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2021-06-24 10:48:33

读后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1969年初始,一群朝气蓬勃的知青来到了这片黄色土地,仿佛为黯淡无光的这片景色添加了一抹生机与绿色,他们也开启了难忘的知青岁月。

  在他们中间,年仅15岁的青年习近平总书记主动要求提前去当知青,来到了梁家河,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坡和自己心中的圣地相差甚远,满心的迷惘和彷徨,七年后离开时,充满了自信,坚定着自己的理想。在这七年间,艰苦的生活环境,陌生的生活习惯,遭遇的政治污蔑恰恰成就出了一位坚持自己最初理想的有志青年。梁家河的这一批知青,都受到了无数跳蚤的洗礼,大家以为跳蚤跳的很高,但也不至于跳上凳子,所以最后大家都蹲在凳子上吃饭,在大家认真打扫持续卫生和各个细节,跳蚤得以控制,但大家也对跳蚤有了很强的免疫力了。跳蚤的危害就此刻来说还是很大的,但是他们不是埋怨那里的环境而是用心乐观的应对。在饮食方面,缺油是最严重最主要的,同时各种粮食、蔬菜也并不是充足,加上每一天还要透过劳动赚工分,不得不说对于在环境、饮食、劳动这几方面的艰苦,如今的我们并不必须都能完全克服。对于当时的习近平同志,更是要抵抗巨大的精神压力,父亲被压迫,母亲在审查中生活,他自己还被污蔑为“黑帮弟子”。这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感觉能瞬间摧毁一个人,我想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克服这一切,而青年习近平同志的精神支柱就是读书、学习、力求上进。如今的我们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敢于吃苦,应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压力,我们要勇敢应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根据受访者的描述,习近平同志对书籍可谓是痴迷,他具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喜欢钻研,有一颗踏实而平静的心,而这也是他能够抵抗巨大的压力支撑。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在那个时代,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都有些苛刻。在这个新时代的我们就应继续学习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如今优越的条件下,多读一本书,多思考一个问题,我想在当时是青年习近平同志的梦想之一吧,所以当一齐来的知青都陆陆续续离开梁家河时,父亲的事也没有好转,青年习近平却下定决心要改变梁家河。我们如今的幸福都是前辈们用献血甚至生命探索实践创造出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好的爱护和传承呢。

  他贴近农民,使自己与农民们打成一片,心中的迷茫渐渐清晰,立志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他仍然读书、钻研、也透过劳动锻炼自己的身体,顶着炎炎烈日,冒着倾盆大雨,身上的老茧都磨破了,仍然不放弃。他带领村民建沼气池,打水井,办铁业社等,是个有主心骨的人,并且在管理上也是廉洁公正。在各方面有了进展后,梁家河的生活经济文化交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想我们要从这些事迹中学会的是,做事要有长远的广阔的眼光,敢想敢做的魄力,并且这一切要建立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基础之上。

  那时习近平同志真真切切感受着人民的需要,人民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他在梁家河所做的一切都是具有超前好处的。他将这个信念执着至今,为全国人民谋幸福,是人民最亲最爱的父母官,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人民的喜怒哀乐,用自己的行动提高人民的辛福指数。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温暖的房屋,不为吃穿发愁,还有舒适的教室学习,更有超多的书籍。而此刻能吃苦的人却大大减少,迷惘的人却越来越多。当代青年应真正理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功都是透过努力取得的,但不努力必须不会成功。

  不忘初心,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最初的理想,那是奋斗之动力,信念之源泉,有志者方能成大事;艰苦奋斗,逆境是最好的生长素,利用逆境让自己成长;方得始终,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要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伟大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拼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魏童

    

上一篇:麦琪的礼物读后感(精选15篇)     

下一篇:教育读书笔记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