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看过由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著作的小说《逃离》呢?该书剧情丰富,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下面就一起来欣赏吧!
从《包法利夫人》到《安娜卡列尼娜》,都有主角或者主角之一拒绝自身角色走向毁灭的情节。
这个故事与《安娜》有相似之处,结局却不同,特别是,特拉弗斯太太说,女人总能撑着活下去。这里大概说的是女人能在家庭生活中找到使命感吧——被澡盆那样的琐碎所淹没时,感情也能倾注其中。但显然,这份比男性多出的韧性是有代价的,这也说得上是对格雷斯的劝诫——甘于家庭生活也许卑微又值得倾佩,但不甘于此也无法自欺欺人,重要的是该给情绪找到一个出口。
从这种意义上说,包法利夫人和安娜的结局都是必然的,当时的女性鲜提家庭外的出路。也不应局限在男女性别角色,无论构建怎样的世界,都只是打发生命虚无的手段罢了,只有繁琐的生活方能掩盖潜意识中的绝望,如果无所适从,生活就难以为继。
可是支撑繁琐和忙碌的是什么?情绪的出口在哪里?
逃离本身不是目的,人最终需要的,是归属感——因为毫无归属,所以不停地逃离。
出走后没有栖身之所,是流浪;
逃离而没有更好的方向,放眼望去,都是荒芜。
所以,逃离需要勇气,这份勇气激情可以给我们,可这仅仅是开始罢了。如果能让心更有归属感,逃离就是值得的,但直面生活同需勇气,没有归属感,在厌倦了一次又一次的逃离后,激情便将我们淹没。
从另一条线看,支撑尼尔的是什么?作者在「驾驶教学」的片段中有所提及:
他说:「不错,放松些。放松些。继续往前开呀。」 她也真的照着做了。 他没指斥她操纵得不好,也没怪她光顾转方向盘忘了踩油门,仅仅是说:「继续往前,往前走,别离开路,别让引擎熄火。」
「我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呀?」她说。
「还没教你怎么停,你就先别停。」
显然,支撑他的不是家庭或事业,仅是对生活毫无理由的信念。尼尔有对生活的信念,可是不合的婚姻不断摧残他,而后,酒精不断麻醉他。他带着他仅有的信念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可是却没有让他走的更远,逃离也许可以解决环境的问题或者改变对环境的知觉(酗酒就是这样的方式),可是荒漠外面仍是荒漠,何时能抵达世界尽头的海?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
出路在哪里?作者并没有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有时候,只是抛出问题的作家似乎会显得比在抛出问题的同时试图给出解决方案的作家更让人觉得深沉。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并无答案,仅仅给出答案的作者虽然好心,可是在说出答案的那一瞬间总不免让人产生“又是老生常谈”的笨拙感,那些提供答案仍然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家,成功之处并非是他们提供了终极的生活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