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女孩》是一本由[美]柯熙·卓安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一):一部扣人心弦的剧本
萨拉在十三岁的时候在一次车祸中死里逃生,同坐一辆车的还有她的好友詹妮弗。于是她们两个把一切可能遇到的危险全都一一罗列,活在自己营造的自以为安全的空间里。殊不知几年后,她却因为无意间搭上了陌生人的车,而开始了一段被囚禁、被折磨、被凌辱的噩梦。以往的安全堡垒一朝崩塌。
囚禁她们的人是杰克,白天是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晚上则是残忍的恶魔。当数年后,一次机缘巧合下她从杰克的魔掌里逃脱,并和一同被囚禁的克莉丝汀和特雷西把杰克送进了监狱。但是她已经很久没看到詹妮弗的身影。她离开了家乡,到车水马龙的纽约生活,逐渐步入了生活的正轨。直到她收到身在牢狱中的杰克的一封来信,表面平静的生活节奏再次被打乱。萨拉开始鼓足勇气面对过去的黑暗回忆,不料想却落入了更大的阴谋当中。
本书作者科熙·卓安是法律学博士,从事与电影电视等相关的娱乐法约十五年。想来她是看惯了无数的变态犯罪实录,读过了无数的犯罪电影剧本,观摩了无数的犯罪题材电影,才能写出这部张力极强而且画面感十足的《消失的女孩》。每一幕场景色调或光明或阴暗,衔接处如蒙太奇般节奏紧凑。而当最后的谜底揭晓时,犹如常见的剧情片末尾的剧情反转一样让人始料不及,仔细想来却又合情合理。
我一直弄不懂为什么杰克要在本有机会假释的时候还要去寄出措辞强硬的信件给那几个曾经被自己囚禁过的女孩,难道真的出于自负身份的矜持或是那个变态集团阴谋的一部分?不论如何,是杰克的信唤醒了萨拉三人心底那黑暗的回忆,也迫使她们三人重新被迫联合到一起。
萨拉在恢复正常生活后仍然有无法治愈的幽闭恐惧症,那是长期的囚禁生活带给她的创伤和阴影。但是在一路调查杰克罪恶行径和寻找生死未卜的詹妮弗的时候,她逐渐克服了和别人的交流障碍,并把心底的幽闭恐惧踩在脚下。虽然一路险象环生,但是她们一路上却都幸运的化险为夷,这次幸运女神站在了她的身后。
值得讽刺的是,在以法律闻名的美国,犯下如此滔天罪恶的杰克居然只被判了十年徒刑,而且居然还有假释的机会。书中证明杰克由养父母养大,而且因为负责他收养事宜的社工死于车祸而使得他的身世再也无人知晓。难道他的亲爹居然是美国的李双江,能把这个令人发指的罪犯彻底洗白?
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我们也不必羡慕那个大洋彼岸的国度,因为他们的法律是和我们一样不够健全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依靠更严酷的立法来震慑罪犯,这样的罪行就永远不会停止。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二):以爱的名义驱逐生命无法承受之痛
以爱的名义驱逐生命无法承受之痛
文/byCoco妈Candy馨
豆瓣:Coco妈Candy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成就自己)
豆瓣主页:http://www.douban.com/people/CocoJiang1988/
一个遭命运戏弄的女孩萨拉在逃离魔爪后心理受到了重创,但是对朋友詹妮弗的牵挂和爱却让她迭次迫使自己强大自己的内心。从一开始将自己封闭在宿舍里不与他人有任何沟通到慢慢地走出自己的屋子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于她而言,这些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却比当初变态心理学教授杰克对她所作的还要惨绝人寰。那种凌迟的痛苦,每一次都如同锋利的刀子再重复着曾经受过的磨难,温习着那原本就无法承受的侮辱。纵使最后越接近真相越让她窒息,原本想救的朋友詹妮弗却并不如她想象中的可爱,她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为了更多受伤害的女孩们,她以爱的名义驱逐着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苦,此时她已不再畏缩而变得勇敢自信。
我一亲戚的妻子天生长短脚,走路已经极其不便。一日女儿发高烧,无奈家中只有母女两人。作为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处在病痛的水深火热中总是会坐立难安的。此时的她开始厌弃自己,怪自己天生的缺陷剥夺了她当一位好母亲的权利。眼看自己的女儿病情加重,体温持续上升,她再也按捺不住,于是摒弃内心原本无法逾越的那道坎坚信着自己能将女儿顺利地送至医院。她缓缓背起了女儿,从房间至走廊再一阶一阶的楼梯,每踏出一步她的脚便锥股般地痛一次。从三楼到一楼有多少格阶梯,她便得忍受着多少次的阵痛,也溢满了多少遍爱的呼唤。她以对女儿的爱克服了生命中的缺陷。
