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读后感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是一本由Time For Kids杂志社 / 美国创造性教师协会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页数:1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读后感(一):开启认识身体的奇妙旅程

——评《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之认识我们自己》

关于认识自己,我经历的有两个小故事:

1、有一天,班上小伙伴给我们讲了一个奇异的故事:他们邻居有个人夏天贪凉睡在地板上,结果一只小虫子爬到了他的耳朵了,数月后有一天他不小心头磕到桌子上,结果脑袋瞬间裂开死去了,裂开的脑袋里爬出来一地的小虫子,原来那只顺着耳朵爬进去的小虫子在他大脑里安了家,并且产下了千千万万只后代把他大脑吃空了!!没有人问这个故事怎么来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大家都确信无疑。这个故事确实教会了我不能躺地板上睡觉,但是对虫子的恐惧甚至延续到我成年。那一年,我10岁,小学四年级。

2、有年冬天,我反复感冒最终发展成鼻窦炎,治疗鼻窦炎的过程中有一种药物是滴鼻剂,每次当我仰起头把药水滴到鼻子之后,药水很快就会顺着鼻腔流进喉咙,极其苦涩难忍。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鼻腔和口腔咽喉是连通着的,我以为自己发现了惊天大秘密,得意的不得了。那一年,我14岁,初中二年级。

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没有人教我们身体结构是怎样的。中学时有生物课,其中有身体结构章节,但由于不是应试科目,老师让我们自学,我们甚至不认识“膀胱”这两字该怎么读,但是没有人问、也没有人教。关于自己是怎么来的,我们这代人听到最多的答案估计就是“垃圾桶里捡来的”、“路边拾的”,到我儿子这一代,也许会有新的答案“充话费送的”、“打游戏掉的装备”……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的整个青少年时代得不到解答,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很多零散的、真假难辨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糅合成最终满足自己好奇心的答案,这个答案直到我们成年后获得正确的信息才得以修正,或者有些人就忘记了这回事,不再试图去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套丛书的分级为C,适合7至10岁儿童阅读,正是我们求知欲旺盛、渴求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年龄。相比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时贫瘠的知识,现在的孩子们有这么多优秀读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简直不能更幸福。

《认识我们自己》共分为三章:一、感知世界的途径;二、食物的奇妙旅程;三、探秘奥妙的一生。全面说明了我们的感知器官和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人的各个成长阶段,解答了几乎会困扰孩子们的所有生理知识。而且,全书附带了数十张《时代周刊》摄影珍贵照片以及手绘图哦,图文并茂的形式相信小朋友读起来既不会觉得无趣、也会有助于加深理解。

7岁的蜡笔小新演绎吃进去植物种子会不会在身体里或者头顶长出一株植物是呆萌,10岁还相信虫子会吃掉大脑、14岁才知道鼻腔和口腔贯通的我就是无知,在正确的年龄获得相应的知识是人生成长中重要且必须的事情,尤其是少儿阶段的孩子们在求知欲和满足感不能匹配的情况下,通常会用丰富的想象力去补充,这些想象对孩子而言大多数是恐怖的,也许这些恐惧最终只是随着时间慢慢淡化,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宁愿我的孩子不被这些无谓的恐惧困扰,我希望将来青春少年的他有符合他年龄的认知,或许基于这些认知他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他想要努力的方向也未可知。

“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也许认识自己的开端就该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继而去发现自我、认识世界!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读后感(二):对于太空,你了解多少?

文|慕卿月。

对于航天员、行星、太空、宇宙,我是实在了解甚少。每次都只是停留在电视机的画面上。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用左脚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飞跃性的一刻。而对我来说,记忆深刻的不是这个历史性的第一次突破,而是2003年我国航天员杨力伟首次进入太空的情景。

那年,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宇航员是一个很厉害的职业,他能离开地球,看到我们看不到的景象。时隔多年的今天,我翻着《时代周刊:少儿百科——太空全攻略》这本书,我开始惊讶于书中介绍的一切。

孤陋寡闻的我,才知道原来有一个叫美国NASA太空训练营的地方。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你能体验很多在太空才能体验的东西。太空训练营有很严格的太空营日程表,每个成员都要按时间遵守其中的内容。当然,你还要慢慢的习惯专属于太空的术语。比如,饮水器要叫H2O分液器、厕所被称作废弃物处理装置、起居空间是起居舱。

