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东方怪谈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公众号

《东方怪谈》是一本由[日] 小泉八云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怪谈》读后感(一):民间故事的弦外之音

小泉云八,被称作日本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出生于希腊,成长在英、美等地,却被日本人安逸的生活所感染,为了留在日本,他毅然与英国杂志社毁约,著有的《怪谈》让他成为长着西方面孔的日本人。《东方怪谈》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日本的灵异、鬼怪的故事,而是东方的民间故事,包括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国家等,这些故事中暗示着人与人的关系,写出了民间故事的弦外之音。

本书收集了33个民间故事,分为5章。每章之前作者都写了他对一节的总结,涉及爱情,生命,德行,善恶,同时这些故事也展现着东方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神与人的情感,灵魂的诅咒等。这些故事,无论随着时间多久,都不会褪色,它依然给人们一种感动,一种警醒,一种暗示。

《恋爱故事》是本书的第一个故事,作者用“悲伤”垫定了本书的基调,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不同的宗教而不能在一起,在世时为了独自的信仰必须忍受着相思之苦,当死亡到来时他们为了彼此的爱情,来世都为另一方舍弃自己,这是真爱呀,同时也是一种悲凉。它诉说着人们,“真爱”是为了对方可以牺牲自己,不求回报,无论何时爱不会消失也不会褪色。回头看看都市的人们爱情已经不是爱,大多是物质与前程的一种利用关系而已,所谓的真爱可能真的只能存在书中了。

现代生活中越来越讲究孝道,看看近几年中央台的宣传片不难看出,陪伴老人,关心老人,空巢老人成为关注焦点,而书中也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大钟之灵》《织女的传说》。《大钟之灵》中的孔爱为了父亲不被永乐皇帝的责罚,以自己少女之躯铸造大钟挂,钟声深邃清亮,铿锵有力,能够传到百里之外,可是在钟声回想时还能听到悠长而低沉的呜咽声,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记述着一位孝女。《织女的传说》,中国人太熟悉了,董永大孝子,他与织女的爱情家喻户晓,织女给董永带去了财富,也是对这位孝子的一种回报吧。

书中的最后一个故事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优玛》,她只是一位黑人的保姆,昔日殖民时代,她的地位很高。作者用这样的故事,告诉了人们善恶,因果回报,同时也告诉人们要尊重他人。优玛虽然是保姆,但是生活在富人的家中,小姐信任她,爱她,女主人尊重她,希望她有更好的将来,对待她像亲生女儿一样。她用她的一生回报着这家人,在黑奴战争到来时她守护着她们,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善恶,因果终有报,无论是谁,当你真心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同等的给予。

故事不仅仅是这些,小泉的《东方怪谈》还涉及人性的执着,如《夜摩王》,婆罗门为了儿子复活执着寻找死神。人性的善行,如《强盗的孩子》,当狼的孩子被善良的国王养大,可是孩子最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等等。

《东方怪谈》给了我们不同的角度看人性,同时也警示着现代的人们。

《东方怪谈》读后感(二):“怪谈鼻祖”的怪谈

我是太孤陋寡闻了。拿到《东方怪谈》之后我才知道小泉八云不是日本人,而是“生于希腊,长于英法”的西方人,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他娶了个日本妻子,随了妻子的姓改姓了“小泉”,自名“八云”。而“八云”这个名字,倒是颇有日本文化的意韵。

“嫁”入日本的小泉八云,自然是对东方文化非常有兴趣,他把从妻子那里听来的东方神怪故事用英文写下来传到欧洲,后来又被一位日本翻译家从英文翻回到日文,来了一次“出口转内销”,这个过程倒是和林语堂先生的一些作品颇为相似。日本以及东方的神怪故事到了西方世界就显得特别稀奇,于是写这些故事的小泉八云就有了所谓“怪谈文学鼻祖”的美誉,对此,估计作品没怎么传到欧美的蒲松龄先生会表示不服,而干宝则更是在遥远的历史背景里冷笑。

不过,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小泉八云对于让世界了解东方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在这本《东方怪谈》里,他就写到了印度、伊斯兰和中国的一些故事,其内容涉及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道教等诸多东方宗教,于是这本书也就呈现出了多样的色彩和别样的哲学思维。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次阅读盛宴。