我们时常会发现大部分的犯罪分子内心的扭曲是因为失去了爱的本能。他们失去了信念,残忍地掩埋了自己曾几何时的初衷,本书中的心理学教授杰克便是如此。哪怕他的潜意识里残留着点滴对于女性的爱和尊重,他的行径也不会残忍到如此惨不忍睹的地步。
人生数载,常常遇到一些让我们无法克服的处境。我们的内心开始脆弱,渐渐地开始抵触一切自认为会伤害自己的人事物。或许命运就是这种奇特的东西,只要你逃避、困惑、恐惧,他便很有韵律地按着自己的节奏让你上演一幕幕重复的段落,直至你的内心强大到足以克服原先不想面对的一切,命运才会退缩。然而客服自己的内心是极其不易的,不妨如作者笔下的萨拉一般以爱的名义与自己搏斗。只要你心中充满着爱,这条路再崎岖你都能顺利的通过。当你逐渐打败自己的缺陷,纵横捭阖的人生状态又何尝不可!
此文为本人原创,若有转载或他用请联系本人豆邮或QQ邮箱:[email protected],谢谢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三):罪恶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
我感到那股明确目标的火焰在我体内燃烧,化掉了空虚与孤独。这股需求,这股修复一切错误、拯救他们所有人的欲望,吞没了我的悲伤。
———《消失的女孩》
我早已忘记了何时把这本书导入了我的kindle。当再次被书名吸引,来读这本书时,我惊讶于自己内心毫无波澜,沉静似水。
事情起始于两个小姑娘参加完一场派对,回家的计程车上,她们遭遇了绑架。这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绑票勒索,等待着她们的是几千个日日夜夜的在地牢里的囚禁生活。主人公萨拉再也没有见过她的小伙伴詹妮弗,她以为她早已死去,被埋葬在不知名的角落。
13年后,萨拉虽被救出,却再也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那段黑暗的记忆如影随形。于此同时,一封来自监狱的凶手的信件,让她决定勇敢的去找寻詹妮弗,找寻她的尸体或是其他。
这是篇环环相扣的小说,很多时候,我读着读着会想,是不是真的会有这样的角落,也发生着这样的罪恶囚禁,我也会想这样的创伤过后,人究竟会怎样。于我而言,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悬疑小说,更多的是它带给我的思考。人性的脆弱,反社会者的罪恶,世界的黑暗面,我们身处朝阳,但仍不能小看黑暗。
我觉得任何人都应该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过分。
2017.11.22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四):一大波的黑暗扑面而来
读完《消失的女孩》之后,我有个强烈的建议,内心不够强大的人,犹其是女孩子,最好不要读它。因为一大波的黑暗扑面而来,那种来自心里的恐惧阴影,好难抵抗哦。
“人类太可怕了……他们可以承受一切”这个故事,似乎就是要来证明这个的。结果是我被吓得不行,但是还是读完了全书的最后一句话。完全没有享受的感觉,故事不美好,情节好可怕,结局很恶劣,完全就是恶梦一场的感觉。对那个坏角色恨之入骨的同时,对那个黑暗地下室不敢想象。他不仅要禁锢一个人的身体,还要禁锢人家的灵魂,来自心理上的打击往往比来自身体上的痛彻更可怕。你知道崩溃的感觉吗?是一次又一次的崩溃。
作者真强大,构思出这种小说的作者,居然没有精神分裂,真是太不容易了。非常希望知道,他何来的灵感,又是如何体验到那种刻骨疼痛与失去安全感而带来的身心上的疼痛呢,居然写得这样的淋漓,鲜血淋漓的感觉。
故事的开始是四个被囚禁于地窖的妙龄女大学生萨拉、詹妮弗、特雷西、克里斯汀。她们被恶魔绑到此处,接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只为了恶魔的心理试验。而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们就读的大学里的心理学教授。教授的魅力非凡,吸引着所有学生崇拜的目光,她们四个女生就是这样被吸引到恶魔的身边,然后身陷地狱。教授在大众的眼里有多美好,就有多丑恶,他的另一面,就是疯狂的折磨这些美丽的女大学生,不仅是身体上折磨,还进行无穷无尽的心理上的打击。萨拉和詹妮弗被抓来的时候,克里斯汀已经被囚五年了,她已经没有人样了。而詹妮弗一直被单独关在铁笼子里,不说一句话,最后失踪。三个女生都觉得她肯定死了,而她们也将会死在这个地狱里。
