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众筹》是一本由杨勇 / 韩树杰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一):玩转中国式众筹
近两年,众筹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但是众筹究竟是讲的什么意思,究竟如何众筹,究竟怎样众筹才最有效,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的清楚。当我认认真真读完这本《中国式众筹》的时候,之前的那些困惑疑问都逐渐得到了解决。这不是一本用来消遣打发时间可以轻松阅读的书,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正襟危坐、头脑风暴,但是读完之后,会觉得豁然开朗,打开了很多新思路、新想法,也许你的人生就会从此打开新篇章。
北大1898咖啡馆董事长杨勇在他和韩树杰所著的新书《中国式众筹》首发会上说道,“为什么叫中国式众筹,我越来越觉得众筹是为中国而生的,因为它的很多特征特别符合中国人的问题,我们做众筹得干三件事情,就是里子(实惠)、圈子和面子。”被称为“杨众筹”的杨勇两年来与马化腾、任志强、刘永好、马蔚华、熊晓鸽等各界精英15000余人面对面碰撞吸纳智慧,与证监会、央行、北大国发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信集团、华夏同学会等数十家政、商、学机构深度分享交流,先后成功推出金融客咖啡、佳美儿童口腔医院、经心书院、花色优品等众筹项目及全球首单人才众筹——杨勇人才IPO。并用了一年的时间沉淀素材,十易其稿,才有了《中国式众筹》这本书的诞生。
这本233页的《中国式众筹》,给读者的价值远远不只是一本价值人民币49元的图书,这本233页的《中国式众筹》是作者杨勇10年来的宝贵经验与1000多个项目实操感悟,这些标杆项目深深凝结了作者杨勇的心血。这本书首次系统讲述“中国式众筹”这一原创理论与实操案例,给读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由于作者杨勇本身就是众筹的身体力行者,并参与多个成功的众筹项目,这本书可以说的上是中国式众筹的实战经验总结,其中所有要素都经历了理论和实践双重检验,也因此对于其他众筹项目的参与者或者有志于发起众筹的人们有着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读完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众筹由原来似是而非的概念、模糊的界定变得逐步清晰,更让我觉得热血沸腾,未来的世界众筹会变得更加接地气更加方便易行。就像著名学者、新希望六和股份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教授指出:“众筹是中国难得一遇的领跑世界的机会。”在《中国式众筹》一书的序言中他寄语读者:“希望透过本书,你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是的,希望每一位认真读完此书的人都会大有收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二):很洗脑
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也关注了杨勇的个人微信,感觉干货不多,就那么几个关键点反复的说,筹人,筹智,筹资;众筹,众治,众享;圈子,里子,面子;对于1898咖啡厅,金融客咖啡,花舍优品这些案例我都只是翻一番带过的,后面还是主要看一看操作方法手册,无非就是一些诚心,热心,信心等套路。然后提供了传说中的三大法宝:时间足够长,选人足够严,筹钱足够多,然后就是12个雷区,老生产谈一些有基本认知的人都知道的认知。不过,唯一感觉新鲜的是杨勇提出了人才IPO,甚至提出了全社会众筹:小孩出生病院众筹,大学学费众筹,房车众筹,到死亡的墓地都是众筹,提出了众筹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有点像共产主义?总之感觉杨勇乐观过头,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种生产关系一定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吗?那一直盛行了两百多年的泰勒制生产关系(即工厂分工制度)说明分工越细生产力越大,社会发展越快,财富创造的越多难道就因为互联网完全颠覆了吗?如果这种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不能做出大幅提高生产力的事情真的会发展到共产社会吗?要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数,如果这种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那这种效果真的比每个人的专业分工,各司其职,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有投资头脑的做风投董事,有交接能力的做好自己的服务,喜欢科研的一辈子待在实验室研发真的就比不上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种四不像(又是董事,又是服务员,还是普通消费者,又负责宣传)能更快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吗?感觉全书洗脑培训意味很强,如果真的打算众筹创业请慎重。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三):众筹的圈子文化
