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公众号

《唯有悲伤不撒谎》是一本由[韩]高银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一):万物皆有尽时,唯有诗歌永恒。

万物皆有尽时,唯有诗歌永恒

文/巴奇俊

万物皆有尽时,唯有诗歌永恒。那么诗歌到底是什么?在陶渊明看来:诗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法国诗人瓦雷里眼中:诗是“一种魔力、或一块水晶中的某种自然的东西,被粉碎或劈开了”;在余秀华看来,诗歌只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在我看来,诗歌就是生活中的灵魂,是内心的独白,是对生活的呼唤,是忠于生命的爱。

《唯有悲伤不撒谎》是韩国国民诗人高银的诗作精选集首部中文版,完整收录了高银了五十年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高银是韩国当代文坛最德高望重的诗人。高银中学时代辍学出家,后来还俗,开始写诗,并连续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曾赴韩与他同台朗诵诗歌,并评价他为“韩国的诗歌菩萨,拥有非凡而平易,丰富而迷人的诗歌创造。”

我的孤独将于孤独诀别。深邃的黑暗里生出另外的黑暗,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作者离家出走,出家,又重新上路,无时不刻不与孤独相伴,无时不刻不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展开内心的独白。在无从选择、无法逃避的现实下,高银不知经历着多少次的内心独白。余秀华说的没有错,诗歌就是情绪在跳跃。高银也是如此,随着内心的情绪波动用诗歌来诠释内心的独白。

悲伤不会撒谎,谁能不为生活落泪。人们都该醒悟,谁都是沧海一粟。韩国诗人高银的诗歌来自于生活,捕捉了生活中的灵魂。很多人都盛赞诗歌带来美好的生活气息,然而在高银的诗歌下,生活是那么真,真的那么伤人。绝不会像古典诗歌一样,拘泥于诗歌的美好。高银的现代诗在形式上是自由的,生活本该也是自由的可生活经历着太多,承受着太多,容不得人们半刻自由。可作者就时以自由的形式去写下不自由的生活。作者和人们一样,渴望自由,也渴望自由形式的诗歌把生活捕捉,捕捉生活里所有的情感,所有悲欢离合。

生命胜过任何死亡的荣光,不必彻夜咆哮,发出喧器的声波。诗中涌动着生命与死亡,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读起来总是滋生着庄重的心绪。生命在于平静,在于安宁。正如泰戈尔的诗歌一样,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总能让人感受到对生命的爱,对诗歌的敬怀。在诗歌中感悟生命,使诗歌充满了真诚、生命力和灵魂。在诗意间舞动生命的乐章,在诗里行间体悟生命的真谛。忠于对生命的爱,诗歌足以永恒存在。

对历尽人间沧桑苦难的人来说,读起来更是身同感受。诗歌最重要的并不是诉说理性而是诉说想象和感受。我们也许无法理解诗歌的本质,但我们都会懂得诗歌的真切感受。平日里,我也是一个喜爱阅读诗歌的人,自己也喜欢写些自己认为所谓的现代诗歌。对于赏析诗歌,理应以最纯真的心灵和最本质的自我来阅读。有诗歌所在的世界,就没有世界末日。有诗歌所在的生活,就没有心灵荒芜。所以的颠沛流离,因为有了诗歌,都变得更有意义。总有一首诗歌抒怀于你,让你感受诗歌在你的心灵跳跃,感受到诗歌的魔力。

人生本来就是一首诗歌,修行的是自己,被感动不一定自己。生命本来就是一段风雨兼程的旅程,沿途风景的好坏,全在于修行的自己。一路有诗歌相伴,就有无尽的阳光。

在此附上自己写的一首诗歌,以表我对诗歌的一片热忱。

感恩孤独

孤独,与生俱来

不该害怕,不该避开

用一生的光阴相处

光阴,与孤独同行

不在乎长短,不在乎美好!

重要的是,还可以拥有

享受孤独

去发现更美的时光

感谢孤独

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虚度光阴

也有不争的安逸

放任光阴

也有任性的逍遥

孤独是段美好又可悲的时光

所以我们既贪婪着,也鄙视着

我们也都只是行走在尘土里的孤独者

最终也只能孤独而去

成为世间的尘土,成为世间的罪人

——转载须经本人授权,转载请豆油本人。谢谢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二):愿重回诗人栖居的世界

好多年没有读这种长短句了。

这样灵性跳跃的文字

这样淡淡的忧伤

这样不停的思索

这样寂寞的灵魂

写诗的人,该有多寂寞,才能雕砌出这么优美的句子。仔细想一想,我好像也有过写诗的年纪。那时候太年轻,年轻的不像话,13岁,14岁,15岁,心中无愁强说愁的年纪,我读汪国真,我写寂寞的句子,无病申吟,伤春悲秋,夸大情绪……那时候我住在大山里,读不到书,看不了电视,也听不到歌,我的周围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和一些野孩子,也没有多少人好好学习。那时候我不知道有北岛,也不知道有顾城。舒婷倒是知道的,因为语文课本中有她的诗。

前阵子刚读过一个熟男的文集,他说只想做一个自由的,闲到长蘑菇的诗人。

诗人要很闲吗?