因为对詹妮弗的挂念令萨拉变得强大。她救了另两个两孩,与她们一起重见天日。此后十年接受各种心理治疗。关闭自己,不愿踏出房门一步。而这三个从地狱归来的女孩,再也不愿意相见,不愿意触及过去的一点一滴,不愿意回望……但是萨拉不行,她要寻找詹妮弗,哪怕是找到她的尸首。
更可怕的事情来了。萨拉发现了一个神秘组织。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恐怖、欲望、尸体、猥亵、献祭……
这是一部黑暗的心理惊悚小说,比鬼吹灯、杀人魔更吓人。似乎只为证明,人有时候比魔鬼更恐怖。故事情节里的黑暗,是无法想象的。读了之后,估计会很久难以释怀的,读它的人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五):囚禁在地牢里的玫瑰
——囚禁会彻底改变你,会让你见识自己的本性,看到自己如何想尽办法逃生,争取比前一天少受一点痛苦。——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被人抓进一个暗无天日的地牢里,用铁链将你锁在墙壁上,你要如何进行自我拯救?这该是一个怎样惨烈的噩梦呢?
《消失的女孩》作为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讲诉的便是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有关犯罪与人性救赎的故事。
萨拉和詹尼佛是两个本应有着大好青春时光的小姑娘,在参加完一次普通的同学聚会后,她们坐上了一辆黑色轿车,被人迷晕后带到了一个地窖里。她们被绑架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就在我为这两个姑娘捏了一把汗的时候,故事却迅速地闪回到13年后,这整本书其实是主人公在她逃离之后才开始的。
是谁绑架了她们,她们受到了怎样非人的虐待,她们是如何逃出来的?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可作者却并不急于马上向我们揭开整个迷局,萨拉从地牢里重获自由之后,心里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她希望能彻底地与过去一刀两断。不过,在她心里有一个死结,始终难以打开:她逃出来了,好友詹尼佛却被折磨致死,而她却连她的尸体都没有找到。
为了让那个绑架她们的变态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也为了解开自己的心结,萨拉一步步向读者揭露事情的真相,也战胜了自己内心对过去的恐惧。
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让读者有极强的代入感。萨拉在现实和回忆中交叉地描述着自己的遭遇,这样两条线索同时推进的方式,设计得非常精巧,读者阅读的同时,就像和主人公一起去经历了一场冒险一样刺激。
《消失的女孩》,封面上是几朵鲜红的玫瑰花,那些美丽的花儿不是长在花园里,而是被囚禁在铁丝网里,代表着书中那些失去了自由的美丽姑娘。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律学的博士,对犯罪心理与受害者心理有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个女性,对书中女受害者的心理描写抓的很准,萨拉什么时候该坚强,什么时候又该被折磨到崩溃,是所有正常人都能理解的。
书的最后,现实中案件的侦破与回忆中的故事完美结合。萨拉惊讶地发现,好友詹尼佛并没有死,而是以一种常人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存活着——她嫁给了那个绑架她们的心理变态。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还是詹尼佛已经彻底疯了?她已经不认识自己曾经亲密的伙伴,甚至沦为了恶魔的帮凶,诱拐了许多无辜的女孩,以供他们摧残。
绑架犯不是一个人,他们有一个类似于邪教的团伙。为什么和邪教有关系?因为那些实施绑架的人并不只是为了得到那些女孩的肉体,更是为了进行一种惨无人道的心理学实验——精神控制实验,那些姑娘们就是被用来实验的小白鼠。
随着故事真相的揭开,我胸中的怒火也越烧越旺。书中虽没有对人性的直接探讨,但我体会出,人真的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有魔鬼般邪恶的脸孔,也有很多善良的天使,她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即使被无端囚禁,也不放弃逃跑与求生的希望!