因为有着多重的宗教色彩,所以就一定有宗教冲突,小泉八云并没有避讳这一点,甚至作家还直面了这种冲突。在本书的第一篇《恋爱故事》中,作者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类似《罗密欧与茱丽叶》式的故事,只不过,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不是分属于两个相互仇视的家族,而是分属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一说到伊斯兰教的爱情故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对待异教爱情的态度在霍达的笔下已经是很惨烈,而小泉八云笔下的这对男女对爱情的热情丝毫不亚于韩新月,然而,宗教的力量却完全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故事的结局,其实早在我们意料之中。

除了宗教冲突,小泉八云还在其他故事里展示了宗教的力量,有相当多的篇章展示的都是正面的力量。《信之莲花》、《茶树的起源》等等篇章都属于此类。

而那些宗教色彩不那么浓的故事,其故事的趣味性就更强。书中有三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它们分别是《拉巴》、《怪物祸》和《尸鬼》。其中前两个故事更像是寓言。在《拉巴》里,作者把一个贪得无厌的解梦者的嘴脸呈现在我们面前,并告诉我们所谓解梦的魔法不过就是:“一切梦境都将按照释梦者的解释在现实里成真。”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也就知道了所有的“魔法”不过就是在人心里投下的影像,这个影像如果是光明的,人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这个影像如果是灰暗的,人就会前景黯淡。

《怪物祸》的寓言色彩则更为强烈。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国家,不知道“祸”为何物,于是国王就差遣大臣去找“祸”——这真是没事找事。后来大臣找来了“祸”的母亲,是一个像猪一样的动物,其只吃缝衣针并且食量惊人,于是这个国家就举全国之力供应这个“祸母”,最后,灾祸就真的降临了这个国家。这个简单的故事就是在说,一个国家不能没事找事,也不能举国做一件事,否则就离“祸”不远了。

《尸鬼》是一个故事之中嵌套故事的形式,国王抓了一个鬼,鬼给国王讲故事,并在故事的结尾处留给国王一个很难解答的疑问,当然,鬼讲的故事最后肯定会有一个两难甚至三难的选择,于是这些故事就更加妙趣横生,而国王的解答也往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得趣味就更强。

总之,无论是从趣味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抑或是思想角度,《东方怪谈》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有些篇章还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这一点来说,说小泉八云是怪谈小说鼻祖倒也不为过。

《东方怪谈》读后感(三):无可名状:怪谈中的人生秘旨

文/吴情

小泉八云(Kozumi Yakumo),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rn),祖籍英国,在日本考察期间遇见终生挚爱小泉节子,为亡后妻子打算,遂入赘士族小泉家,取名“小泉八云”。他从事过出版业,也曾担任大学讲师,教授西洋文学,课程受欢迎程度远超乎想象,以至于接任者夏目漱石都倍感压力。在日本的生活中,小泉八云将许多民间故事整理成册、发表,题材多日本、印度和中国的神话传说,风格不一,或惊悚难解,或缠绵凄怆,或悲惋深致,时人谓之曰“怪谈”。

所谓“怪谈”,内容古怪离奇,人物不同凡响,多精灵鬼怪、神仙妖魔,审美上侧重怪诞性。怪谈先前不著于主流文学,文学批评家也视之为“下里巴人”之说,眼神和口头都满是鄙夷。但在小泉八云这里,怪谈真正成为一种文学样式,它虽然取自民间故事,但有不少文学创新。它多写鬼怪精灵,与现实人生拉开距离,但笔锋中常可带讽刺与影射,行家里手一眼明了。退一步说,奇奇怪怪、妖气氤氲,何尝不是现实人生各种各样变态、怪诞、扭曲现象的另类反映?