读这本书以前,我理解的众筹基本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或者基金证券公司平台的募集资金。前年有个开厂的朋友说:“你们这么多单位经常在外面搞接待,我自己每年接待客人和朋友吃饭也要花个十多万,要不我来开个餐馆,你们每人投点资金。这样既能有个地方聚会,又能给我带点生意。”这个朋友属于说干就干的类型,没多久,他的老友记就开起来了。我是没有投资,但具体有没有哪些朋友加入我是不清楚的,但这种最初的构想其实也是中国式众筹的方向吧。虽然最后餐馆没经营好,亏损关门了,但是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众筹的节奏没有把握好,进行的太快,第二餐饮业这几年处于寒冬,第三市场定位没摸准,规模弄大了。
杨勇说:“中国式众筹是‘基于熟人圈子的筹资筹智筹人’。中国古代有一种榫卯结构的房子不需要钉子,完全靠木头之间相互借力,但房子非常稳固。我们所理解的中国式众筹,就有点像这种榫卯结构,是熟人之间相互借力的艺术——互借社会资源、人才资源、物质资源。”中国式众筹最关键的不是筹到钱,而是筹对人。筹人胜于筹资,这是中国式众筹区别于西方众筹模式的核心特征。所谓筹人,那就是合伙人不但出钱,更要出力(包括才能、智慧、人脉、资源等),它的核心是将企业(项目)未来发展所需资源提前锁定为股东,将高成本的外部交易变为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内部合作,通过资源的匹配、激活和置换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式众筹与集资有本质差别:集资是用大家的钱办自己的事,众筹是用大家的钱办大家的事。中国式众筹也与美国的陌生人众筹模式不同,现在国内很多网上众筹都是学的陌生人众筹模式。作者并不看好美国的陌生人众筹模式,因为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陌生人众筹在美国比较简单,因为美国有很好的契约精神、很好的法律制度,有问题,大家找律师。
圈子、面子和人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交往方式的重要特征。一直以来,这些问题是所有中国人必须面对的,而且往往是“日用而不知”。中国式众筹充分利用了这些传统文化因素的特点。这样的模式与我国传统的儒商文明价值的诉求相吻合,更加契合于儒商“谦和互助”的行为楷范。
大家一起来搭建一个平台,然后一起服务于这个平台,结果大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收益,这就是我理解的中国式众筹。至于人才IPO,我不敢说这个创意不新颖,但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杨勇所认为的适合推广人才IPO的有两类人,专业人士和学生。基于学生的人才IPO有国家助学贷款就能够解决了。而对于专业人士的IPO,其实和创业风投是差不多的,既然是为了让人解放出来自己干事,只是把一个项目换成了一个人,但是人之所以存在估值,还是在于他能完成某些项目。另外从法律上来讲也可能会引起许多问题。作者也认为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而这种人才IPO的模式恰恰非常需要契约精神才能走下去。另外如若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一些高官或者国企领导层来推广人才IPO,那就相当于给腐败找到了合法的载体。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四):其实是可以杀熟的!
在古老的中国,商场上存在着“父一辈,子一辈”交情,这似乎与无奸不商的说法相悖,其实不然,信誉当前,商场上的人情社会也可以很和谐。 近些年我们的信任危机了,好像也没有人说清楚是怎么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局面怎么该收拾?也许是生意做大了,交际面也大了,生意场上的陌生人越来越多,童叟无欺就做不到了,反正离自己很远,坑一下也似乎没有什么大关系,于是就今天了。 杨勇的中国式众筹理论,倒是最好的诠释了当下的中国,如何在熟人中做生意,如何杀熟? 我性子慢,《中国式众筹》火起来是大约三四年前了,众筹这个词,现在都不那么热了。这本书我买了也有两年多了,一直忙就没看。最近自己做软件商城,也遇到了一些企业家俱乐部的朋友,突然开始关注这本书,读来觉得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摘抄书中观点,肯定让人觉得无聊。那我就摘抄上半句,写自己理解的下半句。 1、中国式众筹的核心是找人,而且一定是熟人。熟人之间,才相互熟识、理解和信任,这份信任来自大家很熟的压力,熟的程度越深,压力越大,自然信誉相对而言也会越好。人都来了,之后是如何抱团? 2、抱团打群架,团结最重要。大家聚到一起,无论是怎么来的,目标一致,步伐是否一致?奔向目标的路上,别聊着聊着就打起来啦;或者是为挣个谁当老大就互不相让,那可如何是好?那就得看怎么定规矩? 3、只有名义上的老大,没有绝对的领导;平等出力、平分利益;于是,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一样的组织就成立了。虽然签了合同、入了资,这都不重要,随时可走的策略,摆出了傲娇的姿态,仍无法回避没有太大约束力的现实。共同的目标和“臭味相投”的所谓价值观就是这个组织不破的法门,那他们有是什么呢? 