看完《消失的女孩》,再看看我们今日的社会,人口失踪的案子经常见诸报端,我知道我们都有身处险境的可能,但我希望我们都能够生活在阳光下。即使有朝一日,我们真的不幸落入坏人的魔爪,我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够身处逆境之中而不失去自我,请永远不要放弃对自由与生命的渴求,因为还有你不知道的许多人在为解救你而前赴后继。
那些至今仍然被囚禁在地牢里的玫瑰,我为你们祝祷,愿你们早日逃离苦海。
那些残酷地剥夺了他人生命与自由的禽兽,我唾弃你们的坟墓!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六):消失的女孩读后感
我并不是不喜欢暴露人性丑恶的小说,只是不喜欢这么直接的。我先说这部小说:讲述了撒拉、特雷西、克里斯汀三个人被囚禁前后的生活,很感谢作者没有对囚禁时的生活进行详述。三个女孩获得自由后过着不同的生活,承受着不一样的心理上的障碍,最终在寻找消失的女孩的过程中走上同一条路。克里斯汀想找到更多失踪的女孩;特雷西希望最大最想这个恶魔永远呆在监狱里;而撒拉当然是要找到那个消失的女孩。再就是故事情节跌宕起浮,环境描写引人入胜。
我比较喜欢这句话:无论什么人说什么,都无法帮助你度过悲痛,你只有任由悲痛一遍遍地冲洗你的心灵,直到浪潮一点一点地逐渐褪去。每个人毫无疑问的都有自己的悲痛,每当深夜想起都会隐隐的感觉到灼痛。偶尔说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然而并不能治疗悲痛。我认为那是我们宝贵的记忆,不需要忘记,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回想它的方式,不是悲痛的回想。
下面是我最想说的:1、狂喜:百度和谷歌(谷歌还能找到一些看起来比较奇怪的图片)是同一个答案,大致意思就是不吸毒也可以达到的超级兴奋。如果再去阔展搜所,就会进入宗教领域。头号反派杰克(有文化的流氓)就是一个为了追求宗教狂喜而SM他囚禁的这些姑娘的。而且这种获得狂喜的方式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文化,神秘的俱乐部就足可以证明。
2、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四亿美国人民:美国历史、文化根基浅,可是人家为啥就能孕育出这样多“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美国虽然是西方宗教国衍生来的,但是他并没有把宗教定为自己国家的文化根本。中国同样不是宗教国,但是2000多年的骄人文化也是一种束缚,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别想那么多,好好尊师重道,不然有的你好看)。现代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也一样大肆宣传执政时各自的文化意识形态(要是特朗普天天在推特上天天说他的仪式形态就觉得很奇怪)。我国的贩卖妇女儿童还是比较有“良心”的,因为人家是真的在贩卖。不管我的国家有多少缺点,最少在生命安全上可以放心。
把本书在大脑里拍了部电影,感叹宗教的神秘和人性的丑恶。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七):揭开过往的伤疤
揭开过往的伤疤
——评《消失的女孩》/By Rene-summer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往,而当有一天,自己亲手去挖掘那不堪回首的过往,那将是多么的惨痛。而这个三十一岁的姑娘萨拉,在经历过囚禁之后搬离家乡,在十三年之后,因为一封来自监狱中杰克的来信,却不得不一步一步的揭开了自己的伤疤。
这是一本读了就停不下来的书,这是一本读了就迫切想知道结果的书,这是一本读了很过瘾的书,这就是[美]柯熙?卓安 的新书《消失的女孩》。柯熙?卓安是耶鲁法律学院法律学博士,曾担任MTV公司副总,常居于纽约市,而这本书就是她在MTV担任副执行长及副法律顾问时,利用清晨的时间,写出了这本黑暗的惊悚小说。