虽曰“怪谈”,却也不是兴之所至,天马行空,随意编造,即便鬼怪精灵,有时也受命运的束缚和牵绊。《尸鬼》中,尸体中的鬼魂借故事中的矛盾企图自救,不料最终还是遭遇厄运。《夜摩王》中 失子的婆罗门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已故之子,儿子却不愿跟其同出还阳。人间万难,多半源自执迷不悟与个人智慧的欠缺。《佛教的譬喻》中,农夫儿子被蛇咬死,一家人不曾流露出伤感之情,婆罗门深以为嫌。人生一世,变数尤多,因缘巧合,造化弄人。过度的悲伤不必,过度的欣喜也无须。平淡是真,是福,也是善。

命运是外在于人的不可控力量,它无色无形,难以捉摸。那么,生存于世,应该如何把握?我们能够相信什么?“真爱”,或许是其中一个答案。有了它,“生者可以死,死亦可以生”,它超越生死,跨越时空,存在于“无涯的荒野里”,它如珠玉般珍奇,如宝石般璀璨,如水般滋润万物。《恋爱故事》中,信仰不同宗教的男女真心相爱,甘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弃自我信仰,改信对方宗教。或许,爱才是人世间最大的信仰,给人以无限向上前进的力量。《芭卡瓦丽》中,穆尔克与仙女芭卡瓦丽深爱彼此,尽管违背了所谓“自然准则”,跨越了人神界限,却也因此显得动人心魄。然而,《织女的传说》中,织女的命运却是更为坎坷,她与凡间男子真心相爱,不料遭到天神的惩罚,天人相隔,每年只能相见一次,跨越银河。

在《东方怪谈》一书中,处处弥漫着命运不可违逆的无奈与凄怆,即便是精灵鬼怪离奇故事,也不免让人发问深思。小泉八云将东方故事认真记录下来,同时,也记录下东方人对世界的思索:生活中,个人的力量实在微薄,外在于人却时刻影响人的力量,着实不少。我们如何能够从“小我”中走出,超越自己,自我实现?如何才能不被命运提前设定?真爱果真无敌?尽管如《织女的故事》等多篇章只能算是民间故事,“怪谈”色彩不如日本“雪女”突出,但可贵之处在于使人领略到东方文化中的别样魅力。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东方怪谈》读后感(四):一书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初读小泉八云的《东方怪谈》时,感觉与他的另一部《怪谈》差别略大,以往的作品包括《怪谈》在内描述的大都是日本本土的民间故事,大多涉及妖魔鬼怪之类,但是这部作品虽然主题脱离不了怪力乱神,但是不再拘束于日本,而是涵盖了印度、中国等东方诸国的各种神话寓言。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由三十三个小故事组成,故事短小但是不失精彩,读起来朗朗上口,毫不费力,即使跳跃着看也毫无影响。

小泉八云用他独特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奇异的东方世界里,这个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尔虞我诈。我们在这个光该陆离的世界里看尽人间百态,尝尽酸甜苦辣。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古到今,美好的爱情一直被世人所传颂,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至今脍炙人口。小泉描绘了五个同样动人的爱情故事,恋人们高呼“就算我们不同信仰、不同种族,只要我们相爱,为何不能在一起”的誓言,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这样的爱情观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已经很鲜见了,我们只能仰望与期待。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人生在世难逃一死,世间万物无论怎样变化都无法永恒不灭,这是自然定律我们无法与之抵抗。我们的肉体无论多么美丽,我们的物质无论多么富足终将会消失不见,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有我们的思想与精神,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会变得更谦逊与坦然,读这第二部分能使我们心灵平静,精神得到一定的升华。

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在审判的天平上,善恶分明不同道。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要抑恶扬善,决不能对恶人行善,那是对恶人的纵容,只会使他们越来越嚣张,最后受迫害的还是善人。只有这样做,我们的世界才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美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我觉得这第四部分和第二部分交相呼应,可以一说。生死天命,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谁也带不走任何东西,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来时坦荡荡,走时自然也不带走一丝一毫,唯有德行是我们永恒的伴侣。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德行,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倒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

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小泉用七个善恶分明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灵纯洁善良的人,只有善人才能得到他人和自己的尊重与恩惠,恶人终将会受到惩罚。