4、组织的威名是面子,获得好处(有形的、无形的、近期的、长远的等等)就是里子,面子+里子就形成了圈子。面子和里子就是目标,圈子的规则就是“臭味相投”的价值观。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剩下的事情,就是众筹共同项目的一个圈子的人,风生水起的从圈子的中心像水中的涟漪,一圈一圈的往外蔓延,直到与周围的水平面形成一体,就万事大吉了。 杨勇及其他的理论先驱者们,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规则问题,其他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看看这些规则,真是壮举;想想难度,还真是让人望而却步。能成功则实属不易。 1、严格选人。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 2、均股而地位平等,人人都觉得项目是自己的,难在如何出力到淋漓尽致; 3、规则简单而高效,这是最难的。想想也有道理,统帅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有时候就靠约法三章就够了。简单而有效的执行,就是最好的。 其实,上边的理论适合在中国这样的熟人社会中,处理各种事情。 先给他面子,然后去谈判里子,合作成圈子,你们就是最好的兄弟! 谁说不能再生意场上杀熟?看你的套路对不对。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五):众筹凸显人的价值
一字一句读完了杨勇、韩树杰的《中国式众筹》,有如下体会。
写得很棒!才华横溢,不愧是北大人的作品,有逻辑、有世故、有乌托邦、有技巧手腕、有理想梦想。
让我自愧弗如!杨勇说众筹要精挑细选股东,我这种不善交际的人一定不会中选,众筹是擅于结交、维护人脉的人的游戏,这样的人应该是更有个人魅力、气场的人,不乏俊男美女。众筹是让牛人和牛人成为朋友,一起做大事。
人才众筹这个理念挺颠覆的!杨勇总结好学生的七大特征:1. 成绩特别好 2. 特别活跃如学生干部 3. 在各类大赛上获奖 4. 有专长 5. 专业特别稀缺 6. 特别另类 7. 有特别的家庭背景。投资人和被投资的人才都要有充分的信心,试想,突然有几位大佬给了我几千万、一亿,我该有多大压力啊,当然如果我有独门绝技,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财务自由了,想去哪里学习、创造、生活都可以了。
众筹单身男女咖啡馆这个案例挺实用!这样白富美和高富帅就能相互认识并相爱了,这比免费相亲网站靠谱多了。不过优秀的人都集中到一起了,也有可能挑花眼噢。
中国式众筹将中国的熟人、人情、面子、抱团文化变为优势,给了中国一次领先世界的机会,我也觉得这是一次真正的机会,可以凸显人的价值,扩展人的自由,鼓励小而美,鼓励local和community。这样的方向是我乐于看到的。
因为众筹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所以在众筹的时代,个人的修身显得无比重要,把自己锻造成有内涵、有魅力、有道义、有才华、有信用、有谈吐的人,可能已成为一种必须。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六):众筹:让变革真实地发生
众筹:让变革真实地发生
——读《中国式众筹》
文/斯索以
“中国式众筹”,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一种熟人圈众筹模式,较之于互联网时代的陌生人众筹,多了一份信任的根基——熟人与熟人之间共投、共创、共享,有效拓展了传统的“熟人”创业模式,努力实现智慧和资本效益最大化,降低了互联网创业带来的风险,同时也助推了项目落地的速度和产品产出的效率,投资者、消费者、推广者三者合一的利益链是其典型特征。从创业的角度看,杨勇的“中国式众筹”的核心在于把握了传统的人脉经济哲学,并将其与互联网下的创业模式进行有机结合,这种双优势剔除了创业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即人的因素。很多人将众筹视作互联网革命深入经济领域后无法绕开的一个风口,它撬动了资本在创业过程中的运行和使用模式,而“中国式众筹”则因其创新性、可靠性得到力挺和认同,在未来一段时间,很可能会引爆中国的创业市场,成为这股创业大潮中的一个风向标,以及互联网风险下更多的人会主动选择的一个安全港。
刘瑞琳主持的“理想国”书系在出版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很鲜明的口号,叫“想象另一种可能”。杨勇于互联网革命时代提出的“中国式众筹”,正是在一种现实的基础上带领许多创业者探索“另一种可能”,即互联网时代创业的另一种可能。书中以北大1898咖啡馆为代表的许多成功案例让我们看到,变革已经真实地发生。某种程度上,这一模式蕴含着思维的革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口径,让资本、人力资源的筹集做到“虚”“实”结合,优势互补,是将现实资源高效转化为互联网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
