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奇迹》是一本由〔美〕蕾切尔?卡森 著 / 谢小振 绘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一):有的答案,只有自然知道
很喜欢这本书的译名,The sense of wonder,万物皆奇迹,好像只是单纯念着,也会感到一种敬畏之情。
如果读过《寂静的春天》,那么我相信对于蕾切尔·卡逊你一定不陌生,她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环境大使。自她著书以来,敬畏自然和敬畏生命成为了她笔下永恒的命题,就像她曾在序言中写过的:只要是生命就值得去奉献爱意。
在她清新简单的文字间,敬畏这种好像很遥远的东西一下子变得亲切,像能呼吸到的空气。愿意对一朵开得正盛的花微笑,愿意在行走间留意脚下的生灵,愿意因为一只休憩的鸟放轻原本的脚步,愿意因为流浪的动物多准备一份食物……敬畏大概源于热爱,源于那颗永远充沛而乐于感激的心灵。
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细致入微,她瞧得见鳞次栉比的高楼,也瞧得见缝隙里前进的蚂蚁。
在蕾切尔的文字里,你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到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感情——那种关于尊重、热爱、敬畏的心情。
对于里面一段描写印象特别深刻:我一直喜欢地衣,它们能把所生长的地方变得如同仙境,给岩石镶上银边,仔细看每一株的结构,奇异如海中生灵的骨骼、犄角或甲胄,我高兴地看见罗杰也惊诧于雨水润泽之后,地衣简直脱胎换骨。
我想,蕾切尔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这个世界一定有着充沛的感情,所以她的笔下的一切是那么活灵活现。
她总是提醒自己的小侄子罗杰要小心脚下,她说每一株植物都可能是小动物的圣诞树,那株云杉苗是小松鼠的,那大一些的就是野兔的,略小的或许是甲虫的。这是一种多么可爱的比喻啊,若是脚下的植株都是承载希望的圣诞树,那我们迈下的步子一定会变得小心翼翼。
书中的文字着墨不多,但都很优美。书中更多的是精致漂亮的图画,你可以看见那些细微的纹路,看见颜色的渐变,看见许多不曾留意的生物。
这是件很棒的事情,因为整本书不仅在讲自然的美,更是在告诉我们要带孩子接触自然的美,同他们一起回到广阔的自然中,丰富被城市生活钝化的感官。
要保持这样一份诗意的生活或许还有很长的路,但敬畏之情却已经刻不容缓了。
我们大概无法想象,身边有些动物,濒临灭种却不曾被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单;有些动物,直到消失都不曾留下自己的肖像。
拿中国黄缘闭壳龟举例吧,它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丘陵,喜群居,因为背甲高耸色泽亮丽而深受养龟爱好者的青睐。由于商家的炒作、交易的发展以及很多原因,它的价格飙升到惊人的地步,接连而至的是野生的中国黄缘闭壳几乎到了被捕捉殆尽的局面。
人的贪念何其可怕。摄影家拍下它们惊慌失措的那一张照片,或许是野生中国黄缘闭壳龟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印象。
此外,也有许多生物的亚种因为酷似已知的种类而被忽略。它们被泡进福尔马林里,被遗忘在山林里,没有名字,也没有关注。
我想,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就在我们身边,它浩大,却又好像悄无声息。
万物皆奇迹,所以我们总该敬畏这种奇迹。
因为有的答案,只有自然知道。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二):敬畏生命才能感受万物的奇迹
无数次在环境法的教科书上看到蕾切尔.卡森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拜读了她的《寂静的春天》之后,我深深折服于她作为一个科学家、公共知识分子的勇气、正直和担当。而这本《万物皆奇迹》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看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温柔细腻、对大自然包含深情的一面。