此书到此已完结,但小泉八云创造的这个世界还在继续运作,在我们的生活中仍依稀可见它的踪影,留给我们无限感慨和回味。

《东方怪谈》读后感(五):小泉八云的深情

在赴日本之前,小泉八云已经出版了与东方有关的故事集《奇异文学落叶》《中国灵怪故事》和纪行散文集《法属西印度的两年》,展现了他对东方、对东方文化的深深兴趣。

作为纽约出版公司特约撰稿人,小泉八云于1890年到日本,有了近距离观察他“热爱”的东方的机会。

在日本生活的十四年间,小泉八云辗转迁移,足迹到达日本很多地方,还娶了日本妻子,成了公认的“日本通”。这期间,他的写作开始跟在美国时期发生变化。美国时期,他是记者,作品以报导、随笔、短评、杂文为主,还翻译了莫泊桑、福楼拜。在日本,他除了写下大量究竟日本的文字,向西方社会介绍日本,还对日本“怪谈”类传说产生浓厚兴趣,出版了数本相关著作,收集了很多日本民间的怪谈传说,影响非常大的“无耳的方一”“牡丹灯笼”等名篇,都得益于他的收集、总结、推广。

不仅如此,小泉八云还着力收集亚洲其它国家的怪谈传说,整理成篇,向世界展示“遥远东方”的独特魅力。

这本《东方怪谈》收录小泉八云记录的亚洲各国民间传说,共分五辑,三十三个故事。内容涉及爱情、智慧、宗教、信仰、奉献等多个方面。

民间传说是生产力水平不够发达时,人们对不能理解事物的超现实解释,口口相传,版本会有很多,而且难免良莠不齐。在“东方怪谈”中,能看出,小泉八云对收集到的民间传说进行了细致筛选——故事取材十分广泛,虽然大主题分为“穿越坟墓跟随你”“难以逃避命运”“每一声叹息都有重量”“有个世界,不能结伴同行”“逃不开的法则”,但每个故事的侧重点都不同,有些是宗教故事,有些是哲理故事,有些是讽刺故事,有些是道德故事,有些是人生故事……

小泉八云血统复杂,父亲是爱尔兰人,据说先祖有罗马、吉普赛人等血统,母亲是希腊人,血缘与阿拉伯人相关。他生在希腊,长在爱尔兰、法国,又在美国生活多年,到西印度工作旅行两年。这样一个经历复杂,性格多层次的人,文字也极具个人特色。他的行文有如散文诗,流畅无阻,却又自然清新,没有雕琢感。东方怪谈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华美壮阔,绮丽诡谲,宛如歌曲般悠然意远。

民间传说都具有社会学意义,《东方怪谈》里的故事虽然个个都有奇幻色彩,却不仅仅是神话、寓言,而是关注人间百态,讲历史,谈文化,说拿去,论人生。这当然得益于小泉八云这个受现代教育,有科学头脑,精通多国语言,又有浪漫气质的作家。他用西方文学的表达方式来书写东方故事,怀着热情与深情去描写叙述。

朱光潜认为小泉八云的浪漫主义颇太偏于唯感主义,不认同以理胜情。而喜欢夺目悦耳的文字,笔下文字尽显感官欲。大概恰恰是这种饱含深情的气质,才让这本《东方怪谈》具有非常感人的气质,无论是“穿越坟墓跟随你”中的爱情故事,还是“难以逃避命运”里的宿命故事,亦或是“有个世界,不能结伴同行”里不能处于同一世界的人们,都由强烈的情感基础,虽是“怪谈”,却十分打动人心。

为文如为人,大概就是要小泉八云这样具有流浪(浪漫)气质的人,才能把“怪谈”写得这样充满热情,而又蕴含哲理吧。

《东方怪谈》读后感(六):说不尽的故事怪谈,道不尽的东方哲学

一百多年前,当步入中年的赫恩来到日本松江生活时,他一定没有想到几年以后他会为了娶士族小泉家的日本女人节子为妻,并为了把遗产留给她,而入赘小泉家,取名为小泉八云,更没有想过会成为近代极富盛名的“日本通”。当然,小泉八云不仅仅只是“日本通”,他在流浪各国的艰难生活中,将异国情调同西方的本土文化进行了一次大的融合,将来自东方的想象力同他一生的传奇结合在一起,故而产生了这本充满了故事味、人情味的《东方怪谈》,如果说故事味是这本书“怪谈”的总括,那么人情味则来自于他那对于“东方哲学”的深层领悟。

