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机密》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60元,页数:6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机密》读后感(一):好看
当此书看了一半儿的时候我就感叹:如果历史架空小说都这样写,那就好看多了,说不定还会一改我对这种类型小说的“偏见”呢。 书刚看完了开头就深深吸引了我,似乎又找回了当年上学时读金庸小说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书中的情节一环扣一环地,不停吸引我读下去。 作为一个也读过若干三国史书类著作的历史学爱好者,感觉书里面的虚构和真实的历史十分契合,很多人物性格在书中都表现得很恰当:比如贾诩的谨慎,司马懿的狡诈,曹丕的凶狠,袁绍的轻狂,都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作者的视角也很新颖:试想一下,假如你是刘协,穿越回东汉末年,你会怎样做,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汉室?作者没用“穿越”这一常见的模式,而是构造了刘协的哥哥刘平,去代替去世的刘协去当皇帝,他备尝艰苦,靠着智慧和勇气,试图一步步去拯救汉室。 另外我发现,直到本书的下班册,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曹操居然还没有出现,而曹操身边的人却早已一一登场亮相了,比如荀彧郭嘉贾诩曹丕等等,这些人在书里都几乎是先知一般的纯在了,那他们的主公呢?想起来简直可怕! 事实上,如果作者原意继续写下去,完全可以写到司马懿完全大权独揽,直到他后人当上皇帝,不过作者马伯庸还是撷取了最精彩的官渡之战的部分来重点下笔,也算厚道了。
《三国机密》读后感(二):三国机密 ‖ 配角们的主场
最近在读三国演义,刚刚读完官渡之战,诸葛出山,只觉得历史车轮滚滚,无数英雄辈出又淹没在时代大潮之中,心中唏嘘不已,脑中只余那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因觉得历史的画卷展开的过快,太多英雄尚未一窥其形便呼啸而过,所以决定暂时停下来,消化吸收再继续。凑巧发现马伯庸有此书,详尽的描述了官渡始末,袁曹两阵营谋士斗争。那些三国里匆匆而过的名字们终于在我眼前化成了有血有肉的英雄。 此书堪称是配角们的主场。 听说我在读三国,朋友最常问我的一句话就变成了,你最喜欢三国演义里面的谁?我觉得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我说,我还没有,等我再读读看。 三国演义英雄千万,各有其值得倾慕之处,又各有其弊。这恰恰也应了世上人性。 至于说三国机密,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说起来在我心中,形象最好的就是司马懿了。他智慧果断,远在局外又能凭细枝末节推理谋算,腹黑又一心一意看重兄弟情谊。如果历史上的司马懿也是如此,那我肯定要毫无质疑得投他一票了。 三国机密的亮点是配角们。曹操的谋士们:荀彧,满宠,郭嘉……袁绍的谋士:南阳派审配,逢纪,许攸;冀州派田丰,沮授,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颍川派郭公则,淳于琼,郭图……这些曹操袁绍身边出谋划策的名字们终于摇身一变赢得了自己的主场。读这本书,有一种读周边衍生读物的快感,在回过头去读三国中这一段时就会有种:啊原来这个人在这里出现过的惊喜感。 但是大的主旨却让我觉得有些欠缺,比如刘平。他一直高举仁义大旗,试图在乱世中贯彻自己的道,本是雄心可嘉,但终究智谋略逊一筹,混在蜚先生和郭嘉,袁绍与曹操的故事大背景中显得在夹缝中挣扎斡旋一般,有种微不足道也无关痛痒的无奈感。说起来,这正是汉献帝的无奈,是历史的无奈。但是对于把刘平当成主角抱以厚望的读者来说,虽然知晓结局,却还是期望他能有不一样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存在。 官渡已终 我要继续开始感受三国接下来的风云变幻啦,之后的阅读分享也会继续 如果有什么好的同人啊周边啊也欢迎大家推给我,么么哒!