在天空训练营的学员,都会得到一个日志本。学员可以在本子上记录每一天的发生的事情。这种习惯是极好的,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细心和耐心。长期写日记的人,慢慢的会比常人更容易发现一些微小的东西,你会比别人更快清楚的了解整个事情的把握和状态。写日记也是整理情绪和事情的一个过程。

原来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之前,还有很多动物率先上过太空。1957年11月3日,苏联把斯普特尼克2号送上太空,卫星上还多了一只叫莱卡的小狗的乘客。只是由于卫星温度太高,莱卡失去了性命。1961年,黑猩猩哈姆进入太空,之后人们还尝试把青蛙、老鼠、鱼、蜜蜂等生物送上太空,随后才有了人类进入太空的伟大壮举。

这些事情,你都知道吗?

人类在进入太空这个过程,不断的突破。太空训练营更平民化,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进入太空的乐趣。书中,让我最有趣味的图片,要数训练员在睡袋中睡觉的情景了。由于是失重的状态,宇航员是无法躺在床上睡觉的。只能在固定好睡袋中休息,手是不需要固定的。于是你可以休息的人的手都是微微上抬的。多么有趣味的一幕。

对于宇宙万物,我们依然了解甚少,依然很多事情都无法解释。但这不影响我们去了解更多。

:作品均为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豆邮或[email protected]联系。

附上一张书中,学员们在睡袋中睡觉的照片。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读后感(三):鲜为人知的发展史

鲜为人知的发展史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读后感(四):探寻交通工具里的奥秘

文/河北小珊 评《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

谈到交通工具,让我想到一个小故事,话说三四十年前,也就是我的爸爸妈妈还是孩子的那个年代,自行车都能成为炫富的工具,拥有一辆飞鸽自行车绝对是身份的象征。村里有户人家有一辆飞鸽自行车,平时舍不得骑,每天擦得铮亮放在炕头上,一天有个老乡找他借车想进趟城,车子的主人既不想借车又不好意思拒绝,想了想说,还是我背你去吧!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但是足以看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交通工具的缺乏和珍贵,以及人们对于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的好奇和渴望。爸爸妈妈他们那代人确实经历和目睹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很多他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成为了现实,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至少一辆汽车,县城都有火车站,飞机也成了较为常见的出行工具,老人们常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更是不再稀奇。

时至今日,交通工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变化,不仅更加美观、精巧,舒适程度和速度也不断提升,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最常见的是汽车,远途的人们则更多的乘坐火车、飞机,两三个小时能够穿越南北方,能够去到想去的城市,甚至能够漂洋过海,而我们通过互联网无论是在其他城市购物还是海外市场购物,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送到我们手中,能够吃到新鲜荔枝的再也不只是杨贵妃。总之平时工作、上学、购物、物品运输都离不开交通工具的帮助。

《时代周刊》杂志拥有遍布全球的一流记者和摄影师,专门针对儿童开发了Time For Kids杂志,他们从全球带来最精彩、最适合特定年龄段儿童阅读的报道及图片,并分享在他们的图书、杂志和网站上。交通工具里的奥秘告诉小朋友们飞机、火车、汽车这三种交通工具的起源、运行原理、演变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安全知识等内容,每一部分都是以儿歌开篇,篇章中穿插大量图片,叙述语气也很适合儿童,是一本很好的科普类读物。不仅能够普及小朋友们的科普知识,也能够从中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感受当今的幸福生活是有知识转化而来的,从而增加学习的热情和激情。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读后感(五):教孩子认识原生态的世界

评《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之世界各地大不同》

文/孟人梦言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事物、开阔眼界,帮助她茁壮成长,我手边准备了不少类型的百科类书籍,有图鉴形式的,有问答形式的,也算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了。但看到《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之世界各地大不同》这本书后,还是感觉眼前一亮:原来百科书还可以这样写!