在《东方怪谈》中,我们可以读到《恋爱故事》这样超越宗教限界、永垂不朽的爱情,也有出自本心背叛爱情的《鸟妻》;可以读到对生命思索的《鸽子布奇马尔》,也有难以改变命运、流露东方哲理的《夜摩王》……关于生命与死亡,关于执着与放弃,关于真实与虚幻,小泉八云用一个个精巧的小故事,构成了他对于东方哲学的“碎片”,并逐渐拼凑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东方世界观,在这里值得提及的是,小泉八云的东方世界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日本、中国到印度、以色列中东地区,甚至于埃及也有所保留。或许是因为日本对于佛教文化的普遍认同与发扬光大,小泉八云将东方哲学多数映射在“佛教”的身上,有好几个故事都充满了佛教“无欲无求”的思想观念。最典型的就是《佛教的譬喻》,他用了经典的一问一答的模式,从人生的多个角度来阐释这种无欲无求的心境。最核心的话语不过是:“我们能够在一起不过是宿命使然,但总有一天我们必将永远分离。人的生死没有确定的时间。”正是因为没有永恒,所以不必困于心,达到无欲无求,就不会痛苦难受,心静而人静,充满了宿命论的味道,小泉八云对于佛教的领悟显然很有门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本书中也收录了多篇关于中国的故事怪谈。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织女传说》,讲述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也有颜真卿这种神化的“烈士事迹”,相对而言,那种《聊斋志异》的味道要浅淡不少,只有开头的一篇《明怀秀才》演绎着一段莫名的人鬼情缘。小泉八云显然更关于许多外国人所着迷的儒道文化,如果说《颜真卿的归返》是对儒家大义凛然的一种尊重与敬佩,那么《织女传说》就是在中国常说的知恩图报,他撇去了爱情的部分,多只剩下教化的成分,故而读起来会有些索然无味。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东方怪谈》里看到超出中国但却是来自整个东方的一种大智慧、大哲学,因为它讲述的不仅仅只是异域风情,更是另一种方式的际遇与命运。

《东方怪谈》读后感(七):“歪果仁”的东方怪谈

文/文小妖

作为日本籍的“歪果仁”,现代怪谈文学鼻祖小泉八云自幼失怙,在孤独环境中成长的他自小就沉迷在民间传说、神话、幽灵精怪等奇幻故事里,这一爱好孕育出他爱幻想、爱做梦的性格以及“泛灵论”的世界观。他认为对人,对物都要重视与灵魂的相互接触,天地万物各有其灵魂存在,这一认为对他日后的写作方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东方怪谈》是小泉八云的短篇小说集结,小说地域国别众多,收录了印度、中国、阿拉伯等国家的奇幻故事。从表面上看,这些诡异奇妙的故事不过是对神话故事和佛教寓言的整合改编,实质上却凝结了小泉八云的知识构造和文学观点。故事的大多主体都以比人类厉害的鬼神妖魔以及拥有无边法力的最高智者为主,其实这都是从人类身上延伸出的幻像,只不过小泉八云以此为题材,从民俗与情感方面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让读者从每个故事,每个人物中去透视人的灵魂与本性。

全书划分为五个部分,总共由三十三个故事组成。第一部分的六个故事则以恋爱婚姻奇幻故事为主,开篇的《恋爱故事》从两个宗教信仰不同的年轻男女身上,折射出真正伟大的爱情是需要彼此的真诚与付出;而在《芭卡瓦丽》中,因陀罗让美丽的仙女芭卡瓦丽在今后的十二年里的腰部到脚都成为一尊大理石雕像,借此来考验芭卡瓦丽与塔吉尔穆尔克王子之间的爱情。剖开表象来看,芭卡瓦丽下身变为石头,也则暗示着性欲之门关闭,迎接两位恋人的则是十二年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性之爱与情之爱里的哪种爱情更长久?这就是因陀罗抛给恋人的考验,只有守住寂寞的恋人方可得到天才地久。这些故事虽诡异,却透着智慧,让读者能从中读懂恋人、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深思何为幸福?何为伤害?