故事是以萨拉第一人称“我”来写的,故事的开始就讲述了萨拉那段往事,两个十八岁的少女萨拉和詹妮弗,因为派对后的一次错误上车,而被杰克劫持,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活。克里斯汀和特雷西是同她们一起关押在地窖的另外两个女孩。然而,经历三十二个月后,警察来解救她们的时候,只成功解救出三个女孩,据说詹妮弗已经死了,但是并未找到尸体。
杰克无疑是变态的,不仅在囚禁萨拉时候对她嘲弄、故意微笑,还会经常挖出詹妮弗的尸体来欣赏,更是在即将释放前四个月,向三个女孩寄出了信件,并且还扬言出狱后要去来找萨拉。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这是危险的信号,对于安全感不高的萨拉又该如何去抉择呢?
萨拉期初是懦弱的,不敢去看信件,不愿意走出公寓,不和心理医生去沟通,更不想去回忆那段往事,甚至不想说之前囚禁的地点,但是找到詹妮弗尸体的意念在鼓舞着她,她终于打败了内心的懦弱,鼓起勇气走出了公寓。这样的举动,对于一个经历过囚禁、关押、折磨的女孩来说,的确十分不易。
然而,杰克的变态不仅仅只有这些,随着萨拉不断的调查深入,出现的另外五十四个女孩的名单,还有突然出现的詹妮弗,让整个故事的情节大逆转,原来还另有隐情。
整本书读下来,真相虽然是最初想要去追寻的答案,然而,萨拉的内心描写,以及她为寻找好朋友詹妮弗尸体而付出的一些列行动,这些,足矣是整本书的亮点。这个勇敢的小姑娘,用实际行动在努力着。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八):谁才是罪魁祸首?
谁才是罪魁祸首?-评《消失的女孩》
文/信实的精灵
昨晚是平安夜,在熙熙攘攘的商场的一家餐厅门外等待排号的间隙,一个打扮相当时尚、妆容精致的女孩(我后来才留意到,当她走的时候,我身体斜后边还有一直站着的一个女孩跟她胳膊挽着胳膊走的。她们俩是一伙儿出来“作案”的。)走近我跟我搭讪:“您好,您听说过耶稣基督吗?读过《圣经》吗?介意去我们教会看看吗?”,我立马一个警惕,我回复她,“我以前接触过教会的朋友们,我读过圣经,也有自己的信仰,不好意思。”(没错,我对她们是抱有敌意的。)在她得知我已经有自己的信仰的情况下,更加开始穷追不舍起来,“可是,你知道你自己所信仰的到底是什么吗?你知道如果你信仰的是错误的话,到时候会有上帝的审判吗?你说你有自己的信仰,可是你没有关于自己的信仰考虑清楚吗?”(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她们恰恰是在知道你有自己的信仰后反而开始咄咄逼人起来,甚至于更加急迫地想要宣传她们自己的一套歪理邪说。进而把你洗脑,拉进她们的团伙中去。)这才是人心最可怕的地方,她们在已经被别人洗脑的情况下竟然完全不自知,并且妄想着拉进去更多的人来为自己赢得奖励。
大家应该对去年5月份左右发生在山东招远肯德基打死人的事件还有印象,在拍摄下来的简短录像中,一名女孩被活活打死,受害人是血肉模糊。事后调查结果显示,这一伙所谓打人的心狠手辣的歹徒竟然是所谓的邪教异端“全能神”(又名“东方闪电”的邪教)的成员们。相信大家应该明白我为什么会对上面碰到的两个女孩采取如此排斥的态度,以前接触过的教会的朋友们提醒过我,这两个人是典型的邪教的作案模式:两个漂亮女孩一起搭伴,专门找已经听到过圣经的人下手。所以如果你上当了,后果不堪设想。你甚至于连自己是怎么消失的都不知道。
“人类太可怕了。。。。他们可以承受一切。”
——摘自电影《柏蒂娜的苦泪》(The Bitter Tears of Petra von Kant),
雷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导演兼编剧