《万物皆奇迹》是一本非常美的小书。装帧设计也别出心裁。精美的动植物插画和卡森灵动的笔触相得益彰。书名the sense of wonder, 重在一个sense。大自然的精微美妙需要我们用心灵、感官去感受、去体会、去回味。当我们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我们与自然的联系是那么地浑然天成,不需要任何提点。我们听得到大人们听不到的万物的声音,有撼动窗牖的呼呼的风声,有夏夜沁人心脾的清脆虫鸣,有午后林间潺潺流水的欢歌,有轻盈的云雀冲上云霄的捷报……我们看得到天幕之下大地之上的绮丽景色,有青苔上丰泽水润的蘑菇,有雨后初霁的绚烂彩虹,有水塘里自由游弋的蝌蚪,有独自怒放的空谷幽兰……
成长和年老的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对身边的美渐渐变得不敏感,把大自然的精心馈赠视为稀松平常。正如蕾切尔.卡森所说的:“我们中的大部分,所谓的世事洞明者,感受美和敬畏的本能,早在长大前就已暗淡,甚至磨灭了。”但她又殷切地提醒我们,冷雨、林莽、星光、大海、飞鸟,无一不是造化神奇的映照。对于孩童和教导他们的父母来说,远为重要的是不是知道,而是感受。事实是知识和智慧的种子,但情感和印象才是这种子生发的沃壤。然而,今日之父母,多少人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呢?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探索自然并不仅仅是陪孩子度过愉快的童年时光。地球的美丽和神秘让我们思考人生和宇宙的意义,感受往复循环的自然中无限愈复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我们生生不息,使我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使我们省思人类与自然的深切的关系。
本书的序节选自阿尔伯特.史怀泽的《文明哲学》。史怀泽倡导的“敬畏生命”理念和卡森的书一样被载入史册。作为一个认同敬畏生命理念的人,一定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们如今保有的大自然,和六十年前卡森时代的大自然已不可同日而语。为了使未来世代能够像卡森一样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奇迹,保护自然环境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事。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三):无论何时都对自然怀抱惊奇之感
在一本146页的书里,与其说这是一部满满知识点科普之作,不如说是引导我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情怀之作。九篇笔记,文字不多,被分割在偶数页,句子长短错落有致,充满诗意的语言(不只是原作者还是译者的水平,实在是高),栩栩如生的彩插,让我感到自然的鲜活与跳动。用眼睛,用鼻子,用耳朵,用双手,在清晨,在黄昏,在深夜,于海边,于森林,于天空,下放我们的姿态,和自然亲密接触,感知那些细微的一切——沙蟹、海螺、贝壳,蜡杨梅、刺柏、越橘,地衣、云杉苗,星空、风雪,鸟啼、虫鸣……
罗杰十二个月大便跟随外婆一起感受秋雨中海浪的恣肆,观察夜里爬行的幽灵蟹,四岁大的他与自然有了更频繁更亲密的接触,从海滩到山林。外婆卡森从未进行“填鸭”式教育,即随时随地告知自然万物的来龙去脉,而是保护他对自然的好奇心与敏感,在有意无意中说些草木鸟兽的名字,潜移默化中罗杰就掌握了,又或者以童话的语言向他讲述所遇见的事物,如稚嫩似小手一样的云杉苗是松鼠们的圣诞树。冲破不可占用孩子睡觉时间、衣服手脚不能弄脏等条条框框,陪他一起重新发现我们生息的世界的好玩、惊喜与神秘,一起观赏朝晖夕阴与云兴霞落,一起聆听风声雨声与蛙声蝉鸣,一起期待一颗种子的破土而出,用眼耳鼻舌指间借助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感受这丰盛的世界……
与书名的意译“万物皆奇迹”相比较,我更喜欢原书名的直译:惊奇之感。这对于少儿来说似乎微不足道,因为他们对未见过的世面多半新鲜,而对于成人来说却弥足珍贵。困顿于水泥森林中,每天两点一线的行程,面对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我们渐渐忘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尊崇,忘记了抬头细瞧星空低头观察蚂蚁,眼睛和心灵渐渐污浊。因此,阅读此书,让人振聋发聩的是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对自然万物的新鲜惊奇之心,就像第一天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四):装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读《万物皆奇迹》