早年,小泉云八曾在辛辛那提爱上了一个黑人女仆,并和她非正式结婚。但因为与黑人结婚在当地是违法的,他受到舆论猛烈抨击,不得不离开辛辛那提。也许正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才有了最后一个故事《优玛》的产生。这个故事构建在现实的历史基础之上,以法国殖民马提尼克岛这段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黑人女保姆优玛与白人主人之间深厚感情,以及与情人加夫烈尔的故事。《优玛》表面虽讲人情、爱情,但意在讲种族歧视、奴隶制度所产生的恶果。因果相扣,环环相报的宗教思想若隐若现贯穿全篇,发人深省。

相比之下,余下的几个部分的故事更为凸显出浓郁的东方古典宗教特征。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因果报应,这些带着宗教色彩的故事具有东方美学特征。小泉八云深受东方民族与宗教美丽文化的影响,擅长通过描写各种绮丽华美的场面来凸显出与现实不一样的背景和环境,从而为故事的氛围制造出奇幻的效果。同时,他将佛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哲学思想穿插在故事之中,让为之着迷。

小泉八云曾说,“我要在11世纪以及12世纪的东方梵文文献中找出,可以与莎士比亚匹敌的戏剧、值得与古今欧洲文明孕育的完美度最高的诗媲美的诗篇。”在东方的国土上,他已找到了!

.文字皆为原创,若转载或另作他用,请豆邮告知!

《东方怪谈》读后感(八):嗯,这本书实在是太令人意外了

阅读这本书真是一次意外不断的经历。

作者是历史上著名的日本迷鬼佬,现代日本怪谈文学的鼻祖小泉八云。

书名叫《东方怪谈》(嗯,东方两个字下划线)。

封面是一堆又一堆的日本妖怪。

画风还如此和风。

我想,任谁都要以为,这应当是一部日本的怪谈小故事集吧?

然而我错了,错的离谱。

这本书里收集了小泉八云在世界各地收集改编的一系列民间传说和故事。有犹太的,有印度的,有非洲的,有阿拉伯,甚至还有中国的。

然而,偏偏没有日本?编辑们,你们这样做真的对吗?之所以要用日本妖怪做封面呢?是不是想存心误导读者呢?

好吧,先放过封面,来吐槽从书名。先看“东方”两个字。好吧,如果印度、阿拉伯、中国对于西方人来说,确实是属于“东方”的话,那么,埃及也算东方吗?北欧也算东方吗?罗马都是东方吗?你们把这些地方的故事编辑进去究竟是什?么?鬼!?再看“怪谈”两个字。看到这两个字我就生气,怪谈你妹!!请问整本书里有多少故事能够被称为“怪谈”?寥寥无几吧?里面有爱情故事,有赞颂智慧的故事,有宣扬宗教的故事,有粗粝原始,不知主题的意识流故事,甚至还有法属殖民地黑奴造反的故事。然而,唯独没有让人背脊发凉的怪谈故事。

我不是说这些故事不好。事实上,小泉八云收集的这些故事里面,有一些还是挺不错的。但是,整本书没有一点整体感和系统感,篇目之间差别迥异,让人觉得是编辑为了凑字数,从作者等身的著作里,随意筛选了一些就往书里塞。导致挺不错的故事组合起来,反倒有一种浓浓的山寨气息。唉,话说回来,山寨确实是山寨啊,小泉八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怪谈》,加上东方二字另成一本,给人的感觉就像是adidas 和 asbidas 的关系一样——山寨!唉,只能怪自己准备做的不够,被耍了。讲道理新星出版社也是不错的出版社了,怎么会出这样的书呢。

最后吐槽一下翻译吧。很多地方翻译的佶屈聱牙,大段大段的形容被“的”字附在了长的不能再长的句子上。此外,很多历史、地理、常识方面的专有名词没有遵循约定俗称的翻译法。比如阿拉伯翻译成“亚剌比亚”,哈里发翻译成“哈利发”,《塔木德》翻译成《塔尔穆德》,提图斯翻译成缇达斯。种种,让人感觉翻译一点都不认真。但是,翻译中最高能,还在下面,看到的时候我当场就笑出了声。

