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方岛读后感书评欣赏_读后感作文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公众号

《方岛》是一部由金宇澄著作的短片小说集,讲述了在时代的夹缝中顽强求生的普通人的故事,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方岛读后感书评欣赏

最荒唐的恰恰是作品中最常见的,善良的人们在那片黑土地上受尽折磨与迫害是极为常见的。人对于苦难的记忆仅仅在于彰显其生存价值,《方岛》中的老莫、《譬喻》里的五婶、《欲望》中的满仓、标本中的《黑荑》,都是这般令人心碎又绝望的人物形象。在他们的个体记忆中,大多是绝望的生命体验,不是饿到幻想吃老鼠,就是被同样生存体验的人孤立,不是被周遭人所不信任,就是在死亡现实中找寻真相。精神迷茫期的主人公,被强大的荒凉背景所淘汰,每一日都是深不见底的黑暗。

而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方岛》,极其魔幻,又极其无奈。

《方岛》的故事线很简单,虚实相间,“吃老鼠”和“吃孩子”幻影中交织。回溯近百年的中国,我们无法绕过鲁迅:在《狂人日记》的叙述中我们看到吃人的罪恶现实,整个地区都在吃人不自知,在《药》里我们看到被救赎者对救赎者(革命者)的践踏,并不仅仅体现在老百姓对革命的不信任,而是以被救赎者吃救赎者的鲜血馒头的情节呈现,吃人的现实反映出对革命的极度无知。当然,还有一系列看客形象,一系列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的人物像,处处都在代言那个时代的悲哀。然后,近百年来,相似的现实经验时常被重写。历史——中国发展的现实,被作家(见证者)用笔记录下来,投射成各种不同的叙事形象,每一次投射都对我们关注的问题颇有启示。

方岛读后感书评欣赏

关于“救救孩子”的吁求,从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到刘心武笔下的《班主任》,和金宇澄笔下的《方岛》,历史劫难从寓言变成群体经验,留下了随处可见的“伤痕”:

他瞪大眼睛,在甸子里摸索,终于找到了那个疏松的土堆。那里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吱吱呼唤,在笑。他蹲下身子,不顾一切地扒起土来。活着就埋了。活着干嘛要埋?他心里只有这句话——这不,他看是那个小身子了,小身子不安地扭动,很温暖,散发出一阵柔和地桃花香气,小手在摆着,小腿在蹬踏……好孩子。他喃喃地说着,把他捧在手里……

老莫把骨瘦如柴地死孩子捧着,在月光里细细端详着……

老莫捧着那个孩子。

在《方岛》的安排中,主人公老莫原先是割麦队伍中最老的那个。那年头农场经常饿死人,缺粮食的农民们面黄肌瘦,年过五十的老莫更是老了,割不动麦子,直到他在麦地里发现了一窝老鼠。吃了老鼠,肉的滋补似乎唤起了老莫的生机,在接下去三天的割麦中都得了第一。

方岛读后感书评欣赏

那是一个荒唐、饥饿的年代。作者用蒙太奇的写法,将老莫的遭遇写得迷幻,错乱。这个最后喊着“不要埋掉活着的孩子”的男人,也曾是个企图吃掉孩子的人——他仔细看着这精致的小手,小脚丫儿,一颤颤的小肚皮,恍恍惚惚觉得他吃过这东西,知道这东西是什么滋味。

吃孩子的想象源于饥饿的现实——总得活下去的现实。这样的现实,狂人也曾面对过。近四十年过去了,狂人喊出的“救救孩子”的梦想依旧没有得到兑现。

历史劫难不是幻觉,“救救孩子”吁求依旧。金宇澄笔下的乡土大众的吁求可以浓缩成一个老农捧着孩子的形象,然而历史本身,则依旧是没有希望、真相、未来,在朝代更迭后用美好谎言粉饰现实的非人意志。在这强大的意志作用下,人性本身的光辉丧失了,成为非人意志的代言。

方岛读后感书评欣赏

回望《方岛》所叙述的那个年代,细数故事集里主人公的遭遇,共同悲惨的群体遭遇不只是“吃孩子”这样鲜血淋漓的缩写。那是一个一切事物都脱离了正常轨道的时代,那些生活在最底层、尤其是被命运驱赶到那种非人的生活环境里去的人们,他们的性格、心态以及所作所为,都必然要留下那个特定时代的烙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阅读行为也是无声的呐喊。从故事里一次次滑落的历史,也必将从这些故事中一次次重现,从不可回避的历史往事中重现,书籍以其纷繁的姿态担当时代的记录者,我们与其一同站立。

方岛读后感书评欣赏

    

上一篇:岛上书店读后感书评欣赏_读后感作     

下一篇: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书评_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