文/岸晓风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往往是安慰人,或者说是让人变换多种角度看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看问题。但是当我们读到蕾切尔·卡森女士的《万物皆奇迹》这本书后,我们会汗颜:我们以前理解的“发现美”似乎太简单了,我们的眼睛未免太“迟钝”了。
《万物皆奇迹》是美国海洋著名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绝笔之作,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是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该著作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但是这本《万物皆奇迹》比《寂静的春天》文笔更优美,是作者文字最优的一部作品。
何以见得呢。有几个重要原因。一是这本书是作者的封笔之作,作者仅仅57岁就被癌症夺去了生命。这也印证作者一生的“隐喻”,为人类消除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和节约资源能源而努力奋斗是多么必要。另一个原因就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或者是写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如何丰富和锐化人们久已迟钝的感官和审美能力的“心灵教科书”。
全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和她的甥孙年幼的罗杰一起在美国缅因州的海岸、树林、旷野探险和观察自然的经历和体验。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感悟和观察让人叹为观止,比如作者谈到的一种叫摇铃精灵的鸣鸟,“这声音一定出自一个小精灵手中铃铛,清澈如银,又那么细微,刚刚能入耳,你俯身贴近草地去听寻它和谐的鸣啭时,都要屏住呼吸。”
作者对孩子们“自然观”的教育始终是充满热情的,作者有一个基本判断: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恶是伤害生命,压制生命。她告诫那些即使“对自然兴趣淡薄家长”:“你还是可以为孩子做很多,无论你身在何处,所拥丰寡,你都可以陪孩子观赏天空,朝晖夕阴,云兴霞落,星河璀璨。”
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字字珠玑,作者的思想就通过“晶莹剔透”的精美语言慢慢的舒展在我们面前,让读者感到一种由衷的美感和力量。同时,作者在书中也体现了她的研究思想,体现了她对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前瞻性、长远性思考,这些,也是留给我们的一道永恒的“家庭作业”。(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五):与孩子共享自然
博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在《万物皆奇迹》中记录了她在五十岁时,和四岁的外甥小罗杰一起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笔记。全书分为九个小短篇:冷雨夜行、北方的雨林、丰盛的美景、躺在星光下、丰盛的世界、清晨的和声、草虫的音乐、飞鸟在今夜路过、对自然的玄思。文字如诗歌般,行文如流水,简短精练,清新隽永,引人深思。插画师谢小振绘制的动植物插画,唯美逼真,栩栩如生,和文字相得益彰,使整本书给人美的享受。
面对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丰盛美景,卡森告诉我们,大人要陪孩子一起分享,陪他一起重新发现我们生息的世界有多好玩、多惊喜、多神秘。有的父母会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还不知道这种动物或植物叫什么名字,也分辨不出这只鸟和那只鸟有何区别,还怎么教孩子呢。其实,对孩子和教导他们的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感受,而不是知识。作为大人,最要紧的是,要为孩子的求知铺好路。在他们的求知欲尚未激发出来的时候,不要对他们灌输乏味的知识。童年是培育孩子敏锐感受力的绝佳时期,“一旦孩子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对新奇未知感到美丽和振奋,会感受到同情、珍惜、羡慕和挚爱,并由此去探知激发我们这些感情的事情。一旦有所知晓,那意义必会久久存留。”