美国作家柯熙·卓安作为耶鲁大学法律学博士,目前身为娱乐法律师,她从事与电影、电视、戏剧相关的娱乐法工作逾15年,这都为她这本书的创作积累了丰厚的实际经验。这本书是她的犯罪小说的处女作,是她在MTV担任资深副执行长及副法律顾问时,为了完成毕生的梦想,所写就的戏剧张力十足的纪实风格的长篇小说。在她的笔下,人性、残忍、犯罪已经在极端的压力下人性的扭曲变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笔下记录了这样一个逼真的犯罪故事,犯罪分子杰克·德伯(书中他的身份同样是一位高校颇受同学们欢迎的心理学教授,在他被捕之前)和诺亚·菲尔宾(一个当地圣灵教会的牧师,用来遮掩她的种种恶劣行径)用所谓的犯罪团伙作案的方式,先后将58名女孩以不同的方式掳走、囚禁于地窖中,用惨无人道的刑法和折磨(包括肉体和精神上的病痛)去摧毁她们一个个人的意志,然后研究收集她们对待这种“心理催眠”的态度和反应,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而让自己成名(毕竟,这不是虚拟的实验品,而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个案)。
这里面的犯罪人之一杰克·德伯的名字当我想起来当年震惊美国的一桩无解之谜的悬案(开膛手杰克的案件),手法都是如此之残忍,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颗心才能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行径。美国首席女法医帕特丽夏·康薇尔在她的法医纪实作品《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中,将犯罪分子的矛头直指著名画家华特·席格,因为他同样在自己的画作中展现自己扭曲的性格。然而,在这名画家的生前,他竟然是以为人人敬仰的大画家,何等讽刺!
这些被囚禁的女孩们,她们每一个人的臀部都被烙上巴塔伊的痕迹,这是一个极端变态的心理学方面的范畴。那个痕迹是无头的男子一手举着一颗从里面喷出火焰、像心脏的东西,一手握着一把短刀。男子的胯部画了一骷髅,乳头是小星星的形状。在后来诺亚·菲尔宾所囚禁的教会车辆发现的所有女孩身上,都有这个印记。
当然包括后来侥幸逃脱出来的萨拉(本书中大部分时候化身一家企业的精算师卡洛琳·莫罗)、詹妮弗(在故事的前面一部分,所有人都以为她在被关入地窖中三年后就已经死亡,然后她的结局更是让人震惊)、克里斯汀(佯装自己全然忘记过去的一切伤害和伤痛,被解救后仍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结婚生子,过着上层社会贵妇人的生活,在看似坚强的外表下仿佛过去的一切从不曾发生过)和特雷西(一个有着叛逆性格的女孩,因为弟弟本的突然离世,开始用吸食海洛因来麻痹自己,最终使得自己成为杰克的阶下囚。),这些女孩,无一例外,在被囚禁事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之后,本来以为所有的伤害可以随着时间被渐渐遗忘和治愈时,面对着重新而来的一些杰克从监狱里面寄出来的信件时,她们再一次接近于崩溃的边缘。这一次,她们联起手来,再一次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程。
这次找寻真相的旅程中所遭遇的真相,似乎比以前在地窖中所经受的肉体和精神的伤痛更加残酷,她们面对着FBI的探员吉姆的无时无刻的尾随,也有她们的心理咨询师西蒙斯的所谓关怀,甚至包括杰克当年尚是“所谓”的心理学教授的研究助理阿黛尔·辛顿的遮遮掩掩,以及她借以成名的记者和前男友斯科特·韦伯,当然也有诺亚·菲尔宾的前妻——一位对他恨之入骨的女人,一生几乎都活在自己的阴影里面。还有一个隐形人物——杰克·德伯的妻子西尔维娅·邓纳姆,甚至于还有他曾经的同事们大卫·斯蒂勒教授,当所有这些人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似乎不再是为了不能让杰克被假释出来。当真相在所有人的面前铺展开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置信。
不过关于阿黛尔·辛顿笔下的那个校内的邪恶研究团体,似乎在作者想要结束的时候有点潦草,甚至于杰克·德伯到底最终有没有被假释,以及他的妻子西尔维娅·邓纳姆到底是失踪了还是早已经死亡,都是让人糊里糊涂的。詹妮弗最终还活着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她又是怎么样从一位受害者变成最后的那位与杰克·德伯一起联手的残暴的施虐者,显然,作者想要写成一部心理学的犯罪小说,不过,作者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尚且太浅,不足以走进每一个经历过创伤的的女人们背后去表明真相。有点刻意堆砌的嫌疑。然而,冲着这本书情节设置的紧张和故事的展开方式,这方面作者绝对算是比较有经验的。