《唯有悲伤不撒谎》是一本韩国诗人高银的诗集。令人心碎的,他用他的诗,为诺贝尔文学奖“陪跑十年”。对于诗歌来说,就算被提名十次,拿不到还是没拿到,心碎仍然是心碎。

此刻我在想,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默默的写诗,或者默默的读诗。这样的场景,极难极难能看到,因为诗人藏得很深,藏进平凡的生活里,或者藏进遥远的风景里。诗人之于我们,之于国家,之于世界,到底是什么意义呢?

可是我为什么忘不了北岛,忘不了顾城,忘不了叶芝呢?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当你老了,睡眼昏沉,灯光下打盹……

你见或不见……

其实高银的人生经历如此朋克:18岁开始自杀,随后当过糖贩子、教师、乞丐、僧人、诗人、政治犯。“通往韩国知识分子状态的道路数不胜数,然而通往高银的路线却无处寻觅”。

我的孤独将与孤独诀别。深邃的黑暗里生出另外的黑暗,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

重读高银的诗,唯有悲伤不撒谎,他的字句里除了灵动,还是灵动。那些唯美的意境和时刻,你也许不能完全领会诗人的意思,或者全部明了他的情绪,只是抚摸这些奇奥的字句,等待缘份,或者等待某个时刻,让它走进心里,走进灵魂里。

愿重回诗人栖居的世界,愿诗歌不死。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三):每个人的话语里,都蕴含着一生的涛声:读《唯有悲伤不撒谎》

西方与东方的审美情趣,体现在诗歌上,有着迥然相异的侧面。如果将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诗作比作一条繁花如锦的小径,那么韩国诗人高银的这本诗集则恰如一条白雪覆盖之下的泥泞之路,蜿蜒而行,延伸至虚无的尽头。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陪跑十年”、韩国国宝级的传奇诗人,高银的诗作看似平易朴实,实则呈现出一种东方式的含蓄、内敛而沉稳的意境。那些幽微的情愫,涌动于心间的哀愁,都化作笔端丝丝缕缕的温婉感情,让人沉思,同时也让人潸然泪下。

在古代中国,“诗歌、音乐和舞蹈”三种艺术样式是合而为一的,这表明了诗歌这一艺术样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也体现出它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相融与契合。从二言到四言,从五言到七言再到格律诗,诗歌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若从《诗经》开始算起,中国的诗歌已有2500年的历史。遥想盛唐时期,“人人皆能诗”的热火朝天的作诗风气,恐怕至今再无朝代可与唐代比肩。

韩国在明朝时期曾是中国的藩国。在15世纪时,朝鲜的上层官员们仍然使用汉文,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朝鲜被日本吞并后,谚文方逐步成为朝鲜族的主要书写工具。它的语言系统里69%左右是汉语的变音,可见中国文化对它影响至深。

韩国诗人高银的《唯有悲伤不撒谎》一书以时间为创作主线,分成四个部分:“离家出走”“呐喊”“重新上路”和“很多人”。或许,这样的命名并不科学,因为全书的每一篇诗歌,都不具有在主题上显而易见的独立姿态,每一篇都和其他篇目血肉交融,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分隔,他的诗作,贯穿始终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难怪艾伦.金斯堡要称他为韩国的“诗歌菩萨”。一颗具有菩萨心肠的诗人,不仅具有慧眼,能洞察世事;而且还具有一颗慧心,能普渡众生。

诗集的开篇《在清水庄》,在朦胧的语境中模糊的勾勒出一个涉水而来的陌生的“你”:“......有时将陌生的事物当作你/变成水声而坐/像活着/只能以水声让水流动/你的脸/我越熟悉越悲伤/黑漆漆的树叶沉睡/你身体里的内脏也纷纷入眠/现在/我留下是为了成为什么/任凭怎么寻找/哪儿都没有生命/我呼唤你/走过深夜/水声追逐着独自流淌的水。”深沉的绝望与孤独的等待嵌入其中,四顾茫然,只有潺潺的水声划过作者干涸的心田。这首诗虽然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也不具备标新立异的形式,却将一种思愁借助水流的运动,流过字里行间,流入读者的心间。以这首诗作为开篇,奠定了全书深沉而又略显悲哀的基调。紧随而来的第二篇《去文义村》,也显示出同样的情绪基调:记叙诗人冬天前往文义村的所见所感。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死亡希望这世上的路/也如死亡般渺茫。”多么寒意彻骨的譬喻。再回头看一眼整篇诗作,这句有着深刻哲理的话语,让一个村庄的凋敝、萧索跃然纸上。结合上下文看,这的确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死亡之地:“生命蜿蜒/绕路而回/朝着熟睡的村庄抛撒尘埃......雪啊,你掩埋了死亡又要掩埋什么?”作者即景生情,看到村庄如今被死亡的气息紧紧裹挟,禁不住质问漫天飞雪。