微博:@柚子的正经日子
《三国机密》读后感(三):随手瞎写·只是一篇完成度比较高适合追日更的网络小说而已
网络小说看多了双生子的梗也看腻了,对撞梗还是很宽容的,但是故事要在双生子的格局下展开就显得奇怪,它不是自然的,除非作者本来就是想用双生子的梗来引起一个故事,好吧看来作者就是… 无论你几千几百次轮回历史最终看到的还是汉献帝羸弱的身躯倒在了历史舞台上的故事,除非你故事的精神内核有关一千零一次地斗争与倒下,是精神与信仰的问题,而无关历史机遇的创造。就像美队他虽然弱但他can do this all day 啊,我看到的还有那个从布鲁克林来的傻小子他永不言败啊(莫名中二( 烧焦尸体太奇怪了,伏后这么不精密的吗给人留下把柄,真的每一步都走得这么小心翼翼的话留下任何一步推理(甚至一步都没需要只是去检查了一下那个宦官的尸体而已)就可以得出的破绽实在是太奇怪了。所以说啊,它可以营造出来的恐怖气氛与它本身逻辑的并不严明是不相称的。
好吧我才看一点,要吐槽的先就这么多
暂定打七分吧,我果然对图书比对影视严格多了,可能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更敏锐一点吧(
………五分钟后………看到66页决定弃坑,是爽文,给不了我喜欢的我沉思我快乐的审美感受…更像是一篇完成度比较高的网络小说,文学价值就不谈了…楼下那个标题起的真好,看的时候觉得爽,看完之后我看了啥??
《三国机密》读后感(四):一篇汉末八卦异闻录!
自认对三国历史只知晓一些皮毛,但三国的故事就是这样脍炙人口,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就算再不了解历史也能说道一两句。建安四年,王朝正在维持着最后的平静,然而曹操格局初现,袁绍雄踞官渡,汉室之危如累卵。只要看到题目,都能在脑海里思索了无数个“机密”的可能性(如果你没有被铺天盖地的腰封和恨不得概括整本书的简介剧透的话)。
三国志中短短两行话,便被亲王侧身而入。原本历史上功过难分的刘协,以一出双生子的设计被替换成了主人公刘平。初看到这一设计,情不自禁腹诽实在狗血,往后看看便发现其实自有趣味,只是详算算,这时间怕是够不到“三国”机密,写作《汉末八卦异闻录》更恰当。
历史上的刘协实在是个让人难以看懂的人,一个亡国之名便可以让他永远钉在史书的耻辱架上。但在我看来,他实在是是生不逢时的可怜人,那样的时代容不下一个君主的圆滑,更容不下一个君王在试图挣扎后无奈向现实低头的举动。
但无论我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汉献帝早已经被一个个清晰的标签贴满,也就是现在所说,被定好了人设,再试图赋予他全新的性格就很难被读者接受。于是刘协干脆利落死在了大幕拉开前,他的双生子刘平就这样顺利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刘平的性格相对其余角色便显得平庸沉闷,尤其被放在贾诩郭嘉司马懿一干人等中更是被动。尤其加上三国历史掣肘于此,各人前途早已有定数,刘平的行动便常显得小打小闹,读至中段,剧情快速推进后无暇刻画人物便更觉得气闷,刘平的塑造着实略显单薄。
好在其余人物拉回几成功力,最后赢家司马懿此时正是鲜衣怒马,腹黑毒舌一个不落。曹丕的成长和内心纠结也是细致精彩。荀令君则是上册中浓墨重彩的人物,与刘平对峙一段极为华彩,这样一个活现的人物不由得让我期待他会做出什么大动作,结果荀令君就直接没了音信,有些遗憾了。
郭嘉全程运筹帷幄,人物确是笑到最后的完人形象反而却了些辨识度和兴趣,反倒是那段精通房中术的八卦让我印象深刻。
剧情上其实不必多说什么,设局精妙,然两部相较之下下部稍逊一筹。上部剧情娓娓道来,剧情环环相扣。但下部设计历史事件过多过密,导致情节缺少展开空间,只得仓促解密,实在有些遗憾。但瑕不掩瑜,全书行文流畅,计谋的设计不用多讲,想象力确实是令人惊叹,光是全书开出的脑洞就值得让人捧书一读了。
自古以来的文学创作者似乎都喜爱从渺茫稀疏的历史中寻找一处缝隙,与历史互文一番。读者也乐得在杜撰与真实的交织间中寻找一些虚虚实实的八卦,据说剧版三国机密将司马懿与唐瑛凑做一对,这也是后话。 这出古老的权利博弈,最终化作了一首爱情小夜曲,倒也合上我所说《汉末八卦异闻录》一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