人心只要有脆弱的地方,就存在可以被别人攻破的地方。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唯有自己心中出现漏洞,越是小心翼翼,越是容易中了敌人的圈套。世界太大,各种心理有疾病的人都存在,当他们想要采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去杀人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变成一种什么结局,或许心理学在很多时候反而变成了很多人的杀人工具。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email protected]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九):为了不成为消失的女孩,选择聪明的勇敢
主人公萨拉和她的朋友詹妮弗在上大学期间,一次party之后的晚归被变态心理学教授杰克以载她们回学校为名骗上车迷晕,与早她们来的两个女孩一起被关进地窖长达三年多,四个花季少女被性侵,被扎针,被割肉,被电击,被烙铁,詹妮佛还一直被关在如同棺材的箱子里。之后因为一次机会萨拉有幸逃出,地窖里的女孩因此获救,杰克被捕,詹妮佛却被杰克扬言已经杀害。事隔十年,萨拉得知杰克有获得假释的可能性,再次对十年前的案子深入调查,却发现了一桩又一桩令人胆寒的真相。杰克在背后建立了一个神秘组织,这个组织以宗教为外衣,其实质是掳劫年轻女孩,杰克拿她们做非人道实验,之后还把她们运往各个窝点,让不同的男人折磨她们,以此谋利。而早已经被杰克杀死的詹妮佛此时也出现了,原来她已经被迫沦为杰克的犯罪机器。得知这一切真相的萨拉决定不再逃避,她要勇敢起来,找寻其余消失的女孩。
其实萨拉在书中自述说本来不应该有这一场意外的。毕竟她们不是无知的女孩,萨拉和詹妮弗小时候经历过一场车祸,詹妮弗的母亲不幸丧生。两个小女孩由此开始对未知的灾难进行各种精算和预防,她们看电视看新闻看书,对于飞机坠毁,家庭变故,癌症都了如指掌,诱拐、强奸、谋杀这些危险事件也都一一评估。空难发生的概率三十一万分之一,死于龙卷风的概率两百万分之一。这种近乎神经质的统计,萨拉的说法是“想对这个混乱不堪、缺乏公正的世界增添一点控制感。”可是她们在被绑架前还是出现了致命的错误,萨拉认为致命的错误是忘了给自己的规定“永远不要坐别人的车”,她们误上了杰克叫兽的车从此开始长达三年痛不欲生的折磨。
她们给自己定下各种规定,“永远不要晚上一个人去学校图书馆;停车地点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永远不要超过六个车位;遇上汽车爆胎时永远不要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永远都不要、不要、不要。”可是她们却再次飞来横祸。萨拉在历经磨难后想明白了一点,对于危险不管怎么预防,如果“我们没有将真正的坏人当作敌人,只是盲目地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进行统计预估。”那我们就还是太天真了。杰克叫兽表面上英俊潇洒,学识渊博,却做下这么多匪夷所思的坏事,很多人怀疑他有心理疾病。萨拉却已经心知肚明。“我觉得他心理没病,他——他很老谋深算,他做的一切都需要仔细的谋划和严密的控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有多强大,表面上的人设有多完美。而且这个世界有些人就是喜欢以折磨他人为乐。
这让我想到女大学生章莹颖在美国失联的新闻,她在去和房屋中介谈判的路上,因为快要迟到而上了她们学校博士生助教的车。在这之前,她并不认识这个人。可能是博士生同校友这个身份让她安心,反正她放松了警惕。我们会被表面所迷惑而被欺骗。相对于陌生人,我们很多时候,也要提防的那些看似与你相熟的人。如果章莹颖的事情是一个预警,那么有人说,萨拉和詹妮弗这么小心翼翼,可最后还是身陷危险之中,为什么我们要把生活弄得紧张兮兮呢?