即便你是一个对自然索然无趣的家长,那也没有关系。你仍然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情:陪孩子看看天空,观察云朵的变幻,看日出日落,看星星闪烁,看群鸟迁飞;跟孩子一起聆听风声,风吹过森林会发出什么声音,感受风吹过山巅,吹过草地,吹进窗户,内心会发生什么变化;也可以在下雨天,任雨滴滴落你们的脸颊,想象一滴雨都经历了哪些旅行;多陪孩子去公园玩玩,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四季的更替。“甚至在厨房窗下的一撮尘土里看见种子的萌芽,和孩子一起沉思其中的神奇。”因为不只科学家能在自然中得到永恒持久的欢乐,任何用心去感受天地大美的人,都能得到这种欢乐。
和孩子一起共享自然,就是要对周围世界的一切变得敏感,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指尖去感受万物生灵,用澄澈的双眼去发现美。
. 要转载,先豆邮~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六):致我们如此丰美的世界
文/沐悦清晨
首先感谢本书译者重阳和画家谢小振(雅各卑)的倾情奉献,才让这本[美]蕾切尔·卡森的诗意绝笔之作显现我们面前!其次感谢我们“七彩童心阅读小站”给予我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有幸邂逅如此雅致臻善之书,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因其实实在在的高格手绘+清雅美文,我不敢妄评。此处只说一点点个人读后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希望有更懂ta爱ta的人作更熨帖的言论,以符合ta的身价水准。
以下我将分两个部分来谈谈这本书。本书的行文,译者重阳笔调走的是“唯美”风,我读书不多的经历里倒是看过一些翻译小说和诗,一般而言小说更在意故事流畅圆满,语言便根据情节而定基调,时而热烈,时而陈冷,时而冗长,时而简洁……总之是少有这样通篇平定淡和又不失耐心热切地旨在引导读者去发掘身边自然万物之美。作者蕾切尔从我们大家最熟知的自身居住环境随意指出凡所能观察到的动植物做为欣赏对象,除去自己深情享受这所有一切欣欣向荣之盛景外,她还将这份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不遗余力地传达给了小外甥罗杰,于是就有了一老一小二人的更多细致有趣的发现,而这发现一经开始,便无法停止,无论春夏秋冬四季怎样的游走变幻,他们依然孜孜不倦行走林间或是海边,一再地挖掘静谧中暗藏勃勃生机的各样物种。好在,他们在这本书中只是将目光定焦在某些植物和一些鸟类以及几种动物上,我才不至于因怕涉猎太多而眼花缭乱。又庆幸感激他们视线范围内的动植物都留下了优美的图片,供我们品赏。
本书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图画。如实说这些画真让我爱不释手,以我浅薄的功力,我只真心觉得十二分好看,大的画幅空灵朦胧如梦如幻,留足了想象空间;而小幅画中描绘的甲虫和鸟类清丽精致更是活灵活现,最绝的是我几乎把每个鸟都看了几遍,发现所有鸟的眼睛都亮如黑豆!古人夜晚点油灯时形容灯光微弱照射的范围狭小,才说灯如黑豆,实在算不上正面词语。可我却以为,光源聚在一粒豆大的点上,那么这个亮点必是聚焦所在,当这个亮点又凝聚于色彩明显的飞禽身上,便再也不仅仅是幽暗无光了,相反是“点睛”要害之处,是整个生灵身上不可缺少的重中之重部分!因而所有的鸟,所有的羽毛和翅翼皆因有了这一双如黑豆般炯炯神目而盎然博发庞大生气,甚至于看那流走眼中的溢彩眸光,就能辨别出它们之间因习性不同故而鸣声相异。
我单只看着它们灵动慧黠的小眼睛,忍不住一再的反复细细甄别它们的不同,但更试图从画面中细数它们腹背微张飘扬的羽毛以及抚触它们纤细可爱的小嘴。我凝视着这些精灵,无比艳羡作者的福气,她可以无限制无节制地与之亲近,亦或只是静谧一旁默默无言以对,都能实现双方的自由和彼此的欣赏尊重,然后各自心藏美感喜悦,这是如何地让人心生向往呵!
看着作者笔下详细记录的鸟儿们天籁之音,我仿佛一瞬跌回童年时光,行走于蟒山丛林间追逐羊群,那时也能听到各种鸟唱虫鸣,可我那会实在没有人指引陪伴。通常情景是由于幼小年纪被大的孩子骗去寻找丢失的小羊,往往走到山沟深处见到浓荫丛丛树木参天的景象就脊背发凉,再要是听到几声莺啼抑或看到野兔飞蹿而过留下绿草如茵飘荡摇摆,我总是有想立刻转身逃跑的冲动,甚而如果见到一两处莽草覆盖下的久远坟冢,我必是会腿软惊风,哪里有如斯美丽心情?