本书从五个角度多层面阐明了什么是“中国式众筹”,介绍了“中国式众筹”的内涵和基本逻辑,代表性众筹案例,众筹的实战要领,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众筹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等等。《中国式众筹》对于中国读者的价值,在于通过系列可操作性的案例,讲述了当前中国市场背景下“众筹”这一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内在逻辑起点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进行风险管控和利用群智推动思维创新,让具体的项目持续下去。众筹不是目的,只是创业的起点,让项目在现实环境中持续地发展下去,才可能带来原始资本的增值。在杨勇看来,众筹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正是这种联合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经济价值,但这种自由联合又不是盲目的、完全的陌生人之间的组合——他很看重传统中国社会里熟人圈子所发挥的效力,通过熟人带动更大的圈子,因志同道合走在一起,并以定期举行活动的方式增进“股东”之间的了解——通过北大1898咖啡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是众筹项目将“股东”凝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选人至关重要,“中国式众筹,核心就是做好一件事:精挑细选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靠谱的人”,人影响着资本的使用方式和最终的成效,这也是北大1898咖啡馆成功实现众筹并得以持续运营下去的重要保障。
互联网思维并不是要从无生有,创造出绝对的新东西来;而是充分借助技术手段,使现实资源效益最大化,平台最优化,资本和智慧集中化。互联网提供的更多是工具和平台,而不是这一物质本身。而杨勇所立足的,也恰恰是现实性土壤,而非单纯地借助互联网“造势”,因为如前所述,他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筹资——“中国式众筹”的核心是“筹人”,不仅要融资,更要“融智、融资源……最有价值的是出资人的时间、情感、智慧、人脉等资源的投入”,是“拿大家的钱办大家的事”,让每个人深度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事业上的合伙人、利益链上的共同体,而熟人圈通过榫卯结构形成的稳固的信任关系和约束关系,则有助于项目的孵化。他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基于现实、有着深厚现实根基的,在这个时代,真正脱离现实的“纯”互联网创业其实很少,人的现实欲求、利益诉求乃至具体行为,都是发生在可见的现实中的。从北大1898咖啡馆、金融客咖啡,到佳美儿童口腔医院、花色优品、经心书院等一系列精彩案例,都说明了杨勇其实是更倾向于做“实”,而非做“虚”的,这在项目选址、模式设计、股东甄选、组织架构等具体环节中均有所体现,“以理想主义的态度想众筹,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做众筹”是杨勇的切身体会,也是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所应有的姿态。
“中国式众筹”的本质,属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众筹新玩法”,不仅体现了众筹思维的本质和精髓,更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精神”,互联网时代的资源组合、智慧互享、线上互动等特征,都在众筹中到了集中的彰显。从经济、社会活动的角度看,众筹大致相当于一种生产行为,借助众筹所建立的一个个项目则是具有互联意义的社群平台,这一平台既可以是跨界的,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又可以找到共同的愿景,让不同背景的人朝着最终的目标去努力。这一价值实现的生产过程,就是书中说的“把别人的事情变成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变成别人的事情”的过程,是让每个“股东”找到参与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过程,这“四感”也被杨勇概括为评价一个好的众筹的“3+1”标准。众筹,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促成着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在传统经济生活仍占主流的另一面,一个众筹、众治、众享的社会正悄悄来临。
2016.2.29于北京?既往居
■提示:如需网络转载、纸媒刊发,请先联系。并注明文章署名和出处。
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20979693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七):干货满满
文/花样年华
先在文章的开头道个歉,真的不好意思,拿到这么棒的赠书,特别值得感谢的是,扉页还有作者杨勇的亲笔签名。却因为最近事情实在太多太杂,导致不能在第一时间完成这本书的阅读和书评,实在抱歉。
那日,抽空和好友交谈,与他谈起杨勇的《中国式众筹》里面的观点和做法,他突然眼前一亮,仿佛被击中了天灵盖,特别激动地与我滔滔不绝地分享他曾经想到的关于与众筹类似的想法。他听到我看到这本书,非常感兴趣,也希望未来的某天能够有幸亲自向杨勇请教他内心实现众筹想法的问题和疑虑。但是鉴于他的想法有些拿不上台面,我在这里就不和大家分享了。