在读图时代,图书的图片设置非常关键。通过图片来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兴趣,进而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是很好的途径。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图书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顺应孩子的兴趣,有意将百科对象。比如动物、植物等,描绘的萌态可爱,吸引着孩子们不断阅读。这无疑是个不错的做法,但和真实事物比起来,毕竟还有了差别。《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这本书另辟蹊径,全部采用世界各地各种事物真实的场景和照片,通过合理的分类组合,编著了一本特别的少儿百科书。

“真实再现”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也让孩子们印象更深刻。在这本《世界各地大不同》中,按照“市场、游戏、学校”三个章节分类,内文图片全部采用记者拍摄的实景照片,没有虚构、没有修复、没有美化,完全是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孩子对类似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在真实再现中,突出地域特色,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介绍世界各地的市场时,介绍了独特的水上市场,把货物顶在头上的商贩,香料品种丰富的印度市场,水果品种丰富的欧美市场等等。通过一幅幅图片,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书中展现的世界各地的市场,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亲临过,这也让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亲子共读。

“接地气”让本书更受孩子们欢迎。百科书并不是学术书,少儿百科更应该注重趣味性。在本辑《世界各地大不同》中,编者们特地选择了市场、游戏、学校这些和读者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来介绍,这使得书中的知识很接地气,有生活气息。每个孩子都去过市场,玩过游戏,也正在上学,这样就充分吸引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而为孩子讲解知识。在“世界各地的游戏”章节中,介绍了各地最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游戏,还有介绍这些游戏的传说、由来,适当拓展了知识面。在“世界各地的学校”章节中,我看到了中国的汉字,作者介绍说,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象形字。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国家的教学、学习生活,一些国家的孩子们上学还要走很远的路,只能上半天课,条件很艰苦,这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世界各地并不都是像身边这样的。

“关键词”帮助梳理百科知识。如果只是一堆照片的堆砌和摆布,其百科功能就根本体现不出来。编者们在每页照片旁边都有通俗简要的说明,对于复杂的字词,还有注音。此外,在章节最后,还设置了一些“关键词”,进行通俗简要的说明。别小看这些关键词。一方面,它抓住了这些照片反映的当地最大特点,回顾了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它在无形中帮助孩子们练习归纳总结能力。

本书的编者、译者都是业内一流的专家教授,保证了本书有关方面的权威性。在内容上,跨度也很大,不同肤色的人作为主角在书中不断出现,能很好滴开阔孩子的视野。当然,作为时代周刊的少儿百科书,我还是最欣赏它“原生态”地呈现世界各地的鲜明特色。

孟人梦言原创于2015年12月3日 使用转载请豆邮联系。

《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读后感(六):到底是如何奇妙的动物

这套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品的《时代周刊精选少儿百科C》,终于在秋末来到我们面前。

全套书共分为十册,此次阅读的是第四本C4《奇妙的动物朋友》。看书的标题就知道,本册书重点讲的是动物,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软件动物及节肢动物。

从书的封面就能看到TIME FOR KIDS,这是一个杂志社的名字,时代周刊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杂志,其拥有遍布全球的一流记者的摄影师。而美国创造性教师协会,则是立足美国本土教育,所出教材广为其他国家和地区采用,且多次获得美国教育出版协会金灯奖等。如此强强联合,所出的少儿百科,定是不俗之作啊。

本书的译者为动物研究者、北京市科普作协会员冉浩和新生代科普作家冉寅赛。同样还有强大的审读专家——张劲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馆员。双重保险,让本书依旧保持了原滋原味。

本书内有大篇幅的实景照片,看得过瘾,通过照片,对动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其的感受。图片与文字,完美相结合,内容看着简单却又不简单,如书中所有动物的寿命,每一种动物都有所不同。语言选择了孩子易于接受的通俗讲法,幽默有趣,既保证了严谨的科学知识,又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正确的选择适合的,权威性的百科,对孩子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小宝同学基本上就是自主阅读,根本用不到我。当然书中个别字,她也是不认识,但是本书细心之处,就是标有拼音,恰恰可以让学过拼音的孩子,自己拼读,不光识字,还运用了拼音,孩子读后,也很有成就感,认为自己学的,可以运用到。许多动物,孩子都可以看到,但是那些知识,带有萌点的知识,却是他们平时所接触不到的。字不多,恰恰能把要点解释清楚,入门级,足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最初的时候,我总以为这些百科内容似乎简单了些,也许现在讲过了,读过了,暂时看不到成果,后来慢慢懂得了,但是这些知识,却扎根在孩子的心里,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引起孩子的兴趣,一日过一日,慢慢积累,百科的知识再多,也终会被他们所吸收。

本书封底还有建议阅读年龄,也让购书的家长,可以作为参考。低龄儿童可以作亲子阅读,毕竟光是看图,也是很赏心悦目的。

    

上一篇:《穿PRADA的女魔头(纪念版)》的     

下一篇:文明是副产品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