孩提时被寄养在山区外祖家,外祖父母一辈子扎根深山,给我讲的总是各种妖魔鬼怪的故事,我又无父母撒娇呵护,每每被那些故事中伤,很长时间里由衷地怕极了一个人身处寂寂无声的环境,可在那些惊惧莫名的时刻耳朵偏偏最是灵敏,对周边任何声响都有过耳不忘的本事。于是,我的记忆里或某些梦境里常常出现似曾相识的景象,枯寂氛围下有鸟在鸣叫,声音或清越生脆或低沉暗哑,清越生脆的时候我感觉如沐春风,心情也缓和舒畅;可是一旦鸣声低沉暗哑,且只是一两声便无迹可寻的话,我便紧张异常,倘若时值梦境,必会惊厥而醒。
可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发达,人们味蕾越发的挑剔,曾经莽林早已树木稀松,听说许多的参天大树被砍伐殆尽,现在只有 余腕粗的小树幸存留命,至于山鸡、野兔和传说中的豺狗者更是被大快朵颐得连毛都不复存在!可直至此时,我才逐步战胜惊惧害怕,想要聆听自然之音,却无处可去无声可寻!曾有一度,我莫可奈何地盼望着去西藏听玄鸟啁啭鸣虫歌唱,可最后圆梦成行之后,却是不免有些失望。除去蓝天纯净,雪山洁白,鸟群也已稀少,牛羊不再奔腾,山歌不复嘹亮,藏女也已精于生计从商,唯其最让人尊敬处――他们有坦荡荡的信仰,尽管随着淘金热潮的摧残,但他们至少依然敬畏生命,爱惜生灵!这也算是需要我们洗面仰脖敬佩的举动吧?恰好某种程度上符合了蕾切尔的初衷,总算不是整个中国的全军覆没。尽管我个人而言,行为相距甚远,可从眼睛里看到了如她一样真的人在做着这样一件意义非凡的事,一边感恩一边心生警醒,更是由衷感谢他们为我等所做出的榜样和智慧的指引,我将懂得些微敬意,心存尊重!然后传教后代,希望不辱没先知,做点小小的有益事情。
其实看过那么多的林中精灵,我多么想在有限的思想辖区内去豢养自己的那一只呢?企图保存其中一幅最爱的图,夹在心爱的笔记本里,时常光顾赏析,也算一种豢养吧?可我再次详读书中字句,又放弃了这一可笑的想法。书册尚且不能永存,亦在不慎时会弄丟,何况于只是一页彩纸?还不如保留了原样,珍惜对待,也算是一种自持的尊重。
我想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当前从众的心理:正是由于“家家灯火通明,但却没人想到头顶之上星夜大美无限”,由是忽略许多美丽景物乃至于破坏原有的生态家园;亦很多人没有发现脚底之下大美无垠,因为觉得实在样样事物年年可见日日可见,实际视而不见,总是感慨别人眼中的美好,却自动放弃对周身的注视细察;倘若以尊重出发,爱惜生灵,何以缺乏活力美物?
仅以此文,纪念阅读过《万物皆奇迹》!
还有书中最爱的那朵手绘的“木百合”和那只“北美主红雀”!