在《熄灯》里,诗人如是说:“......秋天来了/老农夫提前夯实泥土/消瘦的石匠打碎石头/死者最终还是没有出现/这是死者的秋天/不是我的/矛盾在于/死亡才是世上最强大的存在/从清晨开始就呐喊的喇叭村/当喇叭声停止时/我的孤独将与孤独诀别/深邃的黑暗生出另外的黑暗/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而死者继承我的生命。”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象征着收获、寄寓着富足的喜悦,然而在诗人眼中,这秋天却是充满死亡之气的“死者的秋天”,尽管农夫在夯实泥土,石匠在打碎石头,每个人似乎都在为金秋做着准备,但是又有谁能勘破秋天背后的凉意?诗人的秋天是矛盾的,是因为诗人勘破了“死亡,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不可抗力。”任何人都不能豁免。突然,诗人笔锋一转,仿佛如梦初醒,他突然想到了清晨的喇叭声,一声清脆的喇叭声,将他从凄凉的心境中唤醒。“当喇叭声停止时”,诗人将与自己的孤独告别,然而诗人的心中却是一望无尽的黑暗。然而,诗人仍然要整装待发,踏上远行的路途。相互矛盾的一系列画面和内心的剪影,诗人的孤独可见一斑。

当然,高银的诗作中也不乏一些令人咂摸回味的“金句”。例如,《奢侈》中的“衣服是来生之旗/大海是此生之体。”;“潮汐的故乡之海潜藏于童贞之中”;《归省》中的第一句话:“故乡的路/仿佛有人解开了沉默的棉布腰带”;《复活》中的“生命胜过任何死亡的荣光”......都可窥见诗人丰富的联想力和他对于事物的独特体悟。

如果说“静默”“哀伤”是诗人的表象,那么“决绝”“凛冽”则给这种表象增添了一种更深的伤感。《箭》:“我们都变成箭/全力以赴/穿越虚空/一去不返/嵌入/伴随嵌入之痛腐烂/不再归来......”诗人俨然把自己当作了一枚穿透虚空的利箭,他要全力以赴,要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决绝的态度;而在《壁诗》中,他又这样想到:“夜晚坟墓张嘴/吐出疯狂的星群/看吧/扼住彻夜咆哮的刀篱风声的咽喉/深夜的土地呐喊着打倒所有的宁静......”一种狂野之姿,森然的景象,被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概括在诗人短短的几行字之间......作者写死寂一般的村庄,写如流水一般逝去的生命,写死亡的恐惧与待死的精神,也写间谍——“.......二十年前的信念依旧不变的是孤独/世事更迭/信念终于低头/孤独却从未消散/啊/什么是碑/什么又是清风一缕?”简练的五句话,将间谍的落寞、孤独、挫败的一生传神的描摹了出来。“间谍”这个特殊的职业,没有人会为他树碑立传,他们的生命也将化作清风一缕,飘散于空中,他们为之献身的信念早已腐朽,只有孤独如影相随,相伴一生。

生命、死亡还有青春时代的孤独,贯穿了高银这本诗集的始终。他的诗作,少见涂脂抹粉的烟火气与精心雕琢的贵族气,有的只是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凛冽寒意。他的诗作,就像那白雪覆盖下的泥泞之路,表面看去平静而纯白,然而当你踏上去,你会发现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与滞涩。

惠特曼的诗作博爱而广大,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他都倾心爱慕;拜伦的诗作如高擎的火焰,总是那么的富于激情。而韩国诗人高银,脚踏实地的耕耘着自己的一方诗的天地,他将自己放逐于这个安宁自足的世界里。我们有理由相信,韩国文学终将会摆脱目前的“饥饿状态”,迎来他的丰硕花期。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四):孤独漫步者的梦想——评《唯有悲伤不撒谎》

文/凯风自南

高银无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韩国作家,他著有《彼岸感性》、《超越自我》等诗集。长达30卷的《万人谱》(本诗集中第四部分“很多人”就是选自《万人谱》)也是史无前例的诗歌巨制,不仅包含了韩国现代历史,还创造了历史本身。而本诗集披沙沥金,以作家的生活与思想演变为线,编选诗歌而组成了“离家出走”、“呐喊”、“重新上路”和“很多人”四个部分。

(一)我现在要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放荡

他说,我的孤独将于孤独诀别,深邃的黑夜里生出另外的黑夜,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到底是怎样的人生经历筑起他诗歌的高台。

“诗人通过植根于漫长而巨大的堕落的全部感觉而成为先知。”14岁离家出走,流浪四方。18岁自杀,继而成为运输检验员、糖贩、中学老师、乞丐、僧人、诗人、政治犯。多么精彩的经历。生活中的人事终将以某种方式保留下来,骚动的青春期成为永恒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高银的诗歌可以被抄袭,但是它的人生却无法被剽窃。

(二) 使我成长的不是真理而是路

高银像个孤独的人儿,独自赶路。他曾说,“使我成长的不是真理而是路”。 路、或走路, 一直是他生产诗歌的强大基石。对于他来说,“ 走路并不是追求自我解脱愿望的消极行为,而是对与别人见面沟通方式的根本性省察,同时也是对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一话题的回答形式。”诗人诗作的个别特性不一定在于必须追求美得熟练性,而应该接近于世界观的外表形态。高银或是比较直接地表露生活的体验,或者是探索一种能用“普遍语言”命名的新的价值观,并且尽量地缩小画家与诗人之间的经验差距,将自己的生活与诗歌完美的结合起来。他的生活本身就是诗,为了诗而生活。

