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鲁迅选集·杂感II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鲁迅选集·杂感II》是一本由鲁迅 著 / 林贤治 编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5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鲁迅选集·杂感II》读后感(一):“好玩”的鲁迅先生

在《名作欣赏》中一篇文章写道,“鲁迅成就了白话文学开山之人与文学成就最高之人于一体的神话。这对中国文学来说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收获了鲁迅,但也是不幸的,因为鲁迅之后,尚无人能超越这个巅峰。”这句话我并不全然赞同,鲁迅所处的时代通讯远不及现代发达,但言论还算自由,虽然总有文人因发表“反动言论”还被逮捕,但各大报纸上依旧可见文人的呐喊声。鲁迅若在现代,恐怕是微博被销号,公众号被封,发表的文章全都被“404”,我们身边也许有“鲁迅”,只不过“别人”不想让我们看见罢了。

鲁迅在文人当中属于“异类”,那时,诸多文人给他贴上了“喷子”的标签,他的“异”不是唱反调,不是走极端路线,不是血口喷人,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将其他所有公民的责任集于他的笔杆子上,即使这笔杆子有千斤重,他也依旧能在白纸上挥洒自如,“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一位“好玩”的人,“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超越层层叠叠仿佛油垢一般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个人——当我在少年时代阅读鲁迅,我就会不断发笑。成年以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我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我相信,他这样写,知道有人会笑。”小时候读《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只觉好笑,可如今再读,只看到了底层知识分子的悲哀,强颜欢笑式的悲哀,一个被封建礼教桎梏住脚步的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一生的梦想,他的失败是无数想通过应试改变命运的低端人口的缩影,幼时的嬉笑声跨越了几十年后已然变成了苦笑。

鲁迅博古通今,在他的杂文中,时常可见他引用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他的类比常常涉及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在《战士和苍蝇》文章中深觉鲁迅的“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的气势,他写道,“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鲁迅虽没有一发子弹,却将那些嘲笑先烈的奴才们打得千疮百孔,这些从奴隶的生活中寻出“美”的人,可真是万劫不复的奴才。“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这句话也可见鲁迅作为一个本质主义者鄙视形式的完美。

鲁迅先生对于人类灵魂常常有不能相通的感慨,鲁迅说明星的死亡“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是淡,淡,淡。”放眼望之如今的网络,凡是能够掀起大风大浪的舆论事件,绝大多数网民都想掺和一脚,唯恐落后于其他网民,他们并不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带着毫无感情色彩的身体“蹭热度”,蘸人血馒头下嘴的人也不在少数,某些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蹭着蹭着”就“蹭”没了,汗毛都蹭掉了,一旦受到外界的指责,还“泰然自若”的拍拍光秃秃的胳膊说,“我可是一干二净的!”

《英格力士》的作者王刚曾经接受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是自己的,他获奖之后,便成了国家的。”指挥刀不仅仅可以指挥武士,还可以指挥文人,这指挥刀在他人面前是发令的号角,在鲁迅面前想必只不过是锈迹斑斑的金属块吧。

《鲁迅选集·杂感II》读后感(二):站在巨人的肩膀,百感交集在此间

鲁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时至今日,我们可以透过鲁迅当年的文作中寻觅到诸多精彩的文字荟萃。给人以感悟,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深思,给人以前行的动力-------

在鲁迅众多的作品之中,我觉得他所创作的杂文无疑有着很大的看点。因为鲁迅创作的杂文协作往往有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这位伟大文学家的严肃,崇高而执着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的杂文也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事实上,杂文创作也正是倾注了鲁迅先生大部分的心血。所以市面上有着很多版本的鲁迅先生杂文作品集让人目不暇接。由林贤治编辑的《鲁迅选集-杂感II》更是精挑细选地将很多时下读者们值得细细品味的篇章再次收集,注释全面,以现代化的手法进行相应的点评。引领着对鲁迅杂文作品感兴趣的读者们一饱眼福这些经典的篇章。

时代在变迁,但是优秀的文化作品却总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人们的注目。那么,我觉得我们很是有必要细细品读《鲁迅选集-杂感II》这本读物了。杂文还是那些杂文,但是这里的杂文却更是有着精挑细选的筛选。假如细细品读,我们还不难发现本书之中有着很多用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词句对先生杂文笔下的语境话语做了解释性的分析。这无疑让我们对其中的杂文选篇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了解和领悟。走入鲁迅的时代,真实地看待杂文的背景,更可以品读到先生作品中当代意义,我们无疑从一种新的视觉角度和高度来解读鲁迅,感悟精品杂文。文化偏至论; 摩罗诗力说;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无声的中国等等选编相当透彻地引领这我们逐一欣赏这杂文荟萃的精妙分享。