(本文原创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作者,谢谢理解尊重。)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七):成为奇迹的一部分
《寂静的春天》令蕾切尔·卡森的名字家喻户晓,她就像个奔走呼号的斗士,殚精竭虑、焦急忧伤。同样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万物皆奇迹》展现了卡森的另一面。
在这本被称为卡森绝笔之作的小册子里,我们看到了她缱绻自然的满腔柔情和自发的善意。造物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小到从无重复的树叶形状、甲虫的千姿百态,大到鸟雀的分类、动物生活习性,身处自然日日观察,至多能够窥其万一。自然更大的魅力在于荡涤心灵,天地之大、变化之富,似能横扫心底阴霾。在卡森看来,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可归结为敬畏和向善两点——既非恃我之强居高临下,亦非因我之弱畏惮退避。“他不会从树上摘下半片叶子,不会践踏美丽的花朵,并且会小心谨慎不踩死路上的虫子”,当昆虫陷入水坑,他会施以一片自救的落叶。日本画家竹久梦二记录过相仿的场景:一只蜻蜓落在女孩肩上,“她小心翼翼地捉住,从电车的窗口把它放出去”,这一过程“没带有一丝的感伤和同情”,恰似一首“无言的抒情诗”。
万物皆奇迹,人类本身也是奇迹的一部分。只是当我们对熟视无睹的美景越来越麻木,当我们将更多时间投入在程式化的庸碌中,当我们牵着孩子奋力狂奔的时候,丢失了珍贵的好奇心,便忘了原本可以生活得多自在。《万物皆奇迹》的主人公除了卡森,还有她二十个月大的外甥罗杰。“我让罗杰分享小孩们通常被禁止的快乐,要体验这些乐处,总是要费点事儿:占用孩子睡觉的时间,会让他们沾上泥污,弄湿衣服,弄脏地摊……”但收获的快乐久留心间,绝妙的美景将成为一生的财富,这足以给当代父母们启示:陪同孩子发现世界,存续他们天生的好奇心,远比教条的灌输更精彩更有效,自然练就的敏锐直觉也将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的亲子相处之道。
卡森早早把我们的借口和抱怨拒之门外:无需担忧我们有限的知识难敌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远为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感受”;纵使对自然生物兴趣寡淡,也能听雨吟风,坐观云霞星河;即便久居都市无暇出游,亦可观迁飞的鸟群、四季更替;尽情为生命小小的变化欢呼喝彩,在“厨房窗下的一撮尘土里看见种子的萌芽”,整个宇宙都折射其中。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孩子眼里的物外之趣:“留蚊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还有“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和孩子探索自然实际上就是要对周围的一切变得敏感。”卡森如是说。这份敏感悄悄埋下奇迹的种子,生根发芽,潜藏着岁月带不走的快乐和满足。
书中描摹的万物百态只是自然界中的九牛一毛。或许我们依然比不上在海边长大的罗杰,辨不清滨螺与香螺、苔藓与地衣、鸻、鸫、鵖的差别,但只要我们愿意驻足聆听,一样能为万物之美欢欣赞叹,一样能为捕捉到的些微差别心生自豪,一样充满生活的热情和狂喜。毕竟,我们就是奇迹的一部分,且行且住未为晚也。
——乙未年读蕾切尔·卡森《万物皆奇迹》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八):一切存在都是大自然的恩赐
一切存在都是大自然的恩赐
读《万物皆奇迹》
文/方木鱼
《万物皆奇迹》是蕾切尔?卡森的绝笔之作。万物有时,绝笔二字让人听了,心生绝望。
同时,在书的扉页上,还写着这么一句话:五十岁的卡森和四岁的罗杰一起发现自然的笔记。薪火相传,这又让我满怀希望了。
百度了一下蕾切尔?卡森的生平,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心生敬意:她日间从事科研工作,夜晚进行环保问题的写作。她曾向许多报刊杂志投稿,阐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我也是日间工作,夜晚写作,但我的写作方向显然没有蕾切尔?卡森伟大。卡森另一本伟大的著作是《寂静的春天》,她在书中描述了杀虫剂等危害自然的东西。1962年,《寂静的春天》开始在书店出售。然而仅仅过了两年之后, 56岁的蕾切尔?卡森便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万物皆奇迹》便是这样一本绝笔之作,卡森和她的年幼的外甥孙子罗杰一起在缅因州的海岸、树林、旷野探险和观察自然,我能想象他们这样一老一少在途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危险、快乐、享受。他们也许遇到过艳阳高照吧,他们也许遇到过春暖花开吧,他们也许遇到过小鹿在欢快地奔跑吧,他们也许遇到过暴雨突至吧,他们也许遇到过蒙受袭击吧,他们也许遇到过毒草毒果毒蘑菇吧……
全书的文字并不多,但明显是充实着满满的爱的。因为,这本书的文笔是如此地优美。她将她一生所信仰的环保哲学,做了最充分和诗意的表达,对自然力的敬畏,对自然美的惊叹,对一个孩子的审美能力的悉心培养,让我们看到一个内心丰富强大的蕾切尔?卡森。
难得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个版本。名为王重阳的译者精美优雅的文笔,如诗如歌,豆瓣名人谢小阵的手绘,惟妙惟肖。二者相得益彰,使得整本书如诗如画,单单是盈盈一握手中,便生无限暖意,再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闲翻上那么一两页,想,人生至美之事,也不过读一本自己欣喜的书而已。
万物皆奇迹。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大自然的恩赐。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九):亲子阅读,或也适合玲珑之人
这本书真的很适合亲子阅读,有点小遗憾,咱小时候没有这个福气读过这本书,其实成年人阅读也不错,但是二三十岁后如果读不下去就不必强迫,但很值得收藏,若干年后不妨一睹,装裱很雅致,很自然感觉,看完后感觉到的并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伦理这种高大上的那么简单。。。那些被称作人精的成年人,其实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其中也有可以借鉴于人事处置之道上,或有豁然开朗…【一个小时就可以把每个字每副画过一遍了,真的蛮不错的】
《万物皆奇迹》读后感(十):世界那么美,你可曾真正感受到?