《东方怪谈》读后感(九):以怪见人世 以瞬间见永恒

作者:我家房子背后多的是

《东方怪谈》以志怪录的面貌走向读者的视野,才读不过三两个故事,就已经探讨了普世的大部分主题---爱情 命运 因果 善恶 牺牲 德性 信仰 自由…等等。神怪故事,灵异现象也不过是幌子而已。小泉八云穿越文化屏障,将东方与西方宗教经典以及民间流传的志怪故事用最平凡的语言娓娓道来,故事中鲜为人知的人物和鬼魂,丰满而玲珑,无一不生动的反应了人世百态。

“等一个故事,还是等一个人”“永恒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见证永恒的死亡”这种极具哲学感的语言被作者运用得游刃有余。整本书,都在用怪诞和与众不同的元素阐述最平凡,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人间现象。我在故事里看到丑恶,却又看到了美丽;看到了死亡,却又看到了生命;看见了幻境,却又感受到了真实。在神怪的世界里,竟然时而瞥见真实的市井,时而触碰到世人的内心。

还没有读完整部作品,就已经能够让人不断反思信仰 牺牲 意志以及对内心孤独的解读。“念念相续,无有穷尽”还将人引入对宇宙的思考当中来,循环和因果怎样存在,欲望如何起源?源源不断的问题被抛给了读者,却又在故事中逐一解开。

这不仅仅是一部“鬼故事集”,更区别于“心灵鸡汤”。就算再简短的小故事,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惟妙惟肖,幻境与现实也描写得入木三分。作者在对故事的选择和阐述过程中,不拘泥于市井八卦,家长里短,也有反应时代大背景的更加立体的事件。书本的最后,用了“优玛”这个故事来探讨平等 自由,爱与牺牲这些话题,生动描述了一个制度的终结时,人类面对权势崩塌时对愤怒 仇恨,甚至恐惧的真实反应。人性深处的残暴 极端和孱弱,被作者运用不同角度传达出来,引人深思;而与之对立的宽容 博爱,理智和坚定,也完全没有因为对暴动描写的篇幅很长而埋没。我们仍然能够在丑恶中看到美好,在死亡中看到生命……

或许,真的如书中所说的“有个世界,不能结伴同行”,我个人并不怀疑。我相信作者想要传达的,就是保有自己。正如“优玛”里面所说的情况,优玛最终并没有人云亦云的参与到反对白人的动乱中去,在战乱的当口,她保有自己的人性,依然守护自己的小主人。让我想到乔治奥威尔说的:如果你感到保持人性是值得的,即使这样不能有任何结果,你也已经打败了他们。

《东方怪谈》读后感(十):以“明怀秀才”一篇看本书译者的不认真

“明怀秀才”这一篇译自小泉八云Some Chinese Ghosts的 The Story of Ming-Y。

既然Some Chinese Ghosts这本书讲的是中国的鬼,那么其中的故事自然取材自中国的民间故事或者话本。而这一篇就来自于抱瓮老人《今古奇观》第三十四回女秀才移花接木的序言部分。

译文一开始的部分也翻译出了文章取材自《今古奇观》这一内容。

然而这本书翻译的内容,其人名,年号,诗歌都全然不对,完全是译者根据读音(有的还不是音译,比如主人公的名字)楞翻。

本来这篇故事并非中国有名的民间故事,作者小泉八云又在原文的基础上,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改写,增加了很多内容,其中的人名,地名,朝代的英译又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译者找不到出处,音译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篇文章作者一开始就点名取自《今古奇观》(原文:Kin-kou-Ki-Koan),而译者也翻译出来了,那为什么都懒得去翻一下今古奇观的原文,以致于错的如此离谱!把诗人郑谷(原文Tching-Kou)译作顾青,把小桃花绕薛涛坟(原文:Surely the Peach-Flowers blossom over the tomb of Sie-Thao)译作谢桃坟上桃花开,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孟沂(原文:Ming-Y)不叫明怀,女主人公是薛涛(原文:Sie-Thao)不是谢桃,故事发生在明洪武年间(原文:Houng-Wou)而非“明孝宗皇帝统治年代”(这个错的最离谱,根本不知道怎么译出来的)。

从这一篇就可以看出本书其他译文的质量了,着实堪忧。

不知道出版社为何要出这样一本,译作粗制滥造,完全不做考据的书...

: 书的名字也够让人吐槽的了,有些故事根本不发生在东方。

    

上一篇:再见,明天见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     

下一篇:青春K线图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