在文中指出:“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但是“认识运动至此还没有完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里,毛泽东同志强调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通过认识运动,不但要了解客观实践的规律性,更重要的是要用这种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也就是说,认识来源于实践,我们要用认识来能动的作用于实践。回顾中共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对这个理论的最好的实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夺取政权。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想要取得革命胜利“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毛泽东同志是通过对当时中国革命环境分析,通过对敌我力量对比,对中国革命形势得出正确的认识,并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以这个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就是《实践论》中所讨论的知与行关系在革命时期的实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对于战争的论述“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对于一个具体的战争(例如我们过去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他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了许多作战的经验,而且败仗是打得很多的。然而由于这些经验(胜仗,特别是败仗的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即那个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懂得了战略和战术,因而能够有把握地去指导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确的认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果断地提出了新时期的工作重点--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国内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实际出发,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出发,对于当时的形势得出正确的判断,形成重要的认识。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该决定是充分分析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从国际国内的实际形势出发,得出了正确的认识,并且用这个认识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纵观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现在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所取得成就都举世瞩目。“东方巨龙苏醒”,世界也在惊呼中国的巨变。对世界的正确的认识,指导了实践,这就是《实践论》中提到的,认识运动不但能够认识到世界的客观规律,而且人们运用主观能动性,利用世界的客观规律性,改造世界。党和国家领导人正是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此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实践论》的指导意义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居安思危,从实际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深化认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中国的国情,对于如何建设党,建设怎么样的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指出中国共产要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在改变,认识必须根据当下的实际不断深化,不能够停滞不前,认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的不断的反复的过程。对于世界正确的认识,对于世界客观规律性的揭示,得出的重要的理论成果又指导着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就能是党的领导人正确总结历史规律,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得出的重要的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认识历史规律的思想结晶,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三个代表”思想将深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并总结了客观规律。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在正确的认识的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没有完成,《实践论》中指出认识是一个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了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共十六大上,中共全党的普遍共识是,“当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能够突破对于已取得成就的满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看待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深化认识的一个表现。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此后,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和谐社会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和谐,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是经济建设成果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从历史上看,我国的文化就强调天人合一,从现实看,和谐是社会主义实践所追求的,也是当下最适合的发展模式。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不断的取得成就,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这样的理论作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是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涉及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样的认识,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前进。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让我受益匪浅。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结晶。“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以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的精辟概括自勉!
第四篇: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心得体会
人类认识的真正任务:认识客观规律,“达于论理的认识”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 客观规律的全集,就是人类认识的终极目标,也是人类认识能力极限的最终达成。对绝对真理的无限趋近而无法全部达成的现实,使得人类对无限真理的不懈追求成为一场有头无尾的无限量的战斗,也使得人类陷入一场不可预期的攻坚战。 今天讨论的重点,不在于实践的时间性,而是对实践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我们认为,实践的终极目标没有变动或转移的可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 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的不同表现(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 “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 认识的结构特征,在它的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异同。认识过程中所出现的认识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统一于认识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内在机理在它的不同阶段的解析。 感性向理性的飞跃,理性向更深刻的层次的再次起飞,反映出人类认识的不断的独立与深化,体现了人类在实践的引领之下,对客观世界思维能力的加强和辩证反思模式的初级形成。 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没有绝对的界限可言。这两者始终处在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之中。 ? 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性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简言之,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是认识的深入阶段。感性有其不可替代的前提性作用,是理性思辨的基础。没有感性的直接观念,就没有进一步思维的可能。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初级的感性阶段,没有感性向理性的那一次飞跃,思维的深度只能限于直观的浅层次阶段,从而断绝了思想深刻以至于深刻的可能,乃至于关闭通达真理的大门。 感性与理性,两者不可偏废其一。 ? 感觉是对现象问题的解决,理论是对本质问题的解决,两者都离不开实践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认识事物,就必须接触事物,对现实客观事物的把握,就要用现实客观的方法。 接触事物,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表象,获取思辨的必要的实际的直观的素材。而将这种通过直观接触所获得的读实践论心得体会(2) 素材理论化,意识化,集约化,我们就能够通过更为抽象而简洁的方式,对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考察。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就是我们在理论化,抽象化的同时,我们也使自己对事物的了解变成间接方式的了,即切断了我们与他物之间原有的直接联系,在这里,对事物的直接性认识,也就变成了不可能的了。 实践使我们对这一两难问题的解决成为了可能。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在解决感觉的真实性方面,在解决理论的真理性方面,实践是最锋利的“奥卡姆剃刀”。 ?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 “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 我们真切地意识到,人类的理性认识深深依赖于人类的感性认识。 从认识过程的秩序来说,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由此而来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人若是否认了这一点,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 ?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是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 “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科学地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哲学之路。 在艰苦的民族解放战争年代,各种矛盾斗争激烈,各类关系错综复杂。革命斗争的严酷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开创出一条中国自己的斗争之路来。 革命意味着激烈的社会历史变革,这要求处在变革的风口浪尖之上的人们,用新式的更符合实际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现实的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服务。但是,在通常意义上,处在新的历史转折关口之上的社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通往胜利的道路,一切都是新的,革命的目标是新的,而革命的探索之路更是全新的。 这样的现实预示着,革命的未来成功与否,关键在基于现实的实践。正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唯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科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在现实的千山万壑之中,构建出宏伟的革命和建设蓝图。现实的斗争是极端复杂的,也恰恰是这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我们在对社会历史方面,有了更深层面上的认识,使实践的每一层进步,都镌刻下向社会历史本质一步步不懈探索的现实主义光辉。 ? 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避免“唯理论”错误)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对外物经验的直观,是我们客观认识世界的行动的第一步,是我们进行认识活动不可避免的起始行为。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准确地理解世界,我们首先就要科学地认识世界,这就是要在理性地思索前,先将客观存在观念化于我们的意识之中。 经验是精神最富意义的食粮,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开展生产活动的有力素材,只有这样,通过精神的二次加工,所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才更具客观真实性。
第2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预览〗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范文 大学生寒假社区服务活动已圆满落下了帷幕,我很庆幸自己报名参加了这次如此有意义的活动,让我接触到了平常时很少接触到的东西。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回忆,让我获益匪浅。 1月24号,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在xx镇中集合,主要说这次活动的大概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那天,寒风习习,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积极参加此次社区服务活动。因为经费不足,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都自愿捐款来支持此次活动。这让我很感动,作为一名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自己来说既可以增长见识又可以锻炼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5号,我们第六组是采访乡镇司法所所长。他很可亲可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热情的迎接了我们,接受……【全文阅读: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第3篇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预览〗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范文 我在这个暑期中参加了一个团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学校布置给我们每个人的任务,帮助我们接触社会,接受磨炼.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社会实践的主题是调查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教育的溯源与发展.这次活动使我受益良多。我不仅更加尊敬老师和热爱母校,而且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我由此决心加倍地刻苦努力学习。此外,我还在实践中充分提高了自身能力,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提升。 我们小队的调查方法是紧紧围绕既定主题,各自回母校展开全面的调查。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的任务,我们预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设计好八项访谈问答的题目,如“30年来学校高考成绩的……【全文阅读: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第4篇 毛概实践报告总结 〖预览〗毛概实践报告总结 第一篇:毛概实践报告范文 假期来了,我还能像以前一样来挥霍自己的时间吗?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能否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全文阅读:毛概实践报告总结】 〔实践论心得体会〕
上一篇: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_格言网
下一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 _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