想到小时候一个人在家,经常会对有形体的盗贼以及无形体的鬼怪想入非非。心里着实没有安全感,可是有一个同学,他也经常一个人在家。我们明白自己很弱小,对一些事情有着莫名的恐惧。有一天我去他家里,他给我展示了自己买的电击棒。我没有问过他买了电击棒以后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会增添安全感,可是我发现他对生活确实有一种掌控感。他经常说生活没有那么容易,也会给我分析各种危险出现的可能性,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危险信号的辨识。电视、书籍还是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人告诫我们可能存在的危险,单纯的怕是没有用的,面对可能的危险,我们不是不去做什么就可以避免的,而是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才可以避免。面对真正的危险,如果我们还天真的以为坏人会像我们自身一样保留善念,那我们就只是羊入虎口。
萨拉逃出魔窟康复期间,西蒙医生对萨拉进行了十年的心理治疗,并没有医好萨拉,被性侵,被折磨,被割肉,被电击,过往那些痛不欲生的日子,这十年在她心里夜夜高歌。可是在阻止罪恶发生的行动中,她一次又一次跨越内心的障碍,选择与恶贯满盈的罪犯战斗,最后她从过去走出来,获得了心灵的救赎。这个故事也是告诉我们,危险的世界,提高警惕不占小便宜是一种策略,聪明的勇敢才是唯一的选择。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http://www.sohu.com/a/154863055_99907183
重点是最后的防身四要素:时间、空间、氛围、技能。学习下。
《消失的女孩》读后感(十):被囚禁的四朵玫瑰花
这是一本让你根本停不下要读的书,这也是一本很过瘾的书,这同时是一本迫切想知道结果的书。
每个人都有灰暗的过往,而当有一天,自己亲手挖掘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时,你是否坦然自若?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人生处于绝望境地的孤注一掷,书中几个姑娘不得不重新回到那个地狱,重新直面自己救赎自我。
萨拉、特蕾西和克里斯汀尽量不去触碰过去的十年,她们只想催眠自己忘掉过去,就这样小心翼翼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恶魔杰克再次敲响她们的门。
萨啦和詹妮弗这两个十八岁的少女因为一次派对后而上错车,落入恶魔之手长达6年的囚禁生涯,克里斯汀曾是恶魔的学生是恶魔的崇拜者却被惨遭利用囚禁,特蕾西一位自食其力勇敢的女孩,被囚禁在地窖里的四朵玫瑰花,她们经历的痛苦非常人能及。
三人因为恶魔的信而再次踏上旧时的征途来时的路,尽管恶魔已经在牢里但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几个女孩,这是一场恶魔与三个女孩的心里游击战。
三个姑娘在救赎自我的同时也解救了她人,她们变得勇敢,善良,敢于直视人性的弱点,詹妮弗是最先消失的女孩按照故事情节大家都认为詹妮弗已经死了,但是最后当詹妮弗拿枪对着大家的时候,萨拉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那个恶魔拿来牵制她的人,当詹妮弗被解救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对着萨拉说:“我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现在再也没有什么能吓唬我了。” 有时候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