虽然本书之中的很多杂文我们可能在其它的读本中也曾经有过接触,但是我个人更喜欢这般提炼性,有汇总形式的阅读集结。因为这样的创编更方便于我融会贯通地去走入鲁迅的杂文作品之中,我既可以从横向又可以从纵向对鲁迅的杂文有一个透彻的领悟。不拘一格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书中呈现凸显;天马行空的富有想象力创作于杂文之中展露无遗;对习惯思维的挑战也是书中诸多作品的亮点所在。

超级期待这更多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可以有针对性,有筛选性地推出。让我们这些喜爱鲁迅作品的读者可以畅游书海,感悟无穷!

《鲁迅选集·杂感II》读后感(三):有思想的栖居

有思想的栖居

敬佩你,你是文学家,你是新文学运动的灵魂人物,你用文字写出自己的精神,写出民族精神,写出每一位中国人的个体情况,写出所有中国人的群体状态。你写小说、与新诗、写随感、写杂文,无所不写。

敬佩你,你是思想家,你的一生独立不倚,坚韧不拔,你用语言把西方进步的思想观念带进中国,你把笔触伸进每位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你用文字打动每个人的心,你用文字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你批,批国民劣根,批反动文人,无所不指。

这本《鲁迅选集 杂感》是由林贤治评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封面斑驳的墙,苍劲的树,默然而寂静地衬着先生冷峻的文字,让人不忍释卷,从开卷到淹卷,时间真的不短了。

准确说,我看的是杂文,这本由林贤治评注的《鲁迅选集 杂感》书,共分四卷,范畴广泛,主题丰盈,有杂文,有随笔 ,还有散文部分,也正因为是杂感,所以基本接近先生的精神原貌,所以让我在先生的世界里徜徉了很久。

这本由林贤治评注的《鲁迅选集 杂感》书,首先给我们阐释了杂感,用先生的话来说:“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杂感。”,因为先生的解读而使得杂文便得极为方便,因为先生的运用而使得杂文变得更为纯熟与完整。我读了先生的这本《鲁迅选集 杂感》书,而第一次对杂感有了新的认知,原来杂感是可以思想与艺术并存的,这本书,从此成了我的范例。

这本由林贤治评注的《鲁迅选集 杂感》书,呈现出杂文的批判性、主动性与直接性。

书中所选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流动。

书中有对过激主义的评论,有对战士与苍蝇的对比,有对日常生活的议论,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杂文要有“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汪洋恣肆,作者笔下,对生活的林林总总的感觉很灵敏,这是作家的必须,是文字工作者的任务,是知识分子的立场。这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需要锻炼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度。学习先生的思想,学习先生的文风,先生不是在写杂文,他是在与自己的灵魂作战。而我自己,是不是也可以选择用自己的灵魂动写作呢。

书中所选的每篇文章都是生活与文字的互通。

书中有对神话传说的描绘,有对文史知识的解读,有对个人琐事的感悟,小到头发与胡须,先生是天生的生活观察者,他可以把生活里的所有材料任意调遣在自己的文字里,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这点,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中,真是能找出很多契合点,把生活与文字贯穿在一起,很多人说,这是先生对生活的批判,我却认为,这是对生活的热爱,没有这份爱,何以一草一木皆入文?

书中所选的每篇文章,都是语言行云流水的精品。

还是最喜欢先生的语言,嬉笑怒骂中有泪,先生对于人的批判,经常使用两种手法:

形象化的语言。先生笔下运用最多的修辞是比喻,所以再深奥的杂感在他笔下都显得无比生动,他说当时社会是“铁屋子”,所以需要呐喊。

类型化的语言。先生笔下有类型化的历史,一言以蔽之:‘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一针见血。先生笔下有类型化的人,一人以蔽之,他的名字是何Q,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点在杂文里同样适用,先生自己说:“中国的大众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

当然,这本书看得我之所以手不释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本书的评注者是林贤治,我看过他的《人间鲁迅》,相比起鲁迅先生的犀利,他的评注显得温和很多,这样的温和与犀利恰恰是一种互补。