(三)你的脸我越熟悉就越悲伤

高银的诗, 始终把焦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克服这些矛盾的意志方面。他企图运用诗歌唤起隔断之前的生活世界、风俗、共同的体验和记忆, 努力克服隔断的意识形态。走近历史中去,从历史中去思考人,也不能忘记从历史中走出来。

“无论附着多么宏大的意义

也不过如此

如果历史过于宏大

如果历史过于沉重

那就没有今天 ”

如果需要有人来证明他们没有尽头的不幸生活的话,“许多人”中那些贫穷或富有,平凡或著名的人都能担此大任务—他发誓要写诗为每一个人庆祝,他相信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值得记录和纪念的,韩国历史不是被某些伟人所掌控和决定的,而是由全体人民来创造的,因此稚幼孩童、鳃寡老人与政要名流们同样重要。

高银的诗歌似乎都是对一些轶事的轻描淡写,尤其是在写人的时候。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他讲述的事件都是痛苦的,他的诗歌中无数次地表现了韩国人有尊严的忍受痛苦的能力,也反映了人性的至善至纯,以及人性在非人道手段而前的胜利,以及人们在胜利之后的狂欢庆祝!或是短小精悍,或是破碎凋零,或是晦涩难懂,大部分都是感人至深,令人愉悦。整体地看,这些诗歌组成了一个具有非凡力量的故事。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五):厚重的人生,厚重的诗歌

难以置信,腰封上竟然会是金斯堡的推荐语。

难以置信,在崇尚颠覆和解构的时代,竟然还有这样如此执拗于传统诗歌技法的诗人。

难以置信,因为寡闻,之前竟然从未听说过这位在韩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这就是初读高银时带给我的震撼。

翻开高银的履历,初中辍学,少年出家,数次自杀,几度入狱,沉甸甸的人生经历带来的是厚重的诗歌。正因于此,他描写的主题总是离不开一些和人类自身命运息息相关的“大词”,比如死亡:矛盾在于,死亡才是世上最强大的存在。从清晨开始就呐喊的喇叭村,当喇叭声停止时,我的孤独都将与孤独诀别。深邃黑暗生出另外的黑暗,接纳我重新开始的步行,而死者继承我的生命;比如情感:悲伤不会撒谎/谁能不为生活落泪,自古以来/我们的女人就是眼泪/自我安慰的眼泪;比如正义:死亡听着世间的人迹/远远走开又回头张望。/像今年夏天的芙蓉花/也像最谦卑的正义/一切都很低。

“人们也该醒悟,谁都是沧海一粟,我早在童年就已经老去,我要在这里新生。”读到这句,我忽然想起鲍勃迪伦那句“昔日我曾老去,如今我风华正茂”。我惊叹这两个在各自文化背景下先知式的人物,在气质上竟有着异曲同工的深刻与厚重。不过,迪伦是年少成名,站在神的高位后又返身折回人间,而高银则从未获得过世俗意义上的声名(数次去诺贝尔奖擦身而过),他始终只是一个习惯描写苦难,并在这种苦难中苦苦跋涉的旅人。这种苦难赋予了高银诗歌一种强大的悲剧性力量,让人读后回味在三,并不轻松。

坦白地说,高银的诗虽然语言直白,但并不好“懂”。但这种阅读上的困难并不来自诗歌本身,而是因为读者和其经历的不对等。作为一名诗人,高银的人生坎坷,时代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样经历不但为其诗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为他观察世界提供了特殊的角度——一种东方式的悲悯。只有阅尽人间百态,体验过人世冷暖过后,才会有这种向死而生的豁达与从容。

要接近高银,阅读作品是第一步的,但要想充分理解作为诗人的高银,还要深入到他厚重的人生中去,毕竟那里才是他所有诗歌的源泉。介绍上说,高银有各类著作上百部,这本《唯有悲伤不撒谎》选取的作品显然只是沧海一粟。也期待未来能见到更多高银诗歌的优秀中文译本。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六):一种和解的方式

没有一首诗可以被另一首诗所替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无法从一本诗集里归纳出一个真正的核心,每一首诗,一旦被写在纸上,印在书上,投射在屏幕上,就是一个鲜活而独立的烙印了。诗人的心大概真的有玲珑几百窍,每一个心思蕴散出来的字句,都是其在万千世界里刹那间体悟的画面和灵感。所以啊,为什么要去评论他们的手法?为什么要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这些故事的,不是吗?但是,当我闲来翻书,看到高银说,听到夜半火车汽笛声,便想要辞家远行,不禁心潮翻涌,难以平复,这种反应更像是巴普洛夫的狗一般,是不受理智控制的,而激发的铃铛声,就是高银的诗。我不是说,只有这个韩国人才能做到写自己的诗,让别人哭泣或幸福,事实上,我相信在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中,总会遇到一句话一部电影一个场景乃至一种味道,让你驻足不前,若有所思。只是就在此刻,我遇到的,是这本诗集,而在拿起书本的前一刻,我还在刷微博,看朋友圈,重复着看似丰富实则单调无趣的信息吞吐,显然,这并不好带来太多的际遇和机缘。