美,自有万钧之力。
在所有美的形式中,自然、宇宙、生命的美,古老而鲜活,深邃而灵动……大美无限。
说到美,仿佛很抽象;说到自然,似乎很遥远。
你恍恍惚惚中,好像觉得知道点什么,却怎样也无法言说,即便你试图用无限美轮美奂的辞藻来表达。
因为一切都及不上你内心真正在感受到美的那一刹的颤动。
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潮涨潮落,云卷云舒,朝朝暮暮,日日月月……这都是自然,这都是美。
你可曾看到,你可曾真正感受到?
瑞典杰出海洋地理学家奥托·彼得森知道自己欣赏这地球美景的日子无多时,他对儿子说的一段话,让我有一种泪要夺眶的冲动。
他说:“即便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是对这世界的明天充满无限的好奇。”
对世界,他是怎样的一种深爱呢?
他一定是那个极少数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万物之美的人之一。
读完这本书,你必会相信蕾切尔·卡森也是这样的人。
书中,她和她的外甥年幼的罗杰,一同分享大自然的殊胜,徜徉于氤氲的林间,她带他发现并感知自然的新鲜、美丽、奇妙和惊喜。
也正是这样的契机,让我们能够以一种美妙的方式(读书),加入这场探寻。
蕾切尔并不有意去为罗杰强硬灌入什么知识,不去教导他那些草木鸟兽的名字,也不讲解它们如何生息,她只是告诉罗杰——
邂逅这一切有多快乐。
她说:“远为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感受。”
她说:“鸟群迁飞,潮涨潮落,春日里待放的花蕾,都是实实在在的美,更是美的符号。
冬去春来,朝朝暮暮,在这往复循环的自然中有无限愈复的力量。”
她说:“即便你说不出一颗星星的名字,你仍然可以歆享这宇宙之美,思索、探寻它的意义。”
是啊,由于大多数知识都来源视觉,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可事实上却对感受和直觉“视而不见”。
而城市的生活和忙碌,甚至将我们与自然隔离开来。
你深思一下:
你有时间抬头么?
望望头顶之上的蔚蓝。
你有时间低头么?
看看路边轻摇的花草。
你有时间聆听么?
听听天地众籁,雷霆震震,长风萧萧,潮歌坎坎,溪水潺潺。
你有时间嗅闻么?
闻闻风雨雷电、林木花草里自然的气味。
你有时间舔尝么?
你有时间触碰么?
……
都没有。
我们只是忘了,忘了美从不曾远离,时时刻刻、随时随地与我们同在。
《万物皆奇迹》,人类何尝不是万物之一?
人类渺小和局限,与花朵、嫩芽、花蕾,任何渺小的生灵无异,都充满奇迹和美丽。
只是,这万物的美,你真正感受到了吗?敞开身心,打通感官,用眼耳鼻舌和指尖去感受!
全书的文字并不多,译文却唯美至极,对词语的拿捏很让人心动。
精微细腻的自然手绘插图,不多不少的动植物科普,丰满了整本书的姿态。
两者温柔的交织才圆满了这本书的呈现,
并让我有片刻的沉静,让心荡进自然的港湾,停留在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