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1200字_观后感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3月7日,我们党支部三名支委,在党总支的要求和安排下去观看了电影《钱学森》。看完之后,我们几人感慨良多。

总体来看,电影拍得一般。如果之前对钱学森没有太多了解,看完之后,钱学森给人的印象也许就是一个爱国的文质彬彬的工程师而已。没有能够更加全面和立体地展现钱学森,尤其是钱老晚年的研究和生活,是该电影的不足之一。社会公众对这部电影反响也不强烈,当天下午偌大一个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也就15人左右,上座率不足10%。这大约与当今公众的审美和该电影的体裁有关。

我们认为钱老身上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便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学问可以没国界,但是做学问的人是有国界的。钱学森后来选择回到社会主义中国,似乎不是偶然。其父亲钱均夫和鲁迅是好朋友,两人同为章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与蔡元培等一起创立光复会)的学生,其岳父是蒋百里是著名著名军事理论家、国学家,是梁启超的学生。上述这些前辈都是所处时代的爱国先锋、精神脊梁,从这点来讲钱学森可谓“家底殷实”。钱学森个人的思想不可能不受这些人的影响,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成了他自然的选择。加上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卡麦锡主义"的猖獗和迫害,钱学森毅然决然选择回国参加建设。再次便是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面对回国后,航空航天工业一穷二白的零基础,钱学森不为艰难,从亲自辅导学生和抓建设做起,硬是搞出了我们自己的导弹和火箭,给我们的核弹头插上了翅膀,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老何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一是钱学森个人的学识和能力;二是时代的需要和机遇。我们认为关键的还是前者,尤其是两者结合起来时,那取得成就就是必然的了。钱老最初选的是飞机制造专业,是因为当时旧中国不能自己制造飞机。所以说他的专业选择考虑了时代的需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结合。钱老的能力可以用超常来形容,学识可以用渊博来形容。他是麻省理工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可谓年轻有为;他从事的是美国航空界最为高精尖的研究。在1951年之后被软禁的日子里,他终止了空气动力学的探索,转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论,终于在5年后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工程控制论》——他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他不仅以此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的新纪元。归国之后,由于国家的需要,钱老由理论研究转为工程技术,他实现了从理论到技术的完美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钱老展现了他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将航天工业当成一个大的系统,由总体设计师到分设计师层层把关、负责,现在中国航天事业中仍在沿用钱老的这些组织方式。

2011年是钱学森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而今距离钱老去世也已经两年多了。我们不禁会想钱老去世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记得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钱老的儿子钱永刚提到这样的生活片段:钱老晚年曾经带着玩笑的口气对儿孙们说“如果你的爷爷20世纪做的那点事情,也被称作伟大的话,那么你21世纪的爷爷将更加伟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钱老对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大行于世是很有信心的。1980年5月中国首次全程发射洲际导弹“东风五号”获得成功,从那之后钱老逐渐淡出。他在美国待了20年(1935-1955),回国后在国防科研一线干了26年(1955-1981),他觉得今后不可能再有20-30年的时间。他的兴趣不是工程而是学术理论研究,他抓紧了人生的最后时光思考不止、笔耕不辍。在一时期也成为钱老学术理论的又一个丰产期。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引起我们深思。他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和中国的力学体系,至今我们还在沿着他指明的路在走。“大成智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系统科学理论已经用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新的科学技术体系勾勒了科学分类的新的图景。社会主义总体设计部理论用于解决新时期社会主义的组织方式的变革,在小范围内已经证明是相当有效的……今天的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剩下的当是继承伟人的事业,努力拼搏,奋发图强!

看完《钱学森》后,我们心情澎湃。21世纪,我们将看到钱学森更多的价值。我们觉得再过十年、二十年后重拍《钱学森》,一定会更加精彩。

    

上一篇:我很重要读后感700字_读后感     

下一篇: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300字_300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