读诗,说到底都是在读自己。在这本诗集里,并不是每一首都让人动容的,更多的时候,只是闲庭信步,走马观花。有趣的是,每每觉得无趣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一两句跳出来说,你要的在这里呢。你说一缕轻烟,猛然衰老的父亲迈过沟壑,而我想的是,万青的歌里也如此唱着,父亲坐在云端抽烟,笑着说孩子去和过去和解吧。和过去和解?和过去和解?啊是了,高银在诗里说了,从历史中归来吗?从宏大沉重夸张的历史中归来,摒弃书生的虚伪和清高,重新踏上坚实的土地。这是和解吗?可能只是他个人对于自己劝告和安慰吧。经历过时代动荡的人才会把“过去”命名为“历史”,而我们这样的凡人,大概会说着青春啊梦想啊岁月啊诸如此类平常稀松的字眼,在星期天阴雨的午后,就着一杯开水,兀自不甘和悸动。为什么会不甘心?因为等会儿还要出差,还要赶夜晚的高铁去远方的城市,还要换一副面无表情的面具和人谈判,还要抵抗工作把自己变成一个性格急躁激进的人,我不是要和过去和解,而是要和过去协商,给过去一个交代,假装自己还如一开始的约定一般并未走偏。此刻,读一首诗,便是讨好自己。

《唯有悲伤不撒谎》,这名字选的,像莎士比亚说的话。韩国人的作品,除了电影之外,我大概只看过一本,谈不上对他们的文化有所了解。从为数不多的电影故事里,我大概知道韩国在其民主进程中发生了很多鲜血淋漓的故事。高银是谁,他的生平如何?他是左是右,我一概不知,乍听之下,更像是一个动漫人物。机缘巧合获得他的汉译版诗集,我才去揣测他是否经历了那些知名的战争,是否参与了街头游行,是否感受了韩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击。若不是这样,他的诗里面又怎么会有独自的沉吟。我一直以为,人活着世上,最终极的任务就是始终与自己达成和解。遭遇,困惑,思索,解答,这四个词即是人生不断的循环。他和星星对话,和暴风雪低语,与悲伤倾诉,与喜悦交谈,喝一点儿酒,幻化成箭,飞回故乡,醒来,然后写下内容,就成了他的故事他的诗。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种慰藉。至始至终,风云变幻,总还是能宽慰心安,重新上路。

絮絮叨叨,终是对自己有诸多不满,对现实有诸多不安,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一种与自己与外界和解的方式。

最后,录诗一首,聊以自慰。

《归省》——高银

故乡的路 温顺地蜿蜒

仿佛有人解开了沉默的棉布腰带

莽撞地穿过山川草木的四车道那边

人们沿着地方道路乘坐缓慢的巴士成熟

跑上告诉公路 纷纷变成性情急躁的人

故乡的路 走过每个角落都情深意长

有的被一块空空的稻田推开

有贴着冬天绿油油的白菜地沟

一起分享 相互辞让 弯弯曲曲

伴随着三千里漫长江山的艰辛

还有久久地播种和收获的世世代代的咳嗽

哪怕一块地的边缘也当作辽阔的祖国

整个冬天身体绕着拖拉机的足迹 天黑了

转眼夜幕降临

在这个国度 为什么只有我的故乡是故乡

跨越山谷的路上 微风载着悲伤

父母必定平安 四年的弟弟妹妹们向我跑来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七):活着,多像不见一叶风帆的大海

《一种喜悦 》

高银[韩]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想过的事

不要哭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正在想的事

不要哭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正要想的事

不要哭

这是多么开心的事

这个世界上

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

我由无数的我构成

这是多么开心的事

我由无数的他者构成

不要哭

摘自高银诗集《唯有悲伤不撒谎》

浦睿文化出品|湖南文艺出版社

【诗歌君语】

来自微信:诗歌精选,ID:Upoetry

读这首诗时,不由得忆起里尔克那首——

《沉重的时刻》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在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两首诗带有某种相似。除却结构、句式等外衣,他们都道出了人与他人之间必然而普遍的关联。他们同属一个系列,却又在视角和内在的心态上显得不同。里尔克站在人群中,和人们一起朝向无边的海。他清醒看到人世真相:人们哭了,笑了,活着,又死去,命运如循环般往复。他照见镜中自己无助的脸,就像看到全人类无助的脸,哀痛可是无力。

而被艾伦?金斯堡称为“韩国诗歌菩萨”的高银,同样悲悯,却更显超然。他的人生经历很特殊,中学时代就辍学出家,做了十年佛门弟子,还俗后开始写诗。在汉城动乱和内心的焦虑中,高银两度自杀未遂,走出困境后又四度入狱。他经历了那么多,是那个同你一起立于苦海,却回过身来伸手擦去你眼角泪水的慈祥老者。我们能从这首诗中得到慰藉,但此刻深怀心事的我显然无力超脱。

