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与花椒》是一部由扶霞·邓洛普著作的书籍,讲述了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下面就来一起欣赏吧!
01
这是真诚的歪果仁写的书。
上海译文的歪果仁写中国系列读了不少几本的,真正让我觉得好的只有何伟还有扶霞。两个人的好是不一样的。何伟着墨不多用理性带温度的笔触勾勒出他眼中的中国。高速发展,没有尊严,每个人都在趾高气昂地浮夸或者苟延残喘。太过理性和尖锐的语言。刺中的是这个国家最深层的语言,何伟是一个人道主义记者。他的语言也是。因为他的职业能力,所以我们才有幸读到姜文脱下面具,真诚回应对于鬼子来了以及他本人的误解,然后不无深沉地感慨,我们要改变的是土壤。
大概就是因为这句话,以及姜文这么多年的行为,他成了我心里性感又世故的中年老男孩的代表。有点渣,有点油腻,甚至偶尔有点“娘”,但是又有一种在男孩和男人之间的味道…意味不明地吸引我…
扶霞和何伟不一样。她是真诚又宽容的。正是因为真诚,所以她在书里不掩饰又委婉得说出了她对于湖南人的毛刺儿,和四川人火爆但是不经意体贴和热情以及优雅舒展不同。湖南人的辣是直接,盲目自夸自大,小肚鸡肠市侩。北京人上层大嚼华而不实的鱼翅燕窝,下层吃的下水呼呼弄弄带着处理不精细的腥臭,飘满了北京苍蝇馆子的上空惹人作呕…而西北的边陲,农村热情好客但是毫不尊重人的尊严和隐私,惹得扶霞简直想放声大哭。
扶霞是宽容的。豆瓣的er有评论说,扶霞只不过是两头讨好。他们不曾看到扶霞对东西方饮食细节的对比其中的苦心。扶霞是真的真诚者,所以才对于两方差异哑口失笑,想要尽力弥合并且打动误解的双方,可惜大部分时候事与愿违…但是正因为宽容,所以才会吐槽深刻中不失俏皮。何伟是职业素养和眼界能力高,扶霞是温柔又真诚。所以每一样都让人觉得有温度。
02
作为一个学外语的孩子,也出去过几个国家,出国时,我也是以异乡人的身份去看国外的美食美景,但从来没有说吃完回来 学着做一道俄式沙拉或者红菜汤。
《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是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剑桥大学高材生,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中国四川,这个吃货天堂城市,从此与川菜及其他中国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学四川话,吃鸡爪子,吃脑花、鸭肠等老外匪夷所思的食物,亲自泡在后厨学做各种各样的菜肴。从她的笔下,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英国美女对四川辣椒与花椒的热爱,更看到了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川菜本身就是我的最爱,好几次,半夜我被扶霞描写的红烧肉、鱼香肉丝、冰粉儿、锅盔、夫妻肺片以及钟水饺和赖汤圆馋的口水直流。成都,是我去过最安逸巴适的城市,带着这份偏爱看这本书,豆瓣8.3分,绝对值得一读。
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第七章《饿鬼》中,记录她去甘肃农村过年的描写记录,生动形象,我虽然是从小就经历过书中的一系列场景,但惭愧至极,从来没有回忆的如此详细 。甘肃农村冬天的食物,婚丧嫁娶的酒席,人们对外来客人的好奇与尊重,都是小时候经历过的。她观察的如此仔细,把贫困偏远地区人们的封建迷信描述像是我就站在那儿发生的一样。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过年,真的就是没有什么吃食,没有那么丰富的物产,只有过年时候可以放肆的吃瓜子花生和一些不知名的劣质糖果,来客人时会拿出家里准备的最好的食材做出我认为最好吃最多的菜。初一串门时,进到每家都要给去世的先人磕头祭拜。看到扶霞写自己走到哪儿都会被尊我座上客,坐炕上的主席,这样的位置,一般的女性都是得不到的。家里的女性一般都是在厨房忙活,来不及上桌吃一顿热乎饭。我们的饺子,是土豆泥的,我们的蘸料是酱油醋和蒜泥。不过,现在,一切都好多了,回忆起农村生活只有趣味儿与欢乐。
城市过了几年年,吃喝的东西确实比以前丰富了不少,周边就是超市饭馆,过年还营业,可以K歌看电影打游戏抓娃娃·····感觉好多娱乐活动。但,少了自由自在约小伙伴们放炮吹牛串门子的乐趣。过年,除了多了几天休息,再没有任何感觉幸福的。也就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和街上卖的对联灯笼提醒你,这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