看一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吸取别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学会在文字里呼吸,让自己学会有思想地栖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而这些,从这本由林贤治评注的《鲁迅选集 杂感》里,都学到了。

《鲁迅选集·杂感II》读后感(四):直击灵魂的审视

记得有段时间鲁迅好像突然火起来了,人们个个变成了文艺青年,遇人便说‘多读鲁迅’,仿佛不读鲁迅便是没读过书一般。

鲁迅的文字被大家喜爱当然是好的,但他的思想从来不需要被包装营销。那是一种跨越时代、直击灵魂深处的审视,我们从来都无法避开。

在读鲁迅选集前,我看的上一篇鲁迅的作品还是在高中。那时语文课本里清晰地印着几个大字,‘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始终记得那是鲁迅怀念革命同胞的呐喊,但当时被各种细枝末节的阅读理解折磨,从未真正静下心来品味周先生的心境。

在我心中能靠杂文击中我内心的,唯有鲁迅。他的杂文具有批判一切的直接性和主动性,却又刚中带柔,时不时提及一两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但他的文字又常常十分黑暗,不禁令我怀疑是否人生还有希望。

鲁迅又不是那样悲观的。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里,鲁迅并不一味批判中国人的不自信,而是辩证地指出有一部分国人缺乏自信,又有另一部分人自欺,‘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他说,‘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鲁迅好像从来不只看表面,他直击深处,把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都视为中国的脊梁,而不去计较他们‘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那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呐喊着的人,虽然彷徨,却也称得上是中国的脊梁,是有自信力的。

还有些杂文是需要年龄积淀才能读懂的。初中时语文课上了‘拿来主义’,那时我懵懂无知,一直以为鲁迅是在批评讽刺中国只知拿来不懂给予,毕竟我们一直被教育施比受更有福。然而前几天再读拿来主义时我不禁惊呼,当时真是完完全全理解错了鲁迅先生的用意,实在惭愧。鲁迅批评送来,也不屑于送去,而是觉得中国应该站起来,主动去拿来的。纵观送来的东西: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最直击灵魂的,要属他当时就预测到的‘美国的电影’。当我们都还在沉溺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枪林弹雨中时,百年前的鲁迅就已经意识到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鲁迅的影响力从来不在于他的文字多么优美;他的文字,直白但有力,每每拜读,都不禁使我审视内心,拷问灵魂。

《鲁迅选集·杂感II》读后感(五):中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每天上班路上路过鲁迅故居,总有一钟莫名的情感油然而生。遥想近百年前的先贤如何摇笔生花,不胜感慨。时至今日,再次捧读先生的作品,觉得先生批判过的种种社会现象竟然依然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不得不佩服先生超前的眼光。

鲁迅的杂文创作占据鲁迅全部创作的四分之三以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杂文无疑是最适合鲁迅的文体,鲁迅对自己的杂文创作也是相当自信的。他的杂文集很多,《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都是他的杂文集子。本书的文章就是选自这些杂文集子中。

鲁迅杂文的最大的两个思想特色:战斗性和深刻性。在他的杂文中,他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父权、夫权、妇女节烈观等等。在他的杂文中,先生暴露和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对卑怯、保守等国民性作了非常深刻的剖析,其深度之深,前无古人。先生的社会批评的内容非常广泛,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了猛烈的抨击。先生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而且非常富有辨证哲理。比如在《灯下漫笔》中,先生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种论断是非常深刻的。在《拿来主义》一位中,先生批判了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采取开放态度,以及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相当精辟。

鲁迅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又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鲁迅的杂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学散文文体。这种杂文带有鲜明的艺术特质:形象化、理趣化和抒情化。先生在他的杂文里借助想象、联想创造出那些带有比喻和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如“落水狗”、“叭儿狗”、“夏三虫”、“二丑”等形象,创造的意象如“黑色的染缸”,“小摆设”等。鲁迅非常强调杂文要有“趣味,能引人发“笑”,能给读者以“愉快和休息”。这也他的杂文为读者长久喜爱、传诵不衰的奥秘所在。先生的杂文是他的真情的流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我看来,中国现代杂文在先生手中诞生,在先生手中成熟。他的杂文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典范,是我们后来人写作杂文的榜样。

?z#?G?

    

上一篇:屋檐下的晴天娃娃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洛神赋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