读到高银另一首诗中的句子:活着,多像不见一叶风帆的大海。是啊,正遭遇着什么的人由于距离生活本身太近,反而看不清。若与大海贴得太近,一不小心就会溺亡;若试图站地远一些,固然能望见更多,却也因看到了大海的无边无际而顿感迷惘和无望。我们不知如何是好,或许,不甘心也是没用的。活着,就是面对大海,过于用力,便无法逃脱。要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时刻?这尺度着实太难把握。诗人说,这种时候,“只能屏住呼吸/ 把不幸咽回肚里”。

此刻,一定也有很多的人同我一样,正在遭遇着什么吧?不管是否准备好,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答案终将袭来,我似乎没有更多选择了。悲伤是诚实的,我小心地摊开手掌,写下三个字送给自己:不要哭。然后把手收起来,捏成拳头,这样有了更多遥望大海的勇气了吧?

这个方法,也送给需要力量的你。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八):有美丽的月光,也有月光下的悲伤

数日前开始看一本韩国诗人高银的诗集《唯有悲伤不撒谎》,每晚睡前看六七首,基本上看完了。冬天的夜晚适合读书,读诗亦更佳。囿于自己的浅陋,此前我完全不曾知道这位金光闪闪的韩国诗人,他的诗歌有触及人泪腺的力量,然而并非煽情,而是哲理与性情并重;他的诗歌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原野色彩,语言浅近,然而有一种朴素之美。

高银擅长写普通人,只需几笔,就将哀凉的人间树立纸上。他大约从不打算渲染美,因为渲染美是一种矫揉造作;他也不打算提供正能量,在凉薄的人世,谈正能量是滑稽和可耻的。

我想谈谈《信》这首诗:

我的哥哥

越战伤残军人哥哥

我醉了

今天不想说谎

死也不想

我没有在制糖工厂或公司上过班

这些都是谎言

七年前

刚在首尔站下车

我就上路了

走上跛脚妓女的路

我的哥哥

我的哥哥

我的瘸腿的哥哥

我醉了

只有喝醉

我才有故乡

妓女,妓女也有故乡

也许人类都是一样,韩国也好,中国也好,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也好,战争的伤害是一样的,人的无奈是相同的,悲哀也是相同的。这首诗十八行,译成汉语不到二百字,但却描绘出一个令人看不到边际的世界。一个跛脚的妓女,行走在广阔而寒冷的世界,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她都是社会最下层,最卑微的个体生命。但就生命本身而言,她和任何人并无区别,她有过父母(诗歌里没有提供资料,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有一个伤残军人哥哥(也许曾经很疼爱她,甚至还是她的偶像和骄傲),她有正常人的情感(她恋爱过吗?她恋慕过别人吗?有人喜欢过她吗),她也有尊严(她以自己的方式去生存),她也有廉耻和道德感,否则她不会撒谎。总之,正常人该有的,她都有。那么她有梦想和生活的希冀吗?肯定是有的,只有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只令人看到一个悲哀的世界。只有喝醉,我才有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切温暖的象征。只有在酒醉的麻痹中,才能幻化出一个温暖的世界。生命之于灵魂,是镣铐也是翅膀,即便是妓女,她的灵魂深处也存在一个闪烁彩虹的世界。只是再瑰丽的内心世界也毫无用处,因为逃不出灰暗现实的套子,这是事实。

和《信》的意象相通的,是第四辑“很多人”,其中的诗歌简直就是悲哀人间的群像描绘,病痛与不幸,灾难与厄运,就像是无法挣脱的宿命之铁镣,紧紧捆缚着这些人。一首诗比一首诗黑暗,就像是把一块又一块铅子压在你的心头,挑战你柔软内心的底线。比哀痛的人间更加哀痛的,是人性的绝望。然而,最终抵御绝望的,还是人性。就像用鸡蛋撞击石头,撞击的一片破碎淋漓,有什么用呢,似乎没有什么用。但证明了一件事,鸡蛋终究是鸡蛋,而不是石头。这就是人做为人,有灵魂的存在。无数的人像野草一样卑微,随时被践踏,被收割,然而又一茬又一茬的生长着,生命从来都是如此。我们来看看诗歌《死狗》:

没有烧火,拆开的炕洞里

离家出走的狗死了

父亲小心的把它抬到后山上埋葬

第二天下雨了 雨后绿油油的树叶汪汪的叫

写的好像是狗,其实是人,父与子(也许还有母亲)的影子,都在山坡上呢。对于东亚国家的百姓来说,不论是生活状态,还是心理状况,似乎有一些相似之处。这首诗写的场景,大约在中国的北方并不陌生。高银的诗歌,就像东亚腹地的风,席卷着苦难,残酷,凉薄和真实。我想,他写的不止是韩国,而是世界,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的生活。比如:

船堤里的女人们/头顶百头大蒜去群山集市/卖不完就赶在散集前处理掉/十五里路,深夜/还要再走十里路/空篮子很轻/空空的肚子填不饱,该有多轻啊/这样的苦痛不属于一个人/没出息的百姓/没出息的女人们共同的苦痛/这是多么情深意重的世道/或许是习惯了他们的说话声/狗吠渐渐少了/黑夜似乎再说,我是黑夜/(《船堤里的女人们》)