当时,是这句话让我的朋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国式众筹,核心就是做好一件事:精挑细选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靠谱的人。”这句话应该也是这本书、作者想表达的“中国式众筹”的核心内容。
拿到的这本作者亲笔签名的赠书,真的很荣幸,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让我有意识地也开始发掘自己周围是否有这样的一些人,我又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去遇见这些人,通过哪些方法和角度去了解遇到的人,又如何和他们建立深入的联系,最终能够实现我们这一群在极度不活跃的内陆城市也能够把我们自己活跃的想法变成现实,并且做大做强的可能性。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的指导下,对于创业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更应该不断接受新鲜的成功的经验和思维,通过互联网时代的新契机,最大限度实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式众筹”产生的原因和经过,同时将众筹最重要的思路和思维方法清晰地为读者们展现。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式众筹的案例分享,甚至连如何进行中国式众筹,成为像杨勇一样成功的众筹家,都一五一十地写在这本书里。《北京青年报》公众号“团结湖参考”主编、资深评论人蔡方华就称赞道:“他的所有干货都写在了这本书里。如果能够吃透,基本上也能玩得风生水起。”这么棒的书,必须得入手,时刻作为指导教材指导我们敢于拼搏的梦想啊!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八):让我们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以“人“为本的众筹方式
让我们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以“人“为本的众筹方式
文|穆月白
书共分为五章,既中国式众筹的大体介绍、具体案例、实战手册、风险控制、众筹的作用。每章后面都有延伸阅读。作者杨勇,被大家称为“杨众筹”,他所引导的众筹模式开启了一场众筹创新行动。
说道众筹,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筹资筹钱,有了资本才能够创业。我自己也参与过一些筹资活动,大概就是筹资少的可以有一次抽奖机会获得什么,筹资多的会有纪念品等。具体是什么渠道也忘记了,淘宝和豆瓣应该都有过。所有我对众筹之前的印象也就是到此为止了,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其中提到的人才众筹(IPO),人才生产力才是更加适合经济发展和能提高创业率。
这本模式适用于周围的“熟人模式”,书中所指的是有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靠谱的人。大家不仅要出资还要出力,比如人脉,渠道,资源,能力等,达到各个方面的共享,也能大大地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为每个人都其实成为了一名股东,最后的收益都直接关系到自己能赚到多少钱。解放了人才生产力,提高人才利用率。但也不是“给钱就要”,也是要通过人才选择。
成功的例子1898咖啡馆、北京佳美儿童口腔防治医院、金融课咖啡、经心书院、花色优品等。书中都有详细介绍,2013年开业的北大1898咖啡馆就是这种中国式众筹的开山鼻祖,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和影响。
如何才能正确地筹到人?如何使用一些规则来吸引筹人?众筹符合哪些标准才能成为一个好众筹?如何进行实战操作?要遵守哪些原则?等等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传统众筹(筹资)的成功率远远小于中国式众筹(筹人)的成功率。不管是刚起步的创业者还是正在进行中的创业者,已经失败过的创业者都可以好好研究杨先生的众筹方式作为借鉴,不失为一个成功的例子。这种众筹方式势必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有发展之地。
----------------------------------
如转载请豆油联系~~谢谢!
《中国式众筹》读后感(九):内容稍显啰嗦
“众筹”一词近两年在网络频频出现,偶尔身边也会有人提起,然而并没有自己思考过究竟什么是“众筹”,“众筹”与自己有什么关系。逛书店时看到关于众筹的书时,一时兴起,买了两本,一本英国人写的《众筹》,一本就是《中国式众筹》。
对于不了解什么是众筹的人来说,看了《中国式众筹》,对中国式的众筹多少也有了些了解,“所谓中国式众筹,就是基于熟人圈的筹人、筹智、筹资的新方式;中国式众筹考虑的核心是,如何使出资人把时间、关系和资源都带进来;中国式众筹,核心就是做好一件事:精挑细选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愿景、靠谱的人。”其本质上就是筹人。
全书的核心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写,但内容过于混乱,前后重复。如果可以只看下前两章也足矣,了解中国式众筹和几个著名案例。后三章只是对内容上的扩充,稍显啰嗦,也并无太大意义,另外书应该不是杨勇本人所写的。