东西卖不掉,肚子依旧是饿的。也许,家里那一头,还期待着什么呢。那怎么办呢?黑夜还是黑夜,并不会有什么。

瞎子眼里也有泪水/一滴泪珠滴落/蜘蛛落下来/挂在笔直的蛛网尽头,动也不动。(《瞎子芬礼》)

芬礼被侮辱,但是她并不在人前落泪,尽管她是瞎子。人们走后,她哭了。眼泪落地之后怎么样了。没有说,只写了蛛网。其实什么也没改变,因为世界已经与她无关,没有奇迹发生。没有罗宾汉,没有蜘蛛侠。世界依旧在蜘蛛网里,落满灰尘的——蜘蛛网,一只动也不动的蜘蛛守望在那里。

我想在贵女家的厨房灶前/和她一起生火/我想去贵女大便过的茅房/也在那里大便(《贵女》)

读到这里不由一乐,然而又想哭。带着眼泪的笑容,是诗人的笑容。

村里的男人/有时/看着宰善妈妈的脸/胡说八道/吃大麦饭的人怎么长这么美啊/她从不皱眉/还说夸夸我们宰善吧/眼睛里不知是梦还是潮水/湿漉漉的眼睛/战胜无情的贫穷和冬天/(《宰善妈妈》)

一个韩国女性的形象跃然纸上,她背负委屈,苦痛,但是依旧坚韧,甚至这坚韧中闪烁着金子般的善良。丈夫病倒了——孩子很小——从娘家借了钱——面对调戏——只是轻轻一句就撩过了。没有激怒,没有碰撞,女性就像是水,粗夯的男人不过是石头,石头撞上水,毫无分量的滚落到一边了。眼睛里不知是梦,还是潮水。这一句真的是绝句。

还有《痦子姐姐》、《春子》、《申石匠》、《水井》……生命有时候就想泥土,埋到那里,就算那儿了。高银的语言,是植根于亚洲世界的语言,是东方式的。

东方的原野和世界上所有原野一样,不但有美丽的月光,也有月光下的悲伤。有城市和村庄,有金子般的食粮,但也有野狗,也有妓女。他的诗总是带着一股残酷的味道,带着一种神经的刺痛,那是感同身受的东西,一个人悲天悯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言语。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九):游弋之萤

曾一度以为,世界,不过是你我瞳孔中筛网状的柠檬黄,每个人都将透过这张网,在眸底留下些许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小心翼翼,小心翼翼。然而,大概唯有在孩童与诗人的瞳仁里盈动闪烁着的,才是同样一种纯净的光亮,前者坦然璀璨,坚蛮如同水晶,后者,微茫游离,好像暗夜里的萤火一般,忽明忽翕,脆弱得好像……风一吹,就散了。

他游吟,他离家出走,他在呐喊,他又重新上路,然后才再,拥抱人间。

这就是韩国诗人高银,艾伦 金斯堡曾评誉他说,高银是韩国的诗歌菩萨,拥有非凡而平易近人、丰富而迷人的诗歌创造。而读这部高银所著的《唯有悲伤不撒谎》,读他的一人一事一记忆,读他选集里的诗篇,大抵都只是滚滚江水里的一瓢饮,尽管这一枝一叶都镌刻着这位诗歌菩萨记忆之森里树木的全部生命,然而片鳞毕竟不能取代整体,我所感受到的,只是诗人思幕之幅上的零星几块,些许片段大致地被整理成为四个部分:第一部{离家出走},第二部{呐喊},第三部{重新上路},第四部{很多人(万人谱)}。

Chapter 1 { 离家出走 }

清水庄里那几年,所有的事物,幻化成她的脸,越熟悉,就越悲伤,沉睡的树叶伴随着她入眠,而任凭他如何努力追寻,却始终抓不住她的背影。

就好像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的怅怀一般。

于是他只有离家出走,到处找寻,搜集关于她的种种蛛丝马迹

然而在文义村的冬季里,生命蜿蜒,如同伸向寒冷的小白山脉,他说飞雪掩埋了死亡,死亡却紧紧地拥抱住生命,今夏的芙蓉花开,如今的飞雪颂冬,他远远地走开了却又忍不住回头张望,以歌拟诗,以梦为马,于是他乘奔御风,想要去到最远处的鸟鸣之下,住在最高耸的天空收信,飞鸟替他坠落,死亡,麦田在剧毒的寂静里沉睡,收信,终于等到了来世的鸟儿在闪烁的信笺里哭泣。

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向死而生,尘世里你我都有着可触而不可及的瑰梦,梦里总要挣扎着化作飞鸟,飞向那个叫做春暖花开的远方。

如若是我,大概会是袈衣一袭,蒙面垂纱,走完大漠烈日下的孤荒,睡享草原夏陌里的星凉,此生不为游萤畅,也要把酒诉疏狂。于是我转身,化作游萤,驻停在诗人的肩头,陪他一起,走过镜中扑朔的岁月。

这一程,泉隐寺韵,我陪你,望着岩石,飞檐在哭泣,恍惚间听见檐角的铃音清越,然而随风流落,洒落院中的,不止这些,还有被世人遗忘在远方盘旋哭泣着的灵魂。我目睹着你的悲伤,它像是一枚巨大的痂,巨大到我不知该如何去修补好它。

淡黄色的梧桐花,暗棕色的芦苇地,白色的杜鹃坚持到夏天,而我抬头仰望,这蔚蓝色额头上的褶皱几许是岁月的痕迹麽,原来,你也是有旅愁的,是你,是你试图将它们掩埋在晚秋堆积的落叶里,注入到散落的万顷秋雨里,融入到蔚蓝彻骨的天空里。

你的背影那样坚削,你像一支尚未射出的箭矢,你说要朝着远离黑暗也远离星辰的生活,向着你要找到的发光的阳光新娘,七百零二个瞬间,拼接成她在你脑海中亘古永恒的笑脸。

Chapter 2 { 呐喊 }

你终于要踏上故乡的路了。

微风载着悲伤,你想去看望你的父亲。

你想起他卖掉一升洁白如米粒的精盐和粗盐,耳畔似乎响起了他在你幼时时常哼唱的六字歌,岁月随流水匆匆而逝,当洁白的盐粒终于堆积成盐田的时候,他留下空空的盐袋,离开了。而你还是想再寻回重新聆听他在鲜花盛开的南道所吟唱的歌曲吗?后来,你终于明白,只有醉了的时候,你才拥有故乡。我低低地萦徊在你垂下的睫毛旁,抱歉,我却不能托起你晶莹的泪滴,它那样硕大,硕大到可以完整地包裹住你的梦,别醒来,别醒。尘世里的幻影都像是月华的泡沫,一吹即碎,逝去的没办法再复活,而梦里可以。

你终于还是去了白桦林,你说,悲伤不会撒谎。

我看见你眼眸里坦荡的世界,冬天里的树木若无其事地赤裸着身体,生于寒地的嫩叶对着狰狞残暴的冷风无动于衷。突然间,我只觉得词穷,也许再多的言语,最终都要化为轻烟一缕,弥散在歌舞升平的软糯梦中。

Chapter 3 { 重新上路}

是因为懂了,那些逝去的,追不回;

是因为见了,那些再遇的,已错位;

是因为悟了,当下停留的,才最美。

于是你再次重新上路,你在想,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等待着千万种际遇,与你再相逢,你说不要哭,不要哭,不要哭,你我都有悲伤,可你看天真烂漫的群星呐,哭笑之后,万物归寂,流星她不是眼泪,而是你指尖开出的花朵。

瞬间之花。

你说,小草在雨中舞蹈,石头在雨中酣眠,然后,叶子醒了,鹅毛大雪飘落。

鹅毛大雪飘落,一切无罪。

你睁开眼睛,还复如初生孩童样般的完满。伽倻山,海印寺,高丽大藏经板,五千一百二十万字的版刻,十六万页,颠沛流离辗转过后,你将自己影子镶嵌于阳间的银山铁壁。

然而你继续向着无等山,膜拜自由。

Chapter 4 { 很多人 }

我只是你肩上的一枚小小萤火,我不是你肩上的那枚小小的萤火。

你化作风筝飞去,终于获得牵线的自由。

俯瞰苍生,你也开始慢慢读懂世人的妥协与悲哀。

“——我家的稻田里鱼多,捞回去煎了吧。”

“——千万不要弄断稻苗。”

你瞳仁里的影像渐渐多了起来。

也许只有当镜像最终跌落到水井之中,你才沾上了些许尘滓。

会碎的是镜花水月,易碎的是镜花水月,亘古不变的,还是镜花水月。无论是怎样的波澜起伏,最终水面,恢复平寂,临空的月,与一个虚空的自己,相隔千万分之八光年。

恒星与恒星的孤寂,心与心的距离,始终维系却又无法再靠近彼此分毫,你是那样地悲伤,不会说谎。

《唯有悲伤不撒谎》读后感(十):独自赶路的孤独漫步者

随便翻翻高银的诗集,不了解他的以为他是乡村诗人(?)其实他的人生经历如此朋克:18岁开始自杀,随后当过糖贩子、教师、乞丐、僧人、诗人、政治犯。“通往韩国知识分子状态的道路数不胜数,然而通往高银的路线却无处寻觅”。学韩语看韩剧的人越来越多,关于韩国文学占据知乎最多的问题却是诸如“为什么没听说过韩国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了解韩国文学,先看高银——独自完成韩国式“垮掉的一代”却没有观众的孤独漫步者。

《刮风的日子》高银

我的爱是长久刮风的日子

风啊!

五岁的茶玲高喊

花斑奶牛

跟着喊

刮风的日子

看小草

看树木

看停不下来的家畜

和生锈的拖拉机的沉默

一起摇晃世界

    

上一篇:痛苦与狂喜: 向石而生的读后感10     

下一篇:《诺拉·韦伯斯特》经典读后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